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宮變,被道君皇帝煉丹逼反的奇葩宮女政變

2020-12-18 天涯國智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圍繞著一張龍椅發動的政變不勝其數,或因東宮儲位骨肉相殘,或因權欲滔天以臣弒君,或因歷史遺恨刺王殺駕,斧聲燭影不足為人一一而道。作為顛覆最高執政者權力的鬥爭,政變一般都有一個組織結構嚴密且具備一定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實力的政變集團。然而,歷史總是喜歡和後世觀史之人開玩笑,壬寅宮變恰恰就是政變界的一股「清流」,這是一次宮女為求活命走上造反道路的奇葩政變。之所以說這場政變奇葩,是因為事件參與的各方主人公、政變起因、演變過程都處處古怪,令人瞠目結舌吧,其留給世人也絕不止史書上那一言半語的影響。

奇葩的道君皇帝——嘉靖帝

嘉靖皇帝在正德二年出生,這位自幼在湖廣安陸長大的朱氏子孫,14歲就承嗣武宗皇帝入北京城執掌天下。早期嘉靖皇帝勤於政務,精於改革,對軍事、文化、政治等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史稱「嘉靖中興」。但善始者眾,克終者寡,嘉靖皇帝沒能保持著從一而終,隨著身體的衰老他對道教的痴迷日益劇增。他年幼時,父親興王崇道,他也深受影響,治世效果在被朝野上下一番吹捧後,後期嘉靖皇帝也走上了尊道之路。他一生三次給自己加封道號,最後一次更是加封為長達34個字尊號的「萬壽帝君」,這個34字的封號極盡了嘉靖帝對自己聰明才智、仁愛公正的自嗨,「萬壽帝君」更是道盡了他對長生的渴望。

這位被後世稱為「道君皇帝」的至尊俯瞰人間燈火,喜極了修道全真,他在位期間,親近奉道之人。權臣嚴嵩曾經因為擅長寫靑詞(道教祝文)深受這位皇帝的喜愛,而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人更是被嘉靖皇帝賜封禮部尚書、少保等職位。嘉靖皇帝信奉「外丹派」學說,喜食道士們煉製的「仙丹」,日日煉丹以期長生久視。

奇葩的造物——嘉靖的「仙丹」

外丹派這種在先秦時興起,由葛洪大力發展完善的道教宗派喜好運用丹爐煉就各式「仙丹」,早期的汞和火藥都是外丹派的傑作。道士們堅信要保持長生不死,煉取的丹藥都應具備不朽性,故丹藥多添加丹砂、白礬、雄黃、磁石等物,煉製成金石之屬的「道家金丹」。作為高端玩家嘉靖皇帝這位「萬壽帝君」服食的「仙丹」更是別具一格,他的仙丹配方富含兩味藥材——「秋石」和「紅鉛」。這兩味藥正是嘉靖服用的丹藥被稱為奇葩的主要原因,其中秋石是童男的尿液加工而成,而紅鉛則取之於處女經血,這種在現在看來極具味道的藥材卻被相信「以人補人」理論的嘉靖帝奉為圭臬。為了滿足自己煉丹所需,嘉靖皇帝多次下詔徵召宮女入宮,這些年齡大多在13、14歲的少女一經入宮,便被嚴格管理飲食休息,I一切都被規範在預設的命運軌道內,等待她們的是15歲的那成熟的時刻。

