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的巨型竊蛋龍類恐龍

2021-01-07 科普頻道

正在孵化的中華貝貝龍。趙闖繪製/光明圖片

光明日報日電(記者 張蕾)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以及加拿大、斯洛伐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根據早前在河南西峽挖掘出的即將孵化破殼的恐龍胚胎蛋化石,發現了一種新的巨型竊蛋龍類恐龍,科學家將這一生活在距今9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命名為中華貝貝龍。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9日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中華貝貝龍的蛋長度可達45釐米,重約5千克,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恐龍蛋。蛋巢直徑約2米至3米,比超大型貨車的輪胎還大,一窩蛋大約有24枚以上,呈環狀排列。長期以來,何種恐龍能夠下如此大的蛋一直是個謎。由於在河南的地層中曾經發現有大的獸腳類恐龍(如霸王龍類),因此人們最初認為這些蛋是霸王龍下的。但此次發現的含有胚胎的蛋化石,為科學家提供了新的線索。「多虧這一胚胎化石的發現,使我們知道這些蛋來自巨型竊蛋龍類——一種看起來像超大火雞的恐龍。」呂君昌說。

通過對胚胎化石的研究,科學家揭示出,這些蛋來自一種有翅膀、長羽毛、具有喙,與鳥類關係密切的新竊蛋龍。「雖然沒有發現成年個體的骨骼化石,但是在與它接近的種類比較後可推斷,它可能體長達8米,體重3噸。與其關係密切的小個體竊蛋龍具有孵卵情況,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新的巨型竊蛋龍是最大的孵卵並能照顧後代的恐龍。」呂君昌表示。

該化石最初於1993年由河南農民發現,後來流失到美國。1996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刊登了這一胚胎蛋化石的照片,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在海外漂泊20多年後,化石標本終於回歸中國,科學家才能夠對其進行科學研究和命名。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贛州地區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
    原標題:科學家在贛州地區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科技前沿】 本報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張蕾)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牽頭的中外科學研究小組,在江西贛州地區晚白堊世地層中(距今6600萬年到7200萬年間)發現保存獨特的新竊蛋龍類化石——泥潭通天龍,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10日出版的《科學報告》上。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在這個案例中,掘奔龍挖掘的洞穴最後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在洞穴中,科學家們不僅發現了沉積填充物,還找到了掘奔龍的骨骼化石,其中包括一隻成年恐龍,和兩隻幼體恐龍。這說明掘奔龍除了會挖洞以外,可能還是一個好家長,會保護家中幼小的兒童,挖洞可能也是掘奔龍照顧後代的手段,因為洞穴可以幫助躲避掠食者的攻擊。此外,洞穴有利於維持溫度,也是適應極地、沙漠或高山等極端環境的好辦法。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今天的主角正是其中的黃氏河源龍,首先我們先看看名字的由來吧。所有的生物種類都是雙名命名法,分為種和屬,其中黃氏是它的種名,而河源龍是它的屬名。種名贈給在河源恐龍化石發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巨大貢獻的時任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先生,而屬名來自化石的發現地廣東省河源市。
  • 贛州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化石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研究員、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專家等領導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贛州發現了一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冠盜龍具有類似現生食火雞一樣的頭冠,為何將其歸入竊蛋龍類?
  •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依靠著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本著是人就會犯錯的原則,古生物學家們在過往的研究中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其中最冤屈的莫過於竊蛋龍啦,因為竊蛋龍不僅不竊蛋,還是恐龍中的模範父母!
  • 中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中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 竊蛋龍化石新種類現身江西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日電 (記者謝宏通訊員郭戈)記者2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牽頭的中外研究小組,在江西贛州地區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Corythoraptorjacobsi
  • 被科學家冤枉的龍,起錯的龍名,竊蛋龍它並不偷蛋
    我們都知道,恐龍是已經滅絕的生物,從探險家到科學家,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為這些已經滅絕的生物起了名字,而恐龍的命名,通常都是誰發現,誰就有命名的權利,和天文領域新發現的星星命名類似。
  • 竊蛋龍:我的名字可能是個誤會!
    因名字而被誤解的恐龍第一次聽到竊蛋龍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猜大家一定跟我一樣,這一定是一種偷蛋吃的恐龍。但是,竊蛋龍真的是像它名字一樣,會竊取恐龍蛋吃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用「竊蛋龍」這個名字呢?於是,這隻新發現的恐龍就有了一個名字--竊蛋龍,正如它的拉丁文(Oviraptor)解釋一樣「偷蛋的賊」。
  • 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通報》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原標題: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被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二連地區所產恐龍化石的種類比較豐富。化石保存以獸腳類恐龍(恐龍主要劃分為兩個大的類群,一類是蜥臀類,一類是鳥臀類,而蜥臀類又可以劃分為獸腳類和蜥腳類,獸腳類是恐龍家族中最為繁盛的一個分支)最為豐富,有奔龍類、傷齒龍類、似鳥龍類、暴龍類、鐮刀龍類,加上這次發現的二連巨盜龍(屬於竊蛋龍類),獸腳類恐龍中的幾個大類群幾乎都在這裡出現了。
  • 恐龍出沒請注意! 看看那些曾活躍在江西地界的恐龍
    2013年,對於江西恐龍研究發現來說,是一個大年,因為在緊接著贛南龍被命名後,2013年第四期《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雜誌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魏雪芳等人發表了一篇《中國南部江西省晚白堊世一個新的竊蛋龍科恐龍(獸腳亞目:竊蛋龍次亞目)》的研究報告,命名了獸腳亞目竊蛋龍次亞目竊蛋龍科恐龍一個新屬新種——贛州江西龍。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個「恐龍寶寶」
    其中巨型長形蛋、戈壁凌柱型蛋,更是世界稀有罕見,獨一無二。今天的主角中華貝貝龍,就發現於此地。早在1993年,人們在河南省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東2公裡處,發現了一個恐龍蛋化石,這個化石明顯跟其他恐龍蛋化石不同。從外觀上看,除了幾個明顯的恐龍蛋印記之外,還有一堆骨骼化石散落在周圍。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方舟:喜歡偷蛋的竊蛋龍,加速生物生蛋速度!搖身一變養殖大戶!
    竊蛋龍竊蛋龍:又叫偷蛋龍。膽子很小的生物之一,當它發現你靠近它時,它就會馬上逃跑。竊蛋龍是比較常見的生物,你經常可以看到它歡樂的從你附近跑過。流星錘馴服竊蛋龍,我們需要準備流星錘和吉利服,穿吉利服偷偷靠近竊蛋龍,穿吉利服竊蛋龍是很難發現你的(估計眼神不太好),使用流星錘困它,然後射擊。
  • 竊蛋龍不偷蛋,獨角鯨沒有角,盤點那些因名字被人誤解的動物
    恐龍是距今1.5億年的史前生物,因為時間太過遙遠,缺乏相關資料,生物學家在最初研究恐龍的時候,基本靠猜,因此鬧出過不少笑話。 不偷蛋的竊蛋龍 1923年美國考察隊在蒙古高原發現了竊蛋龍化石,這隻竊蛋龍的化石附近有一堆原角龍化石,而正巧的是這竊蛋龍在幾顆化石蛋之上,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這些蛋被認為是原角龍的,而竊蛋龍成了偷蛋賊,它也因此而得名。
  • 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諸城是我國最重要的晚白堊世恐龍化石產地,此前發現了鴨嘴龍類、角龍科、纖角龍科、蜥腳類、暴龍科、竊蛋龍類的化石材料,諸城中國甲龍的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