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2020-12-15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2020-07-1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麗江市金安鎮光樂村——

種好魔芋日子美

「比起玉米,種魔芋的收入高多了,去年家裡種了3畝魔芋,掙了7萬多元。真是沒想到,『不值錢』的魔芋這麼賺錢。」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委會7組村民和永會高興地對記者說。

和永會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4口人此前的經濟來源一直依靠家裡種的幾畝玉米。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扶持下,和永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改種魔芋。「當年收的魔芋就賣了3萬多元。現在我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房子也修好了,還買了洗衣機、電冰箱。」和永會說。

「銷路一點也不用愁。」和永會告訴記者,現在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上了魔芋,家裡種得多的,年收入可達二三十萬元。

近年來,金安鎮結合當地的資源基礎,重點引導群眾種植魔芋、烤菸、花椒等特色產業,並開展科學種植培訓。通過科學種植、科學管護,金安鎮種植的魔芋、烤菸效益不斷提高。村裡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種魔芋、烤菸實現了脫貧。去年,金安鎮種植魔芋400畝,產值達200多萬元;種植烤菸276畝,產值達160多萬元;種植花椒100多畝,產值達5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了1.25萬元。

「現在各家收入高了,村裡的環境也變了樣。」光樂村監委主任和廷勇指著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對記者說,以前髒亂差的現象基本沒有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轉變了,精氣神更足了。「近年來,光樂村持續開展鄉風文明紅黑榜和曬家風亮家訓等評選活動,湧現出不少『五好家庭』『整潔文明戶』,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崇德向善之風盛行,生活也越過越好。」和廷勇說。

德宏州芒市遮放鎮——

稻田養蟹助增收

烈日當空,孟巖回脫去上衣,撲通一聲跳進水田中,一隻手提著水桶,另一隻手在水中搜尋著什麼。只見他突然俯下身去,撈起一隻比手掌還大的螃蟹,兩隻、三隻……沒過多久,螃蟹就裝了半桶。

孟巖回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鎮街道5隊村民,他一邊認真查看著套養在稻田中的中華絨螯蟹(又稱大閘蟹)的生長情況,一邊對記者說:「這批蟹8月份就將銷往上海,可以比上海周邊養殖的大閘蟹提前2個多月上市,供不應求。遮放的氣溫和水質特別適合大閘蟹生長,只要合理控制放蟹苗的節奏,可以做到全年生長。」

說起養蟹,孟巖回如數家珍:「目前最大的蟹能長到6兩多,稻田套養大閘蟹的畝均純利潤在2.5萬元左右。如果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畝均純利潤能到4萬多元。」

孟巖回養殖大閘蟹已有十多個年頭,但產生效益還是最近幾年的事。這得感謝上海青浦區對德宏州的對口幫扶。2018年,上海青浦區援滇幹部懷向軍在了解到孟巖回養殖大閘蟹「屢敗屢戰」的情況後,聯繫了上海海洋大學馬旭洲副教授在技術上給予指導。

「馬教授帶著優質蟹苗和養殖技術來到我的蟹塘,為我出謀劃策。今年5月,馬教授又送了一批上海海洋大學選育的新品種『江海21』蟹苗給我。」孟巖回告訴記者,養蟹的頭幾年,由於缺乏經驗,走了不少彎路。最慘的一年,8畝蟹塘僅收穫了6隻瘦小的螃蟹。多虧有了援滇幹部和馬教授他們的幫助,養蟹這個產業終於走上了正軌。

自己富了不忘同村人。2019年5月,孟巖回成立稻花之鄉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帶著同村4戶村民一同養殖大閘蟹。「我要把經驗和技術教給村裡人,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孟巖回說。

