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將會奪走賣菜商戶的生計?看小農民怎麼說

2020-12-23 網易新聞

據報導,近期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進入或加持社區團購。專家認為,電商巨頭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各家都有競爭機會,社區團購又迎來新一輪「風口」。

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寶媽等「團長」人群,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社區「團長」通過拉群快速收集訂單,平臺負責聯繫原產地直採發貨,有利於推動生鮮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社區團購不是一個新生事物,2016年以來在一些地方已小有發展。從今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到現在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社區團購模式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在拓展消費新空間,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方面,也展現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4部門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其中提出線下服務消費加速「觸網」,增加社區生活服務消費,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消費潛力。近期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加入社區團購,可望充分發揮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優勢,繼續優化社區團購運營模式,更快實現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社區團購模式的另一大優勢在於推動農產品上行。我國農村和一些貧困地區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因為缺少銷售渠道,不僅難以賣出好價錢,甚至還可能出現滯銷局面。以社交電商邏輯打造的社區團購模式,具有互動性強、溝通便捷、用戶精準銜接的特點,為優質農產品提供了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成為助力農產品上行的重要力量。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加快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有了政策精準支持,社區團購推動農產品上行方向更明確、措施更得力,效果也將更加明顯。

有一種聲音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社交電商深入社區生活服務末端,必然「奪走賣菜攤販的生計」,讓那些在小區底商、社區周邊賣菜為生的菜販陷入失業困境。這種擔心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新技術新模式造成大量失業」從來就是一個偽命題。

一方面,社區團購模式對傳統的賣菜攤販、商戶勢必造成衝擊,但兩者並非完全形同水火。據報導,一些菜販和商戶很快適應了變化,轉身成為社區團購的「團長」,其中有的商戶繼續經營自己的小店(包括繼續經營糧油生鮮零售),小店成為社區團購的自提點。近日美團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預計,2021年上半年全國將出現數十萬名社區團購團長。

