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產品商業化的競爭壁壘?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如何去做產品的商業化壁壘?我們可以從產品屬性、產品矩陣、內容這三個角度去做一些思考和行動。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產品在創立之初就開始注重商業化模式的打造,畢竟歷史上有太多實現了上億流量但卻苦於商業化模式不明朗而遲遲沒有變現的產品。

那在這個過程裡,大家就會碰到同樣的一個問題,自家產品應該選擇怎樣的產品形態或者是怎樣的商業化模式,才可以保證我賺的錢是獨一無二的,是可以細水長流的?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金山WPS已經在賣文檔模板好多年了,包括近期開始商業化的騰訊文檔,也逐漸在自己首頁推廣文檔模板。

那賣模板本身這個事,對於WPS跟騰訊文檔來說,有門檻嗎?是別的競品不可抄襲的嗎?

很明顯不是。這碗飯,很多人家公司都在端。比如我圖網,比如銳普PPT,還有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上百家資源網站。

那麼,如何讓賣模板這件事情,在自家產品內成為一種更具優勢的商業化手段?

我們就要引入一個詞,叫競爭壁壘。

什麼是產品商業化的競爭壁壘?

我們來看幾個生活案例:

你在家裡小區樓下賣可樂,跟在沙漠裡賣可樂,你覺得誰更加有優勢?誰對於購買者來說,誰是不可替代的?我在家裡忽然想喝可樂,樓下有一個小小的破破的便利店,跟小區外有一個華麗的超市,你覺得,我應該買哪一家的可樂?我準備進貨可樂,A供應商只提供可樂,B供應商提供可樂的同時還可以免費租用冰箱。你覺得我應該進哪家的貨?以上問題的答案,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一致的。那麼用點所謂網際網路人的語言來解釋上面的行為。

第一個問題,小區樓下賣可樂,跟沙漠裡賣可樂。這就是賣可樂的場景不同。你比別人努力一點到了沙漠這個場景下去賣可樂,自然你的可樂無可替代的概率會更高一些。自然就有更大的競爭力。說沙漠場景太虛,放到工地小賣部去又如何?是不是整個工地都成為了你賣可樂的優勢?都在為你的營業額保駕護航?

第二個問題,樓下便利店跟小區外超市,儘管裝修服務各有不同,但大家要的只是一瓶可樂。同樣買一瓶可樂,你是願意下樓就買,還是走多幾百米,到一個舒適的地方買?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討論的是的行為路徑的長短,需求的上下鏈問題。A產品實現目標只要1步,B產品實現目標要3步。人都是懶的,自然大多數會選擇破破的小賣部。

第三個問題,這裡討論的是連接與服務的問題。作為一個零售商,我買了可樂的目的是什麼?是賣呀。想賣更好自然要就要冰凍,要冰凍就要冰箱。那這個時候B為我多提供了一個冰箱免費服務。我是不是自然會選B供應商?

通過以上的問題,就能初步理解所謂的壁壘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就是差異化,更具有優勢的,就是讓這個差異化無法抄襲,或者是讓抄襲的成本提高到後來者無法承擔。這樣子你的堡壘就會更加穩固。在商業化變現的路上,就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當然,以上是生活中的案例,具體應用到產品中,我們也來探討幾個案例幫助理解。

第一個產品,我們還是說回金山WPS。在賣模板這個事情上,WPS最開始的優勢就是產品的啟動後的推薦流量。說白了就是流量優勢。但流量是可替代的。他不能帶來長久的競爭力優勢。

所以對於WPS這個產品來說,真正有商業化場景優勢的是什麼呢?

大家仔細想想,你是一個買PPT模板的人,你買了之後需要做什麼?要編輯是不是?要編輯需要編輯工具是不是?

你可以選擇微軟可以選擇WPS當然可以選擇其他,但你最終都會產生一個編輯場景。那既然用戶買模板的下遊場景是需要編輯,那是不是反過來,在編輯場景下賣模板,會讓賣模板這個事情變得更加具有競爭力?

所以編輯場景,就是WPS最大的場景壁壘。回過頭你看WPS的服務,會發現你新建PPT封面的時候,會推薦封面模板,新建PPT圖表的時候,會推薦圖表模板,相同的內容質量,在百度搜索打開一個網址跟在編輯下直接推薦,購買競爭力是不是就不同了呢?