雲南日報記者 和茜 李沛昀 通訊員 何官池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麗江市古城區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麗江市古城區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共9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麗江市古城區在列。這意味著,麗江市古城區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現代農業有奔頭
    沿著寬闊的機耕道,薛國忠帶著我們來到山藥地,他邊管護邊介紹:「搞農業懶不得,尤其是種蔬菜,除好草、看好苗、施好肥才能有好收成。」山藥基地 每到施肥的時候,薛國忠和老伴倆人用三輪車拖複合肥到地裡,一包肥100斤,一天之內兩老能施完2000斤,讓村裡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埋頭苦幹?
  • 雲南省應急管理廳到麗江市檢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原標題:省應急管理廳到麗江市檢查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1月16日至17日,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文彬帶隊到麗江市開展森林草原防火檢查。檢查組先後到古城區金安鎮、七河鄉和麗江市森林消防支隊等地,重點檢查了麗江市森林草原防滅火安排部署、野外火源管理、值班備勤、應急準備和安全生產情況,並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麗江站召開座談會,部署了當前航空救援相關工作。  文彬副廳長指出,麗江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各項防控措施紮實,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春節,全國、省「兩會」等重要時段接踵而至,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進入緊要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現在政策好,交通、物流各方面設施都很完善,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富起來,是我們這些在外的確山人一直惦記的事。」如今,王金堂的琴廠全部招收當地農民,已培養出50位手藝人,學成的人又去帶新人,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  提琴產業的發展,讓世界聽到中國的好聲音,也讓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富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隴西縣聚力脫貧攻堅,樹立問題導向,靶向施策補短板,因地制宜育產業,使昔日深居大山的貧困戶,搬進了設施完善的新農村,開啟了民富村美奔小康的新徵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扶」著行到自己「走」 杜海剛:日子...
    東北網7月5日訊(記者 劉嘉)4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小分隊來到雞西市雞東縣向陽鎮,採訪精準扶貧典型杜海剛、田玉娟夫婦。向陽鎮忠信村杜海剛田玉娟夫婦,家中有3個孩子。與此同時,雞東縣委宣傳部為他們購買了雞雛、鵝雛,又幫著賣雞蛋、成雞、成鵝;連續三年持續在庭院經濟發展上幫助他們,今年又送來了辣椒種苗且訂單回收,預計比種其它作物可以多增收500元。田玉娟說,「如今,在各級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家裡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越過越有奔頭了,但我知道再好的政策如果不勤勞也沒用,政府能幫我們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剩下要靠自己讓日子越過越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2020-08-1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清溪流韻,象麓懷情——麗江市古城區第一中學建校50周年系列報導(三)
    在麗江湛藍的高空之下,在喜迎50周年校慶之時,古城區一中校刊《澄心》也迎來了廣大師生、四方賓朋的投稿。在此,我們謹選刊部分作品,以饗讀者。篇幅所限,部分作品作了節選,祈見諒。另有少許改動,不當之處,望指正。更多作品將刊錄在《澄心》校慶特刊之中,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本文轉自【求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黑土地上的好日子本刊記者 楊紹華 鄂 璠 58歲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村民劉淑梅笑得陽光燦爛,看一看她現在的舒心日子在物質豐盈的同時,他們正享用著精神大餐:成立了文化大院,唱二人轉、扭大秧歌、跳廣場舞,參加公益活動……村風民俗向上向善,村民日子過得多姿多彩。 黃昏時分,一天的採訪結束,記者將踏上歸程。熱情的劉大姐拉出跳廣場舞用的音響設備,放起了耳熟能詳的《好日子》,「陽光的油彩塗紅了今天的日子喲,生活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歡快的樂曲輕柔地流淌在廣袤的梨樹黑土地上。
  • 綠富同興 小康路寬(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科學利用草場讓我們受益無窮。」米吉格道爾吉深有感觸。大興安嶺老林業工人於久江——「不再砍樹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居民主要以林業職工為主。於久江以前是阿爾山市白狼林業局的一名林業工人,一個月收入20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彩雲之南:小康路上的最美笑臉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更多是抽象的數字,那麼記者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那一張張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絢爛笑容,深深感染和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是脫貧攻堅最靚麗的底色,是小康生活最鮮活的註腳,是奮鬥之路最耀眼的光芒。彩雲之南,目之所及,處處山青水綠、天碧雲淨,產業更興旺,日子有奔頭,黨的好政策託起了百姓的好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2020-09-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城區西哨村村民辛苦一年喜分紅
    原標題:辛苦一年喜分紅——古城區西哨林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見聞會員王紅梅領取分紅獎勵  12月7日上午10時許,當記者來到古城區七河鎮西哨村活動中心時看到,會場內西哨林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會員大會的橫幅已經高高掛起,主席臺上一摞摞現金已等著大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紅火火的日子 紅彤彤的本
    寒冬時節,長治市潞城區翟店鎮小天貢村村民牛寬喜在自家的新房院裡翻曬著紅彤彤的辣椒,院中捆起的黃澄澄的玉米、摘好的綠油油的冬瓜,再加上放晴的藍盈盈的天空,牛寬喜在這「紅黃藍綠」的小院子裡看著這一年的收穫,忙活得有滋有味。  除了喜獲豐收,日子過得紅火,牛寬喜還有一件喜事,就是領上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江西梅江村的華麗蛻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當記者來到梅江村時,突然遭遇狂風暴雨,村民們說,這要是在幾年前,大伙兒可沒現在這麼淡定了。一夜大雨後,當記者再次來到了梅江村,看到的是清新整潔舒適的景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互幫互助的鄉裡鄉親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政府和村裡的鄉親們幫我渡過了難關,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就是有一股勁兒想往前奔,我要和鄉親們一起奔小康。」身穿嶄新的藍色蒙古袍,薩仁圖娜拉笑臉盈盈,她渾身上下透著的精氣神感染著在場所有的人。 薩仁圖娜拉經歷了一段困苦的日子。她和丈夫一直在外靠打工為生,收入微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踴躍種藥發「藥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踴躍種藥發「藥財」 2020-12-09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記錄我們的小康生活 | 向國友:挺起鋼鑄的脊梁
    記錄我們的小康生活 | 向國友:挺起鋼鑄的脊梁 2020-09-10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