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裡「羊」在哪兒?
咩……羊年就要來了,最近很多讀者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詢問太原市都有哪些「羊」元素。為此,本報「民生幫你問」欄目今天起將陸續推出特別報導,為您尋找太原城裡都有哪些「羊」,包括地理篇、人物篇、物件篇、養殖篇、飲食篇、疑問篇等,敬請關注。此外,如果您的身邊也有特殊的「羊」,或者您了解哪些有趣的「羊」,請撥打本報熱線4286666告訴我們。
提前拜個早年,祝大家羊年都能「喜羊羊」。
羊市街,在太原城數千條大小街巷中,惟一一條名字中帶有「羊」字的街道,由街名「西羊市」改名而來。
2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羊市街,街道東接解放路西通新建路,從街東頭的寬銀幕影院到西頭西海子公園,全長不足千米,僅有770米。街道不寬,20米,雙向兩車道,再加上人行便道,有些狹窄。陽光暖暖的,車輛行人秩序井然。
街頭的老柳樹有些年頭了,棵棵直徑都有二三十釐米,它們幫忙託架著密匝匝的電線,看著從店家商鋪裡進進出出的人們。
A羊市街之今生
五分鐘便民服務圈當之無愧
從西到東,羊市街都能稱得上是一條集市街,在今天,更是百分百的五分鐘便民服務圈。街道兩側,公園有西海子,有水有橋;超市大的有美特好、田和,小的金虎、唐久約有四五家;銀行有民生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集貿市場有半坡東街、羊市街市場;學校有西羊市幼兒園、三晉小學、四十一中、五育中學、財貿金融學校;影院有寬銀幕;藥店有萬民、益源藥房;派出所有廟前派出所;還有大隱於市的省級文保單位太原大關帝廟,加之金店、影樓、大大小小的賓館、酒店、飯店和難以計數的小攤點……七八百米的小街,「內涵」豐富,在太原還真不多見。
在羊市街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郭女士說,從早到晚一條街熱熱鬧鬧,只有深夜才安靜。早上六點有早市;中午上下學高峰期;晚上公園裡跳舞的打球的直到夜深。她實在喜歡這份喧鬧,這是一種扎進土地裡的蓬勃,不管時光如何變幻,這裡的煙火生生不息。
開公交車的司機師傅可不這麼認為,這條街上通行著4路、38路公交車。早午高峰,誰都不想開車進來,人車混雜,堵個十幾二十分鐘是常事。一條街來來回回分時限行、分段限行好幾次。一位4路公交車師傅說,最頭疼兩個地方,一是羊市街,一是五一路。
人多車多商氣旺,羊市街寸土寸金,多年來一直沒有大的新樓盤。二手房報價則不低,出租房更是因五育中學的入駐而看漲,六七十平方米的精裝修房租金每月2000元。
羊市街,還有一個重要的屬性,不為市民所知曉。許多人會以為迎澤區與杏花嶺區的分界是府西街,其實,羊市街才是真正的分界線。路南是迎澤區,為廟前街辦;路北就是杏花嶺區,歸三橋街辦。
B羊市街之前世宋時有街,清代定名
羊市街是太原市古老的街巷之一,老居民介紹它時,會說這裡古為買賣羊的集市,分東羊市、西羊市。清代稱東羊市街、西羊市街。
羊市街到底是什麼時候成街成集的,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今羊市街一帶在宋代即為羊畜交易之所,故名。
這種說法被太原多位地方志專家否定,《龍城太原—古城衢陌》中說道,宋年間,這時太原城屬子城的範圍,而子城中盡為各類官署衙門、糧倉、武器庫、監獄等等,根本沒有什麼「羊市」之址。而子城的消亡,大約是在宋金之際的太原保衛戰之後。
至於西羊市之名和街巷的問世,雖難以做出準確的決斷,但絕不會在金代之前。據推測似應在明代中末。現存的明初太原方志書,記述「坊巷」的篇章和文字中,隻字不見西羊市之名,甚至連一個相近的字眼也找不到。
但在清代的陽曲縣誌中卻有記載,記者就從康熙年間編纂《陽曲縣誌》(註:唐宋起,太原城稱陽曲縣)中查到了「羊市街」的名字。
1958年,東羊市併入鐘樓街,西羊市街改稱羊市街,習慣上仍稱西羊市。
新中國初期,羊市街一帶就匯聚了多家老字號。街口有「薛光義」元宵店,街當中有「意集生」「廣員號」等。
老字號多,這裡還有大關帝廟,歷史上年年都在關帝生日、關公磨刀日等舉行各類祭拜活動。大關帝廟,羊市街、興隆街、廟前街一帶,統稱廟前街區。「廟前鑼鼓」「廟前高蹺」「廟前社火」成了羊市街又一道名牌。
