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做加班手術到凌晨,麻醉醫師忍不住怒吼外科醫生

2020-12-15 瀟湘名醫

坐看熱鬧,有一天自己會成了熱鬧。

加班,誰沒有加過啊?

但是經年累月的加班,經常加班到深夜,還沒有加班費,而且第二天還要照常上班,這樣的加班又有誰有過?

你沒有,他沒有,但是外科醫生有,麻醉醫師有,手術室護士有!

外科醫生是醫院中公認的拼命三郎,幹起活來像玩命一樣,可以不吃不喝不拉不撒,連續十數小時、數十小時不休息,從白天幹到黑夜,又從黑夜幹到白天。

外科醫生玩命,麻醉醫師也要躬身入局,手術室護士也得奉陪到底。

於是乎,每到深夜,醫院裡其他科室已經關燈熄火靜悄悄,唯獨手術室依然燈火通明,外科醫生、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忙得熱火朝天。

經常加班,對人的精力是巨大的挑戰,對人的身體也是極大的傷害,極易誘發過勞死。

筆者自己就有體會,加班手術做到深夜時,腦袋像灌鉛一樣很沉重,思維麻木遲鈍,反應力下降,手上動作無意識地變形,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而且人也變得急躁易激,容易失去耐心,不經意間就可能與他人發生言語衝突。

更糟糕的是,如果手術結束太晚,晚上休息不好或沒有足夠時間休息,第二天上班整個人就會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像大病未愈一樣迷糊難受。

所以,大凡當天手術安排較多,手術難度較大,或預計手術結束較晚時,筆者一般第二天儘量不排手術,或只排一些簡單的手術,做下緩衝。但是,如果遇到手術病人實在多,不連續安排手術就做不完的時候,那也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強打精神硬撐。

外科醫生手術排得多、排得滿,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也不得不臺上臺下、臺旁臺後全方位作陪。

由於經常全天候、滿負荷的工作,有些年輕的手術室妹妹扛不住了,就被迫辭職轉行。所以,大凡病人暴多的醫院,手術室護士的離崗率也多居於高位。

我們手術室曾經有一位非常可愛有靈性的妹妹,人長得漂亮,手術配合也有很高的悟性,我本想著假以時日重點培養的話,日後必然能成為得力又心怡的搭檔。

熟料,妹妹適應不了手術室白天黑夜沒日沒夜的工作,堅持了兩年終于堅持不下去了,身心俱疲,揮淚辭職,也讓我無比痛惜。

長期加班,工作連軸轉,人的體力和神經長時間處於極限狀態,就容易發生情緒失控或崩潰,出現過激的言論和行為。

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就有人透露,他們所在的醫院手術室經常做手術做到凌晨五六點,有一回有一個麻醉醫師終於受不了,情緒爆發,對外科醫生破口大罵:你們這般畜牲,還是不是人,還有沒有把我們當人?

外科醫生被爆粗口,心裡也覺得憋屈,你以為我們想加班啊,你以為我們存心折騰你們啊?我們也是沒有辦法!

病人住院,不及時做手術,家屬天天跟在屁股後面攆,託熟人不停打電話催;手術該做不做,病人出不了院,院外的病人就進不來;病床周轉慢,病人住院時間長,領導批評不說,還要扣錢扣獎金。

當外科醫生容易嗎?看著光鮮,實際上像被推著走的磨,被抽著轉的陀螺,也是身不由己。

病人多,手術多,一個星期手術日就那麼一天,不趁著正臺時多排幾臺,難道天天候在別人後面等著別人做完半夜才開始?

麻醉醫師、手術室妹妹覺得苦,我們都理解,可是我們外科醫生也苦啊!誰不想朝八晚五到點就下班,晚上陪著老婆孩子,該休息時休息,該睡覺時睡覺?可是不行啊,手術不能說停就停。

手術停了,病人那邊不好交代。胃腸道手術都是要做腸道準備的,病人拉一天,餓一天,臨到該手術了,告訴人家,對不起,今天手術停了,推到明天,你得再餓一天。病人會怎麼說,家屬會怎麼想?換成你,你樂意嗎?

而且,即使病人和家屬勉強同意停手術,但明天呢,明天還不是接臺,還不是一樣地晚?如果情況還這樣,那到時還停不停手術?

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有情緒朝外科醫生發,外科醫生有情緒朝誰發去?

