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聯新材IPO:實控人非正常價拿下股權 涉嫌為關聯公司輸送利益

2020-12-22 領航財經資訊網

在2019年6月,IPO遭證監會發審委無情否決之後,號稱是「國內 OLED 材料的領軍企業」的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聯新材)又轉道科創板,去碰碰運氣,公司對於上市「圈錢」「割韭菜」一事可謂心心念念。直接「打臉」證監會,以實際行動對證監會一年前的否決決定,「老子不服」!

按上會安排,6月10日瑞聯新材就將接受上交所審核中心的審核,這一次,在多次遭否後瑞聯新材能否順利實現上市夢想呢?

從業績上看,瑞聯新材似乎還不錯。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9.9億元增長15.6%;歸母淨利潤為1.48億元,同比增長56.87%。很顯然,瑞聯新材一年前遭證監會否決,並非業績因素,而是公司的存在「硬傷」太多。

招股書顯示,瑞聯新材的實控人為呂浩平夫婦和劉曉春。然而,呂浩平夫婦,得到瑞聯新材的「來路不正」,其涉嫌以「非合理」拿下這家原本是國有企業的公司,這其中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的問題待解。

值得一提的是,劉曉春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劉曉春的資本運作下,瑞聯新材將上億元借出去放「高利貸」給劉曉春的關聯企業,最終關聯企業還不上錢,雖然劉曉春自掏腰包補了一部分,但仍給公司造成了巨額損失。

這些年,A股暴雷不斷,實控人違規佔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的事情,屢見不鮮。曾經業績「優等生」康美藥業、康得新、樂視網都存在內控問題,曝出造假,加強上市公司內控建設,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亟待加強。

實控人「非正常」價拿下瑞聯新材

瑞聯新材前身為瑞聯有限,成立於20多年。原本,瑞聯新材是由西安高華電氣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高華電氣)和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204 所」)共同出資設立,高華電氣和204所分別持股60%和40%。

高華電氣是西安高科集團(西安地方國企)旗下公司,而204 所是央企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下屬單位。從公司的股權結構而言,瑞聯新材可謂是地地道道的國企出身。那麼,瑞聯新材是如何從一家國企變身為民企的呢?

後來,經過多次股權轉讓,深圳平安創投和寧波國富永鈺獲取了瑞聯新材40.60%和20.64%的股權,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大股東。2012年7月,寧波國富永鈺將其持有的瑞聯有限98.21萬元股權以20.36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寧波漢世紀。

幾個月後,2012年12月,深圳平安創投將其持有瑞聯有限40.60%股權以10.95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呂浩平夫婦實際控制的卓世有限(卓世合夥前身)。由此,呂浩平夫婦得以進入瑞聯新材。

值得注意的是,呂浩平夫婦在2012年12月獲得40.6%的股權,所花的價格僅為10.95元/股;而幾個月前2012年7月,寧波國富永鈺對外轉讓的價格卻高達20.36元/股。這意味著,呂浩平夫婦幾乎是以「半價」就獲得了瑞聯新材多數股權。這一「非正常」的價格,導致瑞聯新材從一家國企,變身為一家民企。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知道自己股權,來路不正。在2018年6月,瑞聯新材披露的招股書中,呂浩平夫婦一再拒絕自己是公司實控人的「帽子」,稱不在公司任職,對公司影響不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筆者發現,2018年時,呂浩平作為間接股東,卻多次出現在瑞聯新材官網上,包括一些政府官員視察瑞聯新材,也是由呂浩平出面接待洽談。

睜著眼睛說瞎話。瑞聯新材的「人品」和誠信有問題,此前公司招股書披露的事實存在明顯不符,涉嫌信披造假。如今,轉道科創板,呂浩平夫婦終於承認自己是實控人之一了。

涉嫌為關聯公司輸送利益

呂浩平夫婦「低價」拿下瑞聯新材大股東地位後,還與公司前五大客戶——上海格瑞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格瑞)存在若隱若現的管轄。

