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愛美食的民族,也是最愛風雅的民族。當美食遇上風雅,吃的目的不僅是要果腹,更要吃出意境,因此便有了「花饌」,以花入饌,留香齒頰。春夏百花爭豔,可嘆花期易過,好在我們想出了以花為食的好主意,讓春天留在舌尖上。
花饌,即四時花卉做成的菜餚或點心,古人以鮮花入食,可謂得此花之趣也。鮮花烹飪方法不拘一格,可制點心、熱炒、做湯。鮮花雖不能飽腹,但其清香絢爛,總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出塵脫俗的精神愉悅,「吃花」嘗味,更是為了嘗「風雅」。
中國人對花饌的美好遐想大多來自於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起來感召一下以花入膳的風雅吧。
饌裡春光
《詩經》、《楚辭》亦多次提到食用各種各樣的花卉。宋人林洪《山家清供》是一部重要的食譜書籍,書中把梅花、牡丹、松花、梔子花、荷花、桂花等十幾種鮮花納入可餐之列。到了明清時期,五花八門的花饌食譜專著更是廣為流傳。文人墨客、美食家、醫學家紛紛作詩撰文,著書立說。
桃 花 饌
《太清方》中寫道:「三月三日採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顏色。」
【桃花粥】
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此時採摘下桃花瓣陰乾,放入粥內,常服可添嬌色。白粥本清,滲了旖旎的桃紅色,甜香自口腔到鼻腔洋溢,腦中不覺泛起粉紅色的浪漫想像。
【桃花餅】
以桃花汁水和面,讓麵團呈現人桃花的粉紅色,加調味調蒸熟後,裝在盤中花香入鼻,猶如置身桃花林中。也可以以桃花為餡,咬一口齒頰留香。
【桃花西點】
當西式甜點遇上中國桃花,又是怎樣的體驗?
玫 瑰 饌
明王象晉《群芳譜》:玫瑰採初開花,去其櫜蕊並白色者,取純紫花瓣搗成膏,白梅水浸少時,順研,細布絞去澀汁,加白糖,再研極勻,磁器收貯任用。最香甜。亦可印作餅。曬乾收用全花,白梅水浸去澀汁,蜜煎,亦可食。
【玫瑰餅】
玫瑰用糖醃漬後為餡,一口咬下去是滿滿的芬芳與浪漫。
【玫瑰醬】
玫瑰醬是雲南地區非常流行的中一種佐餐品,去花萼和花芯後用蜂蜜醃漬一至兩天即成。早上吃一片塗抹了玫瑰玫瑰醬的麵包,心好情一整天。
【玫瑰鹽】
將新鮮的花瓣與片狀海鹽或者粗粒海鹽一同烘乾,代替普通的食鹽使用,讓你所有的菜餚都有玫瑰的芬芳。
【玫瑰糕】
玫瑰花瓣盛開在透明的馬蹄糕中,時光仿佛一起凝固。
紫 藤 花 饌
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藤花採花洗淨,鹽湯灑拌勻,入瓶蒸熟,曬乾,可作食餡子,美甚。葷用亦佳。
【紫藤餅】
紫藤花的鮮花瓣用糖浸漬制餅,就成了北京著名的糕點「藤蘿餅」。
玉 蘭 花 饌
明王象晉《群芳譜》:玉蘭花瓣擇洗淨,拖面,麻油煎食至美。
【酥炸玉蘭片】
玉蘭花瓣寬大肥厚,卷上核桃仁、豆沙裹上溼麵粉炸至酥脆,美味可口,是鄉間常見的春日料理。據傳慈禧非常喜歡撒上糖的酥炸玉半,常帶在身側作為小吃。
菊 花 饌
宋林洪《山家清供》:金飯紫莖黃色菊英,以甘草湯和硝少許焯過,候粟飯少熟。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齡。
【菊花冷淘】
菊花冷淘,將菊的清新與涼麵的清爽結合得相得益彰。把花瓣上的朝露洗淨,細細地剁碎,撒入調好味的涼麵中拌食,一腔燥熱都被味蕾上的甘甜滌蕩乾淨。
【菊花馬蹄糕】
將新鮮的菊花切碎,與杭白菊、枸杞、冰糖混合在馬蹄粉溶液中一起蒸熟,秋菊的黃、杭菊的白、枸杞的紅被凝固的透明的馬蹄糕中,宛如一卷畫,讓人遐想「夕餐秋菊落英」的意境。
花中風雅
最具風雅的花饌大概是以花製作各種花蜜、花露、花糖了。袁枚的《隨園食單》裡寫過"董糖",據說是董小宛定居在江蘇如皋水繪園時創製的,她還創製出了秋海棠露,據說醇香無匹。
櫻 花 饌
櫻花絢爛卻花期短暫,在紛揚的櫻花雨中喝一杯櫻花茶,讓舌尖伴著花香一起起舞。
【櫻花茶】
櫻花採摘下來後,根據個人口味,用糖或鹽醃漬,然後衝入沸水,柔嫩的花瓣在水中綻放、輕舞。
桂 花 饌
《廣群芳譜》卷四十引《清供錄》:桂花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淨磁器內。候聚積多,然後用新砂盆擂爛如泥,置磁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湯點服。
【糖漬桂花】
桂花採摘下來後,置入罐中,一層鮮桂花一層白砂糖,放置兩至三天即可食用。可衝水,也可吃湯圓時加入湯中,香甜濃鬱。
來源:格物藝趣 gwyiqu
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業!
女子德慧大學堂 2012年由國學大師南公懷瑾先生倡辦,親自命名並題字。大學堂致力於喚醒女性本自具足的智慧與能量,光大母教,承繼德風,身心康寧,齊家治國。建設和推動社會文化中男性、女性之能量的高度和諧,從而提升生命質量,促進社會發展,開創美好世界。
好女子,好世界!
關注微信:
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微信、微博、博客、微店!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