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罷相又六次拜相,這個大唐槓精,李世民來了都降不了

2020-12-22 聊聊歷史兒

說到唐朝的凌煙閣,想必不少讀者老爺們是有所耳聞的,那是唐朝時期,跟隨唐太宗一起徵討天下的二十四位臣子,又被稱作為「二十四功臣」。

其中有一位,被歐陽詢這麼評價:

急風吹緩箭,弱臂挽強弓。 欲上翻垂下,應西還向東。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多應是宋公。

這個宋公,便是被唐高祖封為宋國公的蕭瑀。

原來李世民在位期間,每逢九月九日重陽節,唐太宗都會召集大臣,喝酒簪花,射箭猜謎。但是蕭瑀射箭不在行,每次都是一箭都不中,於是歐陽詢便作了上文的那首詩來打趣他。

蕭瑀本是帝王之後,他的高祖父是蕭衍,南朝梁武帝:曾祖父是蕭統,為昭明太子,梁宣帝蕭詧是他的祖父,後梁明帝蕭巋是他的父親。自幼聰明好學,個性正值,為人剛正不阿。

隋煬帝楊廣跟蕭瑀共同生活多年,所以與其關係很好,感情很深,在其上位後便封為內史侍郎。但是因為蕭瑀的性格很正直,對隋煬帝上位以後的驕奢無道屢次直言進諫,使得隋煬帝大為惱火。於是便被貶任河池(今陝西鳳縣)太守,並且要他立即赴任。

蕭瑀與李淵是表兄弟的關係,因為蕭瑀妻子是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而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當時兩人同在朝廷做官,互相認識而且關係還不錯。

在李世民攻打薛舉的時候,蕭瑀夫妻二人設宴款待,酒席中李世民拿出了李淵寫給蕭瑀的信,並邀請二人去京中共議朝政。蕭瑀看完後就命人寫信回復李淵,告訴他自己隨後就到。而後便收拾行囊,帶著兵馬去找了李淵。

李淵十分高興,就讓蕭瑀做了戶部尚書,封為了宋國公。

兩年後,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便請蕭瑀進京做官,委以重任。於是這位前朝外戚舊臣便自然而然的在新王朝開始了政治生涯新篇章。

因為蕭瑀的身份比較特殊加上性子很直,所以敢給皇帝提一些意見。

武德年間,李世民三兄弟的鬥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李淵搖擺不定,一度有貶黜李世民的意思。

蕭瑀知道後堅決反對:「李世民是有功的,不能被貶,而且這孩子性子烈,出了什麼事情你後悔也來不及。」就這樣李世民被保了下來。

626年.李世民玄武門政變勝利,殺了李建成,次年為皇帝,李淵退位太上皇。

魏徵曾經這麼說過蕭瑀:「幸虧蕭瑀碰上的是唐太宗,不然他這性格人早沒了。」

一想確實,蕭瑀這個槓精因為脾氣直,氣量小,所以和很多人合不來,也只有唐太宗容得下他。

而且他抬槓找的那些對手,都是當時皇帝的一些心腹大臣,在朝中都大紅大紫的。

唐太宗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蕭瑀和大臣陳叔達因為一件小事在殿上大吵,但陳叔達也是個大人物,是陳國末帝陳叔寶的弟弟,所以他也不讓著蕭瑀,兩人在朝堂吵得面紅耳赤,搞的是雞飛狗跳。

太宗大怒,一氣之下把倆人都撤了,但後來轉頭一想,蕭瑀人挺好,也有本事,就慢慢提拔,重新成了宰相。

隋煬帝的蕭皇后,在煬帝被殺之後一直被攥在各路反王手裡,反王們都把這個大大的人質當寶貝養著。那時候突厥很厲害,各路反王都臣服過去。

正巧隋朝義成公主是可汗的妻子,於是便把蕭皇后要了過來,留在了突厥,二人便相依為命。

貞觀四年(630)年,戰神李靖滅了東突厥,就把蕭皇后接了回來,但因為義成公主認為唐朝是篡奪大隋天下的亂臣,所以就把她殺了沒帶回來。蕭皇后見到蕭瑀後又悲又喜,同時為義成公主打抱不平。蕭瑀得知李靖在打東突厥時縱軍搶劫,就上書彈劾李靖。