悲慘的藥人群體——明宮女

作為這起「弒君案」的主謀,楊金英等十餘名宮女代表的絕不僅是自身的意志,她們代表的還有大量被嘉靖皇帝徵召,用來煉丹的小藥人們。這群正處於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們在宮中備受苛責,在經期內被要求只可進食桑葉,飲用露水,其命多艱,朝不保夕。《明宮詞》記載:「世宗性卞」,我們推測嘉靖皇帝常年服食丹藥,藥性燥熱導致其性格狂躁,這種情況下,宮女的些許微小的失誤會被嘉靖皇帝無限放大,狂怒的皇帝對犯錯的宮女加箠楚之刑(杖刑),被杖斃殞命的宮女多達兩百人,這也是很多研究史料的人詬病嘉靖一朝宮女死亡率高達20%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小宮女們的悲慘生活和龐大的生存壓力讓她們忍無可忍,侍女楊金英決定對這種備受凌辱的命運進行反抗,她組織了她們的「弒君」小團體,這個包含她在內的從未殺過人的十六名宮女決定雄踞九霄的真龍同歸於盡。這是一次為天下先的政變,是第一次從禁宮深處發出對命運抗爭的吶喊。

戲劇的結局——一個死結引發的血案

前文說到,這些宮女都是一些年輕的少女,進宮前她們是三從四德的宅家少女,進宮後她們是深宮裡的金絲雀。她們尚未經歷過深宮的勾心鬥角,也沒有現代高速的信息灌輸,對於社會的認知她們是懵懂的。很多人也許從出生到做出那個改變自身命運的決定時連殺雞都未曾有過,更談何是殺一個成年男子。單純的她們知道繩子可以勒死人,卻不知道殺死那個男人需要怎樣的技巧。這天深夜,她們如願的壓制住了那個男人,蒙臉、捂嘴一氣呵成,順利的讓她們以為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夙願。但,楊金英顯然不會打結,在嘉靖脖子上勒著的繩子竟然陰差陽錯的成了一個死結,這讓她們措手不及,她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然而繩結依然紋絲不動。

宮門被撞開了,方皇后來了,值守太監們來了,暴力的司禮監也來了,她們已經喪失了終結真龍的機會,等待她們的只剩下嚴酷的刑罰和對人世間最後的告白。不久後,她們被綁縛街頭,梟首示眾(一說凌遲處死),她們死後,北京連續大霧,人們都說這是上天對這群精靈的憐惜。

壬寅宮變雖然草草收尾,卻也讓嘉靖皇帝成為驚弓之鳥,從此移居西苑,隔絕禁中。這一出荒唐鬧劇的凸顯了是嘉靖帝對道士丹藥的沉迷對於長生的渴望,封建主義下人命的卑賤和統治者「蒼生不及己身」的荒謬認知,為求長生而草菅人命也昭示著大明政權正不斷的走下坡路。

