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都在下雨,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天氣變得溼熱,孩子們的食慾也不如之前,孩子不吃飯,最著急的還是父母,很多家長跟我訴苦:「孩子現在學業重,還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吃營養怎麼跟的上,這不最近不是鬧肚子就是咳嗽,還經常生病,既惱火又心疼」。
表妹夢潔的寶寶已經連續一個星期不怎麼吃飯了,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蹬腿踢被子。一開始表妹以為是天氣熱的緣故,於是就給孩子換了很薄的被子,結果孩子還是老樣子。
其實有經驗的家長看到這裡已經明白了一切,孩子這是積食了,但是表妹不知道,把孩子硬生生拖了一個星期才帶去看醫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夏天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小兒積食4種表現,最好記住:
一、睡不安,愛踢被
中醫常說:「胃不和則寢難安」。孩子胃裡有食物積滯的時候,自然是睡不好的,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盜汗、不安、夜啼、踢被子;
二、口氣重,食慾差
胃裡有積食,長時間不消化就會產生胃氣,隨著孩子呼吸胃氣上升,而散發出酸腐味。同時,孩子的食慾也會受到很大影響,不僅對飯菜無感,對零食也沒平時那樣感興趣了;
三、臉色差,鼻青筋
小孩子積食的時候臉色會失去本應該有的紅潤光澤,而是變得暗黃無光,年齡稍微小一點的寶寶在鼻梁位置還會出現一條青筋,非常容易看見;
四、舌苔厚,脾氣臭
小孩子的脾氣本來就陰晴不定,說鬧就鬧,但是進入積食階段,孩子的情緒會更不穩定,脾氣更臭。這時候家長們可以扒開孩子的小嘴看看舌苔,如果不是紅潤,而是厚膩的話,說明積食了,如果還發黃說明積食非常嚴重了。
了解了這4點,基本上可以算是積食界的半個醫生了,如果能有治療和預防積食的對策,那就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小兒積食科醫生」啦!
首先,是學會如何緩解積食症狀?
孩子積食的時候,首先要暫停孩子的進食,餓一兩頓沒事,再帶孩子出去戶外跑跑,促進腸胃蠕動。還可以按一按孩子的神闕穴,這些手段都有很好的消食導滯作用!
其次,是學會如何預防積食發生?
一般來說,不同體質的孩子患積食的概率和程度都不一樣,但是,脾胃好的孩子一定是不容易積食的,因為脾胃是主管運化功能的,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就不容易積食。
但是10個娃娃就有9個脾虛的,這完全只能靠父母們平時養著了。教大家一個既能養孩子脾胃又能幫助孩子補充鈣、鋅的食補方法,如下:
小米粥裡加一寶:
在家裡備一些小黃米,煮點粥,在煮好後的粥裡加一寶「|懷|菇|甘|」。它裡面含有山藥等多種膳食,大家知道山藥對養護脾胃有很好的效果,為了同時補充到鈣和鋅這兩種元素,家長們直接在粥裡加這樣一寶就行了。
注意:要等粥放置常溫後再加,不然會破壞這種食物的活性。一般來說,隔三差五的喝一碗,不出兩月,孩子的脾胃就慢慢養起來了,發育自然比以前要高出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