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鬧市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重要文物逾2500件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1日通報,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六路東段北側一地塊出土唐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重要文物2500多件。

該地塊屬於廣州市「廣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區中心地帶,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5月至12月對該地塊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400平方米,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其中灰坑196個、水井57眼、磉墩52個、池43個、柱洞42個、灰溝18條、牆基17處、路3條、房址2處、臺基1座、護堤1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

據介紹,此次考古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文化層堆積最厚達4米左右,包括唐、五代南漢、宋、明、清、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遺蹟十分豐富,尤以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國時期的灰坑、水井、池等生活類遺蹟為多,出土遺物豐富,既有漢代陶器、瓦當,也有南朝青釉器,特別是晚唐五代的遺物最為豐富,反映了唐代以來這一帶為人口聚居、商業繁華之地。

宋代建築基址是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發現。據專家介紹,52個磉墩布局規整、排列有序,規格較大,初步判斷東西兩側是兩道南北向的廊式建築,南側磉墩是主體建築的北邊牆和簷廊,還有一組磉墩打破主體建築,可能是後期改建。磉墩的發現充分說明宋代此地有一處等級較高、規模較大的建築。

該地塊考古發掘項目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的項目,考古發掘成果為探索廣州城址變遷,以及唐宋時期廣州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廣州城區歷史地理變遷具有重要價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2500餘件寶貝!廣州鬧市驚現近年城中考古發掘面積最大項目
    12月11日上午,羊城晚報記者在該考古現場了解到,該項目位于越秀區中山六路新寶利大廈西側,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的項目,達到2400平方米。該處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出土各時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各類重要文物2500餘件;還發現了宋代大型建築基址。
  • 廣州鬧市現近年城中考古發掘面積最大項目,出土文物2500餘件
    12月11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報,今年該院在廣州市中山六路考古工作又獲得了重要發現。中山六路RJ-6/7地塊考古發掘項目是近年來廣州城市考古發掘面積最大的項目,本次考古發掘成果對探索廣州城址變遷、唐宋時期廣州城市發展和功能布局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 2500多件重要文物!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什麼「寶貝」?
    此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得重要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2500餘件重要文物、52個磉墩……究竟都「挖」出了哪些「寶貝」呢?據介紹,自唐代開始,此處向東400米左右是唐代廣州城,向南則是供外國商人聚居的場所——蕃坊,歷史較為悠久,周邊有較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 廣州中山六路RJ-6/7地塊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
    這一帶自唐代以來就是廣州城商業繁華之地,自上世紀50年代,在項目所在地周邊考古發現了大量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見證了廣州城的發展變遷歷史。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中山六路RJ-6/7地塊的建設,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組織和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5—12月對該地塊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400平方米,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遺蹟432處,其中灰坑196個、水井57眼、磉墩52個、池43個、柱洞42個、灰溝18條、牆基17處、路3條、房址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商周時期的音樂文物,主要分布在寶雞、西安、鹹陽地區,出土了大量成組成套的編鐘編磬,為研究商周禮樂制度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漢代和唐代的都城都在長安,在西安市周邊出土的樂舞類文物極為豐富,種類齊全,有金銀器、陶瓷器、石窟、壁畫等。縱觀陝西出土的音樂文物,從史前到明清,各個時代都有,承前啟後發展脈絡清晰。所以,陝西古代樂舞展覽也是中國古代音樂舞蹈發展歷史的縮影。
  • 這個洛陽的古墓群,在民國時期遭到盜掘,多達48萬件文物流落海外
    北邙山之所以會成為大墓地,與洛陽的強勢地位緊密相關,在中國的七大古都名城中,洛陽是歷史最為悠久的,有13個朝代在洛陽建都,洛陽在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城市居民超過百萬之巨,這放在今天也是一個不小的城市。洛陽是中原大地的王氣所在,而北邙山緊鄰洛陽,自然也沾染了王氣,人們都想要葬在北邙山,共同見證洛陽的繁榮。其二是因為北邙山的風水極佳。
  • 臨泉千年古城的崗上遺址,出土的文物年代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期
    聽說位於淮北平原的千年古城之中,竟然有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據說這個遺址出土的文物很有科學研究價值,出土的文物跨度年代也很久遠,這裡是從新石器時期一直到漢代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之地,這個遺址人們稱之為崗上遺址。
  • 看陝西出土的樂舞文物就知道了