同樣的,你會發現WPS還有跟第三方合作的論文服務。

那為什麼WPS可以做這個服務?我們深入分析一下用戶在論文查重這個需求鏈上的步驟,就很容易看出問題。

大概步驟如下:

產生論文撰寫需求;收集分析內容;整理並編輯論文內容;完成論文,開始搜索查重產品;上傳作品,完成論文查重。梳理完上述幾個行為路徑,你會發現用戶對於論文查重的需求,真正輔助行動的是在編輯完論文,開始搜索這一步。那現網許多的查重產品需要搶佔的流量,就是從搜索開始去搶佔。再以此分割市場。

可擁有編輯場景優勢的WPS就不一樣了,完全可以在第三個到第四個步驟之間,在用戶編輯論文期間就去PUSH查重服務,直接攔截了『去搜索』的流量。這樣情況下的變現場景,肯定要比其他論文服務的竟品更加具有優勢,編輯完就點擊馬上查重跟編輯完在打開瀏覽器搜索服務再上傳文檔查重。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WPS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場景壁壘。意思就是在用戶整個行為路徑當中,找到屬於你產品的一環,在這一環的產品體驗裡,加入商業化策略與產品的設計,實現盈利目標,通過這種場景優勢去建立的競爭優勢會更加的牢固。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點就是,場景壁壘是一個很好的實現商業化變現的場景,但並不一定就是一個能成功的商業化手段,因為產品內的場景優勢前提是產品優勢。如果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本身就存在很多的競爭對手,導致你的產品從根本上也不是擁有滿足需求的頭部選擇,那你場景再好,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變現。

WPS之所有場景優勢這麼大,是因為系統性的文檔編輯工具,國內除了微軟,就是WPS。這才造成了WPS的編輯場景具有較高的商業化挖掘價值。

第二個產品,我們可以聊聊短視頻編輯工具。現在移動端的短視頻編輯工具,剪映自然是一家獨大。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剪映為什麼可以一家獨大?是因為產品好使嗎?講道理,確實好使!!!

但是僅僅好使,能成為他商業化的核心競爭力嗎?

做過工具的同學都知道,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在功能在要比對方好使,並且免費,免費,免費。所以在競爭品類眾多的產品方向上,希望通過功能點來實現差異化的商業變現方式,基本不靠譜。

拋開功能看剪映的內容服務,就基本可以看出門道了。剪映的內容,基本與抖音形成了相輔相成的方向。在剪映可以創作抖音的視頻模板,創作完也可以直接發布抖音。

是不是跟上面買可樂送冰箱的有點異曲同工?

而剪映對於抖音的價值,則是從創作作品的行為步驟裡,就開始引導內容往抖音輸出,這兩款產品互相成為彼此的護城河,互惠互利。

所以剪映最大的商業化壁壘,就是與抖音的連接。這個連接使得他的內容、服務都具備有較大的不可替代優勢。圍繞著這個連接去做商業化,如把剪映創作者引導到抖音變現,為剪映創作者提供抖音流量優勢,這樣的變現方式就變得獨一無二,沒有產品可以抄襲。如果有哪一款剪輯工具希望在這個層面上打敗剪映,那他需要打敗的,可不僅僅是剪映。

剪映的案例帶給我們的,其實是一種對公司內部資源與公司體系內產品之間的優勢思考,是從產品矩陣的緯度,來建立自己的優勢。

在我準備做一個產品的商業化規劃時,有沒有什麼自家已經形成優勢的產品,去做內容、產品矩陣之間的連接工作?

矩陣方式的商業化方式,其實更像是在搭建一套產品生態。圍繞這某一類需求用戶,提供全方位的產品去滿足他們的需求,並且把不同產品之間的資源連接,讓兩個產品之間商業化的價值互相融合,產生1+1>2的效果。

最典型的產品就是Adobe系列的軟體產品,我們在考慮購買後期AE軟體的時候,我們思考的點不僅僅這款後期軟體能做什麼,我們還會把這個後期軟體可以與同系列的剪輯軟體,音頻軟體,圖片處理軟體等系列產品流程互通,文件共享識別的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反之亦然。這就是產品矩陣的優勢。

除了在場景與產品之間去討論商業化的問題,還有一種就是當下大家都在討論的內容消費。這一類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QQ音樂、網易雲音樂。在這種產品形態下,大家核心是享受內容帶來的個人滿足。

所以內容型的產品,自然而然內容就是最大的商業化壁壘。我有的獨家你沒有,這就是我的優勢。你做什麼功能做什麼市場宣傳,都不無法彌補這種內容的稀缺性競爭。大家核心競爭的,就是內容的版權。所以假如你的產品是實在是找不到具備獨特性的商業化優勢,那麼越早的建設自己的內容版圖,也許也是一個方向。

針對以上,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思考一下。創可貼是一款在線圖片編輯工具,可以做PPT,做海報,最設計。PowerPoint/WPS 幻燈片其實也同時具備創客貼對於圖片編輯的功能,還更加穩定,擁有更大的流量。那麼,如果你是PPT的負責人,你覺得你要怎麼取代創可貼?

