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的馬島之戰中,如果此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會有什麼影響

2020-12-18 馬三哥觀天下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英國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稱之為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而爆發了一場戰爭,最終以英國獲勝並佔領馬島宣告結束。此戰英國陣亡258人,阿根廷陣亡649人。戰後阿根廷軍事強人加爾鐵裡黯然下臺,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卻因這場戰爭的勝利,為其贏得了「鐵娘子」的稱號。

柴契爾夫人

在1982年的馬島之戰中,如果此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會有什麼影響?

一,如果馬島之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那代表著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的徹底沒落。作為當時西方世界實力僅次於美國,與法國實力不相上下,同時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英國,如果被阿根廷這樣區區南美二號強國打敗,恐怕英國真的無法在世界強國俱樂部立足了。等待英國的只能是北約盟友的嘲笑,西歐諸國的輕視,西歐競爭對手法國、西德的蔑視,還有冷戰對手蘇聯的幸災樂禍。

加爾鐵裡

二,如果馬島之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那戰後阿根廷將取代巴西,成為南美地區的霸主,甚至是除美國外的美洲地區最強國家。英國雖然當時已是日薄西山,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少數幾個世界大國之一,這樣的世界大國若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區大國打敗,只能證明阿根廷實力不俗,尤其是在軍隊戰鬥力方面絕非等閒之輩,戰後阿根廷必將成為美洲軍事強國。

飛魚飛彈

事實上由於英國是萬裡長途奔襲,在後勤補給方面處於劣勢,阿根廷是在家門口作戰佔盡地利優勢,因此阿根廷並非沒有取勝的可能。但阿根廷敗因主要是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是英國的支持者,而自己作戰用的先進武器裝備,都是採購自上述國家。比如戰前阿根廷海軍從法國緊急採購5架「超級軍旗」現代艦載攻擊機和6枚飛魚空艦飛彈。戰爭前不久又有另外9架「超級軍旗」式戰機交付阿根廷海軍,但法國為了支持英國,拒絕派專家幫助阿根廷解決「超級軍旗」式戰機掛載使用飛魚飛彈的難題。此外,法國政府把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超級軍旗」式飛機和飛魚飛彈的情況全部告訴了英國。

超級軍旗式戰機

後來於1982年5月4日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先進飛彈驅逐艦的正是「超級軍旗」式飛機發射的「飛魚」飛彈,可見「超級軍旗」式飛機和飛魚飛彈對阿根廷海軍的重要性,法國把這兩款武器的情況洩露給英國,對阿根廷方面作戰產生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

