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登山,登山這項體育運動的意義!

2021-01-09 小鯉魚精選

人類為什麼要登山,登山這項體育運動的意義!

人類為什麼要登山

登山是指徒步爬山;體育運動的一種。登山運動是以達到頂峰為目標的登山嶽運動,廣義的登山運動不限制所登山嶽的高度、攀登的方式、使用的器材等等,而狹義的登山運動則指利用專門的裝備和技術攀登一**拔範圍的山峰。

登山是一項勇敢者所進行的探險活動,是人類向更快、更高、更強方向發展的進取精神的體現,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積極向上的表現。登山,不只是攀爬山壁、享受一覽無遺的美景以及體驗野外生活而已,登山也是一種挑戰,既要冒生命危險,又備嘗艱難困苦,登山十分刺激,其魅力無法阻擋,但登山過程充滿挫折,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登山所帶來的啟發和樂趣,其魅力已不僅限於是消遣或運動,更能令人為之著迷,有時甚至欲罷不能。攀登高山是一門忍受磨難的藝術! 登山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阿爾卑斯山脈海拔2000米以上有一種非常漂亮的植物,名叫高山玫瑰。當地的小夥子為了追求自己心愛的姑娘,冒著生命危險去採摘。於是人們逐漸積累經驗,掌握了攀爬各種巖石、斜坡以及識別各種山間危險的技術,此後,登山逐漸發展成為一項為大家所愛好的運動。

而登山成為體育運動,則是出現在18世紀後期

的歐洲(國際登山界的一般看法)。1760年7月,出生在日內瓦的青年科學家H.德索修爾,為了探索高山植物問題,渴望能有人幫他克服當時看來是不可逾越的險阻登上高峰。於是,他在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海拔4807米的勃朗峰山下的小山村沙莫尼的村口貼出一張告示:凡能提供登上勃朗之巔路線者,給予重金獎賞。但很長時間都無人響應。直到26年後的1786年,才有沙莫尼村的醫生M.G.帕卡爾和阿爾卑斯山區水晶石匠人J.巴爾瑪作嚮導,登上了該峰,驗證了前一年的首次攀登,並進行了科學考察工作。於是,一個新的體育運動項目阿爾卑斯運動(即登山運動)隨之興起。後來,人們便把1786年視為現代登山運動的誕生年。

19世紀,特別是1850年以後的15年間,登山運動的發展非常迅速。世界上第一個登山組織英國登山俱樂部,也是在這個時期(1857年)建立的。19世紀末以後,登山運動從競技登山和探險登山兩個方面向前發展。攀登6000~7000米以上高峰的探險登山,日益吸引著更多的登山探險家。1919年英國登山俱樂部向全世界宣布,英國將從1921年開始向地球最高點珠穆朗瑪峰挑戰。到1938年,英國隊共7次從中國**進入珠峰北側,進行攀登活動,但均告失敗。

在探險登山方面,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個爭向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進軍的熱潮,被稱為喜馬拉雅的黃金時代。1953年5月29日,英國登山隊的E.希拉蕊和丹增從南坡首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許競等10人登上了8000米以上高峰中最後一座未被徵服過的**邦馬峰(8012米)。至此,僅僅用了14年的時間,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便全部被人類所徵服。

登山這項運動從產生就被人們那麼熱情的追捧,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其本身的意義。古人對於登山就有其本身的喜好。李涉曾寫過《登山》:終日昔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袁枚(清)也作過一首《登山》:焚香掃地代詩成, 一笑登山倚杖行。愛替青天管閒事,今朝幾多白雲生。 人類為什麼要登山呢?

在許多民族的字典裡,山峰往往是男性強悍的象徵,如果一個山峰第一次被人徵服,其徵服者便是英雄男人中的男人,意義或許能見於此。

英國登山家馬洛裡1922年站在珠峰腳下回答一個記者關於為什麼登山的問題,他指著身旁的山峰說:因為山在那裡。後來他詳細解釋說:我們登上山頂不會帶回金子銀子,登山沒有什麼實際的功利目的。我們從探險中能夠獲得只有樂趣,就是只有當你歷盡千難萬險到達山頂後的樂趣,這種樂趣類似到達了生命的盡頭。就好像我們並不是活著為了生存為了賺錢,我們之所以活著是為了享受樂趣。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登山首先是一項體育運動,非奧運項目。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它能全面鍛鍊人的體格,培養人機智、勇敢,吃苦耐勞和集體主義精神。

登山是一次旅行。它還可以使人們擴大眼界,增長知識,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毛澤東就曾經說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多麼豁達的氣魄啊。

