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仰上帝,中國尊崇先賢,「美國文化」很難接受融合外來思想

2020-12-14 教育思享

美國雖好,但不是我們的家。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移民國家,而這種移民國家就決定了美國的多元文化,可是筆者以為美國文化中實則缺少融合外來文化的基因。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想要立刻反駁筆者,但是還請反駁者深思一番,再下結論。

在很多人眼中,美國的印象是擁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但是他們也信奉上帝,這從他們的加入美國的宣誓詞中,可以看到。然而,這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來,十分不可思議,似乎充滿了矛盾——堅持科學,信奉上帝。

與此同時,很多國外學者曾經指責,中國是一個無信仰的國家,但是如今看來,中國人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歷代中國的先賢。而正是中國這樣崇拜先賢,相信人定勝天,才在過去外來文化入侵的時候,將他們一一吞噬,形成鳳凰涅槃的新文化,讓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這是中國文化的基因。

相比較,美國因為移民吸引了較多的人才湧入國內,自然會為這個國家注入各種文化。然而,了解美國歷史的人都明白,美國的建國時間並不長,而本國文化基因中,缺乏融合外來文化的基因似乎也成為了必然。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十分可怕的,如果無法融合外來文化,那麼很難讓獲得美國國籍的人,能夠在內心深處得到一種認同,導致個人利益盛行,這次疫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或許這就是美國為什麼需要信仰,需要上帝的內在動力,他們試圖以這種方式來彌補他們文化中的基因缺陷,因此美國才出現了一手科技文明,一手上帝的奇怪現象。

我們再來看一下,加入美國國籍的宣誓詞(標準中文翻譯版):「我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我將真誠地效忠美國,當法律要求時,我願為保衛美國拿起武器。當法律要求時,我會為美國做非戰鬥性之軍事服務;當法律要求時,我會在政府官員指揮下為國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絕無任何心智障礙、藉口或保留,請上帝保佑我。

可以從加入美國國籍的宣誓詞來看,這是要讓加入美國國籍的人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說成背叛過去也不為過,而建立在這種輕易放棄靈魂,背叛自己曾經的國家之上的交易,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真心忠於當下的國家。因此,美國對於外來文化的融合能力是有限的。

對比國外人加入中國國籍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宣誓詞,究其原因,是源於中國內在的強大文化基因,自信可以融合一切外來的文化,而這在中國數千年文明中,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不可否認,中國在過去百年間,曾經落後於西方國家。也不否認一些中國人被迫或者自願加入到了美國,但是中國文化中的這種融合外來文明的基因,必然會讓中國再次屹立在世界的中央。

