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二八抗戰真相:國軍血戰日寇,紅軍發起贛州戰役

2020-12-14 騰訊網

日本頭號女間諜川島芳子及受審照片

1932年1月18日,上海發生「三友實業社」事件,1名日本僧人因此喪生;實際為日本特務川島芳子所策劃;妄圖製造第二個九一八。兩天後,一群日本暴徒來到三友實業社尋仇,他們在返回的途中又與工部局警察發生衝突,1名華警與1名日本人死亡。

抗日英雄-蔡廷鍇將軍

1.國民政府接受最後通諜,第19路軍秘密備戰

1932年1月20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村井倉松正式向上海市長吳鐵城提出五點要求:道歉;賠款;拘捕兇手;取締排日活動和解散抗日組織。21日,日軍將領鹽澤幸一發表聲明,要求吳鐵城接受村井的一切要求,否則駐滬日軍將會「有所行動」。

1931年1月23日,第19路軍召開了營以上幹部緊急軍事會議。會議討論了一切必要的應變措施(包括準備軍糧物資等內容)。參加會議的軍官均表示,一旦日軍進攻,決心保衛上海,矢志不渝。下午7時,軍部根據會議決定向所屬部隊下達了警惕日軍進犯,保衛上海及其具體部署的密令。1月24日,蔡廷鍇等致電行政院長孫科、軍政部長何應欽等:「職等為國家人格計,如該(日)寇來犯,決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犧牲全軍,亦非所顧。

1931年1月28日下午,為避免與日本全面戰爭;經國民政府同意吳鐵城接受了最後通牒;但是當天晚上「一·二八」事件爆發,日軍卻再次挑起戰端;由於第19路軍提前準備,1月28日晚11時30分,日軍直犯閘北第19路軍翁照垣部時,翁部即按密令部署,當即予以迎頭痛擊。

2.日軍驕兵必敗,第19路軍擊退第一,二次進攻

開戰後前一周內,戰爭始終被控制在閘北,日軍未取得絲毫進展。1932年2月4日,日軍在新增兵力計巡洋艦3艘、驅逐艦4艘、航母2艘並海軍陸戰隊五千餘人的,沿閘北、江灣、吳淞一線發起第一次總攻。

第19路軍與之激戰9小時之久,完全粉碎了此次總攻。曾狂妄揚言:「一旦發生戰事,4小時即可結束」的日軍司令官鹽澤被撤職調回,其職務由新增派的日海軍第3艦隊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將接替。本想在上海大出風頭的日本海軍,在參謀本部與日本內閣的協調下,與陸軍達成了聯合出兵的計劃。陸軍決定派遣精銳第9師團增援海軍。第19路軍同仇敵愾、猛烈抗擊,直至與敵白刃肉搏,血戰7小時;再次粉碎了日軍的第二次總攻。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宋希濂

3.蔣介石指揮上海抗戰,中央軍馳援上海

第19路軍的英勇抗戰,在全國掀起了抗日浪潮。此時,蔣介石剛剛重新上臺,面對孤軍抗戰的局面。1932年1月30日晚。陸軍第87師第261旅的30餘名軍官,在旅長宋希濂將軍的率領下,直闖軍政部長何應欽住宅,面陳何應欽請纓抗戰。

1932年2月初,張治中將軍於浦口對蔣介石面陳抗日主張,並表示了願統兵抗日的決心。蔣同意之,並要軍政部長何應欽具體安排。2月14日,國民政府軍政部發布命令,由陸軍第87師、第88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未參戰)和第1炮兵獨立團山炮營組成第5軍,由張治中任軍長。

次日,軍政部命令第5軍馳援第19路軍。為避免日軍藉機擴大戰爭,中方沒有公開第5軍增援的消息,並明確「第5軍暫歸蔣總指揮光鼐指揮」、「以第19路軍名義抗戰」。第5軍隨即出發(87師已於14日行抵上海)。第5軍抵達上海後,即接防了江灣以北,經廟行至瀏河一線。2月18日。全軍接防完畢,進入前沿陣地。

隨後宋子文也下令稅警總團赴上海參戰,稅警總團是當時國軍最精銳部隊。

4.廟行兩次大捷,真正打響中國抗戰勝利第一槍

1932年2月18日,植田蠻橫通牒蔡廷鍇,要其率第19路軍後撤20公裡。否則日軍將採取「自由行動」。蔡廷鍇與蔣光鼐立即召集了高級幹部會議,大家均氣憤至極。指揮部下令前線部隊集中炮火猛轟日軍陣地,作為對植田的答覆。

