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要給珠峰量「身高」? | 豪送《DK人類登山史》

2021-02-15 上海自然博物館

千呼萬喚始出來,2020年12月8日,珠峰的新「身高」出爐了:8848.86米!

自19世紀,人類就開始了對這座高峰的測量與修正。1849年,英國測量員詹姆斯·尼克爾森用經緯儀測量了一座遙遠的山峰,當時簡稱「b」——後來這座山被命名為「XV峰」。1852年,英屬印度測量局使用三角測量的方式測得「b」的高程(地面上某點到某一水平面的垂直距離)為8839.2米;1856年完成計算後,安德魯·沃伊宣布XV峰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當時該峰已有幾個當地的名字,尤其以「珠穆朗瑪峰」為人所知。

 

一直以來,對於珠峰的「身高」,中國都沒有給出一個官方的測量數據,直到1975年3月中旬,一支400餘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珠峰腳下。

讓五星紅旗再次飄揚在珠峰峰頂、在珠峰峰頂樹立覘標是這次行動的重要任務。中國不僅要登頂珠峰,更要獲得最權威的珠峰高程,自己的高程!

 

吳京和章子怡等人拍攝的電影《攀登者》中就講述了1975年這次中國人攀登珠峰,測量珠峰高程的不易。

1975年6月13日,高程計算完成。7月13日,高程結果發布:扣除冰雪深度0.92米,珠峰身高為8848.13米,最大正負誤差小於0.36米。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數據。

此後幾十年,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合作,運用更先進的技術重測過幾次珠峰的高度。但這些測量結果多被認為是科研數據,未作為官方珠峰高程。2005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原國家測繪局)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直到2020年5月,我們決定再次開啟測量珠峰高程行動,通過計算,在12月8日最終得出了珠峰的新「身高」:8848.86米。

第一,從時間上看,珠峰每年都會「長個兒」,它長高的速度大概在每年4.4毫米,如果總不為它測量身高,那麼時間長了,就無法得知它的準確高度。這就好比父母要定期給自己的不停長身體的小朋友量身高一樣,人類要想更好地認識珠峰,自然要不斷進行高程測量。

第二,偶發事件也可能影響珠峰的高程,比如一次地震。1934年尼泊爾發生地震,震中距珠峰僅9.5公裡,第一高峰因此「矮」了約63釐米。2015年4月,尼泊爾又遭遇了8.1級大地震,發生地點雖離珠峰較遠,但學者研究顯示,珠峰的高度可能再次變「矮」了。所以,作為珠峰主權國之一,我們自然有義務把珠峰高程準確數據測出來,向世界交出一份科學答卷。

其實,直到20世紀初,登山者的注意力才被世界最高峰吸引,在人類發現世界最高峰之後,幾乎又花了一個世紀的時間,才最終登上峰頂。那時,珠穆朗瑪峰已經成為人類抱負和鬥志的象徵。

提到珠峰,不得不說的便是留下經典名言的登山種子選手喬治·馬洛裡。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表達了攀登珠峰的浪漫情懷。馬洛裡第一次接觸珠峰是在1921年,這次探測讓馬洛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帶著第一次的經驗,1922年馬洛裡作為一支裝備精良的登山探險隊的成員,重回珠峰。但很不幸,他們在珠穆朗瑪峰北坳下遭遇雪崩,最終僅兩人獲救。

在進行下一次嘗試前,馬洛裡被派往美國做巡迴演講,據說,正是這次美國之行讓他對攀登珠峰的目的作了經典的解釋:「因為它就在那裡!(Because it’s there!)」

 

1924年,時機再次來臨,登山隊出發,他們成功在海拔8170米處搭建了營地。馬洛裡在最後一次攀登中選擇安德魯·歐文作為登山搭檔。他們於 6月8日離開營地,馬洛裡還託人給諾埃爾·奧德爾帶去一張寫著「天氣正好」的紙條。

第二天,奧德爾帶著補給從5號營地向6號營地攀登。大約在海拔8000米處,他爬上了一塊裸露的巖石,突然,遮住山頂的薄霧散開了,奧德爾看到馬洛裡和歐文正在接近山脊上部的石階。當時是中午12點50分,這是馬洛裡和歐文生前最後一次被目擊,而有關兩人死前到底是否曾經登頂的爭議也成為登山歷史上著名的「馬歐之謎」。

