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心情有多悲愴?

2020-12-18 寫乎

作者:陳二虎

自秦漢開始到魏晉時代,十分注重門第與出身,也是令一些世家大族顯赫的資本。

到了隋唐,關隴貴族集團興起,李氏家族擁了政權,開始打破一些歷代沿襲下來的舊傳統與舊習俗。

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下詔尊孔讀經,廣招天下儒生,給他們衣食與車馬費,讓他們到京師來,或為國家官吏,或入國學(國子監)讀書。

在唐太宗的倡導與鼓勵下,全國上下掀起讀書求學的熱潮,開科取士,重視官階爵位與能力,為普天下貧寒士子打開了一扇可以實現心中抱負,一展才華的大門。也讓讀書人滿懷熱情,發憤圖強,投身到入仕報國的理想中。

出現了群賢備至,人才濟濟,龍騰虎躍的興旺局面,李世民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陳子昂長安摔琴

話說公元682年,繁華的大唐京都長安街頭,一個倜儻的青年走在街上,兩次的科舉落榜,令他有點鬱悶,內心有種不平加不服。

這個青年是陳子昂,四川梓州射洪縣(今四川遂寧市射洪縣)人,字伯玉,家庭比較富有,自小任俠尚武,到了十七、八歲時「尚不知書」,幾乎就是一個「小混混」,好爭強鬥狠,有一次在街頭鬥毆打傷了人,差點入獄,讓他猛然醒悟,開始發憤讀書。

天資聰明的陳子昂,三年時光便學貫百家。

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陳子昂,告別家中父母,出蜀地,過三峽,北上帝都長安,進入國子監學習。轉年參加科舉考試,不幸落榜。

他沒有放棄,又刻苦研讀,又一次名落孫山,這令他內心十分壓抑與不服,便到長安的街上散散風。

陳子昂並沒有目的地走著,猛抬頭,見前面圍了好些人,不知幹什麼,他擠過來一望,原來是一個賣胡琴的,琴製作十分精良,只所以圍觀的人多,是緣於這琴要價一百萬,人們好奇,紛紛議論,不泛豪紳(有錢有勢的人),卻沒有一個人買,認為這琴的要價實在太離譜,究竟什麼材質所作?到底音色如何?昂貴在什麼地方?並且因要價離譜,一傳十,十傳百,更是吸引了豪門大族的公子哥們,來見識一下這「名貴」的胡琴。

陳子昂仿佛被什麼觸動了神經,覺得一件事物的內在價值能否被人認可,這關注度很重要(廣而告之,這炒作很重要呀)。縱使這琴真的沒那麼昂貴,起碼引起轟動效果。聯想到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兩番落榜,默默無聞少人識,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與知名度,胸間抱負,筆下詩文,時人不知呀。

陳子昂是一個自負又自信的人,人們不認識他,不認可他無非就是缺少社會的注意。想到這裡,他心裡豁然開朗,分開裡三層外三層圍觀的人,來到賣琴人面前,從他手中拿過那胡琴,好一番端詳,然後朗聲說:「這琴是天下難得的好琴,我要了。」

然而吩咐隨來的僕人立即取錢來,闊綽的不用砍價,這架勢了得,人群中立馬響起了一片驚呼(有錢就是任性)。

更有好事者紛紛上前向陳子昂尋問、請教這琴的奇妙之處,值在那裡?能否給彈一曲聽聽?

陳子昂微微一笑(達到預期效果),對所有人說:如果大家想聽琴,那麼,我明天將在我的住處備下酒餚,恭請諸位光臨,屆時,我將為大家彈上一曲,並且把地址告訴了大家,還拜託感興趣的諸位代為邀請社會各屆名流,一暏風採。

這消息很快在長安傳開。

次日,陳子昂的住處是車水馬龍,人潮湧動,大腕名流,豪門富紳,是駿馬高車而來,都想見識一下這把名貴的胡琴,更想看看這個買了天價琴的後生能彈出什麼樣的曲子。

宴席開始,場面異常的火爆,當所有人都酒酣耳熱之際,陳子昂在眾人的注目下,捧出那把價值百萬的胡琴,慷慨激昂地說:「我陳子昂來到京城非一朝一夕,這幾年來,我的詩文百軸,可惜沒有機會拜識諸公,滿腹經綸也是奔走無門,至今不為人知。演奏樂器的事情,只是低賤的樂工所為,我難道會把自己的精力放到這種事情上嗎?」說完,他舉起胡琴,當著眾人的面,摔破到地上。剎那,所有的人一片驚呼和嘆息。