相關焦點

  • 明朝壬寅宮變:十幾個宮女起義,差點把皇帝勒死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起義,也有不少宮廷政變。然而無論那次起義,無論那次宮變都是需要勇武的男人作為基石的。簡而言之就是,無論起義還是宮變,都需要精兵強將。然而明朝嘉靖皇帝時,發生的一次宮變卻和歷史上諸多宮變不一樣,這次宮變或者說起義是十幾個弱女子發起的,而且參與者也只有這十幾個弱女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壬寅宮變。壬寅宮變因為發生在壬寅年,故而被史書這樣稱呼。壬寅宮變發生在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皇帝作為天下的主人,差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不得不說真夠勁爆的。
  • 18名妃嬪宮女想殺皇帝,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件——明朝壬寅宮變
    是的,這種事情估計整個中國歷史上只在大明朝有一次——妃嬪和宮女合謀,想殺皇帝,這便是發生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當時十六名宮女和兩名妃嬪(存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皇帝,但最終失敗了!這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葩事件, 咋回事呢?
  • 寧願被處死也要刺殺皇帝,明朝「壬寅宮變」始末
    明朝嘉靖年間發生的宮女刺殺皇帝事件,史稱壬寅宮變,說實話,這其實是一場很失敗的刺殺事件,由於這一年是壬寅年,後來就稱之為「壬寅宮變」了,這個案件又歸於「紅丸案」,是歷史上一起罕見的宮女起義。如果不是逼到一定的程度,筆者想這些宮人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刺殺皇帝,這是忍無可忍的一次反擊,但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壬寅宮變始末宮人反叛,在等級森嚴的皇宮中,這也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 明朝之壬寅宮變
    以宮女楊金英為首的十幾名宮女,趁皇帝熟睡的時候,集體動手,打算用繩索勒死皇帝朱厚熜。由於組織鬆散,計劃不夠嚴密,操作慌亂殺死皇帝行動失敗,楊金英等十六名宮女被嘉靖皇帝下旨處死、嫋首示眾。這一年,天幹地支紀年為壬寅年,因此稱「壬寅宮變」。這年農曆十一月的一個傍晚,嘉靖皇帝朱厚熜來到後宮曹端妃的住處翊坤宮就寢。
  • 驚世駭俗的壬寅宮變
    發生於中國明代嘉靖年間的「壬寅宮變」絕對算的上駭人聽聞,空前絕後。一,宮女殺皇帝。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17日)夜晚,嘉靖帝朱厚熜來到端妃曹氏的寢宮過夜。這一年正是農曆壬寅年,故此後世將此次宮女刺殺事件稱為「壬寅宮變」。二,謎團。壬寅宮變最終被定為一場妃子主使宮女進行的弒君案件。
  • 壬寅宮變:嘉靖朝政的轉折點,既體現嘉靖的專橫也對朝政產生影響
    他遇到比三年前在衛輝行宮險些葬身火海更可怕的劫難,在這一天他差點被自己的宮女殺死,也因為嘉靖二十一年是農曆壬寅年,此宮變因此被稱為"壬寅宮變"。尋常情況下,加害明代的皇帝並不是易事。於外而言,紫禁城宮禁嚴格。
  • 堂堂大明嘉靖皇帝,竟被十幾名宮女按住刺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奇葩皇帝就有奇葩事,之所以發生宮女要勒死嘉靖帝的事件,主要還是跟嘉靖帝修煉長生不老藥有關。為了能夠修仙得到長生不老,嘉靖在皇宮之內請道士大肆煉丹,搞得各個地方煙霧繚繞,然後練出來所謂的仙丹,鬼知道是什麼東西。
  • 壬寅宮變:16個少女的弒君計劃
    明朝歷史上犯罪級別「最高」的一起謀殺案即將發生,這十幾位兇手要殺的人只有一個:嘉靖皇帝朱厚熜。這就是明代宮闈一起著名的奇案——「壬寅宮變」。本期節目為您講述——壬寅宮變:16個少女的弒君計劃。「大禮議」事件明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這樣這位道君皇帝便拉開了他執政46年王朝的神秘面紗。 並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稱自己是道君轉世,封自己為道君皇帝。 嘉靖二十一年後更是移居西苑修玄,不顧國家的正途。方士、道士們利用嘉靖帝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也因為吃了太多道教方士敬獻的仙丹,以為可以長生不老。最後重金屬超標中毒而亡。
  • 揭秘「壬寅宮變」事件主角王寧嬪真相,她為何把曹端妃也陷為同謀
    壬寅宮變是嘉靖帝專橫暴躁,橫施淫威所造成的,對嘉靖朝政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壬寅宮變又稱宮女弒君,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楊金英和她的姊妹們發動的「壬寅宮變」,是一次地地道道的抗暴行為,雖然史書上每提及此事就是「謀逆」、「弒君」,但是封建皇家豢養的史官們無論怎樣謾罵和攻擊,也掩蓋不了這樣一個事實。而這裡面主角之一王寧嬪,封號為寧嬪。,而寧嬪家世、何時入宮、因何被封為嬪皆不詳,但她不是嘉靖十年冊選的「九嬪」。有專家推測嘉靖帝自大婚後,身體虛弱,經常氣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還沒有孩子。
