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歲內做不到這三個動作的寶寶,多半發育有問題,警惕腦癱惹上身

2020-12-15 騰訊網

老一輩的人總是說孩子猛長三個月,是說寶寶出生後前三個月的發育是非常快的,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初為人父人母,享受喜悅的同時,身上的擔子也是越來越重了。面對快速成長的寶寶,新手爸媽除了要學習育兒知識,更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刻。每一個月的寶寶除了體重的增長外,還要學習各種新本領,比如說轉頭,微笑,抓握能力等等。半歲的寶寶已經可以解鎖很多技能了,如果還不能對應做好這三個動作,家長要警惕寶寶的發育問題。

1,不會自主抓握

俗話說三翻六坐,是說寶寶在三個月大的時候會完成翻身的動作,六個月的時候學會坐立。三個月的寶寶視覺和觸覺越來越協調,面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想要觸摸。如果三個月的寶寶對外界事物缺乏好奇,沒有想要抓握的表現,那麼寶寶的發育多半有問題,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去做檢查。

2,不會自主抬頭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認母」。月子裡的寶寶吃飽就睡,二月份的寶寶最難帶,總是哭個不停,等到三月份寶寶慢慢開始認人。對於三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左右轉頭,四個月左右的寶寶翻身時可以用胳膊撐起上半身,抬頭左右觀察環境。如果四個月的寶寶無法自主抬頭,就要警惕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果伴隨易怒,吞咽能力差,反應差,不發聲等等,那麼寶寶患上腦癱的可能性很大。

3,坐立困難

上面也說了六個月的寶寶基本可以獨立坐著,頂多有點傾斜。如果寶寶缺鈣的話,六個月坐立就變得困難,單純的缺鈣可以通過食補來補充。坐立困難也可能是身體肌肉不發達,特別是頸部和肘部缺乏力量。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多給寶寶練習坐立和俯臥,直到寶寶坐穩為止。

