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

2021-02-07 智慧文明心時代

《大乘本生心地經》所載的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

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是佛陀的涅槃地,在今天的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名「摩達孔瓦爾」。

安加羅塔(佛陀涅槃荼毗地)

東晉法顯法師曾到此探訪,當時這裡已經是寺院破敗,人煙稀少;至唐玄奘大師來到此地時,更是荒蕪人煙。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載:「城郭頹毀,邑裡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裡,居人稀曠,閭巷荒蕪。城門東北隅,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準陀之故宅也。宅中有井,將營獻貢,方乃鑿焉。歲月雖淹,水猶清美。」、「城西北三四裡,渡阿恃多伐底河,西岸不遠,至娑羅林,其樹類槲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如來寂滅之所也。」、「其大磚精舍中,作如來涅槃之像,北首而臥,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基雖傾陷,尚高二百餘尺,前建石柱,以記如來寂滅之事,雖有文記,不書日月。」、「……精舍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為群雉王救火之處…雉救火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為鹿救生之處…鹿拯溺西不遠,有窣堵波,是蘇跋陀羅(善賢)入寂滅之處…善賢寂滅側,有窣堵波,是執金剛闢地之處……金剛闢地之側,有窣堵波,是如來寂滅已七日供養之處……停棺側有窣堵波,是摩訶摩耶夫人哭佛之處……城北渡河三百餘步,有窣堵波,是如來焚身之處,地今黃黑,土雜灰炭,至誠求請,或得舍利。」

由此可知,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曾經是佛塔如林的聖地,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裡幾經異教徒的洗劫,已然漸漸的變成一片廢墟,當年唐玄奘大師所看到的景象早已蕩然無存。

傳說在佛陀涅槃後,弟子阿那律讓阿難趕去拘屍那羅,把佛陀涅槃的消息告訴末羅人,末羅人得到消息後,悲痛欲絕,他們來到娑羅林,用鮮花和香料供奉佛陀的遺體;到了第七天的時候,末羅人將佛陀的遺體安放在北城外的天冠塔,並遵照佛陀生前的遺願,按照轉輪聖王的葬法,先以香湯沐浴佛身,再以嶄新的棉布裹纏遺體,然後放入棺內,灌以香油;然後在棺外再套以二層槨,棺槨之上堆滿各種鮮花,棺槨之下堆積香木。當末羅族頭領用火點香木時,卻火滅不燃,眾人十分吃驚!而在這個時候,迦葉尊者正在北方的鐸叉那耆國領著五百比丘在教化,迦葉尊者得到佛陀涅槃的消息,非常悲傷,隨即星夜領著比丘們來到拘屍那羅迦羅城,眾比丘中,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此時此刻,大迦葉尊者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有時像慈父一般教訓不肖的兒孫,有時又如嚴師一般對待弟子,有時又想到法藏的結集,應該召些什麼人來參加?什麼人來說經?什麼人來持律?這些他都必須要考慮到,要以長老的襟懷,顧慮到大法的前途。

在佛陀涅槃的第七日,大迦葉尊者趕到拘屍那羅,末羅族頭領幾次舉火荼毗,都沒能點燃香木,而且金棺中的佛陀一足還伸出來,大迦葉尊者不禁涕淚悲泣,合掌頂禮說道:「慈悲的佛陀!偉大的救主!您放心,我們會依照您的足步來行!」大迦葉尊者說完後,佛陀的足收進金棺之中,在弟子們的號哭聲中,佛陀就用三昧真火自焚荼毗了。

