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良好文明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 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
良好文明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 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既是我國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軟體基礎。在11月份剛剛閉幕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博望區丹陽鎮百峰村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這既是綜合評價一個村文明建設水平的最 高榮譽,也是一個村鎮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 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博望區百峰村按照《全國文明村鎮測評體系》創建標準,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文明村創建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村得以弘揚,文明風尚遍地開花,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旅遊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打造實踐服務平臺 提升群眾精神風貌
走進該村便民食堂,家住百峰金家新村的張德玉正在這裡給孫子辦滿月酒,相比以前在縣城給孫女辦滿月酒一桌就要上千元,現在通過便民食堂,請了十幾桌也才花了3000多元。「以前辦紅白喜事,全村人酒席吃幾天,樂隊請七八班,花費至少兩三萬。現在在便民食堂辦酒席,方便、省錢!」談到便民食堂張大爺喜笑顏開地說道。為提升鄉風文明水平,該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向村民傳遞新思想、提升精神風貌的窗口。實踐站建立「13579」工作體系,創立「山裡紅」志願服務品牌,成立了9支志願服務隊伍。文化志願服務隊擔負起傳承採茶燈民俗任務,挖掘口口相傳的13支採茶燈戲曲,在重陽、中秋、豐收節及春節期間為村民義演,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時代風貌。實踐站建設以來,村幹每月堅持入戶走訪,收集群眾需求意見10餘條,把群眾需求與志願服務有機結合,滿足群眾的需求,豐富群眾的生活。截至目前,實踐站共開展黨政理論宣講30餘次,舉辦鄉村春晚、專場文藝演出、關愛幫扶、醫療、衛生、普法、移風易俗等志願服務活動百餘次,服務時長累計16747小時。通過文明實踐站建設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文明素養和法治觀念。
著力建設美麗鄉村 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制定了《百峰村鄉村振興規劃》,以「山水田園擁院入,桃源百峰尋夢來」為目標,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村水、電、網絡、環衛覆蓋率100%,全村組組通、戶戶通硬化率100%,村莊亮化、綠化基本覆蓋全村,2017年農村淘寶進駐百峰中心村金家新村和河塘自然村,基本實現了物流配送和農村快遞公共服務。在環境整治方面,該村自2019年起持續開展「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村民居住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用市場化保潔模式,保潔員9名,垃圾分類亭12座,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村莊垃圾日產日清,環境整潔。實施農村廁所改造和生活汙水「一體化」整治,推行截汙納管「一管到底」改廁及汙水處理模式,規劃村莊改廁率已達98%。
此外,該村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優勢和「七仙亭」野生瓜蔞、「千畝櫻花園」等特色產業優勢,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農民豐收節、浪漫櫻花節等鄉村旅遊活動,山水自然資源風光與特色產業融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受到了本市及南京周邊廣大遊客的歡迎,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有很大提升。
深入開展移風易俗 營造清朗村莊環境
該村十分重視鄉風文明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弘揚時代新風。
該村建立完善了「一約四會」機制,《百峰村村規民約》經全體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在全村15個自然村張貼上牆,得到廣泛宣傳。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便民食堂,規定村民婚喪嫁娶辦宴席標準,黨員幹部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
此外根據上級統一安排,拆除了全村所有違規超大墳墓,並在全村加大厚養薄葬的宣傳。通過上述措施,從而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的陳規陋習。由於移風易俗開展效果好,鄉風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創新建設文明銀行 探索治理有效途徑
博望區百峰村文明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引導全村村民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百峰村村規民約》,逐步形成「家家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村風村貌。
今年開始,該村在金家新村、河塘自然村和先進自然村率先啟動文明銀行積分制試點工作。村成立百峰村文明銀行,自然村設立分行,建立健全文明銀行管理機制,落實激勵措施。文明銀行把農戶在環境衛生、鄉風文明、志願服務、評先評優等方面傳遞正能量的行為量化為「百峰文明幣」,由文明銀行理事會每月入戶下發文明幣,落實積分兌換,把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有機結合起來,基層治理的措施不斷規範、有序、可持續。
如今,走進百峰村,文化廣場、文化舞臺、農家書屋、文藝宣傳欄、便民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為村裡的老人、婦女兒童提供了休憩、文娛的場地。百峰村村民張小麗開心地告訴記者。「村裡不僅環境面貌靚起來了,來旅遊觀光的人也多了,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很充實,這就是咱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