另一方面,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數位化新模式新業態,本身能創造大量新職業和新的就業機會,足以「消化」受到新模式新業態衝擊暫時換崗的人群。正如一位作者所說:市場中的技術進步從來都是催生新需求、新崗位的動力,而不是就業機會的黑洞,否則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進步,豈不是讓99%的人都失業了?事實恰恰相反,今天99%的行業都是十九世紀的人們難以想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誰動了「賣菜人的飯碗」?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這要看網際網路巨頭的燒錢大戰打多久,社區團購之爭考驗的,是巨頭的資金、供應鏈、策略等組成的綜合實力 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紛紛入局,燒錢賣菜補貼力度巨大,社區團購平臺上的生鮮價格遠低於同類產品在農貿市場的價格。消費者羊毛薅的不亦樂乎,而賣菜人的飯碗卻要不保。據網友觀察某社區團購平臺出現1千克土豆0.98元的售價,而線下土豆的價格大約在2.5元/斤,價格相差近五倍。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什麼?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 網際網路不應該沒有邊際,巨頭們入局社區團購威脅著1.42億人的生計
    編輯導讀:自從疫情後,社區團購成為一個最火爆的賽道之一,各大巨頭也紛紛入局。前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一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揭示了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 社區團購百姓大實惠被妖魔化,市場不成熟反壟斷不能操之過急
    一些農民也通過網上平臺異地賣菜。所以,社區賣菜小商販的消失不是社區團購的貢獻,而是整個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也就是說,大城市社區那些農村進城賣菜的小商販,遲早要被淘汰的。網上超市,盒馬生鮮等各類新型電子商務經營模式,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進城農民在社區賣菜經常遭遇環保難題,是城管和社區管理的矛盾結合點。
  • 捲土重來,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嗎?
    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 商戶抱怨被大平臺搶生意 社區團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周刊本報記者:潘曄、鄭生竹、朱程、楊紹功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 商戶抱怨被大平臺搶生意 社區團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
    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 社區團購奪了誰的生計?
    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一種以居民社區為單位,藉助網際網路進行團購銷售,在社區內提貨,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的購物消費方式。為什麼社區團購如此深受大家的歡迎?最近,菜販子有點活不下去了,因為社區團購受眾太廣,大家逐漸都將買菜、買吃的、買喝的、買用的戰場轉移到了社區團購上。
  • 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透露啥焦慮?媒體走訪菜場、專家,多維度解析
    新華每日電訊12月21日消息,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他告訴記者,這種大平臺來做促銷,優惠力度非常大,對一些商戶衝擊不小。「有商戶來跟我抱怨,說大平臺『搶』他們生意。我跟他們說,即便『餓了麼』不來,以後也會有其他大平臺來。促銷只是一時的,重要的還是菜好不好,菜市場的環境好不好,有沒有人願意來。」吳殿昌說。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圈地運動」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網際網路公司中,看起來與社區團購關係最遠的滴滴率先入局。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今日頭條考慮入駐社區團購,跨界「賣菜」
    據網上流傳的一則消息顯示,今日頭條張一鳴團隊也在考慮跨界「賣菜」。 近來社區團購火起,處於風口的社區團購,吸引了一大批公司、網際網路巨頭跨界入駐,如京東、美團、滴滴、蘇寧小店、阿里、永輝超市、拼多多。繼滴滴公司高調加碼社區電商後,今日頭條也在考慮孵化一個命名為「今日買菜」的項目。
  • 一個農批人眼中的社區團購
    現在痛批社區團購,一是認為社區團購拿的是投資人的錢,慷別人之慨,其實社區團購不僅是賣菜,更多是做供應鏈管理和優化,是不同的商業模式,賠錢做流量既是不得已而為之,也算是「降維打擊」;二是批評社區團購折扣太低,賣了1元/斤的土豆,1分/包的鹽,我上幾個平臺上扒了扒,大部分產品相對於零售價是4-6折,跟批發價差不了太多,不應該以偏概全地批評。
  • 觀察| 社區團購買菜,這把羊毛你薅到了嗎?
    也許你對「社區團購」這個詞有些陌生,但你可能聽說過「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京東區區購」這些社區團購平臺,翻翻手機,極有可能它們現在就隱藏在你的微信小程序裡。今年以來,包括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滴滴在內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以投資或成立事業部的方式入局「社區團購,為了快速搶佔市場,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有人擔心: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無數賣菜小販的生計。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在天津開展的情況如何?有了社區團購,消費者還會去菜市場買菜嗎?
  • 社區團購:人民日報狠批網際網路巨頭,網上賣菜到底是不是偽創新?
    ,從此次社區團購火爆程度看,預計並非一陣風,賽道的持續火熱,創業公司與電商巨頭都在持續加碼,生鮮是零售業態中最後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巨頭眈視已久,開始跑馬圈地,看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條適合中國生鮮市場新的零售商業模式創新,社區團購模式正火速向全國擴張。
  • 團購淪落「賣白菜」,城市煙火沒了,那是千萬人的生計
    導讀:菜市場,是繁華都市裡,最具人間煙火的地方,2020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賣菜,他們的擔當沒了,淪落到與千萬小商販,爭搶飯碗的地步。「團購風暴」下的苦命人,網絡菜價比原產地還低,他們拼不過資本,整日起早貪黑,只因年紀四五十歲了,沒手藝。
  • 社區團購的另一面:新基建的親歷者
    但社區團購真的是搶走小攤小販飯碗的洪水猛獸嗎?實際上,這非社區團購這一行業的初心。這場關於社區團購的爭議,十薈團CEO陳郢就曾在今年7月的內部信裡提到:「十薈團要做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六穩六保的堅定執行者和貢獻者」。這份內部信大概就是對如今這個熱議話題的最好回答:社區團購的誕生從來都不是為了摧毀,而是為了重構秩序、產生社會價值。
  • 社區團購是如何幫菜農做到的
    最近一段時間,賣菜的生意突然火爆,滴滴今年5月份成立了「橙心優選」,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便覆蓋了16個省;7月份美團也推出「美團優選」,美團的副總裁陳亮親自掌舵;阿里則是投資了十薈團,騰訊投資了興盛優選。一時之間幾乎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擠進了社區團購這條賽道。
  • 正在被社區團購「殺死」的不知情者
    大兒子住在酒店,小兒子在老家孝感,王東花就跟丈夫在武漢租了一個小住處,跟鹹菜店差不多大的兩間,一個月租金只需要700塊,按王東花的說法是「在外面能節約點就節約點」。提起12歲的小兒子,王東花說他成績還可以,在班級裡排第二名,以前他們夫妻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小兒子每門功課都是滿分,現在出來賣菜後稍微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