1932年2月20日晨,植田指揮日軍沿閘北與吳淞之間的江灣—廟行一線發起第三次總攻,第19路軍及第5軍奮起抗擊,與日軍血戰三晝夜,並從兩翼迂迴敵軍側後,對進攻之敵漸成包圍態勢,迫敵逃竄。25日,國軍再戰再捷,粉碎日軍對廟行的又一次重點進攻。同期,國軍敢死隊潛水炸傷敵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日軍第三次總攻計劃徹底破產。

中國抗戰領袖-蔣介石

此役使日軍第9師團及其強悍的久留米混成旅團遭受到重大傷亡,廟行—江灣間敵軍陳屍遍地。第9師團部分散兵逃至楊樹浦匯山碼頭一帶,急欲覓船返日,極其狼狽。南京統帥部致電嘉獎第19路軍:「自經22日廟行鎮一役,我國我軍聲譽在國際上頓增十倍。連日各國輿論莫不稱頌我軍精勇無敵,而日軍聲譽則一落千丈。

令國人心寒的是,中央軍及第19路軍官兵。在上海浴血拼殺之時。各地軍閥卻觀望。而江西蘇區紅軍,更在2月4日即發起反攻;牽制住了國軍主力,造成上海抗戰徹底逆轉。

4.日軍大舉增兵,紅軍發起贛州戰役!蔣介石無兵可調!

野村吉三郎於1932年2月22日,向日軍中央本部發出急電:「目下當務之急是以足夠的陸軍兵力迅速結束戰局。現在,豈止戰局僵持不下,縱使一日之遲延亦有貽誤大局的危險。上海郊區之敵的抵抗相當頑強,在此情況下,迅速增援大量兵力非常必要。增援部隊還應儘量由軍艦火速運送,登陸地點可在吳淞鐵路棧橋。」

1932年2月23日,日本內閣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陸相荒木貞夫增兵上海的提案。根據此提案,日軍參謀本部立即成立了上海派遣軍司令部,任命曾為田中內閣陸相的白川義則大將為司令官,曾任關東軍司令官的菱刈隆副之,決定增派精銳第11、第14兩個師團赴淞滬參戰。24日參謀本部將上述計劃上奏天皇,即獲天皇批准,爾後參謀本部立即下達了作戰命令。27日,第11師團由日海軍第2、第3艦隊載運,離日出發,白川等乘坐第2艦隊第4戰隊旗艦「妙高」號同往。

耿直的彭德懷元帥

面對日軍的大軍來犯。蔣介石決定抽調圍剿江西蘇區的陳誠第18軍,馳上海;與日軍決戰。第18軍是當時國軍精銳,其第11師更是陳誠的土木系王牌。很遺憾,他們的抗戰直到1937年淞滬會戰才開始。抗戰期間,他們在羅店戰役,武漢會戰,石牌大捷,常德保衛戰,雪峰山打成了國軍五大之力的威名,被日軍戰史稱讚為:蔣介石的戰場虎之子部隊。

然而,早在1932年2月4日,彭德懷率領紅三,紅四軍團趁上海抗戰,向贛州發起攻擊。贛州戰役歷時33天,一直打到3月8日,原本北上增援第18軍第11師,第14師及2個獨立旅3萬餘人增援,被牢牢牽制在贛州。導致了上海抗戰,國軍無兵可調;更讓紅軍背上了「不義之師」的罵名。解放後,彭德懷元帥曾總結贛州戰役的失利。認為失利最主要原因是興不義之師,造成敵竟得到民眾支持;眾志誠城。其次是敵以優勢兵力,據堅防禦,當然不易攻克。敵情沒有弄清楚,就貿然攻堅。日本再次成功利用中國內部分裂。

浴血拼殺的國軍官兵

5.上海抗戰失敗!蔣介石全面推行「攘外先安內」政策

1932年2月27日上海日軍在得到精銳第11、第14師團增援,總兵力增至9萬人、軍艦80艘、飛機300架。從瀏河登陸,兩面夾擊國軍主力;同時3月1日第11師團從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陸,疾速包抄守軍後路。淞滬守軍腹背受敵,被迫退守嘉定、太倉一線。2日,日軍攻佔上海,3月3日,日軍佔領真如、南翔後宣布停戰。

美英出於自身在滬利益出面調停,1932年5月,中日籤訂《上海停戰協定》,這個協定規定日本仍保留上海租界駐兵權,中國正規軍卻不許駐滬,只能留下警察和保安隊。這又是一個喪權辱國的協定!