總結一下

產品的商業化壁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做一些思考:

從產品屬性角度,找到自己商業化模式當中,別人不可複製的場景優勢。在用戶需求的上遊滿足用戶。從產品矩陣角度,藉助自家產品已經形成的優勢,來做產品間的連接與互換的優勢。從內容角度,越早的打造屬於自己產品特色的內容,越容易把內容當成企業資產,形成內容的版權壁壘。本文由 @Zach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To B產品商業化的六章經
    面對正走向勃發的To B市場,及時沉澱經驗,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在這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發揮價值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個經歷過產品從0到1,再到完成商業化閉環過程的To B運營,這一路走來,有許多思考。
  • 商業化產品「七步設計法」(2):產品定義
    兩者的不同為:對於從零開始設計的後端商業化產品,我們在完成產品的資源評估後,接下來就要定義產品或者產品體系,比如設計具體的廣告產品、會員產品。而對於前端商業化產品,我們在剛開始就要對產品進行定義(即前端商業化模式不需要資源評估)。那麼如何定義一款產品呢?
  • 無人駕駛攻堅戰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競爭壁壘?
    如何建立競爭壁壘的新階段?針對上述問題,威瑞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鍾華,開化汽車基金會合伙人文華之星和合伙人李莫祥給出了答案。1.金錢不是唯一的障礙在無人駕駛的戰鬥中,我們應該從哪個角度建立競爭壁壘?
  • 金富科技:構築多重競爭壁壘 開闢行業發展新格局
    隨著塑料防盜瓶蓋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各大企業紛紛加大投入,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個大趨勢下,已經成功構築起多重壁壘的金富科技,極具市場競爭優勢,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技術壁壘塑料防盜瓶蓋行業處於整個產業鏈中遊,利潤空間比較有限。因此,只有持續保持研發投入,才能形成持續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競爭能力,進而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和穩定。
  • 探索在線少兒英語商業化:VIPKID打頭陣 伴魚挑大梁
    因此,在實現教育企業的持續發展上,情懷難免和商業化產生「碰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兼顧育人和商業化成為各玩家經營智慧的試金石。一般來講,單一產品線的優勢是集中資源運營一個品牌,做好這個品牌後,後續系列產品再共享此品牌,使品牌的商業價值得到放大,但其劣勢是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業務收入來源單一,生存壓力大。因此這種模式的特點是長線作戰構築壁壘,關鍵要有足夠的資金「糧草」作支撐,這批糧草要能夠負擔得起頭部產品形成品牌及其他後續產品產生聯動效應。
  • 運營人如何用商業化思維拆解目標達成指標
    編輯導語:商業化也就是賺錢,運營人也就是如何運用運營手法為公司賺取利益;運營人在做商業化活動項目時,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評估,找到正確的商業航線;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運營人如何用商業化思維拆解目標達成指標,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上周看了一場有意思的運營人職場公開課,分享嘉賓開場提了個問題:「如何在3個月內給公司掙100萬?
  • 物聯網模組行業專題報告:低價競爭到壁壘漸起
    推動 5G 商業化開端,預計此後價格將迅速下降,但單價仍 明顯高於其他制式模組。 此外,由於不同制式產品適配差異化下遊應用,且高制式因此高制式產品不是對低制 式產品做完全替代,最終不同通信制式產品在市場上將長期共存。 1.3 優化的模組行業:價格敏感到規模漸起 通信模組行業早期無序發展,經歷了以價格戰為主的低端競爭過程。
  • 商業化產品「七步設計法」(3):交付設計
    《商業化產品「七步設計法」》是一個實踐方法論,將用一個文章系列連載(七篇),這個方法論試圖提煉出從0到1設計商業化產品的通用思路,重點介紹宏觀設計邏輯,即具備普適性的全鏈路商業化產品設計流程,而不傾向於介紹某款單品類產品的設計細節。
  • 關於APP商業化:廣告聯盟如何扮演關鍵角色?
    本文對廣告聯盟如何幫助開發者商業化與增長的運行邏輯試做解讀。一、廣告聯盟是如何撮合廣告主與開發者的?因此,廣告聯盟一端連結廣告主,為其提供更豐富的投放選擇,另一端整合廣大中長尾網站、APP開發者、自媒體(公眾號或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流量主,為他們創造收入來源;與此同時,開發者本身與廣告聯盟之間可以相互選擇,廣告聯盟與廣告聯盟之間也會相互競爭,這使得廣告聯盟致力於打造更好的開發者商業化的服務平臺。
  • 以翻譯產品為例,探討工具型產品商業化路徑
    一、產品為什麼要商業化?商業化作為產品發展的一個最終目標,是任何產品都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產品無法建立起來合理的商業模式實現盈利,缺乏可持續的增長點和變現方式,這個產品最終也會逐漸走向衰落。 商業化的實現對產品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只有實現了商業化,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傾斜,去幫助產品發展壯大,為產品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 雙抗新藥研發龍頭上市 康方生物(09926)用平臺優勢建立競爭壁壘
