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今天,法國作家羅曼·加裡在巴黎的家中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堪稱傳奇的一生。
羅曼·加裡(1914—1980),法國作家、飛行員、外交官、導演、編劇……
1914年5月21日,羅曼·加裡出生於當時屬於俄羅斯帝國的維爾紐斯(今立陶宛首都)一個猶太人家庭,原名羅曼·卡謝夫。他在俄國和波蘭度過了童年時代,1928年隨母親搬到法國,定居尼斯。他在當地上了中學,後到巴黎學習法律,獲得法學學士學位,並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38年,羅曼·加裡進入法國空軍,接受飛行訓練。「二戰」爆發後,他作為空中射擊教官入伍。1940年6月,法國前線全面崩潰後,他決定投奔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力量」,於是駕機逃離法國,輾轉來到英國的格拉斯哥,加入了戰鬥部隊,從此改名為羅曼·加裡(加裡在俄語中意味著「火」)。他轉戰利比亞、衣索比亞和敘利亞,期間染上傷寒,幾乎喪命。1943年2月,作為洛林轟炸大隊的成員,他轉往西線戰鬥,共完成二十五次攻擊任務。由於屢建戰功,羅曼·加裡多次受到嘉獎,獲得了榮譽軍團三級勳章、解放之友勳章、十字軍功章和抵抗戰士紀念章等。
青年時代的羅曼·加裡
1945年,羅曼·加裡發表在戰爭期間寫成的處女作《歐洲教育》,一舉成名。《歐洲教育》以史達林格勒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在波蘭進行反法西斯鬥爭的遊擊隊員的故事,真實地描寫了遊擊隊員、當地民眾和德國侵略者的行為和心理。小說獲得當年的法國批評家獎,先後被譯成多種文字。薩特在《現代》雜誌發表評論,稱其為「最好的抵抗運動小說」。
戰後,羅曼·加裡進入外交界,1952年到法國駐紐約聯合國代表處工作,1955年又赴倫敦任職,1956年被任命為法國駐美國洛杉磯總領事。離開外交部後,他還在新聞部當過一年半特派員。
他在1956年發表的《天根》講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法屬赤道非洲的獵象與反獵象的故事,通過主人公莫雷爾一群人的行動,不僅直面急需善待自然、挽救物種、保持生態平衡的嚴峻課題,而且藉此捍衛人的榮譽,追求自由、平等、博愛、尊嚴,洋溢著濃重的人文主義色彩。它被譽為第一部生態小說,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以上提到的羅曼·加裡童年和青年時期的經歷在真正給他帶來國際聲譽的《童年的許諾》中有詳細的描寫。這部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回憶作品著重回憶了與母親共同生活的往事。「一切都已了卻。」在作者輕鬆調侃的筆調中,所有辛酸的磨難、艱苦的奮鬥和出生入死的光輝英雄業績仿佛都化為一抹輕煙,唯有綿綿的母愛穿越時空,永駐心田。
《童年的許諾》同名改編電影,2017年
1975年,一本作者署名「埃米爾·阿雅爾」的小說《來日方長》一出版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好評如潮。當年12月,便獲得了龔古爾文學獎。這部小說描寫了阿拉伯孤兒毛毛和猶太婦女羅莎太太相依為命、患難與共,同「種種壓迫與非正義」抗爭的故事,以生動細膩的筆調真實地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
獲獎後第三天,作者發表公開信,拒絕領獎,表示只願意通過自己的作品與人交流。一時間,作者的身份眾說紛紜。直到1981年,羅曼·加裡的遺作《埃米爾·阿雅爾的生與死》發表,真相才終於大白天下。原來,羅曼·加裡在憑藉《天根》獲得龔古爾文學獎後對自己所在的這個圈子產生了深深的懷疑:自己的作品真的達到了別人讚譽的那種高度嗎?還是僅僅是因為羅曼·加裡這個名字就讓人心生敬畏?他決定開個玩笑,瞞著出版界化名埃米爾·阿雅爾,先後發表了四部長篇小說。
龔古爾文學獎規定,一位作家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該獎。這樣一來,羅曼·加裡就成了唯一一位兩次獲得此獎的作家,從而在法國文學史上留下一段經常被提起的佳話。
根據《來日方長》改編的電影《羅莎夫人》獲得197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羅曼·加裡一生創作了近三十部作品,內容極為豐富,特點是悲劇內容加上幽默詼諧筆調,憤世嫉俗而又不失信心。他的作品充滿對自由和正義的追求,並貫穿著人道主義和樂觀主義的奮鬥精神,著力揭示人類文明所面臨的種種災難,譴責「欺詐、謊言和偽善」。
羅曼·加裡在多重身份中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為什麼最後會自殺呢?他在1978年接受的採訪中的一段話也許透露了什麼:「衰老?真是災難。但我永遠不會衰老的,永不。我想這是一件殘忍的事情,但我是不會衰老的,我和天上那位先生立下了盟約。」根據羅曼·加裡的遺願,他的骨灰被撒入地中海。這位戰鬥了一生的傳奇作家離去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唯願他的靈魂在那片蔚藍的大海中得到安寧。
選段
我的心思又回到羅莎太太身上,略微猶豫了一下,便提出了問題:
「哈米勒先生,要是沒有了愛,人還能活得下去嗎?」
先生沒有回答,只是喝了一小口薄荷茶,這種茶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一段時間以來,哈米勒先生總是穿著一件名叫熱拉巴的長袍,以防有人召喚他的時候,他還是一身短打扮,搞得措手不及。他定睛觀看我,一言不發,心裡恐怕在想,我還是個未成年人,有些事情對我是少兒不宜的。那個時候,我恐怕只有七歲,要不就是八歲,我說不準確,因為我的出生日期沒有登記下來。什麼原因?等以後我們熟了,您認為有必要了解的話,我再告訴您也不遲。
「哈米勒先生,您怎麼不回答我呢?」
「你還小。人沒有長大的時候,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為好。」
「哈米勒先生,要是沒有了愛,人還能活得下去嗎?」
「能。」哈米勒先生低下頭來,回答了一句,仿佛內心裡羞羞答答,不好開口。
我難過得哭了起來。
《來日方長》,郭安定 譯
推薦閱讀
「羅曼·加裡作品」收入法國作家羅曼·加裡的四部代表作(《歐洲教育》《天根》《童年的許諾》《來日方長》),以展現這位二十世紀傳奇作家的創作生涯。此次再版,譯文經過全面校訂,封面設計感十足,裝幀精美,適於閱讀和收藏。
原標題:《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羅曼·加裡,戰鬥民族作家的一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