雖然「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妥協退讓結束,但日軍在各方面佔據絕大優勢情況下,國軍仍血戰一個多月,以傷亡萬餘人代價,斃傷日軍近萬人(日方承認傷亡三千餘人)。屢挫日軍精銳部隊,逼其三易主帥;更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提振了全民抗戰信心。

陳濟棠與陳宗仁

如非贛州戰役,地方軍閥坐壁上觀;國軍完全還能再戰。上海抗戰失敗後,蔣介石看清形式。全面推行「攘外安全政策」,以粵桂為首要打擊目標(陳今天是一二八事件87周年。本文將介紹1932年一二八事件真相,還有廟行大捷輝煌與遺憾。濟棠,李宗仁,白崇禧);其次為紅軍。

相關焦點

  • 國軍「以一敵八」,與日寇激烈苦戰16晝夜,最終收復常德
    在抗戰時期是湘鄂川貴的物資集結中心,1943年11月初,日寇為牽制國民黨對雲南的反攻,並且大範圍的爭奪物品和資源,進一步打擊中國戰士們的士氣,開始了對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常德發起進攻。 常德會戰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外圍爭奪,以殲滅與消耗戰為主;第二階段為城垣血戰,嚴密封鎖城垣,撲滅日寇破城企圖;第三階段為城內巷戰,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軍;第四階段為守軍突圍,內外夾擊,突破重圍,最後奪取勝利。
  • 粵系出身的國民革命軍19路軍為何成為了上海一二八事變的抗日主角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於1932年1月28日晚向上海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史稱一·二八事變。當時負責防衛上海的國軍是粵軍的十九路軍,由蔣光鼐任總指揮、蔡廷鍇任軍長,十九路軍的最高長官是時任京滬衛戍司令的粵籍人士陳銘樞。
  • 國民黨十八軍:南徵北戰戰功赫赫,位列國軍五大主力之首
    作為中央軍的王牌,18軍多次被派到江西等地圍剿紅軍,給紅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1932年的贛州戰役中,11師師長羅卓英率部重創圍城的紅軍部隊,贛州一役紅軍損失3000餘人,可謂損失慘重。作為圍剿紅軍的急先鋒,18軍在和紅軍的屢次作戰中得到了錘鍊,戰鬥力越來越強,尤其是胡璉部,讓紅軍非常頭疼。
  •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日雙方精銳部隊的第一次大會戰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一二八淞滬抗戰正式爆發,中國駐上海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給日軍以迎頭痛擊。蔣光鼐將軍指揮軍隊在閘北、江灣、吳淞、曹家橋、瀏河、八字橋一帶展開了多次戰役,給予了日軍以沉重打擊。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中日雙方開始調兵遣將,不斷向上海增兵。
  • 都說抗戰打了八年,為何也有人說是14年,那麼到底哪一個正確
    隨後,當時國民革命軍,軍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抗戰已經全面爆發。而此時的日軍,也先後攻佔了北平,天津兩大城市,在這戰役中,西北軍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兩位愛國將領,與日寇作戰中英勇犧牲。成為抗戰時期犧牲最早的兩位高級將領。
  • 他本是國軍旅長後成為紅軍軍團長,犧牲後主席給他遺孀一個特權
    1955年授銜的時候,有三位原國軍起義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對他們起義使人民免受戰亂之苦的肯定,也是對他們順應歷史潮流的褒獎,其實早在紅軍時期就有一位國軍旅長毅然參加了紅軍,還成為紅軍的軍團長,他的名字叫董振堂。國軍中年輕的旅長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出生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
  • 抗日最慘烈的戰役,八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國軍到底輸在了哪?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抗戰",是整個抗戰期間中日兩國爆發的最為慘烈,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爭中,中日雙方共投入了一百萬軍隊,而中國是以八十萬大軍對抗日本二十萬兵力。 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雙方軍隊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 抗日戰爭南天門戰役,前線國軍氣勢如虹,為何卻仍舊大敗而歸?
    等到日軍第八師團對南天門國軍陣地發起進攻時發現,曾經無往不利的炮群轟擊突然失去了效果,日軍一萬發炮彈往往只能摧毀國軍的連級工事。而徐庭瑤在調動麾下三個師的中央軍輪流接戰,以車輪戰的方式令日軍難以寸進,逐漸穩定了南天門前線局勢,蔣介石大喜過望,認為南天門之役足以提振抗戰士氣。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一般管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的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後來封帥授將者不計其數。但著名的紅五軍團卻很悲壯,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戰爭爆發之後,我國各階層放下爭執,全面投入到了抗戰中。8年的抗戰中,我國人民付出了慘重代價,僅國軍就有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犧牲,他們都是誰?一、兩位集團軍司令1、張自忠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