上海格瑞是瑞聯新材的前五大客戶,後者主要向其銷售OLED顯示材料。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6年,瑞聯新材與上海格瑞的交易額分別高達2184萬元、2383萬元和2590萬元。然而雙方的交易價格卻存在「異常」。

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瑞聯新材向上海格瑞銷售OLED材料的每千克的均價分別為7139元、5089元和4680元。而同期上海格瑞對外銷售的均價則為7444元、5507元和5122元。可以看到,2014~2016年,上海格瑞對外銷售的均價,明顯高於瑞聯新材向上海格瑞供貨價,幅度最高10%。

2016年後,瑞聯新材終止了與上海瑞格的業務關係,據稱是為了加強向終端客戶直銷的力度。

上海格瑞是如何成為瑞聯新材前五大客戶的?這便涉及到呂浩平夫婦以及上海格瑞實控人李晨。資料顯示,李晨持有上海瑞格100%股份並擔任執行董事,此外,在2016年12月前,李晨還擔任卓世有限執行董事兼經理。

這意味著,李晨與呂浩平夫婦存在較大的交集。實際上,瑞聯新材副董事長高仁孝也曾經是上海瑞格的股東,並擔任後者監事一職。憑藉呂浩平夫婦的關係以及瑞聯新材副董事長任職上海格瑞。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上海格瑞為何能常年位列瑞聯新材前五大客戶。

董事長曾拿公司上億「貸」給關聯方 致巨額損失

瑞聯新材的董事長和實控人之一為劉曉春,這哥們真是「賺錢不要命」。招股書顯示,2005~2011年期間,劉曉春為瑞聯新材「拉」來了多筆貸款業務。即將公司的資金出借給劉曉春的關聯企業。

2011年前,瑞聯新材陸陸續續向劉曉春的關聯企業出借了上億元的流動資金。「真有錢呀」,這麼有錢,為何要來上市「圈錢」呢?左手掏公司的錢貸款給董事長的關聯方、右手伸手向「散戶」要錢,這正是一條好「套路」呀。

最後的結果是,2012年時,這筆錢經過多方協議約定由中國瑞聯償還,但中國瑞聯卻遲遲不還錢了。中國瑞聯也曾是劉曉春的關聯方,劉曉春曾是中國瑞聯的重要股東和董事。

2014年5月,瑞聯新材將中國瑞聯告上法庭,要求償拖欠的約1.14億元。後來,中國瑞聯敗訴,被判付瑞聯新材約1.14億元及相應利息。但中國瑞聯仍不還錢,瑞聯新材申請強制執行後,發現中國瑞聯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如今,中國瑞聯10多被列為被執行人,存在多條失信信息。

就這樣,通過層層的資本運作,公司的錢沒了???但是,劉曉春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目前仍然擔任這家擬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但要上市了,這樣「操作」確實說不過去。2015年,劉曉春將所控制的中國瑞聯股權悉數轉讓,並不再擔任中國瑞聯的董事。

2015年,劉曉春個人按其原間接持有中國瑞聯26%的股權比例,向瑞聯新材補償2958萬元。但是餘下的數千萬元卻沒有著落。而這筆巨額「窟窿」正等著「韭菜」們來填呢。

