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博望區:涵養鄉風,讓美麗鄉村綻放「文明之花」

2020-12-22 新安房產網

核心提示:良好文明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 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

良好文明鄉風具有浸潤人心、引 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既是我國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軟體基礎。在11月份剛剛閉幕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博望區丹陽鎮百峰村成功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這既是綜合評價一個村文明建設水平的最 高榮譽,也是一個村鎮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 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博望區百峰村按照《全國文明村鎮測評體系》創建標準,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文明村創建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村得以弘揚,文明風尚遍地開花,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旅遊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打造實踐服務平臺 提升群眾精神風貌

走進該村便民食堂,家住百峰金家新村的張德玉正在這裡給孫子辦滿月酒,相比以前在縣城給孫女辦滿月酒一桌就要上千元,現在通過便民食堂,請了十幾桌也才花了3000多元。「以前辦紅白喜事,全村人酒席吃幾天,樂隊請七八班,花費至少兩三萬。現在在便民食堂辦酒席,方便、省錢!」談到便民食堂張大爺喜笑顏開地說道。為提升鄉風文明水平,該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向村民傳遞新思想、提升精神風貌的窗口。實踐站建立「13579」工作體系,創立「山裡紅」志願服務品牌,成立了9支志願服務隊伍。文化志願服務隊擔負起傳承採茶燈民俗任務,挖掘口口相傳的13支採茶燈戲曲,在重陽、中秋、豐收節及春節期間為村民義演,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時代風貌。實踐站建設以來,村幹每月堅持入戶走訪,收集群眾需求意見10餘條,把群眾需求與志願服務有機結合,滿足群眾的需求,豐富群眾的生活。截至目前,實踐站共開展黨政理論宣講30餘次,舉辦鄉村春晚、專場文藝演出、關愛幫扶、醫療、衛生、普法、移風易俗等志願服務活動百餘次,服務時長累計16747小時。通過文明實踐站建設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文明素養和法治觀念。

著力建設美麗鄉村 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建設中,該村制定了《百峰村鄉村振興規劃》,以「山水田園擁院入,桃源百峰尋夢來」為目標,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村水、電、網絡、環衛覆蓋率100%,全村組組通、戶戶通硬化率100%,村莊亮化、綠化基本覆蓋全村,2017年農村淘寶進駐百峰中心村金家新村和河塘自然村,基本實現了物流配送和農村快遞公共服務。在環境整治方面,該村自2019年起持續開展「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村民居住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用市場化保潔模式,保潔員9名,垃圾分類亭12座,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村莊垃圾日產日清,環境整潔。實施農村廁所改造和生活汙水「一體化」整治,推行截汙納管「一管到底」改廁及汙水處理模式,規劃村莊改廁率已達98%。

此外,該村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優勢和「七仙亭」野生瓜蔞、「千畝櫻花園」等特色產業優勢,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了農民豐收節、浪漫櫻花節等鄉村旅遊活動,山水自然資源風光與特色產業融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受到了本市及南京周邊廣大遊客的歡迎,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有很大提升。

深入開展移風易俗 營造清朗村莊環境

該村十分重視鄉風文明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弘揚時代新風。

該村建立完善了「一約四會」機制,《百峰村村規民約》經全體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後,在全村15個自然村張貼上牆,得到廣泛宣傳。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便民食堂,規定村民婚喪嫁娶辦宴席標準,黨員幹部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

此外根據上級統一安排,拆除了全村所有違規超大墳墓,並在全村加大厚養薄葬的宣傳。通過上述措施,從而有效地遏制了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的陳規陋習。由於移風易俗開展效果好,鄉風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創新建設文明銀行 探索治理有效途徑

博望區百峰村文明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引導全村村民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百峰村村規民約》,逐步形成「家家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村風村貌。