1999年,在一次特別探險中,美國登山家康拉德·安克在珠峰北壁迎風的斜坡上發現了保存完整的喬治·馬洛裡的遺體。但其登山夥伴安德魯·歐文的遺體至今尚未有人發現。直到現在,歷史學家仍在尋找、考究證據,以證明他們是最先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珠峰背夫大約一半都是夏爾巴人,另一半是中國的藏族人。而「二戰」結束後,夏爾巴人佔了大多數。作為一種工作的代稱,夏爾巴是指在高海拔山區工作的人,遊客們把背夫統稱為夏爾巴人,儘管他們可能並不來自夏爾巴部落。這些夏爾巴人通常都擅長登山,可謂「登山專業戶」。

在這些登山專業戶中,最有名就是雅號為「雪山之虎」的丹增·諾爾蓋。這位丹增選手是個堅持不懈的人,在攀登珠峰這件事兒上,他努力了30多年。
1953年5月29日,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和紐西蘭登山者埃德蒙·希拉蕊終於登上了珠穆拉瑪峰。這兩位出色的登山家搭檔共同創造了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的歷史。埃德蒙·希拉蕊用相機記錄了丹增在珠峰上舉起冰鎬的瞬間,冰鎬上綁著旗子。丹增是一名佛教徒,他還把餅乾和巧克力埋在雪下,供奉神靈。

登頂珠峰之後,丹增被譽為印度和尼泊爾的英雄,並被英國授予喬治勳章。印度總理尼赫魯請他協助在大吉嶺建立一所登山學校。隨後,他結了許多次婚,生了許多個孩子,卻在登頂珠峰後就很少攀登了。

攀爬的過程當然少不了技術的支持,想要挑戰8000多米的高峰,首先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缺氧問題。希拉蕊和丹增成功登頂離不開氧氣裝置。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限,很少人能居住在海拔超過5200米的地方——這個高度相當於珠峰大本營的高度,那裡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大約為海平面的一半。

在牛津大學教師G.德雷爾的指導下,英國化學家兼技術天才喬治·芬奇開始研究使用氧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芬奇的實驗在模擬高緯度環境的減壓艙裡進行,芬奇負重16公斤。在使用和不使用瓶裝氧氣的情況下,他的表現差異明顯,這說服了珠穆朗瑪峰委員會投入資金開發氧氣系統。

根據德雷爾的建議,英國政府的空軍部裝配了完善的氧氣裝置,早期的氧氣裝置主要包括加裝在標準支架上的四個貯氣瓶、一個軍用卑爾根背包、吸氧管,還有兩種面罩——一種配備閥門,另一種需要使用者咬住管子以停止氧氣輸送。氧氣裝置不斷被改進。1953年丹增他們用的就是改進的氧氣裝置,包括一套升級的閉路循環系統。

圖片來源:《DK人類登山史》 上海文化出版社

在1953年埃德蒙·希拉蕊和丹增·諾爾蓋成功登頂之後,這座高峰仍然吸引許多人取得了非凡成就:美國人1963年登頂西山脊並翻越山峰。20世紀70年代,珠峰探險又取得一系列振奮人心的進展,1975年,克裡斯·伯寧頓帶領的英國登山隊從西南壁登頂。1978年,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和彼得·哈伯勒完成首次無氧登頂,這結束了關於是否需要氧氣瓶才能登頂珠峰的爭論。1980年梅斯納爾的單人攀登也讓人印象深刻……

 

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就會好奇,這些探險隊都是怎樣組隊登山的?當時,攀登者們對攀登的形式爭論不休。大多數人認為,登山隊進山探險時,一定會「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趕著大批牲畜,僱用許多背夫攜帶大量物資,以滿足登山隊員和夏爾巴嚮導們的日常生活所需。實際上,這種資金充裕、引人注目的探險只佔少數,且易受指摘。

20世紀時,主要存在兩種登山方式:第一種是輕量化遠徵,由亞歷山大·凱拉斯和湯姆·朗斯塔夫等英國登山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先嘗試;第二種是高調的珠峰「秀」,如由國家資助的德奧探險隊遠徵南迦帕爾巴特峰這樣的大型遠徵。即使到了今天,人們依舊在爭論到底哪種登山方式最好。

介紹了這麼多珠峰的歷史後,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下攀登珠峰的路線們。珠峰的行進路線到底是怎麼樣的?又有哪幾條?好不好走?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重要路線有15條之多,但大多數登山者只走其中兩條:南坳/南山脊線和北坳/東北山脊線。珠峰有三大巖壁,它們各有特點:東壁多雪,更易發生雪崩;西南壁陡峭,在攀登技術方面要求極高;北壁之上則聳立著尖頂——總之,各有各的難處。