相關焦點

  • 瑞聯新材IPO:實控人大股東大客戶劣跡斑斑 上科創板合適嗎?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萬潤股份、八億時空、強力新材、濮陽惠成等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約為6.55%,同期瑞聯新材的研發費用率約為3.39%,與行業均值有明顯差異。醫藥中間體方面,博瑞醫藥、凱萊英2017年至2018年的研發費用率均值約為16.09%,同期瑞聯新材相關業務的研發費用率約為3%,差距更大。
  • 業績連續增長卻IPO失利 再次闖關,瑞聯新材的老問題都解決了嗎?
    記者梳理發現,此前發審委一共提及五個問題,涉及關聯交易、商業模式合理性、毛利率真實性、實控人債權債務及收入來源等。具體來看: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之一劉曉春曾擔任中國瑞聯及其關聯方深圳瑞聯、寧波屹東的董事及高管,並曾持有深圳瑞聯股權。
  • 瑞聯新材貨幣資金不敵短期借款 實控人債務舊傷難愈
    原標題:瑞聯新材貨幣資金不敵短期借款 實控人債務舊傷難愈   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聯新材」)將於6月10日登陸
  • 從事液晶顯示材料的西安瑞聯新材料IPO被否
    2015年-2017年,瑞聯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994億元、5.58億元、7.1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261萬元、5638.17萬元、7800.87萬元,逐年上升。在2015年,瑞聯新材進行了股權激勵,並存在2231.38萬元的股份支付。
  • 瑞聯新材IPO:業務獨立性欠佳,毛利率低於行業均值
    【企業檔案】瑞聯新材成立於1999年4月15日,由西安高華電氣實業有限公司和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共同出資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該公司屬於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主要從事液晶材料、OLED材料和醫藥中間體業務。2015年8月,瑞聯有限(瑞聯新材前身)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
  • 海象新材IPO:疑似向「兄弟」公司輸送利益1000多萬元 第一大客戶...
    除此之外,海象新材與海橡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頻繁,海象新材通過數次關聯交易疑似向海橡集團輸送利益超1000萬元。最後,有業內人士注意到,海象新材的第一大客戶是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其複雜關係令人疑惑。公司董事長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判刑5年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海象新材的控股股東為王周林,實際控制人為王周林和王淑芳父女。父女二人合計控制海象新材本次發行前51.12%的股份。王周林現任海象新材董事長和總經理,王淑芳任董事、副總經理。
  • 悅安新材「帶病」上會:董事長與村支書的往事,背後或存利益輸送
    董事長就業創業兩不誤,利益輸送質疑待解悅安新材主要從事超細金屬粉末及相關深加工製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產品為羰基鐵粉系列產品、霧化合金粉系列產品、軟磁粉系列產品、金屬注射成型餵料系列產品、吸波材料系列產品等。
  • 力鼎光電IPO:瘋狂收購涉嫌輸送利益 研發能力涉嫌造假
    力鼎光電IPO:瘋狂收購涉嫌輸送利益 研發能力涉嫌造假
  • 債務問題突出、或涉嫌利益輸送 國臺酒業如何衝刺「醬酒第二股」?
    原標題:債務問題突出、或涉嫌利益輸送 國臺酒業如何衝刺「醬酒第二股」? 來源:鳳凰網財經「醬酒第二股」的爭奪再次「白熱化」,前腳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臺酒業」)剛提交招股書,接著就有消息稱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郎酒股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
  • 瑞聯新材首發申請被否 與山西義諾等合作合理性引關注
    發審委會議上,對瑞聯新材提出五大問題,包括與山西義諾等合作合理性等問題。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的穩定性被重點問詢。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之一劉曉春曾擔任中國瑞聯及其關聯方深圳瑞聯、寧波屹東的董事及高管,並曾持有深圳瑞聯股權。
  • 瑞聯新材核銷原大股東億元借款 曾違法裁員兩度敗訴
    瑞聯新材招股書表示,瑞聯新材董事長劉曉春雖非為中國瑞聯的控股股東,但分別於 2015 年 6 月 29 日和 2015 年 6 月 30 日,按照其原間接持有中國瑞聯 26%股權的比例向公司補償前述其他應收款中的 2958 萬元,該筆補償款界定為股東捐贈行為,計入瑞聯新材資本公積。