登山是一種不錯的健身方式。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登山可以放鬆人的心理壓力,調節人體緊張情緒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恢復體力和精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工作。登山鍛鍊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登山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驗。一座高峰的徵服對登山者來說是向自我的挑戰,是向人類生理極限的挑戰,它給予人們更多的是精神財富。不斷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尋求與自然直接對話的方式,繼續對世界和人類本質的探求過程。 另外還可以培養人的團結、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

人類永遠都是充滿目標理想的個體,不會屈服於大自然,挑戰,然後徵服,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面對山峰,感到的是敬畏。慶幸能夠站到它的頂峰。但登山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拓展自己生命的高度。

相關焦點

  • 登山為什麼 成為一種流行?
    作者|劉朝暉   人為什麼要去爬山?英國探險家馬洛裡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這句話成為人們至今經常引用的名言。山水之美為人類嚮往,人類本性中就存在著對山的摯愛。
  • 上遊評論|為什麼要登山?就像問人為什麼要活著
    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裡。Because it is there。為什麼要登山?就像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一千個攀登者心裡就有一千個答案。旁觀者經常喜歡問意義,但每一個攀登者,其實在他們的旅途中都已經找到了旅行的意義。有的攀登者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真正的自由,有的攀登者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腳踏實地的重要,有的攀登者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了自身的潛力多麼的龐大,有的攀登者在這個過程卻是領悟到自身的渺小……其實,這何嘗又不是我們人生的折射。當你在問為什麼要登山的時候,就像在問人為什麼活著?
  • 從首批登山先驅到今天的登山巨匠,登山的意義是什麼?
    關於登山的爭論由此開始,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登山所得足以補償所失嗎?接下來要講述的,是那些在登山中失去生命,或憑藉耐力、團隊合作及運氣在災難中活下來的登山者的故事。1885年,這是採爾馬特嚮導擺出手持登山索和冰鎬的姿勢拍攝的集體照。到20世紀,登山者的注意力被世界最高峰所在的亞洲大山脈吸引。
  • 登山必修 阿爾卑斯登山史
    襁褓中的登山尚未從其他動機中擺脫出來,還沒有完全蛻變為一種體育運動——即攀登本身就是目的。 時至今日,當經濟得到發展,人們便會在探險運動中追尋未知世界,包括人類的未知和自我的未知。從歐洲到北美、澳新、日韓,直至今天的中國,無一例外,這是寫在人類基因中的本能。1857年倫敦的一群紳士組建了Alpine Club,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登山協會。英國紳士們在阿爾卑斯山裡,在當地山民的協同下,開始攀登一座座高峰。
  • 為什麼總要給珠峰量「身高」? | 豪送《DK人類登山史》
    這就好比父母要定期給自己的不停長身體的小朋友量身高一樣,人類要想更好地認識珠峰,自然要不斷進行高程測量。第二,偶發事件也可能影響珠峰的高程,比如一次地震。1934年尼泊爾發生地震,震中距珠峰僅9.5公裡,第一高峰因此「矮」了約63釐米。2015年4月,尼泊爾又遭遇了8.1級大地震,發生地點雖離珠峰較遠,但學者研究顯示,珠峰的高度可能再次變「矮」了。
  • 戶外登山入門
    一、登山的定義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登山人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進行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登山探險運動所面對的山峰往往為海拔三、四千米以上並覆有終年積雪的山峰,它的競技性,不是表現為登山人員(或隊)之間在同一時空、同一條件下的比賽和對抗,而是表現為登山人員(或隊)與惡劣的大自然環境的抗爭,是人的生命力和嚴酷的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在登山探險活動中,人們面對的是高山缺氧、強風低溫、陡峭地形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困難和山間危險。對
  • 鏡頭 | 為什麼要登山
    為什麼要登山?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如今的探險者們,恐怕大概率會收穫同一個答案:因為山在那裡。它出自一位傳奇的探險者馬洛裡。馬洛裡因為這句話以及他本人與珠峰已經密不可分,成了登山者的精神偶像。他在前三次人類攀登珠峰的嘗試中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 試說登山基本法
    登山的危險性、山野環境與日常環境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提高個人能力和素質,應採用通過實踐加學習的循序漸進方式,而不宜採用大跨度、大躍進的方式。特別是剛入門的山友,一定要注意避免被一些傳奇故事所激勵、忽視個人能力和困難危險之間的衝突。冒進和盲動,不僅可能損害、從而減少登山帶來的收穫,而且可能導致生命的終結。
  • 從珠峰測量活動看中國登山六十年輝煌發展