陳子昂讓人抬出了兩張桌子,上面擺滿了他歷年所寫的文稿,贈與每一個到場的人。於是,陳子昂的名聲一下傳遍了京城長安(一壇好酒,讓人品來讓人嘗)。

人們讀了陳子昂的文章,感到他博學廣聞,文章的風格直追漢司馬相如、揚雄的氣勢,一掃南朝以來文壇上瀰漫的柔弱綺麗之氣,公認他在改變唐代初期的文風上,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時為京兆府司功的王適讀了陳子昂的詩文,嘆為「海內文宗」(知音很重要呀)。

二、壯志難酬留佳句

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陳子昂如願進士及第,時逢唐高宗李治去世,陳子昂以「草莽臣」的身份上了《諫靈駕入京書》(高宗在洛陽駕崩,準備遷梓宮回長安),反對把高宗梓宮遷回長安。

武則天讀了,對其文意、文採大加讚賞,親自在金華殿召見陳子昂,時「子昂貌柔野,而佔對慷慨」,令武則天歡喜,任命他為麟臺(即秘書省)正字,不久又升職為右拾遺,專門對皇帝進行規諫,陳子昂親沐皇恩,寫下「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的詩句。

陳子昂素懷「達則以公濟天下,窮則以大道理身」的志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屢屢出於公心而諫阻朝廷的錯誤決策,「每上疏言,詞旨切直」,不過這也讓他的仕途充滿坎坷。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剛從冤獄中被武則天赦免出獄的陳子昂,抱病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徵討伐契丹人叛亂,以右拾遺在武攸宜帳下做參謀(武攸宜,武則天的侄子,一個什麼都不行的公子哥)。

在漁陽(今天津薊縣),因武攸宜這個公子哥不懂打仗,「輕易無將略」,導致「前軍敗,舉軍震恐」。

陳子昂挺身請纓,願率「萬人為前驅」出戰契丹兵馬,卻遭到武攸宜拒絕。

幾天後,陳子昂親眼目暏唐軍屢戰屢敗,便又一次請戰,卻惹惱了武攸宜,將他貶為軍曹。

陳子昂一腔熱血,壯志難酬,「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寫下著名的《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又登幽州臺(今北京大興,幽州臺就是當年燕國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用於招賢納士),寫下感喟激昂,千古流芳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這詩中可以體會到陳子昂不僅僅是發洩個體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愴心情,更重要的是昭示了大我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對社會、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陳子昂看透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感嘆壯志難酬,遂辭職還鄉。

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在朝中擁有大權的武氏家族,一直對陳子昂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於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指使四川射洪縣縣令段簡,把陳子昂以「罪名」打入監牢,一代大才慘死獄中,時年42歲。

半個世紀後,愛國大詩人杜甫懷著敬仰又惋惜之情寫詩稱頌道:「位下曷足傷,所貴者聖賢。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清代王夫之更是贊曰:「陳子昂以詩名於唐,非但文士之選也。使得明君以盡其才,駕馬周而頡頏姚崇,以為大臣可矣。」

