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高、最古、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應縣木塔

2020-12-17 山青發布

自古樓閣是登臨的聖地,樓閣的修築,代表了木結構建築的最高發展水平,是技藝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且唯一一座木構閣樓式塔,被譽為「中國現存的遼代建築中形體最宏偉的傑作」。在世界現存古木建築中,形體如此高大、年代如此久遠的木塔已是孤例。

應縣木塔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應縣木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位於佛宮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相當於現在的20層樓高,整體呈平面八角形。塔身外壁五層,夾有暗層四級,實際上是九層。

應縣木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鬥拱結構,全塔共用鬥拱54種,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之最。每個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堪稱鬥栱博物館」

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

應縣木塔採用傳統的中國式榫卯結構建築,藝術價值極高,就是在當年也必須是高明的設計師,加以能工巧匠的技術才能建造而成。榫卯結構的核心精髓在於柱,梁,鬥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的套筒結構。這種特殊的柔性結構體,不但能承受較大的荷載,將力向下分散到各處,還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具有抵抗一定外界壓力的神效。

當大風、地震來臨時,鬥栱就像一個可松可緊的彈簧可以吸收動能保護主體結構不受侵害。從下向上仰望,一朵朵鬥栱宛如一簇簇盛開的蓮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輝,古人稱之為「百尺蓮開」。

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製作精美,更使木塔宏偉壯觀。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風吹鈴動,叮咚作響,使人心曠神怡。

全塔裝有木質樓梯,每上一層樓,都有不同的景觀。在第三層的一副銀檻聯寫得好:『放眼欲窮千裡目,摳衣試上六層來』;三層外槽東面西側木聯上書:『俯矚桑乾滾滾波濤縈似帶,遙臨恆嶽蒼蒼岫嶂屹如屏』,道出了周圍令人神往的山川林木景色。

白雲蒼狗,歲月悠悠,飛燕縈繞,餘音嫋嫋,歷經千年的木塔依然巍然聳立,正如那如翼輕展的飛簷,千變萬化的鬥拱,手挽手寫就中國古建築的奇蹟,與天地一起見證世間的日新月異!