試想如果阿根廷向美法等國採購先進軍事裝備順暢,美法等國對交戰雙方採取中立立場,阿根廷贏得戰爭勝利的可能很大。

相關焦點

  • 虛張聲勢:馬島之戰英國如何迅速擊潰阿根廷
    馬島之戰最終以阿根廷被善於用"河豚戰術"誇大實力的英軍迅速擊潰(前文我們曾介紹過二戰時英國將軍韋維爾用"橡皮部隊"嚇死義大利軍隊的故事),戰後不甘心失敗的阿根廷還把"戰火"延伸到了世界盃的足球大戰上,因為一到英阿大戰時球迷們就會熱血沸騰,津津樂道,這正如網友所說:"1986年世界盃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 「奪島之戰」馬島戰爭中,遠徵的英國如何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
    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主權而引發的戰爭,這場戰爭被視為冷戰過後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場戰爭,最有意思的是,對英國來說,這場戰爭可謂是「萬裡長徵」,而阿根廷基本就是在家門口作戰,結局卻是英國獲得了勝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場戰爭。
  • 橡樹 | 馬島戰爭前說:1982年的愚人節
    在軍事角度上,當年,英軍特混艦隊長途遠徵,擊潰並逼降實力不俗的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表現與實踐的戰爭決策、部隊調集編成、臨戰戰略戰術等等方面,都為中、美等軍事大國的軍隊改革、建設,以及高科技戰爭的戰略戰術的觀念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影響和推動。尤其英軍在馬島戰爭開創超地平線突擊登陸作戰,既對美軍影響極大。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馬島戰爭是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具有海陸空現代化聯合作戰的特點,因此打擊更精準,場面更慘烈。馬島戰爭發生在1982年4月到6月間,歷時74天,以英國最終戰勝阿根廷而籤訂停火協議,戰爭隨之結束。戰後經過統計,英國有255名士兵戰死,阿根廷死亡了649名士兵,三名馬島居民被炸彈炸死。有人可能產生了疑問(疑問一):馬島離阿根廷很近,離英國本土卻十分遙遠,阿根廷和英國又不是鄰國,為什麼因馬島大打出手呢?
  • 球王背後的政治故事:從馬島之戰到「上帝之手」
    這個2020年,帶走了太多。也許是潘帕斯雄鷹翱翔的天空太藍,上帝最終帶走了「上帝之手」。球王離去,阿根廷舉國陷入悲痛之中。馬拉度納之於阿根廷的意義遠超足球,在阿根廷人心中,馬拉度納是他們的民族英雄。加爾鐵裡阿根廷政治家、軍政府總統1981年12月-1982年6月擔任阿根廷共和國軍政府總統1982年他為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對英國宣戰戰敗後辭職下臺1982年4
  • 1982年,阿根廷坐擁天時地利,為何打不贏與英國的馬島戰爭?
    有好多人很奇怪,1982年,大英帝國日益衰落,阿根廷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為何阿根廷還打不贏與英國的馬島戰爭?其實,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擁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是誇大其詞的說法。有人說,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優勢,可以說是以逸待勞,而英國人是勞師遠徵。
  • 關於馬島海戰:阿根廷是不是吃錯藥了,敢用軍事偷襲英國?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聊天,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馬島海戰,就是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打的一場為期74天的不宣之戰。有個朋友就很疑惑,你說一個小小的阿根廷,哪裡來的勇氣,敢去打這個地球上五大流氓之一的英國?而且是為了完全沒有意義的理由。還把那句關於這場戰爭,流傳最廣的總結:兩個小光頭爭一把梳子說出來,然後不懷好意的看著我。
  • 英國與阿根延的百年仇恨(上):馬島之戰原因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曆時74天的阿根廷與英國的馬島戰爭,算得上是20世紀以來第一場現代化的戰爭。馬爾維納斯群島主要有兩個大島組成,一東一西。1770年西班牙人出兵攻佔在英國人手裡的西島,為此兩國差點打了一架,最後通過外交手段交涉,英國人收回了西島。1774年美國獨立之後,英國為了減少海外的開銷,主動退出西島駐軍。不過在離開前留下一塊告示,宣稱英國有主主權。1811年南美洲的獨立風潮風起雲湧。頂不住的西班牙撤出了福島,但和幾十年前的英國人一樣,也留下一塊牌子,說我只是暫時離開,還會回來的。
  • 阿根廷「馬島之傷」,65萬頭羊都沒守住,何談守島?
    很多人說,1982年阿根廷的馬島戰爭失敗,主要因為武器彈藥不行不夠,國家不發達,難度就真的如此簡單就敗給了萬裡而來的英國?恐怕遠不止這個原因吧!據專業媒體曾分析說,在戰爭初期,阿根廷軍隊將13000名士兵送上了馬爾維納斯群島進行布防,結果?
