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樣的客家「粄」食,看看你吃過多少?

2021-02-17 惠州拼客網

粄(bǎn) ,字從米,從反,反亦聲。「反」為「飯」省(「飯」指「食物」)。「米」指「大米製品」。「米」與「反」聯合起來表示「大米製作的食品」。本義:大米製作的食品。粄不僅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粄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

蘿蔔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客家傳統小吃。各地做法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叫菜包粿,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有些地方還會加豆腐皮或者腐竹)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

客家小吃蘿蔔粄的做法步驟

1. 先把粘米粉用水調成槳加一點點鹽(不能多,因為炒材料的時候還要加一點鹽);

2. 白蘿蔔切細絲(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蝦皮洗乾淨炒幹備用;

3. 鍋裡放油燒熱,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進蝦皮跟白蘿蔔翻炒一會加上鹽;

4. 把3裡面炒好的材料倒進米粉槳裡攪勻;

5. 把調好的材料倒進蒸盤裡(蒸十分鐘就可以了)。

小貼士

蒸好的蘿蔔粄也可以放涼後再切成小塊用煎鍋稍為煎下,更香更好吃。

春節近了,繼續介紹客家人好吃的粄——

捆粄(簸箕粄)

「捆粄」亦稱米粉粄、卷粄,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豐順人日思夜想,吃過的人念念不忘。

二、缽粄(發粄、碗粄)

缽粄(發粄)是梅州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缽粄」又被叫作「碗粄」。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像是花開。


三、甜粄(年糕)

四、蘿蔔粄

五、餈粑粄

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餈粑的習俗。

六、清明粄(青粄)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個季節裡,勤勞的梅州人總會吃上幾塊清明粄,慶祝清明節的到來。它絕對是早餐桌上綠色食品。

七、艾草米果

八、腐皮卷

九、黃粄

十、味酵粄

十一、筍粄
大埔縣傳統客家小吃品種多樣,風味獨特,色香味俱全,充分體現了客家美食文化的特色,頗負盛名,深受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國內鄉親的喜愛,大埔也因此有「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的美譽。
筍粄更是在食客群中享有盛譽。口感柔韌有彈性,且不膩口。

十二、憶子粄
憶子粄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憶子粄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在明朝,大埔茶陽某地有一戶人家叫松嬸,其兒子阿根武藝出眾,在鄭成功部下當名海軍,飄洋過海到臺灣去剷除倭寇,除暴安民。松嬸思念兒子,每逢中秋節,就做了兒子愛吃的粄,擺在月下,對月懷思。秋去冬來,足足等了30年。在一個中秋之夜,兒子突然回來,母親端上兒子最愛吃的粄,歡慶團圓,此粄因而得名。

十三、老鼠粄(米篩目)
老鼠粄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因此稱為老鼠粄。

後來傳至臺灣,當地客家人稱為米篩目,是指製造時把粉團經過篩子般的擦板,從洞眼(目)中搓出粉條,由於「篩」的閩南語近似「苔」,所以俗寫為米苔目。後來在馬來西亞又有人寫成米臺目。
  老鼠粄也傳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當地人以粉條兩端尖,狀似銀針,稱為銀針粉。
  做出「升級版」老鼠粄的卻是東莞厚街人。厚街人把磨出的米漿一分為二,做成生漿、熟漿,再混合兩者,打至軟滑。此外,湯底用豬肚、豬骨、粉腸以及多種藥材香料熬成,最後還在老鼠粄上鋪幾塊皮脆肉嫩的燒鵝,白紅相間。老鼠粄爽滑富有彈性,燒鵝汁滲入湯中,滿碗鮮香,東莞人稱之為「燒鵝瀨」。
從前有小販挑著老鼠粄穿街過巷叫賣,售價低廉。沒有燒鵝,他們就用一個搪瓷盅裝著用辣椒麵炒過的大頭衝菜。那衝菜切得芝麻般大小,卻是脆生生的,美不勝收,每碗老鼠粄放上一勺,畫龍點睛,逗得食客盯著勺子喊:「多一點兒,再放多一點兒!」一旦小販開恩,多給一勺,那個早上你的嘴就合不攏了。
(經典早餐)


十四、算盤子
提起客家菜,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的肯定是鹽焗雞、梅菜扣肉、客家釀豆腐。其實,客家菜遠不止這三板斧。有道是:「最好的客家菜在梅州,梅州最好的客家菜在大埔,大埔最好的客家菜在百侯。」大埔有一道很出名的小吃叫炒算盤子。

十五、仙人粄(黑涼粉、草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一種清涼飲料,它還可以臨時充飢。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再灑上點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仙人草為唇形科草本植物,高1米上下,整株拔起,曬乾呈黑色。山區群眾中有人工種植,作為山貨出售。仙人草可長期保存,時間越久,效用越好。
仙人粄製法頗講究手藝,做得好的,軟滑到要用手捧才拿得起,柔韌到要用刀(或竹片刀)來割碎,入口有嚼頭。
因為非米製品在臺灣叫仙草凍,不叫粄; 早期只在客家地區有人食用,尤其是新竹關西為最大植物產地,因其功效清涼退火保健養生,當成婦女夏天懷孕時必備降火氣飲料。
加冰叫仙草冰,加蜜叫仙草蜜,冬天冷呼呼吃一碗燒仙草,天大享樂!

