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英國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稱之為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而爆發了一場戰爭,最終以英國獲勝並佔領馬島宣告結束。此戰英國陣亡258人,阿根廷陣亡649人。戰後阿根廷軍事強人加爾鐵裡黯然下臺,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卻因這場戰爭的勝利,為其贏得了「鐵娘子」的稱號。
在1982年的馬島之戰中,如果此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會有什麼影響?
一,如果馬島之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那代表著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的徹底沒落。作為當時西方世界實力僅次於美國,與法國實力不相上下,同時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英國,如果被阿根廷這樣區區南美二號強國打敗,恐怕英國真的無法在世界強國俱樂部立足了。等待英國的只能是北約盟友的嘲笑,西歐諸國的輕視,西歐競爭對手法國、西德的蔑視,還有冷戰對手蘇聯的幸災樂禍。
二,如果馬島之戰,英國被阿根廷擊敗,那戰後阿根廷將取代巴西,成為南美地區的霸主,甚至是除美國外的美洲地區最強國家。英國雖然當時已是日薄西山,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少數幾個世界大國之一,這樣的世界大國若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區大國打敗,只能證明阿根廷實力不俗,尤其是在軍隊戰鬥力方面絕非等閒之輩,戰後阿根廷必將成為美洲軍事強國。
事實上由於英國是萬裡長途奔襲,在後勤補給方面處於劣勢,阿根廷是在家門口作戰佔盡地利優勢,因此阿根廷並非沒有取勝的可能。但阿根廷敗因主要是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是英國的支持者,而自己作戰用的先進武器裝備,都是採購自上述國家。比如戰前阿根廷海軍從法國緊急採購5架「超級軍旗」現代艦載攻擊機和6枚飛魚空艦飛彈。戰爭前不久又有另外9架「超級軍旗」式戰機交付阿根廷海軍,但法國為了支持英國,拒絕派專家幫助阿根廷解決「超級軍旗」式戰機掛載使用飛魚飛彈的難題。此外,法國政府把阿根廷海軍航空兵的「超級軍旗」式飛機和飛魚飛彈的情況全部告訴了英國。
後來於1982年5月4日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先進飛彈驅逐艦的正是「超級軍旗」式飛機發射的「飛魚」飛彈,可見「超級軍旗」式飛機和飛魚飛彈對阿根廷海軍的重要性,法國把這兩款武器的情況洩露給英國,對阿根廷方面作戰產生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
試想如果阿根廷向美法等國採購先進軍事裝備順暢,美法等國對交戰雙方採取中立立場,阿根廷贏得戰爭勝利的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