↑喜歡請點上面藍色字體關注哦↑
上回說到,劉璋決定迎接劉備入蜀對抗張魯,王累將自己倒掛在城門上死諫,勸劉璋不要請劉備入川,劉璋不聽,王累白白失去生命。
法正奉劉璋之命,往荊州結好劉備。劉備佔領南郡後,以關羽為襄陽太守,是北向防曹操;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分南郡三縣而置),是準備西入川蜀;以諸葛亮都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是以保障後勤;自己坐鎮南郡江陵,是運籌帷幄,伺機而動。根據諸葛亮制定的戰略,劉備本就打算入川攻佔益州,只是找不到藉口和機會。此時劉璋派遣法正前來,正中劉備下懷,劉備極盡地主之誼,盛情款待,與法正把酒言歡,把法正捧上了天。法正回到益州後,先向張松介紹稱劉備極有雄略,願助張松,迎劉備為益州之主,張松大喜;後向劉璋極力稱讚劉備,讚揚劉備是仁德雄主,可以抵抗曹操,劉璋大喜。於是劉璋再派遣法正帶領孟達,率領四千將士成立迎賓隊伍,加上糧草輜重億計,開往荊州,正式迎接劉備入川。臨行,張松將川蜀中人馬數量、防禦布置、兵器府庫、要塞堡壘、山川道路等,盡皆畫圖,交由法正,帶給劉備,劉備以此盡知益州虛實。劉備在荊州養精蓄銳1年多時間,正值兵強馬壯之際,於是由法正帶路,數萬大軍浩浩蕩蕩朔江而上,開往益州。劉備率軍入蜀時,作了周密的部署:以蕩寇將軍、襄陽太守關羽領荊州三萬主力,坐鎮南郡,北防曹操;以徵虜將軍、宜都太守張飛屯駐三峽地區,作為入蜀後援,並保障大軍後勤;牙門將趙雲領留營司馬,總領後方軍事;以軍師中郎將諸葛亮都督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駐守臨烝,調其賦稅,以充軍實,確保大後方穩定。劉備親自率領黃忠、魏延、龐統等一批文臣武將,合兵三萬,進入益州。劉備大軍取水路西入益州,先到江州,再至涪縣。沿途所過益州之地,劉璋皆令其供應劉備軍隊,前後錢糧以億計,劉備大軍入境如歸。到達涪縣時,劉璋親率步騎三萬,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大擺宴席,擺足了排場,在此迎接劉備。雙方將士在涪城盡情歌舞,一連百十天。在此期間,張松悄悄讓法正告訴劉備,在宴會期間,暗殺劉璋,則益州可得;劉備拒絕道:「此事不可倉猝!」龐統勸道:「今因會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卻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於是放棄暗殺劉璋的計劃。把酒言歡之後,雙方開始商議正事:先是劉璋推舉劉備擔任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也推舉劉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 後劉璋派給劉備一些兵力,厚加資給,希望劉備幫忙攻打張魯,又將白水軍交給劉備指揮;劉備軍隊車甲、器械、錢糧無數,即刻率兵北上,劉璋於是回成都。但劉備達到葭萌關之後,並沒有馬上攻打張魯,而是廣樹恩德,以收眾心。時間不覺過了一年,此時已到了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期間,龐統向劉備獻上三條攻取益州的計策:「今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劉璋既不武,又素無豫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杖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下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劉備沉吟不決。劉璋見劉備在一年的時間裡,都沒有攻打張魯,也對其起了疑心。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再次率領大軍南下,由濡須攻打孫權。孫權以同盟的名義,希望劉備能從襄陽一路出兵,牽制曹軍。劉備正找不到攻打劉璋的理由,於是將計就計,寫信給劉璋說道:「孫氏與孤本為唇齒,而關羽兵弱,今不往救,則曹操必取荊州,轉侵州界,其憂甚於張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希望以此為藉口,率兵南下,並請劉璋支援一萬兵力及錢糧,支援荊州。劉璋本就有了疑心,又不好撕破臉皮,於是只許給兵四千、其餘給半。張松在成都,不知這是劉備的計謀,於是寫信給劉備與法正:「今大事垂立,如何釋此去乎!」正好被其兄張肅看到,擔心禍及自己,向劉璋告發了張松的謀反之罪,劉璋大怒,下獄處死了張松,並令沿途諸將皆不得讓劉備通關。劉備知道消息後大怒,召白水軍督楊懷、高沛,責以無禮,盡皆斬首,勒兵逕入白水關中,收其軍隊。自此,劉璋與劉備徹底撕破臉皮,正式開戰。劉備依龐統所獻中計,正式從葭萌關向南進軍。僅留中郎將霍峻領數百人守御葭萌關,防止漢中張魯南襲。劉備新收白水軍,擔心降兵忠誠問題,乃收其家人為人質,揮師南下;以黃忠、卓膺為先鋒,開至涪縣,作為根據地。劉璋召集群臣商議禦敵之策,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建議道:「左將軍(劉備)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軍無輜重,野谷是資。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此必禽耳。」劉璋卻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於是不用鄭度之策。劉璋派遣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往涪縣對抗劉備,皆被打敗,只得退保綿竹;蜀大將吳懿卻率軍向劉備投降。劉璋再遣護軍李嚴、費觀領兵往綿竹督戰,李嚴、費觀卻也率領其兵士降於劉備。劉備軍勢越來越強盛,於是分兵遣將平定周圍各縣。劉備大喜過望,在涪城擺上宴席,置酒作樂,喝高興後對龐統說道:「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回答:「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聽後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龐統於是引退。過了一會兒,劉備感到後悔,派人將龐統請回席位。龐統回來後,也不稱謝,飲食自若。劉備奇怪地問道:「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聰明地說道:「君臣俱失。」劉備大笑,宴樂恢復如初。蜀將劉璝、張任無法阻擋劉備兵鋒,只得退守雒城。雒城乃成都咽喉,不容有失,劉璋不再信任外姓將領,乃派遣其子劉循出兵,堅守雒城,終於取得一定效果,蜀軍終於止住頹勢,將劉備擋在雒城之外。蜀大將張任見勢,乃勒兵出戰,與劉備軍戰於雁橋,卻被劉備打敗、生擒。劉備感其氣節,想招降張任,張任卻寧死不降,說道:「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劉備無奈只得將其處死。由於劉循在雒城堅定的死守,劉備軍隊無法再進一步,此時大量軍隊也被派出平定附近縣城,劉備頗感兵力不足,乃親自統率軍隊圍攻雒城。戰爭持續了一年,劉備攻城戰打得異常艱苦。由於長期無法攻破雒城,劉備發信往荊州搬取支援。荊州方面收到信後,馬上作出反應: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領軍隊萬餘人沿水路入川;關羽董督荊州,領軍鎮守南郡,守衛一方。不料,劉備在得知援兵入川、剛剛看到一線希望之時,副軍師中郎將龐統在圍攻雒城的一次戰鬥中親臨前線,被流失射中,不治身亡。劉備大為痛惜,言則流涕。劉備在雒城損失軍師龐統之後,是如何攻破成都、佔領益州的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