但唐太宗只是批評了李靖幾句,過不抵功,就沒有計較。於是蕭瑀又要罷相。後來他又去惹了人房玄齡,說人拉幫結派要造反。把唐太宗氣的不行,並親自給他擔保這些人沒問題。

然後反覆如此。

蕭瑀繼承了老祖宗特別相信佛法的基因。有一次大臣傅奕跟唐太宗提議廢掉佛法,蕭瑀一聽不樂意了:「你這必須嚴懲!佛可是聖人!你居然將聖人的壞話!」

傅奕說:「最大的人倫是君臣與父子,佛他是王子出的家,雖然成聖但是他背叛了他的父親和君王。你這個樣子是最不孝最無親的人!」

蕭瑀一聽氣的不行,吵不過就對他說:「你死後會下地獄!」

貞觀二十年,因為蕭瑀一直與房玄齡有摩擦,不太合群,所以就對唐太宗講:「我要出家。」

太宗二話沒說當場答應。

哪成想轉頭的功夫他又回來了,跟唐太宗說:「我這一想不行,還是不出家了。」氣的唐太宗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你這不打我臉?然後親自寫了詔書把他的官職都罷了,發配到他去商州當刺史。

這也是最後一次罷相。

姐姐蕭皇后一聽這事,原本就是風燭殘年的她再一受這打擊,一下沒撐住去世了。

蕭瑀悲痛萬分,唐太宗也很後悔,覺得這事辦的不地道。於是又把他的官職和爵位恢復了,還把他接到了玉華宮一起養病。但是蕭瑀年紀也不小了,沒多久也去世了。

蕭瑀死後,李世民給他賜了個「貞褊公」的諡號,所以可以看出這個上司還是對這個下屬太直還是有點意見的。

蕭瑀雖然是有點槓精,但是他為人正值,剛正不阿,持貴而不驕,一直盡心盡力,做好本職。

相關焦點

  • 身為大唐宰相卻私信蕭皇后,一生六起六落不改初心,結局讓人唏噓
    由於蕭瑀為人清正、善惡分明,從貞觀初到貞觀二十年這段時期,蕭瑀共經歷了六次罷相,這六次大起大落總結起來原因主要有兩條,其中四次是因為與同僚不合衝撞李世民被罷,另外兩次則是與隋朝兩位女性有關。然而同樣因其本質不壞,蕭瑀每每於臨危受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造反被廢,李世民立晉王為新太子,並緊急啟用蕭瑀,與長孫無忌和李世績三人聯合審理太子一案,並隨後封蕭瑀為尚書左僕射,委以重任以穩定時局;李世民徵遼東,認為洛陽衝要,襟帶關、河,於是特委派蕭瑀為洛陽太守,以保障大後方的穩定;種種事跡表面,蕭瑀這位從武德年間走出的老臣,一直都身負國家安定團結的重任。
  • 拜相是好事,罷相又如何,磨不滅蕭瑀那耿直忠誠之風骨
    光是其在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期,就先後六次罷相,當然,也六次拜相,不過沒等第六次拜相的詔書下達,蕭瑀就已經因為年事已高、受不了打擊而駕鶴西去。當然,這並不是說蕭瑀或者唐太宗完全就不把這「宰相」的權力當回事,一個敢放權,一個就敢接著,一個想收權,另一個也完全不在乎。
  • 遊國博賞國寶,殘破的昭陵六駿馱出了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的出現,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和他開創的貞觀之治。李世民雖說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用血腥的方式奪取皇位的,但誰也不能否認他為大唐建立立下的那些汗馬功勞。李世民打天下時,不僅能運籌帷幄,也能衝鋒陷陣。陪他一起馳騁沙場的,除了秦叔寶、程咬金等功臣良將外,還有六匹寶馬良駒。李世民沒忘記那些功臣,讓閻立本為他們畫了像擺進了凌煙閣;李世民同樣沒有忘記它的六匹座駕,在自己的陵寢昭陵北麓祭壇兩側的廡廊裡,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兩兄弟,合力把它們製成了浮雕石刻。
  • 揚大唐國威,降四方之敵:地圖上的戰爭之大唐滅高句麗始末
    很長時間以來高句麗和中原王朝之間的關係都是時好時壞,時和時打,從西漢一直到隋朝,其和中原王朝之間就戰爭不斷,其一度被滅國,但又復國成功。與中原王朝相比,高句麗雖國小兵寡,但戰鬥力卻不容小覷,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損兵折將幾十萬,卻連平壤的城頭都沒有見到,而唐朝建立之後,大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次東徵,也止步於安市城下,無功而返。
  • 曾幫助大唐建國的突厥,後來怎麼被大唐給玩死了?一個原因最致命
    事實上,突厥的力量並不弱,大約在六世紀時,它脫離了柔然的統治,不斷吞併其他部落,最終建立了突厥汗國。只是這個政權的基礎很脆弱,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化支持,沒有緊密的經濟聯繫,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分崩離析。在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前,突厥一直分裂為東西兩部。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的正支嫡系,因此東突厥仍常被稱為「突厥」。