  • 聽說過「壬寅宮變」嗎?十幾個少女,差點就要了皇帝老兒的命
    當夜,曹妃侍奉皇帝歇息了,便去沐浴更衣。一群窺伺已久的宮女們悄無聲息地潛了進來,她們看嘉靖皇帝已經睡熟,就一擁而上,按手的按手、抱腳的抱腳,死死地將嘉靖帝控制住。何況,明朝皇帝的寢宮是紫禁城內的乾清宮,又有誰會預料得到皇帝今晚是睡在翊坤宮呢?又更會有誰會想得到翊坤宮的宮女正在發動了一場雖小卻足以致皇帝於死命的起義呢?住在坤寧宮的是嘉靖皇帝的第三位皇后方皇后。方皇后聽說一群宮女謀殺皇帝,大吃一驚,連忙帶人趕往翊坤宮救駕。
  • 一隻烏龜的死,為何差點要了嘉靖皇帝的命?
    嘉靖皇帝(1507年~1566年),名朱厚熜,廟號世宗,年號嘉靖。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4歲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繼位,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實際執政時間最長的的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
  • 笑侃大事件·壬寅宮變
    公元十六世紀中葉,明朝已經走過了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自土木堡之變後,國家就開始走下坡路,孝宗皇帝拼了老命給爺爺英宗填坑,算是給大明回了波血,但他的兒子武宗有點不靠譜,使勁的折騰國家,結果也沒留下一兒半女,最後便宜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世宗嘉靖皇帝。
  • 這位荒淫無道的明朝皇帝,差點死在宮女手裡
    嘉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說他昏庸無能,痴迷於煉丹。但是,不能否認,嘉靖在他最初登基的幾年確實是有所作為的,只是後期常年痴於修道,曾28年未上朝。結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差一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因嘉靖二十一年為農曆壬寅年,這一事件被稱為「壬寅宮變」。那麼,在最初有所作為的幾年之後,嘉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昏庸之路的?宮女們為何甘冒誅九族的風險謀殺皇帝?嘉靖是如何用修玄奉道來處理軍國大事的?
  • 明朝嘉靖皇帝有個奇特的習慣,每天都來這,結果讓宮女們生不如死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8,閱讀約2分鐘宮女,古代宮殿中地位最低的群體之一。在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歷史上,宮女不計其數,但在官方史書中記載的卻寥寥無幾。但在明朝嘉靖年間,卻罕見地發生了宮女欲殺皇帝的事件,史稱「壬寅宮變」。
  • 朱厚熜為何得罪宮女?像他這樣的例子很多,高澄、耶律璟就是典型
    嘉靖差點被宮女勒死。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是個執著於道教的皇帝,他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和丹藥,這兩樣都是道家的東西。尤其是丹藥,在朱看來,吃了丹藥就能夠長生不老。為此他從二十來歲的時候,就執著於煉丹事業。以至於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了內閣。為了煉丹,他可真的是不遺餘力。
  • 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哪位皇帝要解哪位將軍的戰袍?
    也許大家很難想像,「朕與將軍解戰袍」的原詩作者既不是「龍陽之好」裡的魏安釐王(釐[xī]:古同「僖」,用作諡號),也不是「斷袖之歡」裡的漢哀帝,而是歷史上另一位「奇葩皇帝」朱厚熜。
  • 為何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更靠譜?
    明朝奇葩皇帝首推「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明武宗朱厚照。身為皇帝,朱厚照內心卻「像風一樣自由」,是中國歷史上最無釐頭的皇帝:他在皇宮搞了一個集市「練攤兒」,強買強賣佔宮女和太監的便宜,還搞了個「紅燈區」做羞羞的事;蓋了個猛獸動物園,養虎養豹養狐狸,還在裡面做羞羞的事;心心念念要到大草原自由行,和居庸關的守將「躲貓貓」闖出關,去找心中那個騎著白馬的蒙古小王子,和小王子幹了一架,還「親手殺了一個敵人
  • 大明王朝的16個奇葩皇帝,最恪盡職守的居然是崇禎皇帝
    享國276年的大明奇葩何其多,其中連皇帝都一個比一個奇葩,其實哪個朝代還沒有個奇葩皇帝?只是大明有16個,這也太多了點。下面,我們就來一一了解一下這16位奇葩帝王。 名字決定命運——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個勵志傳說,放眼今天,連馬雲都要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