    從6日公布的登山隊名單來看,本次測量隊成員以年輕隊員為主,「70後」次落勇挑重擔、擔任登山隊長。李富慶、袁復棟、蔡卿等登山隊員和教練,則分別代表「70後」「80後」和「90後」的中國登山水平,「一批又一批的年輕隊員成長起來,象徵著中國登山事業蓬勃發展,後繼有人。」王勇峰說。   王勇峰認為,登山運動,是人類挑戰極限的活動,是人類挑戰精神的象徵。
  • 從首批登山先驅到今天的登山巨匠,登山到底意味著什麼?
    格斯納和其他登山者所記述的登山體驗,以及在山脈中找到的樂趣,激勵著追隨者絡繹而來。本文出處:《DK人類登山史:關於勇氣與徵服的偉大故事》,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英國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編著,李汝成譯,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1月版。
  • 登頂珠峰不難,但這次有什麼全新意義?登山協會主席告訴你
    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為登山隊員們不畏艱辛、永不放棄的登山精神喝彩,更為登山運動和我國高程測量科考工作的緊密結合而驕傲。2020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曾於1988年登頂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頂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義。
  • 登山注意事項 戶外登山須知的基本常識
    要有至少兩套計劃,並考慮到最壞不可抗拒因素,如:暴雨、酷曬、大雪、動物等)。2、登山需結伴而行,至少三人以上。要不然一圈圈的臺階,會擊潰你的生理、心理防線。3、登山時要趕早不趕晚,不然趕路到中午可能會遇到太陽的暴曬;又或者是經過一上午的陽光,山中水汽容易凝結,而高山的氣候又是變化多端的,很容易在下午下雨。
  • 為登山隊員喝彩 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專訪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
    中國登山協會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時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為登山隊員們不畏艱辛、永不放棄的登山精神喝彩,更為登山運動和我國高程測量科考工作的緊密結合而驕傲。2020珠峰登頂意義大不同曾於1988年登頂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頂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義。
  • 今年8000米登山季,死亡人數已達到了16人,高風險攀登有什麼意義
    兒子一開始還不願意去,他以為就是普普通通的登山過程。我說,你就當陪媽媽去看,我保證你能看到你從未了解過的世界。看的過程中,兒子特別激動:必須要登上去,不能丟面子。中國必須在世界面前有面子!後來看到隊員的滑墜、犧牲,兒子沉默了好久,忽然問我:媽媽,珠穆朗瑪峰有多高?我說:8848米。兒子:飛機不是能飛到9000米以上嗎,為什麼不飛上去?
  • 關於登山護膝和體育運動護膝和騎行護膝的誤區
    今天機緣巧合上網看到一位驢友再次提到體育運動護膝的字眼,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開個帖子大家探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公共微信帳號:mueller-usa 本來我是不主張把護膝劃分中什麼登山護膝和體育護膝的。不過既然有這種說法,那麼我也就按照這種說法去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知日專訪田部井淳子:即使如此也要登山
    1975年,她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的女性(8848米)。1992年,她又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頂七大陸最高峰的女性。現在,年過七旬的田部井淳子仍然每年多次去往國外進行登山活動,已完成六十多個國家的最高峰、最高點的登頂。登山以外的時間她還積極通過媒體進行撰稿、演講等,向更多的人傳達登山的樂趣。
  • 攀登者張梁將出席深圳戶外展宣傳登山文化,講述18年登山探險史
    據主辦方介紹,為了提升交流會的整體價值和專業水平,展會同期將舉辦「戶外達人分享會」活動,邀請來自高爾夫、衝浪、登山、運動攝影等各大領域的資深人士,到場分享戶外經驗,交流技術。其中,中國登山探險家,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得者張梁位列嘉賓名單。
  • [登山]喬治馬洛裡:也許人類在1924年就登頂了珠穆朗瑪峰
    極有可能,在1924年已經登頂珠穆朗瑪峰的喬治馬洛裡(右)和歐文(左)如果,人類登山史可以用六個字概括。
  • 登山服裝——戶外登山必備裝備
    登山裝備不合適或者出現問題是造成登山運動損傷或事故的原因之一。  裝備的重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選擇合適的登山裝備器材,如何正確地使用這些裝備,都是登山者必須掌握的常識。常看到有些人在野外登山時穿著正裝制服、腳踩高跟鞋、手拎塑膠袋,這些裝束既不環保,也會給自身帶來很多危險。
  • 登山|世界登山史十大山難
    人類永遠顯得渺小而脆弱。面對高山,不可避免山難的發生,以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山難。是為登山史上第一大山難021991年 梅裡雪山山難登山,這項極為考驗勇氣、毅力、體能、經驗的運動,同時也伴隨很高的風險。梅裡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座,梅裡雪山似乎不算「高不可攀」,但這裡山坡陡峭、雪崩頻繁,至今沒人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