都是為了工作,而且還是在努力地、忘我地工作,沒人表揚不說,還成了替罪羊,成了受氣包,兩頭不討好。

其實,麻醉醫師和外科醫生之間的衝突,表面看是個人的情緒控制問題,但是大凡因為工作安排不合理而導致一線人員之間的摩擦,往往不只是私人問題那麼簡單,背後一定存在著管理的缺陷,要麼是管理缺位,要麼是管理滯後。

試想,如果醫院管理部門及時出臺相關舉措,緩解外科醫生正臺手術日少、做手術難的問題,如果醫院領導關心愛護員工,重視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成年累月加班身心過勞的問題,怎麼可能還會發生這樣荒唐的衝突?

說到底,外科醫生、麻醉醫師、手術室護士都是一個團隊,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兄弟姐妹,誰願意互相詆毀,把彼此當成敵人一樣動不動就對懟?上班時愉愉快快合作,下班時高高興興說笑,誰不樂意?

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些醫院為了避免當天手術安排過多,手術持續時間過長,醫護人員疲勞手術引發醫療安全隱患,做出了一些規定,要求到某個時點後,手術室就不再接病人,後面的手術一律取消。

醫院不同,規定也不盡相同。

據同行間交流,有的醫院是規定晚7點後不接病人,有的醫院是規定晚9點後不接病人,有的醫院則是規定晚11點後不接病人。

應該說,這樣的規定,對部分手術病人不是很多的醫院有些效果,可以起到提醒外科醫生根據醫院手術室每日手術多寡情況合理安排自己的手術;但是對於手術病人很多的醫院就不太適合!

要求晚於某個時點外科醫生就必須停手術,但是如果第二天、第三天手術一樣多怎麼辦,難道手術一直停下去?

所以,有的醫院根本不敢出臺這樣的規定,當天安排的手術就是做到次日天亮也要接著做;因為病人實在太多,天天都是如此,不放開做手術,外科科室就無法正常運轉。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樣的規定並不解決手術間數量少的問題,並不解決外科醫生正臺手術日少的問題,也不解決醫護人員工作量過飽和的問題,更不解決醫護人員加班沒有積極性的問題。

大部分管理層的初衷是,希望用最少的人力,最小的支出,完成最大量的工作,所以,他們不停地要求一線人員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卻不關心一線人員的疾苦,不捨得提高一線人員的待遇。

既要馬兒跑得好,又不想給馬兒餵飽草,這就是他們現實而單純的想法。

同時,為了加強管理,更好地監督一線人員工作,行政科室不停地進人擴張,而臨床科室要進人卻千難萬難,造成了抬水的和尚只有一個,管理抬水和尚的和尚卻越來越多的尷尬困境。

其實,要破除外科醫生手術難,麻醉醫生和手術室護士過勞的問題,並不困難。

一個思路是提高有限的手術間的利用效率,人手不夠,就進人嘛,三班倒,每個班限制工作時長,一班累了第二班頂上;另一個思路是開放周末手術,手術多的,工作日做不完的,周末接著做,提高加班手術分成,讓醫護人員犧牲休息時間工作的價值得以體現。

醫護人員的健康得到保證,勞動得到尊重,待遇得到提高,工作積極性才能充分提高,工作熱情才能充分釋放,才能幹得歡,幹得愉快,幹得心甘情願。

麻醉醫師和外科醫生間的衝突,手術室護士不斷的離職,如果以看熱鬧的心態對待,會覺得是發生他人身上的事情,與己何幹?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坐看熱鬧,有一天自己會成了熱鬧;往死裡整別人,有一天終會整死自己。