今年開始,該村在金家新村、河塘自然村和先進自然村率先啟動文明銀行積分制試點工作。村成立百峰村文明銀行,自然村設立分行,建立健全文明銀行管理機制,落實激勵措施。文明銀行把農戶在環境衛生、鄉風文明、志願服務、評先評優等方面傳遞正能量的行為量化為「百峰文明幣」,由文明銀行理事會每月入戶下發文明幣,落實積分兌換,把法治、德治和村民自治有機結合起來,基層治理的措施不斷規範、有序、可持續。

如今,走進百峰村,文化廣場、文化舞臺、農家書屋、文藝宣傳欄、便民食堂等設施一應俱全,這些公共文化設施為村裡的老人、婦女兒童提供了休憩、文娛的場地。百峰村村民張小麗開心地告訴記者。「村裡不僅環境面貌靚起來了,來旅遊觀光的人也多了,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很充實,這就是咱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相關焦點

  • 馬鞍山市博望區:真抓實幹做活鄉村振興大文章
    近年來,博望區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抓手,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根本,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以壯大集體經濟為關鍵,以弘揚鄉風文明為動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逐步解決「三農」問題,努力實現群眾穩定增收、安居樂業。
  • 安徽亳州:「特色文化牆」扮靚美麗鄉村 文明鄉風吹進村民心頭
    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文化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而文化牆是弘揚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近年來,安徽亳州把鄉村文化牆作為宣傳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充分利用壁畫、牆體繪畫等表現形式,將村民喜聞樂見的內容等展現在村民面前,既給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也在潛移默化中滋潤了村民的精神土壤。
  • 潮湧長三角丨馬鞍山博望區:打造長三角一體化跨界發展領先區
    還記得前段時間火爆網絡的南京「天空之境」石臼湖嗎?其實,石臼湖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當塗縣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的界湖,約一半水域在安徽境內。
  • 博望區將建成南京周邊重要衛星城:寧宣黃高速鐵路將在博望設立高鐵站!
    以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為重點,統籌加快推進精品線路、精品村規劃建設,美化鄉村。博望區建區以來,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區面貌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持續推進,一個全新的博望區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抓好農村「三大革命」、「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任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主題文化講堂...
    「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道德講堂現場。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李麗璇)為深入推進廳系統文明創建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文化講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12月21日,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以「提升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文化道德講堂活動,廳二級巡視員羅振新主持活動,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洪豔為大家授課。
  • 生態美景、人文風景……「文明之花」在這個山坳坳絢麗綻放!
    這裡有綠水青山、源頭活水的生態美景,有村民和睦、鄉風和諧的人文風景。依託生態優勢,培育良好鄉風,厚植髮展底蘊,小山村在山坳坳裡綻放出絢麗的「文明之花」。12月14日,今冬初雪。伴著飄飄灑灑的雪花,沿著柏油鄉道來到磐安縣新渥街道源頭村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門頭上印著一顆閃閃紅星的村文化禮堂。源頭村不大,僅161戶389人。
  • 打造美麗宜居新農村,濟南市中區小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濟南市中區陡溝街道小莊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讓文明之花綻放出品質市中綜合競爭力的光芒。沉甸甸的獎牌背後,是市中人孜孜不倦的共同努力。今年以來,市中區將文明創建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和拆違治亂等工作統籌推進,著力完善城市管理、培育文明風尚、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 深耕鄉風文明 鑄魂鄉村振興
    灤州市古馬鎮:深耕鄉風文明 鑄魂鄉村振興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弘揚家風家德家訓、扮相俊俏的秧歌隊扭動奮發向上的精氣神、人頭攢動的圖書室潛移默化感染著人們的人文素養……近年來,隨著「三大攻堅」、「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活動的疊加開展,全國文明村、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相繼花落古馬