  • 抗戰國軍老照片,29軍大刀隊虎虎生風,張自忠將軍目光如炬
    這些老照片大多拍自抗戰時期,是當時國軍官兵抗擊日寇最真實的寫照,圖中為我29軍大刀隊,這支部隊曾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虎虎生風,是一支讓國人驕傲的部隊,不過也要承認當時的中國軍隊中還在使用大刀,也說明那時我們真的很貧窮,武器裝備很落後。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1945年4月,侵華日軍欲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由此發起芷江保衛戰,這次戰役是我國抗戰時期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會戰。戰時長達兩個月,日軍出兵5個師十萬餘人,國軍出兵9個軍26個師,雙方總兵力達28萬多人,戰線二百多公裡,最後以日軍戰敗結束。
  • 1933年長城抗戰真相:蔣介石指揮,中央軍西北軍主力
    第二天(1月2日),日軍甲種精銳第8師團一部由錦州,綏中,興城,在兵車4輛,裝甲車3輛,飛機5架配合下;向山海關發起猛攻。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4.國軍黨中央軍浴血長城,古北口七勇士千古流芳   為配合,西北軍,東北軍,晉軍長城抗戰。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長徵,紅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鬥,但是帶著龐大機關和眾多後勤人員,還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資,經過一個多月行軍,已經疲憊不堪。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附近渡過湘江時,紅軍行動遲緩,導致陷入尾追的中央軍、湘軍和堵截的桂軍包圍中。經過7天血戰,突破天險,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
  • 一手打造,國軍裝甲部隊的徐庭瑤,為何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任
    說到國軍中的鐵馬雄師第五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是蔣介石手中唯一,一支裝甲部隊。可能大家都知道,這支國軍裝甲部隊的軍長是杜聿明。其實在國軍中最先向蔣介石提出組建機械化部隊的並非是杜聿明,而是徐庭瑤。
  • 國軍中將王耀武,在功德林呆了十年,為何去世後還能入葬八寶山?
    國軍中將王耀武,他曾在抗日戰場上展現中國軍人的勇猛!在解放戰爭的濟南戰役中,他被我軍俘虜,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了10年的改造。有意思的是,這位國軍中將去世後居然入葬八寶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說實話,王耀武是國軍中少有的被我軍稱為「明白人」的將領。這歸功於王耀武在抗戰時期和濟南戰役中的表現。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身為74軍第51師師長的王耀武帶領部隊奔赴上海,其下屬的一個團在上海某地區打了一場漂亮的戰鬥,殲滅日軍數百人。在淞滬會戰結束後,王耀武又帶領部隊奔赴南京參戰,其所率領的51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慘重,但他們也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都是民族英雄,其中三人以身殉國
    1938年,參加萬家嶺戰役。1939年,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41年,上高會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後參加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1945年,指揮雪峰山會戰。 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年年對日作戰,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他是74軍的創始人之一,塑造了第74軍的優良風氣。
  • 一二八事變:中國軍隊迫使日軍數次增兵,三易主帥卻仍不能取勝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一二八淞滬抗戰正式爆發,中國駐上海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給日軍以迎頭痛擊。
  • 國軍20億重金打造炮兵團,蔣介石向白崇禧炫耀,在抗戰中戰績如何
    白崇禧那麼,國軍不惜重金打造的豪華重炮團在抗戰中戰績如何呢?應當說,對得起這份投入。八年抗戰中,重炮團先後轉戰上海、豫東、湖北、滇西等地,沉重打擊了日寇。10月份的一次戰鬥,重炮團2營6連擊沉了黃浦江中的一艘日本軍艦,國軍第三戰區下令嘉獎6連連長彭啟超,並犒賞全連官兵每人2000元法幣。重炮團在淞滬戰場上的行動很小心,採用分散和遊擊的打法,自身在戰鬥中幾乎毫髮無損。 可是戰役後期撤退的時候,重炮團某部無法通過一座滿是地雷的橋梁,不得不忍痛將幾門大炮推下黃浦江。
  • 《血戰臺兒莊》才是真正的抗戰神片
    它也就是《血戰臺兒莊》。真實再現,力求還原《血戰臺兒莊》以類紀錄片的形式真實再現了當年臺兒莊戰役的殘酷、恢弘。從影片選角到場景搭建,都高度還原了歷史人物和場景。不偏不倚,客觀公正《血戰臺兒莊》堅持了客觀公正的原則,不管是對國軍的抗戰,還是對日軍的描繪,並沒有偏向哪一方,沒有扭曲歷史,沒有神話人物,不偏不倚。影片中講述了淞滬會戰的大潰敗的原因,更是直面了委員長對戰爭逃跑犯韓復榘的槍決,當然也有對內部勾心鬥角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