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圍繞著一張龍椅發動的政變不勝其數,或因東宮儲位骨肉相殘,或因權欲滔天以臣弒君,或因歷史遺恨刺王殺駕,斧聲燭影不足為人一一而道。作為顛覆最高執政者權力的鬥爭,政變一般都有一個組織結構嚴密且具備一定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實力的政變集團。然而,歷史總是喜歡和後世觀史之人開玩笑,壬寅宮變恰恰就是政變界的一股「清流」,這是一次宮女為求活命走上造反道路的奇葩政變。之所以說這場政變奇葩,是因為事件參與的各方主人公、政變起因、演變過程都處處古怪,令人瞠目結舌吧,其留給世人也絕不止史書上那一言半語的影響。
奇葩的道君皇帝——嘉靖帝
嘉靖皇帝在正德二年出生,這位自幼在湖廣安陸長大的朱氏子孫,14歲就承嗣武宗皇帝入北京城執掌天下。早期嘉靖皇帝勤於政務,精於改革,對軍事、文化、政治等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史稱「嘉靖中興」。但善始者眾,克終者寡,嘉靖皇帝沒能保持著從一而終,隨著身體的衰老他對道教的痴迷日益劇增。他年幼時,父親興王崇道,他也深受影響,治世效果在被朝野上下一番吹捧後,後期嘉靖皇帝也走上了尊道之路。他一生三次給自己加封道號,最後一次更是加封為長達34個字尊號的「萬壽帝君」,這個34字的封號極盡了嘉靖帝對自己聰明才智、仁愛公正的自嗨,「萬壽帝君」更是道盡了他對長生的渴望。
這位被後世稱為「道君皇帝」的至尊俯瞰人間燈火,喜極了修道全真,他在位期間,親近奉道之人。權臣嚴嵩曾經因為擅長寫靑詞(道教祝文)深受這位皇帝的喜愛,而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人更是被嘉靖皇帝賜封禮部尚書、少保等職位。嘉靖皇帝信奉「外丹派」學說,喜食道士們煉製的「仙丹」,日日煉丹以期長生久視。
奇葩的造物——嘉靖的「仙丹」
外丹派這種在先秦時興起,由葛洪大力發展完善的道教宗派喜好運用丹爐煉就各式「仙丹」,早期的汞和火藥都是外丹派的傑作。道士們堅信要保持長生不死,煉取的丹藥都應具備不朽性,故丹藥多添加丹砂、白礬、雄黃、磁石等物,煉製成金石之屬的「道家金丹」。作為高端玩家嘉靖皇帝這位「萬壽帝君」服食的「仙丹」更是別具一格,他的仙丹配方富含兩味藥材——「秋石」和「紅鉛」。這兩味藥正是嘉靖服用的丹藥被稱為奇葩的主要原因,其中秋石是童男的尿液加工而成,而紅鉛則取之於處女經血,這種在現在看來極具味道的藥材卻被相信「以人補人」理論的嘉靖帝奉為圭臬。為了滿足自己煉丹所需,嘉靖皇帝多次下詔徵召宮女入宮,這些年齡大多在13、14歲的少女一經入宮,便被嚴格管理飲食休息,I一切都被規範在預設的命運軌道內,等待她們的是15歲的那成熟的時刻。
悲慘的藥人群體——明宮女
作為這起「弒君案」的主謀,楊金英等十餘名宮女代表的絕不僅是自身的意志,她們代表的還有大量被嘉靖皇帝徵召,用來煉丹的小藥人們。這群正處於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們在宮中備受苛責,在經期內被要求只可進食桑葉,飲用露水,其命多艱,朝不保夕。《明宮詞》記載:「世宗性卞」,我們推測嘉靖皇帝常年服食丹藥,藥性燥熱導致其性格狂躁,這種情況下,宮女的些許微小的失誤會被嘉靖皇帝無限放大,狂怒的皇帝對犯錯的宮女加箠楚之刑(杖刑),被杖斃殞命的宮女多達兩百人,這也是很多研究史料的人詬病嘉靖一朝宮女死亡率高達20%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小宮女們的悲慘生活和龐大的生存壓力讓她們忍無可忍,侍女楊金英決定對這種備受凌辱的命運進行反抗,她組織了她們的「弒君」小團體,這個包含她在內的從未殺過人的十六名宮女決定雄踞九霄的真龍同歸於盡。這是一次為天下先的政變,是第一次從禁宮深處發出對命運抗爭的吶喊。
戲劇的結局——一個死結引發的血案
前文說到,這些宮女都是一些年輕的少女,進宮前她們是三從四德的宅家少女,進宮後她們是深宮裡的金絲雀。她們尚未經歷過深宮的勾心鬥角,也沒有現代高速的信息灌輸,對於社會的認知她們是懵懂的。很多人也許從出生到做出那個改變自身命運的決定時連殺雞都未曾有過,更談何是殺一個成年男子。單純的她們知道繩子可以勒死人,卻不知道殺死那個男人需要怎樣的技巧。這天深夜,她們如願的壓制住了那個男人,蒙臉、捂嘴一氣呵成,順利的讓她們以為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夙願。但,楊金英顯然不會打結,在嘉靖脖子上勒著的繩子竟然陰差陽錯的成了一個死結,這讓她們措手不及,她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然而繩結依然紋絲不動。
宮門被撞開了,方皇后來了,值守太監們來了,暴力的司禮監也來了,她們已經喪失了終結真龍的機會,等待她們的只剩下嚴酷的刑罰和對人世間最後的告白。不久後,她們被綁縛街頭,梟首示眾(一說凌遲處死),她們死後,北京連續大霧,人們都說這是上天對這群精靈的憐惜。
壬寅宮變雖然草草收尾,卻也讓嘉靖皇帝成為驚弓之鳥,從此移居西苑,隔絕禁中。這一出荒唐鬧劇的凸顯了是嘉靖帝對道士丹藥的沉迷對於長生的渴望,封建主義下人命的卑賤和統治者「蒼生不及己身」的荒謬認知,為求長生而草菅人命也昭示著大明政權正不斷的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