這一次疫情讓中國人再次重新審視自己: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為華夏文明而驕傲。

相關焦點

  • 美國論 | 上帝保佑美國
    在美國的國歌中有「上帝保佑美國」這樣的歌詞,在美元背面赫然印著「IN GOD WE TRUST(我們相信上帝)」的字樣。
  • 美國信仰的是自然神論,而不是基督教
    ,大肆虛無中國文化論,這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批判中國文化了,所以今天很有必要出來澄清一下自然神論與基督教之間的區別。《美國獨立》宣言由傑菲遜起草,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修改,這三人都是自 然神論者,他們開章明義地宣布其信仰:「在人類事務的進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與另一個民族斷絕他們之間的政治 紐帶並在大地的各威權之間,接受由自然及自然之神的定律所賦予他們的分離和 平等的地位,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他們不得不分離的原因加以宣布。」
  • 美國史話:安妮·哈欽森如何壯大清教思想?清教核心思想是什麼?
    如今,安妮·哈欽森已經被認作是第一位偉大的美國女性、一個真正為宗教自由而戰的女權主義戰士。她堅定不移地崇尚個性主義,這為17世紀美國文化和教育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放在現在,安妮·哈欽森不可避免地會被描繪成第一位偉大的美國女性、一個為宗教自由而戰的女權主義戰士、一場作秀式審判的受害人。毫無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她的性別使得她那自由薩滿式的信仰看上去更加驚世駭俗、難以接受。幾十個男性審判官和目擊證人對戰一名女性被告人,審判記錄展示了一場可怕而荒誕的"男性說教"。
  • 美國影響下的戰後德國文化及其對中國文化戰略的啟示
    縱觀戰後德國文化,美國文化的影響尤為突出,滲透方式極具策略性,通過文化宣傳與「藝術市場殖民」,美國從感官刺激與物質享受上首先使德國人較為直接地接受了美國文化,進而接受這些產品之中隱藏的美式生活方式及美式生活方式背後潛藏的美國民主主義思想與美式價值觀,這才是美國文化渴望輸出的真正內容。
  • 一個無神論者看美國的宗教信仰
    中國的留學生在來美之前基本上都沒有宗教信仰,這些從「無神論國家來的迷途羔羊」正是各種各樣的基督教教派的拉攏對象:免費英語輔導、免費食物、聚餐會……種種手段,讓人想起一百年前那些在中國拿著奶粉、麵包傳教的外國傳教士(因此在我的家鄉,入教被稱為「吃教」),都是針對著中國人愛貪小便宜的性格。也有的人入教則是出於實際的考慮,覺得只有加入某個教堂才能融入美國社會。
  • 外來佛教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結合(一)
    佛教這種外來思想文化和我國原有思想文化的關係一種外來思想文化的傳入和原有思想文化的關係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然而研究這個問題卻又非常重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哲學思想(實際上是整個文化和整個社會)有一很大的變化,而印度佛教的傳入可以說是它發生很大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追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巴雷特當選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國左派著名專欄作家雷·查爾斯(Ray Charles)在《華盛頓郵報》上撰寫文章說,巴雷特追求「上帝的國」的說法是邪惡的。大法官任命已成為美國兩黨的爭奪點。也因為如此,在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後,一些左派已急於用巴雷特的宗教信仰將她妖魔化。
  • 錢上都印有「我們信仰上帝」的美國人,竟然開始不信上帝了?
    眾所周知,在獨立戰爭之前,美國是比較接近由基督教建立起的國家,因為美國最早的一批移民,絕大多數是新教徒,最早期的維吉尼亞州的法律甚至規定否認三位一體要判死刑(三位一體反駁了上帝的存在)。所以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基督教是美國的文化主流,連美元上都印著In God We Trust。但是,在獨立戰爭後,制定憲法的美國創始人們,尤其是傑斐遜(自然神論者),開始意識到政教分離的重要性,所以他並沒有在憲法中給宗教留下特殊位置。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不得確立國教,就是說美國並沒有規定所有公民都要信仰基督教。
  • 沒有上帝的社會:缺乏宗教信仰的北歐何以成為最幸福的社會
    除此而外,美國的廣播電視節目中與宗教相關的話題內容也層出不窮: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的政客,都爭先恐後地公開表明甚至刻意強調其宗教信仰,而且美國民眾似乎很買帳。比如2004年,喬治·布希總統信誓旦旦地宣稱:他出兵伊拉克,是向上帝祈禱並與上帝商討的結果。不管真假,他的這一番「坦白」最終出人意料地贏得更多美國人的信任。