(轉自公眾號:潮客匯)



相關焦點

  • 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大埔視窗》關注即可點擊▷淘寶購物,先在匯買網小程序查優惠券,省錢30%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不難發現客家菜的「身影」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味酵粄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
  • 客家粄登場!「這些粄你都吃過嗎?!」
    客家人做「粄」通常是有時令之分的例如過年蒸甜粄,清明做艾粄冬至做蘿蔔粄等每過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儀式感蘿蔔粄形如放大版的餃子,可蒸可煎,也可煮湯吃,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小小的粄裡有客家人的鄉愁小小一塊粄四季在裡面流轉
  • 客家粄大全,你吃過哪些?
    黃粄是傳統客家小吃。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釀、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乾,暑天時,用來煲糖或煲鹹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腊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 簸箕粄是著名客家小吃,屬於粄的一種。因舊時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後包餡而得名。
  •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歡吃哪種?
    黃粄是傳統客家小吃。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釀、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乾,暑天時,用來煲糖或煲鹹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腊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簸箕粄是著名客家小吃,屬於粄的一種。因舊時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後包餡而得名。存在於閩西、粵西、贛南一帶,尤其是閩西的西南一帶特為流行。
  • 這些客家粄,你喜歡哪種?
    關注看更多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味酵粄
  • 客家人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原來還有這麼多種粄.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 【美食篇】客家粄大集合~ 注意,請擦乾你的口水!
    粄粄相會,你吃過多少?!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幾種比較出名的客家粄↓↓↓缽粄(又名笑粄、發粄)由來:缽粄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點,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經過發酵和急火猛攻,粄面從碗裡攏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好像是花開了一樣。
  • 【客家】這些客家粄,就是我們幸福的味道!
  • 有一種「粄」被譽為是客家人的「哈根達斯」,你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 這些客家粄,和平人你喜歡哪種?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
  • 「粄」,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美味,你想吃嗎?
    ,都得繼續繼承下去,而客家的「粄」,就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許多外出的客家遊子,幾乎很難在外地吃到這樣的家鄉美味,因為比較獨特,所以只能在當地有得賣,這小小的一卷,居然也變成了客家人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儀式感滿滿在客家當地舉行婚禮的時候,我們也能在婚宴上發現粄的身影,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粄也會被用來祭祀祖先。
  • 梅州客家人的各種「粄」,您吃過了嗎?
  • 客家人的各種「粄」,您都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炸味酵粄的香味更是讓人無法抵擋,即使再熱氣,也要咬上一口!味酵粄切條或切塊配上香菇瘦肉丁,再撒上一把香蔥,就可以成就一盤香氣十足的快手菜,保證你吃了會上癮!蕎粄
  • 【深夜食堂】 客家的粄,獨特的味道
    美食處處皆是,那你是否是否接觸過客家美食?接觸過客家美食的你又是否對之難以忘懷?如若有機會,客家美食定不能錯過~什麼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說是小吃的),是粄類的統稱。常見的有老鼠粄、筍粄、草粄、仙人粄等,這些都是客家人最鍾愛的食物。
  • 客家人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
    大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客家人。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
  • 【文化&回憶】惠州水口31種傳統小吃之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過年過節吃粄也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流傳下來的習俗。一 蘿蔔粄大籠粄在用料上和北方的年糕稍不相同,而和客家的甜粄相近,均是以糯米粉為主料。視各人的需要加入紅糖、冰片糖、白糖或者砂糖,又根據粄的軟硬程度加粘米粉。 大籠粄是過年的食品,民間習慣在蒸好的大籠粄上貼一張小紅紙,以作祭品,或相送親友。五 沙糕粄
  • 【客家美食】粄
    「粄」是客家特色美食,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粄的主要原料分為幾種:粘米粉、糯米飯、薯粉、麵粉。有時需要幾種粉混合。
  • 贛州的各種「粄」,你都吃過嗎?
    大 家都說:說粄字,吃粄食的人就是贛州人。粄是贛州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贛州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贛州人統稱為「粄」。
  • 年關臨近,想起客家年糕」、發粄、還有故鄉的味道
    由於一般蒸甜粄的蒸籠都有30多釐米高,所以,傳統的客家甜粄就如同厚磚一樣厚。剛出爐的甜粄清香撲鼻。如果把它切成小塊放進油鍋裡煎成金黃色,那味道就更美了。特別是用柴火一點一點蒸出來的甜粄更是香甜、美味,韌味十足令人讚不絕口。
  • 客家釀粄
    「釀」是客家方言,塞,填的意思(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等),釀粄就是把餡料填塞進粄坯,其實是粄坯把餡料包裹嚴實。客家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釀粄,如同北方地區包餃子一樣,已經成為地方習俗。小時候,溫飽問題困擾著很多缺衣少糧的家庭,平時都得縮衣節食。小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過節,除了可以放開肚皮飽餐一頓,還蒸些粄類小吃,可以在「半朝半晝」充飢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