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由來已久,而素來看重家族血脈傳承的國人,也誕生了不少名門世家,而孔家又是名聲最大的家族之一,這都源於儒家祖師孔子,王朝允許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算是對儒家學派的一種尊敬,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到了宋代以後,孔子一直沿用了衍聖公的稱呼。一直到1935年時期,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旗號。如今現存的孔子直系後裔,是第80年代的孔佑仁以及孔垂長。
而在過去,唯一一個能夠有孔家相互叫板的家族,同樣延續了2000年。至今仍然享受供奉,相對來說,它的名氣稍微低一些,但是受眾依然眾多,這便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以及他的衣缽弟子傳承的天師世家。
東漢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出生在了如今江蘇徐州豐縣,她是張良的八世孫,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142年,張道陵在鶴鳴山上聲稱受太上老君之命,封為天師之位,從而創立了天師道,他隨即帶領弟子入蜀,奉事太上老君,習老子五千文、黃帝九鼎丹法、長生術等,並且傳授太平經。
這也就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起源,而張天師在傳承這一方面,則強調天師的世襲罔替,「非我宗親不能傳」,因此天師一代代楊川下來,多半以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若後代無子嗣,則由兄弟叔侄輩中,選出賢能者來承繼、傳授,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繼給叔父,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傳給次子張宗演。
天師的勢力雖廣,但是東漢末年,張角以五鬥米教的名義發動起義,無非讓朝廷統治者對於天師世系有著警惕的心理,因此天師始終未獲得漢以及後來朝廷的認可,一直到元朝忽必烈時期,本著拉攏的目的,官方正式承認「天師」稱號,並且在《制》中正式將張宗演稱呼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從此刻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
在天師後裔當中,最有名氣的,要數武當派始祖張三丰了,雖然他沒有繼承天師之位,史書上記載,張三丰從1247年南宋末一直活到了元朝1464年,他是道家的內丹祖師和道家的拳術祖師,開創了著名的太極拳。歷代統治者對於張三丰也是尊敬有加,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等等。
經過不斷的傳承,民國時期,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帶領長子離開了上清鄉嗣漢天師府,經過廣州澳門香港,前往臺灣地區定居,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長子允賢於1954年病故,而六十三代天師於19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乃傳堂侄源先為六十四代天師。
張源先也總理臺灣道教事務,但是因為他至今未在龍虎山舉行過繼位張天師的儀式,也沒趕赴鶴鳴山和青城山祭拜過祖天師和歷代天師,因此,張源先的天師之稱,還未未得到大陸本土道教界的認同。
張源先去世之後,如今是天師第六十五代後裔張金濤擔任天師府的主持,他也是中國道教協會常務理事、 江西省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天師世系依然享受道教的供奉,此時距離天師世系的傳承,也有兩千載,能夠傳承這麼久並從未中斷,確實十分的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