相關焦點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父母都希望他們能聰慧過人,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但其實,寶寶是否聰明,不用等他們長大,在一歲之前就有跡可循。 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1、喜歡往嘴裡塞東西
  • 寶寶腦癱信號大全,中5個以上就危險了,超過2歲基本「無解」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通常情況下,腦癱患兒很難得到治療,但有些腦癱患兒其實是可以通過在早期的及時發現和敢於,結合科學康復,是有一定機率可以稍微改善的,甚至生活自理也不是問題。專家推測,腦癱多半發生在半歲左右,如果在幼兒出生後的6~9個月之內發現並及時幹預治療,那麼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若拖到2歲才察覺,最佳治療時期已錯過,基本就沒有辦法治癒了。因此,父母需要緊盯半歲內孩子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儘早配合治療。
  • 警惕!寶寶「4種徵兆」或代表發育遲緩!符合1歲寶寶的發育標準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較快,幾乎一天一個模樣。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的孩子差距有點大,家長就應該引起警惕。今天,天天和大家聊一聊,出現4種特徵可能代表寶寶或代表發育遲緩。但是,如果寶寶到了2個月仍不會笑,家長要警惕,可能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在給孩子做體檢時將此現象反饋給體檢醫生。第二個特徵:3個月寶寶還不會抬頭一般來說,在寶寶3個月時會自然翻身,趴著的時候也會抬頭到處看。
  • 關注早產寶寶智力發育,預防腦癱和智力低下!
    並且,胎齡越小,發育得越不成熟,新生兒期發生的疾病也越多,腦損傷就越嚴重。而且早產寶寶的智力發育風險是高於運動發育風險的,經過科研統計,在存活的早產兒中,2歲時有7.8%的孩子智力低於正常,而早產兒腦癱發生率為29.13%,也就是2.9%多,所以,早產兒智力低下的發生率是遠高於腦癱的發生率的。
  • 腦癱寶寶的早期症狀
    核心提示: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新生兒腦癱是指小兒從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當前,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在0-6歲的小孩裡,腦癱患病率大約為1.2%-2.7%,我國接近有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由此可見其形勢之嚴峻。那麼,新生兒腦癱會發出哪些信號?
  • 小兒腦癱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讓寶寶避免患上腦癱?蔣貴明主任給出...
    寶寶的出生,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幸福的開始。每位準媽準爸都渴望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但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健康的寶寶出生,如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早期症狀 1.太鬧人:易怒、持續哭泣、睡眠不安等。
  • 「腦癱」早期的異常表現,導致腦癱的 3 個因素不容忽視!
    一、先天性因素1、爸爸、媽媽吸毒、菸酒過度、藥物中毒等導致精子、卵子及受精卵缺餡引起胎兒腦發育畸形,腦皮質內腦質缺失和椎體束髮育不全,引起腦癱。斷臍後數分鐘內如不能出現自主呼吸,大聲啼哭,就會有缺氧紫紺,就可能出現腦癱。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都是異常表現。2、動作遲滯俗話說三翻六坐九爬爬,一周以後走著耍。
  •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中國估計有700萬以上的腦癱患兒,而這當中絕大部分都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腦癱是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疾病,而且腦癱形成時期廣泛,影響形成的因素眾多。很多家長過於擔心,一旦發現寶寶一丁點的「異常」表現,家長都會擔心不已。
  • 如何看出寶寶患有腦癱呢?不要讓腦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有極少數的嬰兒在剛生出來的時候,會發現腦癱的,造成嬰兒腦癱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有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孕婦肚子中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缺氧的現象,還有可能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現象,都有可能讓嬰兒出現腦癱。那麼,怎樣看出嬰兒腦癱呢?
  • 三個月左右的寶寶有哪些異常的表現可能是腦癱?
    三個月左右的嬰兒如果有腦癱的現象很有可能影響以後的智力發育、身體體徵的發育。比如語言障礙、體重或者身體協調能力的不和諧等。所以,家長是能從這些特徵來判斷寶寶是否腦癱的。那麼,三個月寶寶腦癱症狀有哪些呢?
  • 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關鍵看第六個月,能做出四個動作才沒問題
    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關鍵在第六個月寶寶出生的第6個月,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家長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和自家寶寶比對,及時對寶寶的發育水平做出判斷。如果寶寶存在腦部或肢體方面的發育異常,通常不能像正常小朋友一樣,隨著月齡增長順利做出特定動作。
  • 寶寶腦癱有哪些前兆?遇到這4點,趕緊給他檢查
    而新生兒腦部損傷是最不容易察覺的一種病症,許多寶爸寶媽都是在孩子嚴重的時候才發現寶寶患有腦癱的。那麼如何在家就可以判斷寶寶有腦癱的這種病症呢?接下來就看一下寶寶腦癱都有哪些前兆。餵奶困難的表現症狀就是嘴沒有吸力,有的甚至出現吞咽困難的情況,一定要在觀察一下孩子有沒有其他症狀。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不會哭鬧,孩子持續的時間大概是在一兩個月左右,如果父母在嬰兒剛出生的一到兩個月內發現,那麼這孩子可能就是出現了腦癱或者神經出現問題,這種新生兒就可以判斷為腦癱的症狀。
  • 輕度窒息會腦癱嗎?兩個月寶寶腦癱的症狀是什麼?
    嬰兒腦癱,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在出生前,或者是出生的過程中,再有就是孩子在早期發育的時候,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而造成腦損傷所引起的疾病。孩子出現腦癱的情況危害是比較大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容易出現智力低下的現象,因此發現孩子有腦癱問題,父母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做檢查並治療。
  • 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
    核心提示: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首先,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不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等。其次,沒有以下臨床表現。如哺乳困難、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好打挺或易角弓反張,在受到聲音驚嚇和體位轉換時,雙上肢呈擁抱狀異常強烈,均屬於腦癱的高危表現。如有以上表現,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早期的幹預和康復治療。
  • 一歲到三歲的寶寶多訓練這十個精細動作,促進大腦發育,娃更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看過一本育兒書,日本有位著名兒科醫生說「積極使用雙手使手指的觸覺變得敏銳,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刺激」。那麼,今天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一歲到三寶寶的精細動作,重點訓練的10個動作,促進大腦發育,讓娃更聰明。
  • 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做這些精細動作訓練,會讓孩子發育更好,更聰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精細動作?精細動作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起著什麼作用?所謂的精細動作就是小動作,它能夠促成大腦的發育,而大腦的發育又與運動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比如,識字早的孩子通常字眼追蹤能力會更好,而孩子的字眼追蹤能力是靠控制眼動形成的,控制眼動就是精細動作。
  • 兒童發育遲緩康復訓練——小兒腦癱的精細動作訓練
    精細運動多為小肌或小肌群的運動,在全身大肌發育後迅速發育。上肢運動功能的精細化使得手具備了操作能力,隨著材質過程的不斷進行,手識別物體的能力也逐漸提高。0~3歲是精細動作發育極為迅速的時期。
  • 1歲內寶寶發育指標大全,全通過了,才能正式宣告你家娃平安無事
    可若是1歲以下的寶寶,自我表達能力有限,父母恐怕很難發現問題,就很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些辨別的小竅門——家長如何在家判斷自家1歲前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具體表現為將東西放入嬰兒的口中會主動吸吮,在出生後的3~4個月自行消失,逐漸被主動的進食動作所代替,但是在睡覺或其他場合,仍會持續一段時間的自發性吸吮,1歲後會完全消失。
  • 寶寶肌張力高是不是腦癱?家長很擔心!
    臨床上60%-70%腦癱患兒表現為肌張力,但肌張力高不一定都是腦癱造成的,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也可表現為肌張力高。應在患兒安靜不哭鬧的情況下檢查肌張力高,此時家長要注意了! 寶寶肌張力高可能是由腦損傷引起的,但具體原因又有很多,只不過多數情況下是由腦損傷引起。這是因為人體在進行肌肉收縮舒展等動作時,會受神經支配,而神經支配則由大腦來控制。
  • 孕晚期,常做三個動作有利於順產,同時請警惕四個「傷胎」動作
    幸好送得及時,思思肚子裡的寶寶暫時沒有危險,但由於她運動的動作幅度太大,腹部肌肉出現拉傷,醫生說如果再送來晚一點,很有可能就會流產,進入孕晚期後,孕媽身體變得越來越脆弱,有些不當行為必須要注意,否則傷己又傷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