  •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發起的戰爭,他不懂痩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英法再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宗主國西班牙早就敗落了不可能幫著阿根廷。這次戰爭讓世界看到了老牌工業國家的底細,或許二戰時期他們飽經戰火,但也不是任何國家想捏就能捏的,這次戰爭之後,英國在英屬國的地位更加鞏固。阿根廷的國運也因戰爭而消亡,現如今倒退回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只靠農業,戰鬥機也只剩下螺旋槳的,當年也是擁有航母的南美第一大工業國。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已經沒落成二流國家。
  • 馬島之於阿根廷,如同香港之於中國,英國為何非要死磕阿根廷
    在眾多的英國殖民地中,有一個地方是例外,那就是位於南 美洲 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在佔領了這些島嶼之後, 將其稱為"福克蘭群島" ,並對其宣布了主權。然而,阿根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宣稱馬島是自己國家的一部分,英國的不歸還是真正的強盜行為。
  • 馬島戰爭阿根廷慘敗,有航母也不敢開,英國樂壞了
    馬島戰爭發生的在著名的冷戰時期,當時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而爆發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在阿根廷家門口開戰,英國也是經過萬裡還有阿根廷門前,結果完爆阿根廷,家門口的這場戰爭也是以失敗告終,隨後國內也掀起了反腐運動,可以說此戰,影響了兩國的政局。
  • 為了爭奪馬島,英國和阿根廷談判22年無果,雙方決定用武力解決
    英國和阿根廷展開爭奪的島嶼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為了方便稱呼,下面我們簡稱它為馬島。如果說這個群島位置偏僻而且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的話,估計英國和阿根廷連看都不會看它一眼。不過可惜的是,馬島不僅擁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它還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要道。
  • 從英國和阿根廷解析馬島戰爭
    歷史上英、法、西班牙和阿根廷都佔領過該島嶼,目前算是阿根廷領土。一般來說,馬島是在1591年被英國航海家率先發現。隨後荷蘭人和法國人分別來到馬島,在1764-1765年歐洲殖民者開始在馬島上設立居住和定居者。
  • 阿軍在馬島被英國擊敗,他一人率領球隊向英國復仇
    「愚蠢的戰爭」,就是1982年英阿之間發生的馬島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阿根廷被英國擊敗,600多名士兵陣亡,1600人負傷,69架戰機被擊落,可以說是慘敗一個進球的份量,抵得上一場戰爭,這已經不僅是足球了,足球已經成為另一種戰爭。
  • 冷戰時規模最大的海戰,阿根廷輸掉的是戰爭,英國輸掉的是未來
    1833年,如日中天的英國海軍想起了這筆舊帳,來到馬島就趕走了阿根廷人,並宣稱馬島是英國領土的一部分,由此引發了英國和阿根廷長達多年的領土主權爭議。 到了1981年,阿根廷國內面臨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阿根廷政府認為此刻正是發動戰爭的絕佳時機。他們還想著,同樣陷入財政危機的英國斷然不會插手馬島事宜,此次軍事行動會十分順利。
  • 閒聊1982年的馬島戰爭,爭取一文帶你了解來龍去脈
    所以,在此想歸納一下讀者朋友評論中的種種疑問再理一理,然後以鬆散的,閒聊的方式來表達。不考慮系統字數限制,也不考慮什麼主體結構之類的,一篇不夠容納就分上下篇。反正力爭能說的明白點吧。 既然是閒聊,那就發散些,多點引入一些其他的事件例子,希望能讓讀者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好,開始!
  • 馬島戰爭,阿根廷到底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能夠戰勝英國?
    阿根廷與英國的馬島爭端由來已久,可以說伴隨著阿根廷的獨立就已然開始了。雙方為此也數十次談判,但都沒有結果。1981年,兩國關於馬島歸屬的談判破裂,阿根廷眼看談判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只能先下手為強,所以戰爭爆發了。
  • 馬拉度納因何成為阿根廷英雄?因為他用足球擊敗英國,為國家雪恥
    馬島海戰,阿根廷被英國擊敗,國家失去了尊嚴馬島,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的東南部沿海。1816年,新獨立的阿根廷宣布對馬爾維納斯群島擁有主權。但是英國在1833年趕跑了阿根廷官員。1892年,福克蘭島成為英國正式殖民地。馬島距離英國十萬八千裡,在阿根廷家門口,卻是英國國土。
  • 馬島戰爭中,英國還對法國進行核訛詐?阿根廷成為犧牲品
    人與人之間為了利益或是其他原因,可能經常會使用一些「鬼把戲」,比如威脅,倒打一耙,兩面三刀,說出來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些做法都很不道德,不是君子所為,有損人與人之間的信用和友誼。可是你細想一下,在社會上誰又沒中過別人的「算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