來源: 溫柔醫刀

作者:春哥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來源:醫學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麻醉與外科共創 ERAS主題報導(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醫師協會...
    同時,麻醉藥物和肌松拮抗藥物的使用也為患者術中條件的優化以及術後安全轉歸提供了重要保障。這些均離不開外科醫生和麻醉科醫生的團結協作。筆者現從梳理我國微創外科發展歷程談起,對胃腸手術中如何做好團隊協作進行探討。
  • 《麻醉危機管理》新書發布!麻醉醫師是手術安全的「堅強後盾」|...
    該書的出版發行,不僅填補了我國麻醉醫學相關領域的空白,也是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三名工程」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匯集真實臨床案例,幫助麻醉醫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在醫院,麻醉醫師是手術安全的「堅強後盾」。
  • 麻醉醫生出現之前,做手術需要先把人打暈?……對
    麻醉學科歷經百餘年的風雨,現已成為保障醫療安全的關鍵學科。麻醉發展史,就如同人類文明進化的鏡子,印證人類不斷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歷程。無麻醉手術的殘忍現場19世紀前,人類對疼痛束手無策,外科手術如同酷刑。
  • 做疝氣手術的寶寶,扎到麻醉醫生懷裡不撒手
    交匯點訊 「最有愛的麻醉!今天接受疝氣手術的寶寶,扎到麻醉醫生懷裡就是不肯撒手,麻醉師阿姨表示太可愛了,完全下不了手啊!只好抱著他,在他背後『下藥』了!」5月21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外科的汪鋒醫生發了一條朋友圈,引發眾多好友紛紛點讚,評論「太暖,太有愛了」。這位有愛的麻醉師名叫陸蘊紅,是南醫大二附院麻醉科一位副主任醫師,記者今天第一時間聯繫上她,請她還原當時的情景。
  • 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是不是誰都得聽他的,特別的威風
    高考陸續出分了,大家都開始填報志願了,有些朋友問我,學醫好不好,特別是當外科醫生怎麼樣?在很多朋友的眼中,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非常帥氣、十分的迷人,在手術臺上可以指揮一切,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家都要聽手術醫生的。
  • 困局 麻醉和淚
    2017年3月26日,江蘇省江陰市祝塘醫院一名麻醉醫生,值完夜班後在家中猝死離世,畢業僅一年,剛剛報考執業醫師,25歲。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的規培麻醉醫生在連續加班後,在宿舍發生猝死,25歲。2017年8月11日,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大學附屬東華醫院麻醉科主任在辦公室內被發現突發心臟病死亡,53歲。
  • 麻醉醫生緊缺現狀或緩解 華南地區首家麻醉學院成立
    劉克玄介紹,現代麻醉學起源於1846年,在它的發展下,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1850年前後的1/100下降到1950年的1/2680,而到2000年在一些發達國家麻醉學不僅能夠讓患者體驗「睡一覺,手術就結束了」的舒適化醫療服務,也能讓外科醫生在麻醉醫生的護航下去完成更高、精、尖的外科手術的科學技術,如支持醫生開展難度更高的心臟、肺臟等臟器移植手術、機器人手術等。劉克玄還表示,當下麻醉科醫療服務也不僅僅局限於手術室內,還可用於戒毒、疼痛診療、監護治療、急救復甦等門(急)診、和住院服務等多個領域。
  • 善疑難手術 精基礎治療 ——南陽醫專一附院普通外科二病區、麻醉...
    2020年12月3日,普通外科二病區收治一位巨大甲狀腺腫瘤患者。患者在基層醫院輾轉多家醫院後,慕名來到了南陽醫專一附院尋求手術治療。入院後,主管醫師吳勤祥、李宇飛為患者完善術前各項檢查。患者CT示:右側甲狀腺峽部有一直徑約84mm囊性腫物影,已壓迫氣管。這麼大的甲狀腺腫瘤實屬少見,手術切除腫瘤是最佳治療方案。
  • 慌不擇路:概念錯亂的手術麻醉意外保險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種手術意外險正在包括佑安醫院、阜外醫院等多家大醫院實行。院方希望通過這種新險種緩解醫患糾紛,最終實現風險共擔。這樣做,違背學理。麻醉意外或手術意外,這些名詞術語的定義是什麼?意外,意味著現行醫學尚不能預知和避免的患者不良結果。對此,醫師不承擔醫療責任。
  • 老人腦出血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 醫生戴三層手套手術
    三層手套限制手指靈活性 27日夜間12點,神經外科副主任金勝昔與王鵬醫生進入負壓手術間,此時麻醉已經完成,金主任需要為患者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由於譚師傅年齡偏高,合併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並且做過心臟瓣膜手術,長期吃抗凝藥,增加了術中出血概率,同時也增加了術中止血難度。