  • 中偉股份IPO:孱弱的基本面與不可估量的利益輸送風險
    產品含金量有限中偉股份2019年銷售毛利率為12.31%,其中三元前驅體毛利率為13.76%。對比行業主要競爭對手的毛利率,中偉股份顯得競爭力不足。以格林美為例,公司2019年電池材料的毛利率為22.11%,高出中偉股份近十個百分點。
  • 諾泰生物IPO:多家大客戶疑為「空殼」公司 高超財技或涉嫌造假
    在A股有一幫資本玩家,這幫人通過高超的「財技」把股民耍得暈頭轉向。比如為「夢想窒息」的賈躍亭,多少人因他傾家蕩產,如今他卻在美國加州的大House逍遙快活。正所謂「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因為股市上的利益,遠不是左右互倒那點利益所能相比的。這些年A股這樣的事情還少見嗎?對於資本玩家,一定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實際上,諾泰生物上市,筆者研究發現,這家公司存在很多蹊蹺的地方,公司實控人通過種種「財技」將原本應該披露的關聯交易,變得更加的「隱秘」,從而不需要再披露。而公司還涉嫌向多家「空殼」公司進行大筆的銷售,可能存在財務造假。
  • 奇安信:實控人埋10多億商譽大雷,上市前周鴻禕清倉……
    3、宏柏新材:年年虧損、卻只做獨家生意的詭異供應商;關聯方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涉嫌利益輸送。6月15日~23日12家科創板IPO企業上會C宏柏新材年年虧損、卻只做宏柏新材獨家生意的詭異供應商關聯方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涉嫌利益輸送註冊地:
  • 青島中加特IPO欲提速,實控人鄧克飛曾因「利益輸送」被上交所關注
    目標或為科創板公開資料顯示,青島中加特成立於2011年11月,註冊資本1.8億元,公司位於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總佔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其專注於異步變頻調速一體機、永磁同步直驅變頻調速一體機、專用變頻器、高性能特種電機以及電氣控制產品等工業自動化領域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維修服務。
  • 瑞聯新材多項財務數據存疑 由國企變身民企過程並不清晰
    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在最近三年業績增長平穩,但該公司披露的更多細節信息,卻非常值得關注。首先值得關注的是瑞聯新材的股本演變歷史。根據招股書顯示,瑞聯新材前身為西安高華近代電子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9年4月,由西安高華電氣實業有限公司、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 (204 所)共同出資成立。
  • 七問諾德股份:收購標的為實控人「白手套」
    貓財經公號發布的信息顯示,比起去年虧損1.22億更嚴重的是,諾德股份實際控制人8.5億巨資收購關聯方資產,涉嫌用障眼法掏空上市公司。2、收購標的疑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白手套公告顯示,清景銅箔股東為深圳清景銅箔及福建清景投資,工商信息顯示深圳清景銅箔福建清景投資實控人為彭燕美,深圳清景銅箔與諾德股份註冊地及辦公地均為深圳,據《21世紀經濟報導》和《中國網財經》等媒體報導,多名接近公司上層人士亦反映彭燕美為諾德股份實際控制人的「白手套
  • 瑞聯新材:對外提供財務資助
    瑞聯新材:對外提供財務資助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16:06:44&nbsp中財網 原標題:瑞聯新材:關於對外提供財務資助的公告瑞聯製藥位於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位為以原料藥為主的醫藥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以原料藥產業化項目為依託,旨在全面推進公司「CMO/CDMO+中間體/原料藥一體化」的戰略。截至目前,瑞聯製藥存在因周邊安全防護距離限制,需要進行居民搬遷的情況。
  • 諾德股份高溢價關聯交易 擬投標的控股方與實控人工商信息一致
    來源:投資者網原標題:擬投標的控股方與實控人工商信息一致 諾德股份高溢價關聯交易風波發酵 來源:投資者網動輒8~9億元的現金投資計劃,竟出自於一個持股比例僅為9%的大股東之手。該投資計劃雖被冠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之名,但投資標的與實控人間還有著說不清還道不明的關聯關係。
  • 關聯交易引關注 產能利用率下滑!奇德新材IPO毛利率波動大
    關聯交易引關注據招股書披露,奇德新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饒德生。饒德生直接持有該公司44.36%的股份,並通過邦德投資和奇德控股分別間接控制公司18.38%、5.30%的股份,實際支配的有表決權股份合計佔公司股本的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