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朝的凌煙閣,想必不少讀者老爺們是有所耳聞的,那是唐朝時期,跟隨唐太宗一起徵討天下的二十四位臣子,又被稱作為「二十四功臣」。
其中有一位,被歐陽詢這麼評價:
急風吹緩箭,弱臂挽強弓。 欲上翻垂下,應西還向東。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多應是宋公。
這個宋公,便是被唐高祖封為宋國公的蕭瑀。
原來李世民在位期間,每逢九月九日重陽節,唐太宗都會召集大臣,喝酒簪花,射箭猜謎。但是蕭瑀射箭不在行,每次都是一箭都不中,於是歐陽詢便作了上文的那首詩來打趣他。
蕭瑀本是帝王之後,他的高祖父是蕭衍,南朝梁武帝:曾祖父是蕭統,為昭明太子,梁宣帝蕭詧是他的祖父,後梁明帝蕭巋是他的父親。自幼聰明好學,個性正值,為人剛正不阿。
隋煬帝楊廣跟蕭瑀共同生活多年,所以與其關係很好,感情很深,在其上位後便封為內史侍郎。但是因為蕭瑀的性格很正直,對隋煬帝上位以後的驕奢無道屢次直言進諫,使得隋煬帝大為惱火。於是便被貶任河池(今陝西鳳縣)太守,並且要他立即赴任。
蕭瑀與李淵是表兄弟的關係,因為蕭瑀妻子是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而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當時兩人同在朝廷做官,互相認識而且關係還不錯。
在李世民攻打薛舉的時候,蕭瑀夫妻二人設宴款待,酒席中李世民拿出了李淵寫給蕭瑀的信,並邀請二人去京中共議朝政。蕭瑀看完後就命人寫信回復李淵,告訴他自己隨後就到。而後便收拾行囊,帶著兵馬去找了李淵。
李淵十分高興,就讓蕭瑀做了戶部尚書,封為了宋國公。
兩年後,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便請蕭瑀進京做官,委以重任。於是這位前朝外戚舊臣便自然而然的在新王朝開始了政治生涯新篇章。
因為蕭瑀的身份比較特殊加上性子很直,所以敢給皇帝提一些意見。
武德年間,李世民三兄弟的鬥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李淵搖擺不定,一度有貶黜李世民的意思。
蕭瑀知道後堅決反對:「李世民是有功的,不能被貶,而且這孩子性子烈,出了什麼事情你後悔也來不及。」就這樣李世民被保了下來。
626年.李世民玄武門政變勝利,殺了李建成,次年為皇帝,李淵退位太上皇。
魏徵曾經這麼說過蕭瑀:「幸虧蕭瑀碰上的是唐太宗,不然他這性格人早沒了。」
一想確實,蕭瑀這個槓精因為脾氣直,氣量小,所以和很多人合不來,也只有唐太宗容得下他。
而且他抬槓找的那些對手,都是當時皇帝的一些心腹大臣,在朝中都大紅大紫的。
唐太宗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蕭瑀和大臣陳叔達因為一件小事在殿上大吵,但陳叔達也是個大人物,是陳國末帝陳叔寶的弟弟,所以他也不讓著蕭瑀,兩人在朝堂吵得面紅耳赤,搞的是雞飛狗跳。
太宗大怒,一氣之下把倆人都撤了,但後來轉頭一想,蕭瑀人挺好,也有本事,就慢慢提拔,重新成了宰相。
隋煬帝的蕭皇后,在煬帝被殺之後一直被攥在各路反王手裡,反王們都把這個大大的人質當寶貝養著。那時候突厥很厲害,各路反王都臣服過去。
正巧隋朝義成公主是可汗的妻子,於是便把蕭皇后要了過來,留在了突厥,二人便相依為命。
貞觀四年(630)年,戰神李靖滅了東突厥,就把蕭皇后接了回來,但因為義成公主認為唐朝是篡奪大隋天下的亂臣,所以就把她殺了沒帶回來。蕭皇后見到蕭瑀後又悲又喜,同時為義成公主打抱不平。蕭瑀得知李靖在打東突厥時縱軍搶劫,就上書彈劾李靖。
但唐太宗只是批評了李靖幾句,過不抵功,就沒有計較。於是蕭瑀又要罷相。後來他又去惹了人房玄齡,說人拉幫結派要造反。把唐太宗氣的不行,並親自給他擔保這些人沒問題。
然後反覆如此。
蕭瑀繼承了老祖宗特別相信佛法的基因。有一次大臣傅奕跟唐太宗提議廢掉佛法,蕭瑀一聽不樂意了:「你這必須嚴懲!佛可是聖人!你居然將聖人的壞話!」
傅奕說:「最大的人倫是君臣與父子,佛他是王子出的家,雖然成聖但是他背叛了他的父親和君王。你這個樣子是最不孝最無親的人!」
蕭瑀一聽氣的不行,吵不過就對他說:「你死後會下地獄!」
貞觀二十年,因為蕭瑀一直與房玄齡有摩擦,不太合群,所以就對唐太宗講:「我要出家。」
太宗二話沒說當場答應。
哪成想轉頭的功夫他又回來了,跟唐太宗說:「我這一想不行,還是不出家了。」氣的唐太宗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你這不打我臉?然後親自寫了詔書把他的官職都罷了,發配到他去商州當刺史。
這也是最後一次罷相。
姐姐蕭皇后一聽這事,原本就是風燭殘年的她再一受這打擊,一下沒撐住去世了。
蕭瑀悲痛萬分,唐太宗也很後悔,覺得這事辦的不地道。於是又把他的官職和爵位恢復了,還把他接到了玉華宮一起養病。但是蕭瑀年紀也不小了,沒多久也去世了。
蕭瑀死後,李世民給他賜了個「貞褊公」的諡號,所以可以看出這個上司還是對這個下屬太直還是有點意見的。
蕭瑀雖然是有點槓精,但是他為人正值,剛正不阿,持貴而不驕,一直盡心盡力,做好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