惜哉,嘆哉,陳子昂。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愛上古詩詞:走近詩人陳子昂,他的成名不容易
    陳子昂其人陳子昂(公元 661~公元 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 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有《陳伯玉集》傳世。陳子昂小時候很聰明,少年時代特別希望仗劍天涯、行俠仗義,所以那時候並沒有讀 什麼書,後來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因為擊劍傷人,給自己帶來了麻煩,所以決定棄武從文。
  • 陳子昂登幽州臺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初次與你相遇,餘生請多指教世界上1%的人關注了我感謝你也是其中一個陳子昂,字伯玉,唐代詩人歷史選擇了陳子昂,他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使命。陳子昂第二次從軍出徵時,正是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朝廷,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徵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而武攸宜此人剛愎自用,胸無韜略,致使前鋒屢敗,陳子昂直言進諫,惹怒武攸宜,被貶為軍曹,鬱郁不得志,此時,他登上幽州臺,滿懷悲憤,遂寫下這首《登幽州臺歌》,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天地為之動容。
  • 陳子昂,李白,馬致遠:孤獨,是生命最高貴的美感
    因陳子昂在武攸宜的耳邊,反覆嘮叨應該如何打仗,令武攸宜不勝其煩,最終將其觸怒,陳子昂從軍中參謀被貶為一般軍曹。眼看大唐的邊境,在契丹人的瘋狂進攻下危在旦夕,自己的一腔報國之志亦無處施展,三十八歲的陳子昂無比抑鬱和憤懣。有一天,軍中無事,寂寞壓抑的陳子昂走出軍營,登上了薊北樓,寫下了《全唐詩》中最孤獨落寞的一首詩作: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唐代:陳子昂丁酉歲,吾北徵。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遊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蹟也。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蹟白雲隈。
  • 他的四句詩成了孤獨的一座山峰,陳子昂還有其他照樣出彩的詩
    陳子昂不是歷史上知名的詩人,但是他初唐到盛唐詩風轉變的重要人物之一。《幽州臺歌》是他傑出作品的代表,但是他還有其他同樣不錯的作品。比如《感懷三十八首》展現了他的革新精神。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詩人陳子昂和他的《感懷·其二》。孤獨的詩人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 陳子昂的憤懣,柳宗元的剛直,李太白的飄逸,組成唐詩情感三原色
    據記載,陳子昂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徵邊塞討伐契丹,擔任參謀軍事。武攸宜只會享樂,根本不會打仗,在他的瞎指揮下,前軍敗績。陳子昂再次進諫,武攸宜乾脆把他貶為軍曹,讓他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陳子昂滿腔憤怒無處發洩。遂登上薊北樓,仰望蒼天,俯視大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唱出了這支其響孤絕的《登幽州臺歌》。
  • 每日詩詞: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背後有什麼事引發了他的感慨?
    即使對方官職比自己小也會如此稱呼,對於有德行或者賢者,有文聲之人,會直接姓+曾任最高官職為稱呼。陳子昂曾任右拾遺。比如後人在整理杜甫著作會稱杜甫為杜工部,杜甫曾任成都尹嚴武的檢校工部員外郎,也就是做參謀的職位角色。也有稱為杜拾遺,因為杜甫曾任左拾遺。三、拾遺是個什麼職位呢?
  • 陳子昂的這首詩,短短二十二字,卻寫出了寂寞的最高境界!
    這種寂寞感,主要源自詩人的懷才不遇。通俗點說,便是一種舉世無人懂我的寂寞感。所以李白才會在詩中發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慨嘆。王維的詩中也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的寂寞情懷。假如要在古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選擇一首詩來代表詩人的這種寂寞。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無疑是其中最為恰當的一首。身為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指出了武則天后朝的不少弊政。
  • 念天地之悠悠 陳子昂在初唐
    十月,山東士族在婚姻問題上「自矜門地」,「多責資財」,為矯其流弊,詔崔、盧、李、鄭、王諸族子孫不得自為婚姻。定嫁女受財之數,不得受「陪門財」。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然而,這件事在當時是如此的不為人注目,以致世世代代的史官用盡力氣也難以找到蛛絲馬跡,以致一代又一代文學家、歷史學家很多很多年都在為此爭論不休。
  • 廣州恆大U16天才球員再次「報國無門」