 


【路線一】北壁北山脊

(王富洲、貢布、屈銀華,1960年)中國登山隊歷經艱難,成功登上了峰頂。 

(W.翁澤爾德、T.霍恩賓,1963年)美國遠徵隊攀登西山脊的上部。

(J.扎普洛特尼克、A.斯特連菲利,1979年)南斯拉夫遠徵隊選擇的直上路線直通西脊,是當時最艱難的珠峰攀登路線。

(R.梅斯納爾,1980年)發現糟糕的雪地環境後,梅斯納爾決定不攜帶氧氣,獨自翻越北壁,從諾頓雪溝登上峰頂。

(T.麥卡特尼-斯內普、G.莫蒂默,1984年)兩名澳大利亞人從諾頓雪溝登頂,這是繼梅斯納爾之後第二支不攜帶氧氣瓶攀登新路線的登山隊。

(重廣恆夫、尾崎,1980年)日本人選擇的路線直通霍恩賓雪溝,頂端和西山脊連接。


(富良野、井本、加美、策林、努魯, 1995年)日本探險隊翻過三座尖峰,用圍攻式攀登攻克整個東北山脊。

有時也被稱為扎卡洛夫雪溝, 1995年,俄羅斯登山隊由此攀登。

注意!

福利出沒~

為慶祝珠峰新高度,

自博館豪送【DK人類登山史】!