文字:黃琳

攝影:劉瑞剛

視頻剪輯:王軒辰

相關焦點

  • 寫不盡的應縣木塔!
    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裡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今天的應縣,在遼代稱為應州,下了高速是縣城的北部邊緣,因為沒有什麼高大建築,依然保留著千百年來的天際線,著名的應縣木塔成了視線中唯一高聳之物。行至塔前,空曠的廣場更加劇了這種高大感,此時的木塔真如一層匾額上所書「天柱地軸」一般,拔地升起,大氣磅礴,矗立在蒼茫的天地間。
  • 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應縣木塔:屹立不倒的千年一塔
    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塔,歷經千年,地震震不倒、炮彈炸不倒,其中隱藏了多少秘密?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梁思成、莫宗江通過精心測繪,揭開了這座「木結構史詩」的神秘面紗。近日,清華大學後輩學人再次登上這座木塔,通過「人文清華」講壇節目,向大家講述這千年一塔的前世今生。
  • 【五分鐘常識打卡】我國四大名塔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嶽寺塔(中國最早的磚塔,河南省登封縣)、千尋塔(大理三塔,雲南省大理城)、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山西省應縣)、飛虹塔(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山西省洪洞縣)。  嵩嶽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簷,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簷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簷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
  • 北嶽恆山雲岡石窟應縣木塔雁門關品美食4天6日出發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應縣木塔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4A級景區每年的過節前後,當地百姓都要身著新裝,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燒香拜佛,並登上木塔的最高層,表示節節高升。
  • 應縣木塔|人說山西好風光,朔州主場看這裡!
    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理解,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遺世瑰寶,實屬世界木結構建築的不朽典範,舉世無雙。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大約7500噸,整個建築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方外挎耳,接近於佛教的「卍」字形;上層為八角形。
  • 我國八大著名古塔,歷史悠久,其中一座被譽為「東方比薩斜塔」
    NO. 7 西安大雁塔西安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是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大雁塔也是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標誌之一。
  • 應縣木塔:千年國寶,危如累卵
    只有託付給真正懂得保護的專家來管理,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未來。如果只是讓擁有「事業單位編制」的人來「近水樓臺先得月」,那麼,祖宗家業一定會敗在他們手上。——純道題記應縣木塔,即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點,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千年一塔看應縣》「人文清華」講壇應縣木塔專場實錄(附有登至...
    應縣木塔,始建於1056年,通高67.31米,相當於22層樓高,被譽為世界上最高大最複雜最卓越的木結構建築,近千年來,地震震不倒,炮彈炸不倒,卻因無知鄉紳的破壞性改造,導致塔身不斷傾斜。如何修繕這座稀世國寶,成為國內文物保護界的一大難題。
  • 應縣木塔:雲薄萬栱的古今傳奇
    應縣木塔,始建於1056年,通高67.31米,相當於22層樓高,被譽為世界上最高大最複雜最卓越的木結構建築,近千年來,地震震不倒,炮彈炸不倒,卻因無知鄉紳的破壞性改造,導致塔身不斷傾斜。應縣木塔立面渲染圖來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應縣木塔剖面圖來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藏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最高最複雜最卓越的木結構建築,從地面到塔剎頂點高67.31米,相當於現在22層高的建築。
  • 古建瑰寶:應縣木塔即將1000歲,堪稱一座「鬥拱博物館」
    【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山西人文地理專欄】 應縣木塔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宏大的純木結構塔式建築 應縣木塔,又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1056年,塔高67.31米,相當於一座20多層高的現代建築,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千年國寶應縣木塔扭曲變形傾斜,修繕方案卻「難產」近30年
    讓建築大師梁思成叫絕的國寶,就是位於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木塔。它巍然聳立在晉北廣袤的大地上,有20多層樓高,平面八角形,明五暗四共九層,外觀五層六簷,底層重簷出挑深遠。全塔有50餘種鬥拱裝點,宛如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每一明層中心供奉佛像。登塔觀覽,桑乾似帶,恆嶽如屏。近千年來,歷經風雨、地震、戰爭、不當維修,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已扭曲變形。
  • 我國現存最早的莫高窟單層亭閣式木塔,經典建築藝術的傳承實例
    在莫高窟巖壁前,有一座玲瓏精巧的單層亭閣式木塔。此塔原存於距莫高窟約15公裡三危山山巔的廢寺老君堂,1981年,此塔完整無損的遷到了莫高窟。這座單層亭閣式小塔,塔頂為木構,塔身土坯砌成,外繞柱郎,廊有八柱,柱斷面為小八角,有側腳,柱下有相交後出頭的鐲腳,柱項間連闌額。塔壁八面,西面開方門,門口兩邊浮塑雙龍,門額上畫一小方匾,墨書「慈氏之塔」,所以人們也稱「慈氏塔」(慈氏即彌勒)。
  •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
    我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活躍的地震帶,東臨環太平洋地震帶,西部和西南部是歐亞地震帶經過的地區,是世界上多地震國家之一。
  • 歷經千年而不倒 揭中國古代十大名塔
    (上圖)飛虹塔  上寺的琉璃寶塔為飛虹塔,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全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 4.應縣釋迦塔(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中國中西部的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因其全部為木構,通稱為應縣木塔。塔總高67.31米,是中國現存唯一的純木構大塔。  應縣木塔為平面八角形五層六簷樓閣式,總高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4.4米。
  • 契丹遼文化研學丨在遼塔遼構裡尋找北國的金戈鐵馬(10.20-10.25)
    淶源閣院寺、興文塔含早中晚夜宿淶源D4(10.23)靈丘覺山寺塔渾源圓覺寺塔、懸空寺含早中晚夜宿渾源D5(10.24)應縣木塔大同華嚴寺、善化寺含早中晚雙塔均為八角形磚仿木構樓閣式舍利塔,時代特徵明顯,頗具典型的遼代建築風格,在我國眾多古塔、名塔之中以其獨特之處享有一席之地。應縣木塔細節 圖源袁老師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即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1966年的應縣木塔!
    它的外形輪廓、結構手法,處處顯示出遼代建築的特點,是現存遼代建築中,形體最宏偉的傑作。 自大同市至應縣約85公裡,乘長途公共汽車向南略偏西行駛,大致與同蒲鐵路平行,總到懷仁鎮後,才離開鐵路向東南方向行駛。天氣晴朗的時候,離縣城30公裡左右,便可望見一個粗壯的塔影,優立在遠處的山腳下。距離愈近,輪廓愈見明顯。
  • 「生病」的應縣木塔29年開不出修繕「藥方」!為何「議而不決」?
    讓建築大師梁思成叫絕的國寶,就是應縣木塔。它巍然聳立在晉北廣袤的大地上,有20多層樓高,平面八角形,明五暗四共九層,外觀五層六簷,底層重簷出挑深遠。全塔有50餘種鬥拱裝點,宛如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每一明層中心供奉佛像。登塔觀覽,桑乾似帶,恆嶽如屏。近千年來,歷經風雨、地震、戰爭、不當維修,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已扭曲變形。
  • 應縣木塔,釋迦牟尼的靈宮
    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窣堵波——印度桑奇大塔應縣木塔既然是遼國皇家供奉的佛塔,就必然與佛有所因之緣。圍繞木塔,綜合古今所議,有兩則因緣倍受僧俗兩界關注。第一則來自俗家史料: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是金城人。此人生於九月初九。一次皇帝賀壽,全國各地紛紛進貢奇珍異寶,其中四川節度使孟知祥敬獻一顆佛牙舍利。另據《五代史》載,有高僧自西域來,也向李嗣源獻佛牙一顆。
  • 既屬八大遼構也是僅存孤例:屹立千年不倒的山西朔州應縣木塔
    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僅存孤例的山西朔州應縣木塔,並屬於全國範圍當中的八大遼構之一,或叫佛宮寺釋迦塔。所謂佛宮寺釋迦塔,分開來講,既是佛祖居住的宮殿之所在,也是以本尊來命名的唯一佛塔,本身無它,可以看作人們的美好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