    進國字號球隊為國效力往往是很多球員夢寐以求的事情,你有能力也有實力,但偏偏你榜上無名。這不,剛剛出爐的U16國少第6期集訓大名單(下圖),不出意料地,1名恆大天才球員又一次落選。長春亞泰並列第三多。但很遺憾的是,恆大U16天才球員王世傑再次「報國無門」。今年國少多次集訓,哪怕一次他都沒被選中。到底是個子太矮,還是其他的原因導致王世傑落選,但在球迷不斷的發問中,至今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何瀛中 楊俊 ‖ 陳子昂讀書臺:金華山中...
    ——唐·杜甫這位被一代詩聖尊為曠世雄才的,便是開初唐一代詩風的射洪詩人陳子昂,陳伯玉。射洪以北40裡,有山「貴重而華美」,於是名曰金華山。山下有涪江浩浩若練,山中有古木森森如海,山巔覽景御風,豪情沛於天地……穿幽徑,拾石階,緩步而上,陳子昂讀書臺便巍然於眼前。
  • 生不逢時,十大報國無門的巴西球員
    而在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頂級球員的井噴,讓許多今天看來肯定可以成為巴西國家隊成員的球員,只能感嘆報國無門。魚眼體育就將這些球員做一盤點,如有遺漏,請幫忙補充。10.阿萊士作為一名天生的左撇子球員,阿萊士早在九十年代末期就展現出出眾的才華。無論是在如日中天的帕爾梅拉斯,還是在攻擊力強勁的克盧塞羅他都是球隊中場的靈魂。
  • 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
    陸遊陸遊愛國毋庸置疑,他一生報國無門,卻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常常在詩詞裡抒發他的愛國情緒,這種情緒非常感人。今天我們就來讀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有太白風骨;「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是少陵心腸。有人愛把陸遊和辛棄疾作比,笑陸遊只知搖旗吶喊,不如辛棄疾披掛上陣來得壯懷激烈。可陸遊並非是不想,而是不能。歲不能上馬擊狂胡,但終其一生他都誓死保衛國家,「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的大氣不是誰都能寫得出來的。
  • 辛棄疾極度悲涼的一首詞,英雄垂淚,一句詞便說盡一生的報國無門
    但是辛稼軒的詞,曾經有過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字裡行間描繪出來的是沙場和戰爭。然而時代毀滅了他收復失地的夢,報國無門,辛棄疾積鬱的情緒在登臨健康賞心亭,登高臨遠,所有的無奈紛紛噴薄而出,「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似乎說盡了他一生的報國無門,,同時這首詞又成為一首最負盛名的千古登高或者登樓名作之一。
  • 寧澤濤25歲生日發聲,做內心強大的人,如今卻報國無門!
    這位曾經的中國自由式的王者,卻要面臨報國無門的尷尬狀況。還記得他去年生日時微博上的那句「有你們做後盾,讓我堅信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利益和權謀,還有一種精神叫做壯志雄心!」不禁讓一眾粉絲心酸。這樣的一番話雖然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無奈之情,但是也看得出他還是想靠自己的努力再次得到國家隊的徵召。
  • 孤獨的吶喊,陳子昂代表作《登幽州臺歌》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臺歌》,全詩一共四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這樣經典的作品到底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又為何能夠讓人感動,值得仔細分析一下。按照一般的套路分析,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不適合這首詩。詩中四句都是情景交融,所以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陳子昂的生平經歷,以及這首詩的創作過程,在理解這首詩。
  • 陳子昂:一生偉大而孤獨,影響盛唐一代詩人
    陳子昂:一生偉大而孤獨,影響盛唐一代詩人陳子昂出生於在約658年,卒於約699年,即唐高宗顯慶年間出生,則天順聖皇后(武則天)聖歷年間死亡,因此他經歷了唐高宗和武則天兩個政治時期。在政治上一度被排擠,這使得他的作品多數有懷才不遇的思想情感在裡面。陳子昂受到家庭的薰陶,儒、道、俠思想對其詩歌創作有著深遠影響,這一點在《峴山懷古》中有明顯體現。皎然生於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前後,俗姓謝,字清晝,謝靈運十世孫,唐玄宗天寶後期出家謂僧。
  • 陳子昂:堅持講真話的那些年,總有小人想謀害本尊
    在我看來,陳子昂最牛逼的地方有三點,且待我一一列舉出來,你自然就明白了:第一、 陳子昂詩寫得特別好。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一個詩詞愛好者,必然都能背出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的,這兩句詩便出自陳子昂的招牌詩作《登幽州臺歌》。
  • 陳子昂對生命流逝的悲嘆
    那麼剛剛步入中年,生命止於41歲的陳子昂呢?他在面對生命流逝,理想破滅時又是怎麼表達的呢?《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唐陳子昂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感遇《感遇》三十八首是陳子昂以感懷身世,諷諫朝政為主旨的組詩,本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託了個人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