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廈門海滄,在堅持產業立區加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進程中,迎來了又一個高光時刻——昨日,海滄區舉行半導體產業基地封頂暨重大項目籤約儀式,總投資超150億元的15個重大項目落戶海滄,達產後年產值將超250億元,標誌著海滄初步形成了「以產品導向的特色工藝晶圓製造、先進封裝為發展重點」的產業鏈布局,並具有差異化優勢,對進一步提升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探索區域產業發展模式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當前,發展集成電路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海滄超前布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布局中的重要承載區和具有海滄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版圖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在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看來,海滄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度高,發展方向明晰,已駛入良性循環軌道,未來勢必進入創新深水區。
昨日完成主體封頂的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正是海滄保持戰略定力,不斷以敢為人先的豪情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闖關探路的一個縮影。
「如今,越來越多集成電路製造業企業步入發展新階段,對產業載體有了更高要求,然而國內專業化的集成電路製造業廠房資源相對稀缺。」據海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時打造國內首個成規模的集成電路中試廠房園區,不僅契合國內行業發展需求,也與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階段相適應。
記者了解到,海滄半導體產業基地在籌劃之初,廠房蓄客面積就已經接近一半,雲天半導體、四合微電子、燁映電子等9個首批入駐項目總投資超3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超50億元。
從昔日的「邊角地」,成為集成電路行業的「風暴眼」,海滄一步一個腳印。就在幾天前,國內首條12吋特色工藝晶片製造生產線——廈門士蘭12吋特色工藝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產線正式投產,打破了國內長期以來在12吋製造技術領域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局面,為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翻開了新篇章。
潮頭弄槳,浪尖起舞。未來,海滄將繼續堅持以國際化視野從長遠大勢審慎看待當前形勢,不為局部和眼前問題所困擾,加速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鏈條,堅定不移地推動海滄集成電路產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