相關焦點

  • 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
    《大乘本生心地經》所載的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是佛陀的涅槃地,在今天的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名「摩達孔瓦爾」。由此可知,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曾經是佛塔如林的聖地,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裡幾經異教徒的洗劫,已然漸漸的變成一片廢墟,當年唐玄奘大師所看到的景象早已蕩然無存。
  • 八大佛教聖地
    在印度佛教遺蹟中,素有「八大聖地」之說,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眾,所在八大處所,後人建立八大靈塔,此八處記載於《八大靈塔名號經》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
  • 五穀磚——等同佛陀真身的佛教聖物
    五穀磚--等同佛陀真身的佛教聖物五穀磚拘屍那羅城位於印度北方邦哥達拉克浦縣凱西以北約2.5公裡的摩達孔瓦爾鎮,釋迦佛陀涅槃於此,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它三大聖地為:誕生地-藍毗尼、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轉法輪地-鹿野苑
  • 印度佛教聖地全攻略
    菩提伽耶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佛陀伽耶是佛教的聖地,因相傳這裡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地,故這座小城遂成了佛教信徒心目中的聖地。這裡有著苦行林、尼連禪河、菩提樹、金剛座、正覺塔等。來到此寺求學的不僅是印度本國的,而且還有緬甸、中國、朝鮮等國的人。十三世紀伊斯蘭教的穆罕穆德加久得王出兵印度,佔領並一炬焚燒了那爛陀,倖存的僧人逃到了尼泊爾。從此以後,那爛陀成為廢墟。
  • 【佛教常識】【朝聖】朝聖是什麼意思?朝聖的意義是什麼?
    朝聖的主要宗教  佛教  關於佛教朝聖,佛教經典有具體的記載,如《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1] 中說:「如是八大靈塔。若有婆羅門及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大信心修建塔廟承事供養。是人得大利益。獲大果報。具大稱讚。名聞普遍甚深廣大。乃至諸苾芻亦應當學複次諸苾芻。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八大靈塔。向此生中至誠供養。是人命終速生天界。
  • 此物被稱為佛教至寶,全世界僅存一塊,現存於中國南京一寺廟內
    舍利,本來是遺骨的意思,通常是指佛陀的遺骨,因此也稱佛骨、佛舍利,後來也指大德高僧圓寂後焚化的遺骨。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被認為是佛教至寶,佛頂真骨是佛陀的頭頂骨,僅有一塊,是佛教至高無上的聖物,現存於中國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內。
  • 世界三大宗教簡介:佛教(信不信佛都要看看,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 收藏
    80歲時釋迦牟尼佛陀進入涅槃,圓寂於拘屍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中。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 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 荼毘、起塔與舍利子:佛教如何看待死後之事?
    記憶中的這位天王,劍眉倒豎,不怒自威,手裡託著一座金燦燦的寶塔踏雲而來,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託塔天王,手裡託的到底是什麼塔?」託塔天王的佛教原型,據說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掌中所擎的正是古佛舍利塔。通常來說,佛門德高望重的高僧圓寂以後,後學僧眾一般都會為其建起一座舍利塔,逢清明、冬至與圓寂日等時節掃塔緬懷,以追思感懷,並一同誦經回向。
  • 佛教文化之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先說「滅滅」,佛祖在菩提樹下悟得「四聖諦」,其中之一是「滅諦」,即證得清淨寂滅的解脫境界,也叫「涅槃」。然而這個「滅」也是執念,所以要達到真正的「滅」的境界,須「滅滅」。佛教上叫「滅滅相」。理解了「滅滅」,再來說「空空」就相對容易了。「空」是指萬物存在的一種方式,或一種性質,它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實體,而一直處於變動之中。
  • 走進印度菩提伽耶看佛教聖地 (一)
    菩提伽耶(Bodhgaya),佛教的誕生地到處洋溢著節日氣氛。次日,我們來到摩訶菩提寺採風。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與佛陀生前生活緊密聯繫的四個聖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得地方。摩訶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現存的寺歷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紀道6世紀。
  • 農曆二月十五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祈願眾生功德圓滿
    拘屍那羅涅槃寺佛陀涅槃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影)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是「釋迦族的聖人」之意。釋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與涅槃的具體時間,經典以及相關史書記載不一,或以為佛陀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四十五年,八十歲時(即公元前五四三年)涅槃。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記載不同,中國有些史書記載,佛陀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涅槃於周穆王五十三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 佛教中的涅槃圓寂,並非「逝世」意思,是指修行的4種最高境界
    涅槃和圓寂,當作為普通人的大家在聽到這兩個詞時,一般會浮現出「逝世」的意思。其實這兩個詞在佛教中並非指「逝世」。佛教中說修行到滅生死,沒有煩惱,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時為涅槃,而涅槃也可按意思譯為圓寂,其中圓為功德圓滿,寂為沒有了業障。因此涅槃在佛教中,是其修行的最高境界,而非「逝世」之意。之前咱們講到六道輪迴,佛教中認為世間眾生的一切言語行為和意念都會招來業報,業報分為善惡二報,行善會獲得善報,做惡會得到惡報。
  • 涅槃之美 | 從印度文化看涅槃
    這一認知並非毫無依據,比如佛教紀念日中的「佛陀涅槃日」,就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拘屍那迦城娑羅雙樹下圓寂的日子。兩千多年來,古今中外的佛弟子們也用繪畫、雕塑等各種方式表現了這個場景。但我們要知道,這只是象徵色身的入滅,並不是生命的虛無,更不是涅槃的全部內涵。2在印度宗教史上,涅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表著終極價值,也是各種宗教修行的目標所在。
  • 佛教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浴佛節 !
    迦毗羅衛是釋迦族集居的小城,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意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附近,當時是拘薩羅國的屬國。釋迦牟尼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母親名摩訶耶。是與迦毗羅衛場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
  • 佛教電影】釋迦牟尼佛傳,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祈願眾生皆離苦
    32歲左右,他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祈願眾生皆離苦2018年3月24日,農曆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值此殊勝日,吃素、念佛廣做功德,回向、祈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祈願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眾生解脫!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
  • 藍毗尼神秘石頭 印證著佛教數千年傳奇
    其中,四大聖地之一、佛陀誕生地的藍毗尼,便是蟬友圈印度朝禮佛陀故鄉的主要行程之一。在藍毗尼摩耶夫人祠中有一塊石頭,上面留有悉達多太子出生時的腳印,正是這雙腳印,給眾生帶來了無盡的福祉。佛陀出生落地石那是西方人在19世紀考古時發現的,在此之前,他們還以為佛陀只是一個傳說,直到發現了佛陀的足跡,發現了好多好多實實在在的遺物,他們才明白佛陀是人類歷史上多麼真切的一個奇蹟。這是一雙不很清晰的與常人孩子無異的腳印,沒有見到傳說中的千輻輪相,但正是這雙腳印,給眾生帶來了無盡的福祉。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生平事跡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國,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還有若干獨立或半獨立的小國,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屬於憍薩羅國,位於今天尼泊爾境內,接近印度邊界。釋迦族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當時釋迦族的政治體制,有學者認為是貴族共和制,即由少數統治者協商進行統治;另有學者認為釋迦族實行的是專制的少數寡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