  • 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近幾天,看到新聞報導,德國指責中國施行「戰狼外交」,中方回應:難道我們只能做「沉默的羔羊」?我們一改往日提出外交全是嚴正交涉、強烈譴責的嘴仗,對美國公民該對等制裁的對等制裁,對加拿大公民該在中國判死刑的判死刑。
  • 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尋夢環遊記》中「墨美文化」和隱喻
    二、外來文化的入侵,國內環境的動蕩,《尋夢環遊記》中對文化傳承的價值堅守影片的原名是《CoCo》,《尋夢環遊記》這一名字,是電影在中國上映時的譯名。與英文的原名相比,中文譯名中的"尋夢"二字,更能體現影片的主題,同樣是主人公米格前往亡靈國度的原因,即擺脫束縛、追尋夢想。
  • 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國人只相信自己的雙手,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信仰。我們在看西方影視劇的時候,總會發現,他們的信仰便是上帝。比如,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在胸前用雙手畫一個十,並且呢喃著,希望上帝保佑。
  • 有著偉大信仰的偉大的人民並不需要基督教文化
    最早新文化運動摧毀了舊文化沒有建設新文化,文化大革命又把我們很多價值體系搞亂了,今天有的學者來講,我並不完全同意中國不是法制社會,好像有了一套法律我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那回事。」「美國發展是因為法制嗎?就是這個人漂亮是因為鼻子漂亮?不對。大家記住美國社會的發展它是基於基督教文化的。
  • 他將美國地下音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做成正能量音樂,並成為第一人
    HipHop文化最初是特指20世紀六十年代源自於美國街頭的一種黑人最早創造的融合亞文化社群(Zulu Nation)由其創始者Afrika Bambaataa最早提出的Hiphop具備四大元素為DJ(打碟)、MC(饒舌/說唱)、Graffiti(塗鴉)、B-Boy(街舞中的一種),隨後衍生出Beatbox、嘻哈時裝、嘻哈精神、生活方式、嘻哈俗語等等,中文最初被譯為嘻哈文化,也有時被稱為「黑怕」文化。
  • 中國人信上帝,究竟有沒有道理?
    過去25年,是中國大陸信主人數最多的一段時間,就思想層面而言,也是千年未有之變局。然而,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真正的基督徒的比例還很少。這其中有深刻的傳統文化原因。 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中,社會思想傳統已經為中國人的頭腦預備了一切拒絕基督信仰的理由:談上帝的慈愛嗎?那地震的時候上帝讓那麼多人死了,上帝哪去了?談上帝的能力嗎?
  • 白宮抗疫失敗背後,美國人的思想文化哪裡出了問題?
    這個以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為主導的國家,在世界人民關注的目光中,驕傲的美國精神成為了一種諷刺,他們為什麼會將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他們的文化和思想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冒險、開拓、創新的美國精神美國的歷史總共不過兩百多年,是一個移民國家。
  • 基督信仰的現代理由及其對於更新中國文化的意義
    G、宗教關係論論證(從人類整體的和平基礎看,基督應當被信仰)此論證簡言之,就是認為人類若要避免因為文化衝突而致的整體自我毀滅,就必須有一個能夠超越於不同文化傳統的自證神聖性的聯結點以引導人類的文明對話文化融合的方向,而能夠擔當此聯結點的只有基督信仰裡的死而復活事件。
  • 提姆·凱勒:美國文化中推進著無神福音,主日學校對基督徒兒童還不...
    他解釋說:「這就意味著『我們第一』的文化不僅不相信現存的所有真理,認為它們都是主觀的,而且『第一』文化不只是認為基督徒是錯誤的,還認為他們本身就是問題所在。」凱勒說現代世俗文化正處於人們認為他們需要從得上帝救贖的思想中解放出來的地步。他們為此及實現自己的救贖印記,必須對基督徒傳福音。凱勒告訴尼龍斯:「後基督教文化是基於從基督教中得解放。
  • 高子文:《文明的逆子們——美國現代戲劇的中國敘事》
    內容簡介該書主要研究美國現代戲劇的中國敘事,研究美國現代戲劇如何描繪中國,以及如何接受中國文化。作者將這些自覺地運用外來文化進行戲劇的革新的藝術家們稱之為「文明的逆子們」,他們誕生於自身的文明之中,卻又對其提出了反思和質疑。
  • 禁酒、開荒、 聖徒、契約 | 美國文化要義
    趙一凡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美國的留學生,改革開放後譯介美國文化思想的第一人。曾任哈佛中國同學會主席。20年代美國的「酒神與清教徒大戰」,打翻了祖宗牌位,肢解了傳統文化軀幹。當時的清教遺老呼天搶地,斥責飲酒作樂為萬惡之首,唯恐祖業因此覆滅,文明在酒色中瓦解。與之相反,新文化旗手們聲嘶力竭,指控舊禮教吃人,禁慾苦行壓抑民族個性發育,窒息新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