  • 鄉風淳厚文明 鄉村美麗振興——西安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紛呈
    今年以來,陝西省西安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美麗人家」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濃鬱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在打通教育、服務、宣傳、引領群眾「最後一公裡」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全市農村文明程度、社會風氣等發生可喜變化,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了,心勁兒也更足了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阮海峰 實習生 杜淑慧 通訊員 寧偉 文/圖)走進河南省鹿邑縣玄武鎮橋北村,一種鄉村新時尚之風撲面而來,光滑平坦的通村路,整齊規劃的民居房,文明主題牆繪新穎多樣,文化廣場內大人陪著孩子閒適的玩耍。
  • 鄉風|和美龍津:「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樣本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徵途上,龍津村一面實施「鄉村即景點」環境重塑戰略,建成了「一帶一心一軸兩片三區九景」的嶺南水鄉美景,塑造出高顏值的村容村貌;一面通過把握自身獨特的歷史脈絡,不斷挖掘本村優秀歷史文化,以文化凝心,以活動聚力,以傳承古訓精神為依託,以弘揚「和美文化」為主導,以志願服務為支撐,厚植文明鄉風,凝聚龍津人的精氣神,創造出「村美人和」的美麗鄉村建設樣本。
  • 杉山鎮:美麗鄉村建設讓荒山變花海
    近年來,杉山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強調生態底色,厚植文化底蘊,突出發展特色,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 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為鄉村振興「鑄魂」
    湖塘鎮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鎮統籌、多方聯動、資源融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凝聚民心、匯聚力量。近年來,我市始終以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為引領,以建設全域美麗鄉村為重要抓手,以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 新豐大陂村:小支點撬動文明鄉風建設
    這次評選,既讓獲獎者備受鼓舞,也讓其它村民進一步意識到,「文明要從小事做起,文明就在舉手投足之間。」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內外兼修近年來,中央和省、市、縣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一改」、拆除破舊泥磚房等行動持續開展,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
  • 婁星區杉山鎮:讓村民踏上美麗鄉村的幸福路
    近年來,杉山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強調生態底色,厚植文化底蘊,突出發展特色,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石獅:小孩認養花草樹木獎勵文明積分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被認養的樹或花上掛上認養牌子,牌子上寫上認養人的名字 石獅日報供圖「這棵樹我來負責」「這盆花我來養」……石獅市寶蓋鎮鄭厝村村委會、關工委聯合組織開展的花草樹木認養活動得到了孩子們的積極響應,大家爭先恐後,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責任田」。11月21日上午,該村村幹部帶著孩子們,將一塊塊認養牌子掛在花架與樹枝上。
  • 寶山區舉行2020「幸福寶山路,文明修身行」健步走、美麗鄉村徒步賽
    10月24日上午,寶山區在羅涇鎮千畝涵養林水杉大道西側舉行2020「幸福寶山路,文明修身行」主題健步走之「學『四史』、建『雙城』、共走小康路」主題活動,同期還舉行了精彩紛呈的美麗鄉村徒步賽,700多位市民激情參賽,樂享羅涇好生態。上午,活動在千畝涵養林大草坪宣告開始。
  • 博望區:毗鄰融合下好「先手棋」 寧馬匯流崛起「新博望」 ——江寧...
    接下來,博望區將突出「長三角省際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先行示範區」和「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示範區」兩大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六個一體化」,不斷創新機制、破解難題,闖出博望路子、樹立博望標杆,力爭把示範區打造成為南京空港樞紐經濟圈組成部分、城鄉統籌和鄉村振興示範點、馬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為馬鞍山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設「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升級版作出博望貢獻
  • 厚植文化根脈 涵育鄉風文明 相城黃埭鎮獲評「蘇州市文明鎮」
    今年還深入開展「德耀高新區·榜樣在身邊」首屆先進典型尋訪活動,共徵集「身邊好人」162個、「文明家庭」38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截至目前,黃埭鎮累計獲評「中國好人」3名、「江蘇好人」2名、「蘇州好人」3名,「相城好人」12名。凡人善舉的文明之花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