  • 東突厥擁兵百萬,大唐受盡恥辱,為何李世民短短四年便一雪前恥?
    頡利可汗從晉陽起兵到便橋之盟,十年中大唐受盡恥辱,李世民心中對突厥的新仇舊恨已經不同戴天,他用便橋之盟為大唐換來了珍貴的發展時間。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況還要發展國力。而頡利不但不加以撫恤,反而加重了徵兵收稅,造成各部落叛亂不斷。其三,上述種種困難,使頡利有效統治區域嚴重縮水,突厥貴族之間的矛盾暴露出來,特別是頡利與突利叔侄之間的矛盾。李世民抓住機會,加以離間,策反了突利,使大唐有了內應。常年駐守邊地的代州都督張公瑾,對東突厥的情況了如指掌,總結了六條大唐必勝的原因,上奏李世民。
  • 鐵鷹說事 |「槓精」淳于髡
    這話讓齊威王大惑不解,於是,淳于髡解釋道:「大王賞酒於我,執法官站在旁邊,御史站在身後,我心生恐懼,喝悶酒,喝不上一鬥就醉了;如果父母在家裡招待尊貴的客人,我奉酒敬客,不斷應酬,喝不上兩鬥就醉了;如果久未謀面的朋友相聚,互敘衷腸,大約喝五六鬥就醉了;如果是鄉裡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其間還有遊戲,眉目傳情不遭禁止,耳環、髮髻掉了也不管不顧,這個時候,我開心地喝上八鬥酒,也許只會有兩三分醉意;天黑了
  • 草原強國要娶大唐公主,李世民:送四種動物做聘禮!該國因此亡國
    來的雪被親人凍死了,真是滑稽至極與夷男可汗見本部一起唐朝的慘敗,將重蹈當年自貶自懼的顧頡剛的覆轍於是急忙派人向唐朝進貢大量牛羊濱駱駝,李世民求嫁給大唐公主對此,李世民對群臣說:「我有兩計:一派兵胡(10萬發滅,查明縣議會真相,此乃百餘年之計;請胡(親,使無邊憂,保邊境三十年平安)」旨房玄年份與此相關,「故事原戰亂結束後,百廢待舉親比」對此,李世民的回答是
  • 如果國寶「昭陵六駿」會說話:李世民與六匹戰馬有哪些熱血往事
    在李世民開創大唐基業的數次決定性戰役中,他的六匹坐騎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戰死沙場。為了讓它們和自己永遠相伴,唐太宗下令「朕所乘戎馬,濟朕於難者,刊名鐫為真形,置之左右。」但在李世民追擊的過程中,由於推進速度過快,輜重和糧草都被甩下很遠,謀士勸他等待兵糧匯集,再追不晚。而得勝心切的李世民豈肯錯失良機,他率領數千精騎窮追不捨,連續兩天不吃飯,三天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依靠「特勒驃」優秀的耐力最終追上了宋金剛主力。長途奔襲、人困馬乏的唐軍依舊生猛,李世民一天之內連破宋金剛八道防線,殺敵上萬。
  • 疾風知勁草的大唐功臣——蕭瑀
    李世民跟蕭瑀君臣可謂相愛相殺,蕭瑀仕途曲折,五次任相,五次罷相,但他始終不明白其中的緣由,其實李世民想說的話都在這首詩的後兩句「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蕭瑀出生於後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祖父蕭詧,是後梁宣帝,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蕭瑀九歲那年,被封為新安郡王,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之妃。後來,蕭瑀跟隨其姐進入長安。
  • 程咬金靠三板斧出道,卻能影響大唐時局,李世民:故意露出破綻
    半路殺出程咬金,不按套路出牌程咬金最出名的幾個典故莫過於他的「三板斧」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因為青年時期的程咬金練武資質平平,和別人過招比武,程咬金只能夠靠以命搏命的方式來戰勝對方,再加上程咬金這個人長得五大三粗,身材也高大,給人一種壓迫感,而往往比武的時候,程咬金總會吼上幾嗓子虛張聲勢,直接把別人的鬥志給擊垮
  • 職場槓精大賞,如果遇到槓精,你就這麼懟回去!(建議收藏)
    「我這人嘴笨,雖然知道她說的話沒道理,可一時也想不通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回懟...」我心疼了小莉一秒,職場上的槓精還真是難纏,不過這些人說話往往都存在很大的邏輯謬誤,只要找出來,就可以對「槓精發言」見招拆招。這些邏輯謬誤往往不外乎24種,我來一一為大家舉例講解。
  • 槓精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槓精的誕生出處介紹
