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下肢遠端壞死,順利開通血管症狀迅速改善,但願能夠挽救這條下肢!」近日,在談到一名老年患者時,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周兵發出了感慨,如果能在壞死之前及時就診,完全可以避免下肢壞死最終瀕臨截肢的悲劇。
73歲大伯腿疼入院
壞疽已不可逆
周兵口中的趙大伯今年73歲。幾個月之前,趙大伯就已經有走不動路的跡象。起初,家裡人以為是太累了,勸他多休息。但事與願違,趙大伯慢慢從走路痛演變成不走路也會痛,而且痛得越來越厲害。家裡人這才懷疑趙大伯是不是因腰椎問題導致的,商量著一起去醫院做檢查。
當地醫院醫生發現,趙大伯的腳趾已經發黑壞死,不排除要截肢的可能性。這時,趙大伯一家才慌了神,趕緊到杭州來求醫,希望保住趙大伯的腿腳。
在杭師大附院,專家們檢查發現,趙大伯的髂動脈堵塞了20釐米長,股動脈堵塞了10釐米長,腳趾頭已經壞死。「就像餓暈了的人餵一點吃的就能緩過來一樣,如果已經餓死了,再怎麼餵都活不過來。」周兵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單純下肢缺血和缺血壞死的區別。經過3個多小時的血管介入手術,周兵和他的團隊成功開通了趙大伯的骼動脈和股動脈,恢復了下肢的血液供應。周兵表示,壞死的部位雖然不可逆,但打通血管後可以改善整個下肢的血供情況,避免了壞死部分的擴大。
周兵正在進行介入治療。
趙大伯目前正在住院進行後續治療。「最終需不需要截肢還不好說。」周兵介紹說,「目前看來恢復情況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還會密切觀察下去。」
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注意動脈硬化
周兵表示,趙大伯如果能在壞死之前進行治療,那結果很可能完全不一樣。每年類似趙大伯這樣因為延誤治療而導致截肢的病人不在少數。
「動脈硬化其實有一個相對長的發展過程,會有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一開始,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些發涼,走路多時會有疼痛感,這個階段稱作間歇性跛行。第二階段叫靜息痛,患者並沒有走太久就會有疼痛感,甚至在沒有走路的時候也疼痛。」周兵解釋,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時期,下肢組織還沒有發生壞死,經過積極治療恢復血供,一般能夠避免截肢。一旦發生下肢壞死,就發展到第三階段,這時候即使開通血管,也很難避免截肢。周兵表示,有很多老人都認為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正常,往往忽視了動脈硬化發出的「警告」。一旦演變成壞死的第三階段,再來就醫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周兵提醒,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基礎疾病,並且有冠心病、頸動脈狹窄、腦梗等問題,就應該警惕動脈硬化的問題,一旦發現有走不動路的症狀,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醫囑
動脈硬化高危人群的日常保健建議
一、控制基礎疾病
積極治療和控制基礎疾病,定期檢測血壓血糖血脂。同時控制膳食總熱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水果蔬菜。
二、戒菸限酒
香菸中含有一種尼古丁物質,它可引起血管痙攣,血管內皮損傷,加重和促進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三、控制體重
「管住嘴、邁開腿」,循序漸進,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一般建議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0-24之間。
四、發現症狀及時就診
一旦發現走不動路或者不明原因的腿疼,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青年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