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的麵筋被熟練地揪成一個個雞蛋大小麵團,沾上一層麵粉,用模型給年糕刻上漂亮的圖案,最後一道工序--點紅,寓意著祝福。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這一天,肥西三河鎮的媽媽和婆婆們會起個大早,用源於大別山脈,清澈、冷冽,無雜質三河水提前把黃豆泡上。
經過泡豆、磨漿、點漿、壓板等一道道工序下來,一塊塊肉嫩,質膩,色白,水豆腐就做成了。
在過去,人們將豆腐稱為「兜福」,意思是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豆腐就可以把家裡的夫妻都兜住,這樣來年就會更加的福氣,孩子們也要吃新做出來的豆腐,是長輩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肥西鄉下殺年豬一般都會稍早些,到過年的時候,一刀刀臘肉,有股特殊的香味,這年味更濃上三分。殺豬是大事,得請人幫忙。人多,話也多,笑語也多,歡聲笑語,把一戶一戶人家襯得熱熱鬧鬧,這年的氣氛一下子厚實了許多。
吃「年肉」也是很有講究,一般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
這一鍋燉肉,便是肥西人心中最樸實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家的感覺。吃著吃著,年味也漸漸濃了。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肥西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
為啥要在二十七殺雞?這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
等到除夕,把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年夜飯上登場,而且是整隻雞盤在一個碟子裡擺放在宴席桌子中間位置。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好名頭,叫做大吉大利。
在肥西,一款寓意著團團圓圓、美滿幸福的糯米圓子是各家的春節必備。肥西三河鎮的糯米圓子作為傳統美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
和做年粑一樣,炸圓子也是用自家種的糯米,年粑用粉,圓子用飯,各有各的風味。
聰慧的肥西人會把有限的物產巧妙變化,變出不同的風味來,這年的味道,自然也就豐富多彩。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肥西的家人們擼起袖子開始忙碌了,擀麵的擀麵,拌餡的拌餡,孩子則在一旁洗淨手,排排坐,等著包餃子。
過年吃餃子寓意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的幸福生活!
這個「把肉烀」,就是做大年湯。
這個時候,肥西的每家每戶,都將三四隻老母雞,和一兩串豬肉,放在大鍋裡,用柴火燒煮。煮好後,一人盛一大碗肉,大塊吃肉,大口喝湯,十分過癮。
大多數家庭,在大年湯中還放上肥西的特產紅薯粉絲,說是撈」錢串子「。喝大年湯成為了肥西過年大年的一個儀式。
年也是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拜年人來了,要上烀雞蛋,說是拿「元寶」。
正月初三送年,一人發一個滷雞爪,說是「抓錢」,最具象徵性的是魚,一盤魚,天天端上桌,但人人都不碰,因魚的諧音是「餘」,要把一家人的富裕和福氣,年年餘下去。
正月十五過小年,「吃塊肥肉好下田」,到晚上,家家戶戶撈元宵。鬧鬧騰騰的大年,在一碗元宵中圓圓滿滿的宣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