  • 華南首家本科麻醉學院成立 欲破解麻醉師短缺難題
    ■南方醫院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戴花帽者)正在一臺手術上。  1月6日,南方醫科大學麻醉學院首任院長劉克玄告訴新快報記者,按照國際先進國家標準,醫院每3名外科醫生應配1名麻醉醫生,但以南方醫院為例,醫院有外科醫生2000多名,全院日均手術量接近200例,但麻醉醫生僅60多名。臨床上麻醉醫師的人員緊缺和疲勞問題極為突出,以至於2019年之前,全國很多三甲醫院無法全面提供分娩鎮痛服務。
  • 麻醫臺:建立麻醉醫生多點執業服務平臺,改變麻醉醫生現狀
    每天早上七點半左右,徐蕪玲就到了辦公室,八點鐘,醫院的手術開臺,徐蕪玲開始進入手術室,為病人進行麻醉。三甲醫院患者多,基本每天都要進行多臺手術麻醉,甚至忙的時候一天十幾臺,徐蕪玲經常一進手術室就是待一天,回到家時常常已經是深夜。即使前一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徐蕪玲仍然是早上七點半準時到醫院,常年如此。
  • 改變外科手術的野蠻,每個能無痛做手術的人都要感謝他
    在麻醉品發明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對疼痛束手無策,外科手術如同酷刑。外科醫生的技術是以他們的刀速來衡量的,外科醫生也被描述為「一個帶著刀的野蠻人」。威爾斯,則是第一個意識到麻醉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意義,第一個用笑氣作為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被稱為現代麻醉學的先驅者。
  • 這個外科醫生自創40項「秘密武器」,還能給自己做手術
    對外科醫生而言,手中的器械便是真正的性命所系。「柳葉刀」「倚天劍」「圓月彎刀」……刀剪鉗鑷勾,有了利器,才能讓醫生的十八般武藝盡情施展,無往不勝。還據說,外科醫生手術刀的種類型號,怕是比女生口紅的常用色號還要多……但你有見過,還能給自己打造裝備的醫生嗎?
  • 柳州市婦幼保健院三江分院首例小兒外科微創手術成功實施
    盡職盡責,楷模團隊」的大紅錦旗,還特別將另一繡有「良醫高尚解病患,醫術高明暖人心」的錦旗遞到韋敏榮主任手裡。「謝謝你,韋醫師,我兒子完全好了,而且開刀的地方一點疤都沒有,真是太感謝您了,也謝謝其他為我兒子做手術的醫師護士們。」楊洋媽媽緊緊地握住韋主任的手,無比感激的說。
  • 致命的醫美: 麻醉事故不只是「意外」
    《白皮書》顯示,中國麻醉醫師按照人口基數統計有近30萬人的缺口。專家調研認為,中國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機構,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10萬人,消費者維權難。 近日接連發生的幾樁整形手術中的致命麻醉事故,將醫美安全和規範性等話題再次置於輿論風口。何以麻醉事故在整形手術中時有發生?哪些環節需引起消費者、醫美機構的強烈重視?
  • 豆瓣8.7,你永遠不知道被麻醉後,手術臺上會發生什麼
    作為麻醉科唯一的值班醫師,男主堅持先去給急診病人做麻醉,連累醫院差點被議長拉黑。 一周之後,院長執刀做腎臟取石手術,同樣由男主擔任麻醉師。
  • 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大麻煩 現代針刺麻醉讓患者術後康復更快速
    針刺麻醉這一中國原創技術在加快患者術後康復的道路上,不斷創造出新奇蹟。53歲的範女士,曾有過一次乳腺結節手術史,今年在體檢時又發現了雙側多髮乳腺結節,為手術治療她住進了上海嶽陽醫院。術前胸部CT檢查時,醫生還發現其左上肺有一直徑9毫米的不均質磨玻璃結節,高度懷疑惡變。乳腺科、心胸外科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後認為她左肺和雙乳的結節均需及早手術。
  • 中西醫大對決之麻醉篇
    比華佗略早,公元1世紀著名藥學家戴俄斯科利提斯(羅馬皇帝尼祿的軍醫)的5卷《醫藥全書》,記載了600多種植物,近1000種藥物,其中包括了麻醉劑,是曼陀羅花和白酒做的。而與「睡聖散」和「草烏散」差不多的時期,13世紀的偉大外科醫生狄奧多裡的著作裡清晰記載了一種麻醉法:海綿蘸以鴉片、歐傷牛草、曼陀羅等麻醉藥物,曬乾備用。
  • 麻醉手術對眼睛有危害嗎?
    伴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手術技術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當然,麻醉的進步也是突飛猛進的,麻醉醫生也為著「美好生活從無痛診療開始」這一目標而奮鬥著。正所謂「流水的外科,鐵打的麻醉」。麻醉科裡的醫生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病人,同時每天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也是接連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