老藝人回憶,每當廟前高蹺上街路行表演時,羊市街口的「薛光義」元宵店就是頭一站。店老闆事先將5條長長的板凳高高地撂了起來,近一人高當街擺好,攔住高蹺去路。板凳後的方桌上,堆著元宵作為獎品,高蹺藝人跳過板凳即可拿走。鞭炮聲中,藝人盡數魚貫跳過板凳,四方一片喝彩……
上世紀50年代後,羊市街西段打通,隨後新拓解放路。接著,太原市的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便在羊市街東口南側問世,到今天,也是羊市街的地標建築。
1982年,「林香齋」拔地而起於羊市街東口北側,與寬銀幕電影院左右呼應。1988年「五一」之前,橫跨解放路,溝通羊市街與鐘樓街的寬銀幕人行立交橋,又在該街的東口拔地而起。
在記者的記憶中,羊市街西頭打通後,建成的桃園飯店和新建路遊泳場也是太原響噹噹的地方。兒時,媽媽領著在桃園飯店洗浴部洗澡,一家人在桃園照相館拍全家照。夏天和同學們在新建路遊泳場遊泳丟了杯子,冬天滑冰總也學不會。
2002年,羊市街上的新建路遊泳場改造成城西水系西海子公園,有廣場有花草,小橋流水,空氣溼潤,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2013年年末,桃園飯店開始拆除,而今這片工地已經有了新規劃,羊市街必將愈發美麗。
C羊市街之居民
高蹺藝術大師姬秉玉
姬秉玉老先生今年73歲,是高蹺藝術大師,也是廟前高蹺老藝人藝術團負責人之一。對於羊市街,他說,自己一輩子沒有離開,在這裡出生,這裡成長,從街頭走到街尾,頭髮就白了。
在他小時候,羊市街上沒有這麼多高樓,他家就住在羊市街路邊的平房裡,每到傍晚,娃娃會聚在一起玩耍。羊市街緊鄰著大關帝廟,踩蹺藝人就在附近「駐紮」,娃娃們的童年生活離不開看高蹺、追高蹺。
解放初期,還是幾歲大小孩的姬秉玉就被踩蹺藝人高超的技藝折服。6歲時他就跑到高蹺隊裡搶著背鼓,近距離看高蹺絕活。在他9歲那年的元宵節,正趕上一個高蹺藝人請假,他直接就頂了缺,踩著高蹺扮起了醜娃娃,一炮打響,之後每當有表演他必上。他學踩高蹺,沒有固定的師傅,看見誰好就模仿。
時光飛逝,曾經踩高蹺的小娃娃們,如今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在高蹺上卻依舊「頑皮」。對於高蹺,羊市街和周邊的居民都很熟悉,因為這裡經常有老藝人聚集排練。去年元宵節,高蹺藝術大師和高蹺老藝人們讓羊市街周邊居民大飽眼福,舉行了傳統的拜大關帝廟儀式。隨後,他們走街串巷展開了巡演,街道兩側圍滿了看紅火的居民。
縮頭探腦的大烏龜,大肚皮、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手持破扇子、拎著大酒壺的濟公,扛著柴火的砍柴人……高蹺藝術大師和高蹺老藝人們,站在直徑30毫米、1.2米高的高蹺上,時而彈跳、劈叉,時而金雞獨立,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姬秉玉說,他扮演的傻小子是個逗樂的角色,扭著扭著,突然來一個「金雞獨立」,之後,蹲下來紮成馬步,再躍空彈跳起來,又平穩落地後一個瀟灑轉身,走了。大姑娘、傻公子、老太太、傻小子,他扮演起來都是惟妙惟肖的。
兒時的玩伴,和他一樣的高蹺藝術大師和高蹺老藝人,大家抽空就會聚一聚,再踩踩高蹺熱鬧熱鬧。
相比於往年,姬師傅最近的高蹺演出相對少了一些,他和老伴得空了,就經常去公園的露天劇場玩一玩。他有一個女兒,也住在羊市街上,和他離得很近。
今年72歲的羊市街居民郭女士說,兒女們打小就是街西頭遊泳,街東頭看電影,街中間看紅火,順順噹噹長大,在外成家生子。而今,儘管回家常常糾結要不要開車,提起這裡的交通和停車就皺眉頭。除了這個,一家人實在找不出羊市街哪兒不好。
羊市街小檔案
歷史
宋時成街,清時有名。歷史足有近千年。
民生
各種業態齊全,足不出街,5分鐘滿足生活中全部需要。
生態
城西水系西海子公園是太原市城區園林水系成功範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文化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廟前高蹺的發源地。
紀錄
街東有太原市建設最早的影院—寬銀幕;有主城區第一座人行天橋。
區劃
迎澤區和杏花嶺區的分界線。
文物
大關帝廟為太原市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關帝廟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