全景史詩式百科全書,一本書了解人類徵服地表高峰、挑戰自我極限的成就與犧牲。轉發至朋友圈,講一講你對攀登珠峰的看法,獲48個贊,並將截圖發送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公眾號後臺,前5位觀眾將獲得此書!!
投稿請戳lvluotougao@sstm.org.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給珠峰量身高?十五年後珠峰長高了嗎?
    問:為何要給珠峰量身高?答:因為珠峰的身高並非一成不變。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前,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為人測身高,從腳量到頭頂即可,為世界最高峰測「身高」,如何確定「頭」和「腳」?登頂測量找到了珠峰的「頭」,珠峰腳下的「海拔零米」——黃海平均海平面,這就是珠峰的「腳」。測繪人員用水準測量方法,從青島一步一步傳遞到珠峰地區。在珠峰地區,測繪人員要進行大量的前期和外圍測量工作,精確地將這個零海拔高「基準面」延伸到珠峰下面。
  • 人類為什麼要登山,登山這項體育運動的意義!
    人類為什麼要登山,登山這項體育運動的意義!人類為什麼要登山登山是指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登山運動是以達到頂峰為目標的登山嶽運動,廣義的登山運動不限制所登山嶽的高度、攀登的方式、使用的器材等等,而狹義的登山運動則指利用專門的裝備和技術攀登一**拔範圍的山峰。
  • 珠峰新「身高」官宣 聽各路大咖講述測量背後的故事
    我們給珠峰量身高的時候,腳底下的這個面,還要去測、去算。我國所有的地表地貌的測繪工作,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基準,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黃海高程基準,是根據黃海海平面變化的數據,取平均得到的。這個點在青島,我們把這個點引向全國,所有量「身高」都要以它為依據。此外,三次測量的歷史背景也不一樣。
  • 給珠峰量「身高」有什麼意義?為啥從黃海測起
    現在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身高」到底是多少?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根據天氣狀況,近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12名隊員將對珠峰的峰頂發起衝擊,有望實現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這將使測量數據更可靠、更具說服力。
  • 你知道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嗎?
    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採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 去年,柏華崗著手調研新設備,要求此次使用的雪深雷達要同時獲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數據,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同時,設備必須輕便、易攜。多家國外企業無法研發,最終,一國內廠家研發生產成功。
  • 專家解惑丨為什麼要給珠峰量身高?珠峰的「頭」和「腳」如何確定?
    交匯點訊 5月的珠穆朗瑪峰北坡依然白雪皚皚,寒冷刺骨,此刻,35名中國測量登山隊員卻正負重奮力向上攀爬。5月6日下午,由我國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的測量登山隊正式開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行動,他們將向珠峰峰頂發起衝擊,為珠峰「測身高」。  珠峰為什麼要測身高?珠峰的「頭」和「腳」是如何參考的?「再測量」的技術難點有哪些?
  •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給珠穆朗瑪峰量「身高」?
    為世界最高峰定位置、量「身高」的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已進行了多次。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清朝。珠穆朗瑪峰人類天生有著對高度的好奇,特別是對於地球最高極——珠穆朗瑪峰。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安德魯·史考特·華歐1856年3月的信,表列埃佛勒斯峰的高度及其經緯度,認為它可能是世界最高峰1856年,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安德魯·史考特·華歐宣稱將第十五峰命名為「埃佛勒斯」以紀念他的老師、前任局長喬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
  • 徵服珠峰還不夠嗎,為何要重新測定高度,「量身高」的意義何在?
    徵服珠峰還不夠嗎,為何要重新測定高度,「量身高」的意義何在?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今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 上遊評論|為什麼要登山?就像問人為什麼要活著
    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 it is there。夏伯渝說這話的人叫夏伯渝,重慶人。為什麼要登山?就像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一千個攀登者心裡就有一千個答案。當你在問為什麼要登山的時候,就像在問人為什麼活著?這是從古到今的一個終極哲學問題,所有的典籍,你都尋找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人和動物共存於這個星球,動物不會有這樣的思考,人不一樣。人類的進化,正是因為這樣的追問而變得有意義。
  • 登山必修 阿爾卑斯登山史
    時至今日,當經濟得到發展,人們便會在探險運動中追尋未知世界,包括人類的未知和自我的未知。從歐洲到北美、澳新、日韓,直至今天的中國,無一例外,這是寫在人類基因中的本能。1857年倫敦的一群紳士組建了Alpine Club,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登山協會。英國紳士們在阿爾卑斯山裡,在當地山民的協同下,開始攀登一座座高峰。
  • 鏡頭 | 為什麼要登山
    為什麼要登山?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如今的探險者們,恐怕大概率會收穫同一個答案:因為山在那裡。它出自一位傳奇的探險者馬洛裡。馬洛裡因為這句話以及他本人與珠峰已經密不可分,成了登山者的精神偶像。他在前三次人類攀登珠峰的嘗試中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 【卡瓦博格山難紀錄片被解禁】人類登山史一次最神秘山難
    人類雖登上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所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由於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博格峰複雜的地形和變幻莫測的氣候
  • 地理視角 | 給珠峰量身高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要一測再測?珠峰高度有那麼重要嗎?測量珠峰高度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要給珠峰重測身高,一是因為珠峰的身高隨時在變化(原因見下文),二是珠峰測量技術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1)地殼抬升珠峰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處消亡邊界帶上,還在隆起抬升。
  • 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登山]喬治馬洛裡:也許人類在1924年就登頂了珠穆朗瑪峰
    極有可能,在1924年已經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喬治馬洛裡(右)和歐文(左)如果,人類登山史可以用六個字概括。
  • 測量隊為珠峰量「身高」料27日攻頂 聽聽測量那些事
    測量隊為珠峰量這是繼2005年公布8844.43米的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後,我國時隔15年再測世界最高峰。為何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珠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此次測量用上了哪些新科技?……新京報記者就珠峰測量的七個焦點問題專訪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專家成員,講述測量「世界第三極」的那些事兒。  揭秘1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
  • 為什麼非要人力給珠峰測身高?權威解讀來了
    在西藏登山嚮導學校有一種說法:「修路隊離不開運輸隊,運輸隊離不開修路隊。」也就是說,在修路過程中,運輸隊員要和修路隊員一起運送路繩和各種修路工具;同時,也只有修路隊員鋪設好了路繩,運輸隊員才能沿著這條「生命線」將各種物資運送到各個營地。今早,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挺進。
  • 登山為什麼 成為一種流行?
    作者|劉朝暉   人為什麼要去爬山?英國探險家馬洛裡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成為人們至今經常引用的名言。山水之美為人類嚮往,人類本性中就存在著對山的摯愛。
  • 魔獸世界9.0冰dk和邪dk哪個好?冰dk pvp厲害嗎?
    魔獸世界9.0冰dk和邪dk哪個好?冰dk pvp厲害嗎?目前來看的話,在玩家群體之中比較受認可的說法在於冰dk在場內jjc比較厲害,但是邪dk在野外插旗更勝一籌。因此如果玩家習慣在jjc內打PVP就可以首發冰dk,更加熱衷於場外插旗單挑的就選擇邪dk完事。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 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