    槓精是什麼意思?  「槓」是指抬槓的意思。而槓精是指那種抬槓成精的人,非常喜歡和別人抬槓,什麼都要槓上一筆,抬槓成癮的一類群體。  不管別人說的是什麼,他都先反駁了再說,先挑刺了再說,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挑剔別人來顯露自認為的優越感,再加上「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句式的加持,基本上能成功惹毛所有人。  這種「抬槓」和單純的「表達不同意見」是有區別的。
  • 蕭皇后:真的是輾轉於六個男人之間,最後由李世民接盤?
    歷史上被稱為紅顏禍水的女子不在少數,如夏朝的妺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幾乎歷朝歷代亡國時都有紅顏禍水的存在。隋煬帝的皇后蕭氏也在後世的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紅顏禍水,甚至說她一生輾轉於六個男人之間,最終被李世民收納於後宮,成為李世民的妃子。
  • 隋煬帝楊廣小舅子,位居凌煙閣第9位,因性格耿直被罷相6次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明君,他以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著稱。因此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許多直言切諫的忠臣。在這些忠臣中,魏徵自然是最出名的一個。而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大臣同樣不差,他曾被六次拜相,但因為剛正不阿,屢次違逆聖意又被六次罷免。
  • 裴寂是大唐開國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後來排斥他?
    如果對隋唐歷史了解的朋友一定對裴寂這個人感到不陌生,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好友並且還是大唐的第一任相國,就是這樣顯赫一時的大人物後來卻無緣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那麼為何出任大唐第一相國的裴寂得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肯定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裴寂這個人對大唐有什麼貢獻?
  • 大唐崛起!魏徵懟李世民:陛下不以誠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詐欺
    李世民又命宰相封德彝薦舉人才,久久沒有消息,一再催促他,封德彝說:「不是我不盡心,實在是今世沒有人才!」李世民說:「這算什麼話,帝王治理國家,都是取才當世,豈有到幾百年之前去借人才的。只可說自己不知道,怎麼可誣衊一代國人。」封德彝大為慚愧。
  • 槓精,接下來請開始你的表演
    只是,如今這一存在越來越普遍,槓精們不僅出沒在現實生活中,更是在網絡上扎堆出沒。不誇張地說,只要你在任何一條微博大V底下,都可以輕易找到槓精的身影。究竟槓精這一神奇的物種有何特徵呢?為什麼他們戰鬥力如此爆表,分分鐘就能夠把人氣出內傷?面對槓精,又該如何應對呢?
  • 宜昌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
    宜昌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6日 16:08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16日電 (鍾欣)1月16日上午,宜昌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會議召集人張家勝主持會議。
  • 集團公司十四屆六次暨股份公司六屆六次職工代表大會要求:加快新區...
    大會主會場大會分會場集團公司十四屆六次暨股份公司六屆六次職工代表大會1月7日召開,會議聽取並審議通過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小剛所作的工作報告。一年來,公司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找問題、抓整改,破難題、化風險,強基礎、提效率,堅持生產經營與異地技改搬遷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全面完成了年度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實現了新區建設項目快速、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