    2創新研發管線促進內生增長創新型醫藥公司發展的背後,技術與專利的競爭從未間斷。在當今生物創新藥高速發展的時代,質量、效率和開發與商業化速度對於成功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至關重要,而擁有強勁的藥物發現、開發和生產的高效整合能力能為生物藥企提供獨特的競爭優勢,促進公司實現持續的內生增長。
  • 影響力≠普及度,國乒商業化運作大勢所趨
    他表示,將投資並積極尋求如何開發全球市場。WTT世乒聯董事兼國際乒聯執行長史蒂夫·丹頓則介紹了目前桌球體育面臨的包括賽事獎金低於許多其他體育、商業收入沒能達到應有的水平等難題,表示專業的諮詢團隊對他們的業務進行了深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需要重新定位當前的桌球賽事產品和現代化的經營方式
  • 喜馬拉雅:面對競爭如何加固護城河?
    來源:中國經營報喜馬拉雅:面對競爭如何加固護城河?本報記者/屈麗麗編者按/ 熊·彼特曾說:「所謂創新,就是誰能用新的工具把老的東西變得效率更高。」「比如《華少講鬼故事:少說鬼話》《蘇珊·米勒星座月曆》等,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垂直領域內找到的垂直圈層,當知識和信息爆炸到粉塵狀的時候,垂直領域的專業化深度認知『變得值錢』」。李海波表示。由此,體系化的梳理、標準化的製作、專業化的呈現成為喜馬拉雅打造內容產品的「模板」,這一模板同樣體現在UGC內容的打造上。
  • 產品設計如何讓企業具有競爭優勢
    原標題:好的產品設計為企業帶來市場競爭優勢在產品設計中,消費者傾向於關注產品的外觀。良好的產品設計可以使產品具有鮮明的特徵,並為產品帶來明顯的市場競爭優勢。面對許多類似的產品,準確定位產品設計風格非常重要。
  • 一窺波奇寵物上市:如何建立行業壁壘
    那麼,波奇寵物是如何建立行業壁壘的呢?一直以來,解決用戶痛點的難度決定了競爭壁壘的高度,波奇用十二年時間,構建起自身又高又厚的競爭壁壘,也給行業的發展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 美妝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張曼如(小小如)及其美迪智如何應對?
    行業欣榮,意味著市場前景廣闊的同時,也表示品牌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據了解,張曼如,又叫小小如,在短視頻平臺上擁有百萬粉絲,具備良好的號召力和影響力。2017年,她成立了廣州詩如雅化妝品有限公司,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化妝品製造;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批發;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零售;生物技術開發服務等。目前旗下共有20款產品,8款處於研發中。
  • 對於AI企業來說,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盤者,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AI企業來說,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盤者,顯得尤為重要 OFweek物聯網 發表於 2020-12-10 14:40:56 12月對於人工智慧企業來說是不平凡的時間
  • 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林海峰:網際網路下半場,公司如何建造長遠壁壘? |...
    在這樣一個商業模式中,吸引客流的成本越低,拿到的地價越低,就越有可能獲得長遠的競爭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流量非常看重,因為這是最根本的一個競爭優勢。如何贏得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呢?網際網路上半場所有的解構和重構都發生在線上。其實有一個更大更廣闊的場景,就是那些還沒有被充分數位化,或者沒有被充分用更小的顆粒度去數位化的場景。
  • 開源:從「復興」走向「商業化」
    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和開發者對平臺的依賴再一次加固了生態的壁壘。壁壘帶來壟斷,壟斷產生高利潤。在所有技術的背後還能看到另外一家巨頭的影子——谷歌,其策略似乎跟上面所有公司的做法完全相反。直到2015年,需求突然噴發,代碼貢獻量激增,才讓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商業化。這是大多數團隊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更有意思的是,Databricks的CEO Ali和HashiCorp的Armon都認為:成功的開源項目背後能持續提供核心支持的往往只是一個精簡的團隊或一家公司,最多兩家。
  • 跨境遇到競爭,如何對待你的競爭對手?
    有了競爭對手的名單後,你就會更容易看到你最需要關注的領域,以及你最大的挑戰可能在哪裡。 2 )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 競爭對手分析框架的這一步,是對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深入分析。準確地說,它包括對產品特性、產品價值和目標人群,流量趨勢的理解。仔細觀察你的競爭對手是如何營銷的,他們使用的平臺是什麼,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