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年號、諡號

2021-03-03 隨緣道人

廟號:廟指的是家廟帝王的家廟稱太廟,廟號是帝王死了之後在太廟放的牌位上給他的標記,比如漢高祖、唐太宗、明仁宗等開國皇帝稱「祖」,承嗣皇帝稱「宗」。帝王在世的時候是不知道自己的廟號的,是他死後臣子根據其一生的作為定的一個字*祖或者*宗。就像某電視劇魏徵下朝回家後說我給太宗皇帝提的建議等,這是不對的,李世民還沒死你就給他定了廟號了,他不殺了你全家啊?

年號:新皇帝登基後要新定一個年號便於紀年,為了對先帝的尊重後繼著的年號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正式使用,明仁宗朱高熾年號洪熙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駕崩了,繼任者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宣德,宣德年號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才正式使用。

有不按這個規矩辦的嗎?有,日本。1989年昭和天皇裕仁死了,繼任的明仁年號是平成,第二天就改成平成元年了。2019年4月明仁沒死退位了,德仁繼位年號令和,2019年5月開始才正式使用令和年號。小日本忘本了,忘了學的中國的知識和禮儀了。

諡號:(諡shi)不要讀成益號。是指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便於蓋棺定論。不僅帝王有諡號,臣子等都可以得到諡號。文官最高級諡號是文正,比如劉墉父親劉統勳死後諡號文正稱劉文正公。《射鵰英雄傳》中搶奪《武穆遺書》,「武穆」是嶽飛死後的諡號,稱為嶽武穆。