    從史前音樂文物看,主要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高陵楊官寨遺址、神木石峁遺址,出土有陶壎、陶鼓、陶響器、陶號角、骨哨、骨口弦等,種類豐富,是目前保留下來的陝西最早的樂器實物。商周時期的音樂文物,主要分布在寶雞、西安、鹹陽地區,出土了大量成組成套的編鐘編磬,為研究商周禮樂制度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
  • 法門寺出土的這些文物,為我們展示了唐代茶道過程
    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2014年10月16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寶雞法門寺舉行。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 「黑石號」沉船的背後:出土瓷器珍品與唐代陶瓷貿易
    (從左至右分別為:許勇翔、陳克倫、周燕群、汪慶正、陳燮君)上海博物館代表團一行5人在紐西蘭「黑石號」文物倉庫(從左至右分別為:陳克倫、許勇翔、周燕群、汪慶正、陳燮君)上博代表團與德國探險公司黑石號文物整理團隊在一起揚州江心鏡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沉船中的兩件遺物為沉船年代提供了證據:一件是八卦四神銅鏡,在鏡背的外側一周鑄有文字「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於揚州揚子江心百煉造成
  • 魏晉至宋元時期舍利塔基中出土的玻璃器
    因此,佛教寺院的文物相對更容易保存下來,並常常有文獻、石刻文字為依據,文物的年代準確、性質清楚,是研究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材料。佛教徒是出家的宗教修行者,需要社會上其他階級的供養來維持生存。《妙法蓮花經·法師品》則記有十種供養: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玻璃不屬供養之列,但在七寶之中。
  • 伏羲女媧絹畫、虎紋金牌、唐代五弦琴等新疆文物將展國博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中國國家博物館了解到,展覽分為「絲路雛形」、「絲路華章」、「 絲路梵音」三個部分,遴選了191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時期新疆各地區出土的精美文物,包括陶器、金屬器、紡織品、木器、紙張、佛造像、玻璃器等,尤其是漢唐時期的官府文書和多種文字的簡牘文書資料。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故宮收藏了上萬件來自外國的文物,但是都是來路清晰的,是從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匯集而來的,不像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收藏著很多來歷不明的別的國家的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
  • 賀州這些國家級文物,鋪門出土的你知道那些?
    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蹟和遺物。早在1萬多年前,賀州先民就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先秦時期賀州是古蒼梧的領地,秦至漢初賀州是南越國重要的邊疆藩籬。自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西漢王朝設臨賀縣伊始,賀州至今已有2100 多年的建城歷史。幾千年的歷史滄桑,遺留下大量精美古樸、別具特色的文物。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文物數量在全國也是屬於領先,是中國的博物館大省。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陝西地面上最重要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 河南發現2500年前古墓,墓中出土一「逆天」文物,終於為中國正名
    引子 考古,不單單是為了重現往昔文物的榮光,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歷史真相的重要,往往和一個民族息息相關。 1977年,在河南省南陽市郊區有人發現了一座古墓。聞詢者紛紛前往,考古隊也不敢耽擱連忙奔赴現場。
  • 100件文物 大寫的浙江
    龍泉窯葫蘆瓶 青田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藏也有鮮少露面的「神秘」文物,如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金舍利瓶;曾經被印成郵票的青田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的龍泉窯葫蘆瓶;平湖報本塔塔剎發現的明代鄭和款金書《妙法蓮華經》等。
  •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
    中國4件國寶級文物,如今被「永久禁止出境」,件件都是中國瑰寶前些日子央視辦了一套講述國家寶藏的欄目,深受大眾的喜愛。其實文物這種東西從古至今一直備受關注,生活中大家都樂意去了解一些珍貴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在我們國家多如繁星的文物中有那麼四件比較特殊,它們屬於一批永遠不能出境的群體,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寶藏,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下這四件國寶的魅力。第一件國寶名叫「獸首瑪瑙杯」,這是一件唐代的遺物。
  • 這些文物剛出土面世,就把專家們逗捧腹大笑……
    任何一個朝代除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外都有一些打趣的地方,今天我就把考古出土的一些搞怪萌趣的「另類文物」與大家分享一下。也許在幾千年前古人就會說:如果有來生,我必須要成為神經,因為我要把附近的人都變成腦殘。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了一隻東漢說唱俑,俑高56釐米,這件東漢擊鼓說唱陶俑被稱為「漢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的優秀雕塑作品,屬國家一級文物。【北齊思惟菩薩】,這件菩薩的造像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菩薩形象,確定這是在思考還是在賣萌搞笑?
  • 剛出土時差點被扔掉!這件2500多年前的國寶為何像現代水杯?
    國家文物局曾在2002年,公布了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級文物,它們要麼是厚重大氣的青銅器,要麼是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的陶器、帛畫、玉器等等。而其中有件國寶的畫風明顯不一樣,它的造型,在如今任何一家超市都能看到,和現代水杯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是戰國水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