相關焦點

  • 諡號、廟號、年號的起源
    日周五農曆甲午年七月十三宜:祭祀 作灶 沐浴忌:修飾垣牆 平治道途==================== 諡號、廟號、年號的起源 【諡號】 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
  • 什麼是廟號、諡號、尊號、年號
    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在史書中經常使用。
  • 廟號、諡號、尊號、年號的區別
    一般說來,唐以前多稱諡號,如周文王、漢武帝、隋煬帝。唐、五代、宋、元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清兩代。由於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故常用年號稱代皇帝,如嘉靖、崇禎、康熙、雍正、乾隆。 廟號、諡號、尊號、年號簡介及區別        什麼是廟號、諡號、尊號、年號。
  • 中國封建皇帝的年號 諡號 廟號
    要想了解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中國封建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一起來總結歸納下~先做名詞解釋,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後形成制度。
  • 廟號、諡號、尊號及年號考述
    廟號、諡號、尊號及年號,在我國古籍中現身頻頻。前三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而年號則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現就所知,將四者來龍去脈略加辨析考述,以饗讀者。 另,有廟號諡號連綴兼用者,如西晉開國之君司馬炎為「世祖武皇帝」,「世祖」乃廟號,「武」乃諡號;而以下三帝即惠帝、懷帝和愍帝,則屬於有諡號而無廟號者。亦有廟號諡號皆無者。如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孺子嬰,曾為傀儡皇帝三年,王莽廢之,廟號諡號皆無。帝王之諡,例由禮官議上。既有初諡,又有加諡,如南宋高宗趙構崩,孝宗朝諡為「聖神武文憲孝皇帝」;光宗朝又諡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 諡號、廟號、年號、陵號、尊號、國號的區別
    諡號到了秦始皇的時候被廢掉,因為秦始皇認為諡號是「臣議君,子議父」,西漢時被恢復,漢朝到隋朝多用諡號,漢朝只有四個皇帝有廟號,漢以前少用廟號,多用諡號。漢朝皇帝的諡號在前面會加一個孝字(除了劉邦和劉秀,劉邦諡號為高皇帝,諡法中無「高」,但後人覺得他功勞太高了,就特意起了個「高」字,但一般我們稱呼他為「漢高祖」,這是廟號),表示以孝治天下,漢武帝是漢孝武帝,漢宣帝本是漢孝宣帝,到了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也就是漢孝獻帝,是由魏明帝追認的諡號。
  • 諡號、廟號、年號有何不同,為何稱呼皇帝有時用諡號,有時用廟號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到了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發展變化的影響。 ,而唐朝以後廟號規則已經相對較為完善,且一定程度取代了諡號的褒貶之意,因此唐朝以後的皇帝普遍以廟號稱呼。 年號:明清以後具備唯一性,稱呼皇帝可用廟號,也可使用年號 年號是我國古代用來紀年的一種特殊方式,可以用來表示年份,例如洪武元年、正統十四年、康熙八年之類。同時,年號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這被稱為「奉正朔」。
  • 【導遊學習】廟號、諡號、尊號、年號的區別
    廟號、諡號、尊號、年號有什麼不同?
  • 君王稱號的由來,「諡號」、「廟號」和「年號」的差別
    題/君王稱號的由來,「諡號」、「廟號」和「年號」的差別文/貓兒眼,一隻喜愛文史,愛談論古今的小貓兒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每當看歷史故事時往往會被皇帝的名稱弄得暈頭轉向,一個皇帝可以有「諡號」、「廟號」和「年號」,且不同時代的用法也有所不同。
  • 【知識】中國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知識詳解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繫在一起,比如漢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諡號,乾隆皇帝就是年號。
  • 清平樂:古代的諡號、廟號、年號,你能分得清嗎?
    自今以來,除諡法」,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西漢建立後,又恢復了諡號制度。唐朝至明朝:多用廟號廟號起源時間很早,在商朝時,就已經設立廟號。商朝滅亡後,周朝並沒有繼承商朝的廟號,而是採用諡號,所以有一個現象特別有趣,那就是周朝的君主有諡號而無廟號。漢朝時,逐步恢復廟號制度,從此,廟號一直延續2000年之久。但在我國古代,真正大規模用廟號來稱呼皇帝的朝代則是唐朝以後、明朝中期以前。
  • 皇帝的尊號、諡號、廟號、年號都是什麼意思?
    皇帝,在古代中國是最高統治者,有著尊號、諡號、廟號、年號等形形色色的「號」,學問之大,千萬不能用錯了。
  • 帝號(尊號、年號、廟號、諡號)的區別
    皇帝在古代作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今天也作為歷史中劃分不同時期的節點,稱呼一個時代有著年號、徽號、諡號、廟號這些稱呼,一起來看看。年號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皇帝剛登基時,就必須向全天下發布的一個名號,在古代用來紀年。會選用吉祥的字眼,畢竟這象徵著這位皇帝的治國期望。這裡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羅列一下。漢代:建元、天漢、黃龍、元壽、永平等。
  • 年號、廟號、諡號,再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一、廟號、諡號、年號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諡號和年號,我們拿一些皇帝來舉例說明一下什麼是廟號、諡號和年號。先說廟號。1、廟號廟號一般就倆字,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祖宗祖宗就是這麼來的。
  • 為什麼清朝皇帝幾乎都稱年號,而不稱呼諡號和廟號?
    清朝皇帝跟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樣,既有年號,也有諡號、廟號。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他的年號是乾隆,廟號是高宗,諡號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當然前面都是扯,最後一個字「純」才是他的主諡。
  • 如何區分歷史上的國號、帝號、諡號、廟號、尊號、年號和陵寢號?
    帝號、諡號、廟號、尊號、年號和國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 廟號、諡號、年號,一個皇帝怎麼會有這麼多稱號,是自己取的嗎?
    新皇上位,他肯定要和上一任君主區分開來,那最直觀的就是改年號了,改換年號又叫「改元」。年號是由皇帝自己定的,喜歡什麼用什麼。一個皇帝有多少個年號一方面是看其在位時發生了多少大事,大事越多年號也越多。另外,有的年號也被好幾個皇帝用過,比如「太平」、「太和」都被用了好多次,可能是真的寓意比較好。再來說一說「廟號」「廟號」的起源時間比「年號」早得多,前者在商朝就已設立,而後者是由漢武帝即位後首創的。
  • 【科普】中國古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怎麼區別?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先區分三個概念:諡號、廟號、年號。 諡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得到的評價,比如李世民的諡號是「文武聖皇帝」,嶽飛諡號「武穆、忠武」。
  • 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別再傻傻搞不清了,看完這篇絕對懂!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諡號、廟號、年號聯繫在一起,漢武帝就是諡號,唐太宗就是廟號,乾隆皇帝就是年號。最開始的時候,皇帝諡號用得多,後來廟號用得多,到了明清年號更深入人心。乾隆皇帝(霍建華飾)那麼,諡號、廟號、年號有什麼不一樣呢?取的時候都有什麼講究?
  • 【小譜說堂號】漢高祖、隋煬帝、唐太宗:古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到底有什麼區別?
    可以區分為諡號、廟號。那麼諡號和廟號又有什麼區別?使用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諡號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死去之後,官方根據他生前事跡、道德修養等情況,給予其一個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據國學大師王國維等人考證,諡號制度形成於西周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