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代「經」的不朽名著:《水經注》

2021-02-13 中華書局1912


在中國的歷史上,注經而佼佼出眾者,有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南朝梁劉孝標註《世說新語》,北魏酈道元注《水經》,唐李善注《文選》等,唯有《水經注》完全取代了被注的《水經》,後人但知有《水經注》,而不知有《水經》。

《水經》,是三國時期一部有關水道的專門著作,僅一萬多字,記錄了137道川流,極為簡略,而酈道元的《水經注》,則擴充到40卷30多萬字,記述了大小1252條河流,內容極其廣博,對江河湖泊、名嶽峻峰、亭臺樓閣、祠廟碑刻、道觀精舍、方言異語、得名之由等都進行了詳細記載,涉及地理學、地名學等諸多學科,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典籍。歷代學者專門從各方面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了一門包羅宏富的學問——「酈學」。

酈道元(?—527),字善長。範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官員、地理學家。博覽群書,足跡遍及北方廣大地區。傾其一生心血的《水經注》四十卷流傳至今。此後約一千五百年間,酈道元收穫了眾多男神級的迷弟:

北宋蘇東坡在《寄周安孺茶》詩中寫道:「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

明張岱在《嫏嬛文集》中極力推崇酈道元在山水散文史上的地位:「古來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連大名鼎鼎的柳宗元都屈居其後。

清劉獻廷說:「酈道元博極群書,識周天壤。其注《水經》也……誠宇宙未有之奇書也。」(《廣陽雜記》)可謂推崇之至。

大學者胡適晚年對《水經注》情有獨鍾,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寓所中收集的《水經注》竟然達到六十多種版本、三個大書櫃之多!長久以來沉浸於《水經注》的研究中。

胡適

日本地理學界的元老米倉二郎教授盛讚:「我認為酈道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這個時期,在歐洲歷史上正是人們所說的黑暗時代,是不可能出現什麼地理學家的,所以這個時代的世界地理學家,非酈道元莫屬。」(陳橋驛《酈學新論》序)

酈道元和他的《水經注》,何以有如此魅力,傾倒這一大票傲嬌老男人呢?

 

《水經注》記載了全國1252條大小河流的發源地、幹流流程、支流分布、河谷寬度、河床深度以及水量的季節變化、含沙量、汛期等情況,並涉及流域中的湖泊、陂池、井泉、伏流、峽谷、季節河等,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鄭渠(即鄭國渠)、都安大堰(即都江堰)、汾陂、郟城陂、金臺陂、禪渚陂、長湖等,也在記述之列。

但凡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話異聞、物產風俗、建築碑刻等,皆駐足娓娓道來,使這些河流充滿了煙火氣,呈現出無盡的魅力,讓人心馳神往。

今天的鄭國渠旅遊風景區

徜徉在這樣的文字當中,不妨設想下:乘一船,沿一河,船行一程,停一處,便可知此地人物風情、前世今生,何其美哉!

 

《水經注》成書於北魏孝昌二年(526)前,而317年東晉王朝在南方建立,至此中國一直是南北分裂狀態。酈道元死於527年,直到五十多年後,隋朝才統一了中國。

陳橋驛先生曾在《水經注》某個版本的前言中說:「酈道元寫作此書時,中國南北分裂已近兩個世紀,他有看到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但在當時卻不能成為事實。所以他以大一統的西漢版圖為基礎寫作此書,傾注他的豐富感情於此書之中。他雖然身居北朝,但對南朝的河山勝景倍加讚美,甚至在許多卷篇中使用了南朝年號。所以酈道元是一個愛國主義者,而《水經注》則是一部愛國主義讀物。讀者閱讀《水經注》,通過酈道元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生動描寫和熱情讚美,從而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水經注》之所以有這麼高的聲譽,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寫景精彩。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描寫壺口瀑布和長江三峽的兩段文字,極其生動真切,堪稱千古佳作。

壺口瀑布(孟門)為他隨孝文帝巡察山西和陝西時親自目睹:「其中水流交衝,素氣雲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魄。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贔怒,鼓若山騰,浚波頹疊,迄於下口。」氣勢雄渾,令人目眩神迷,如臨現場。

長江三峽在中國南方,酈道元畢生未曾親臨,他是化用盛弘之《荊州記》中的文字,妙手天成進行二次創作:「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短短一段,卻概括了三峽的四季風光,展現了三峽動態、變化的美。

無獨有偶,範仲淹也從沒去過嶽陽樓,好友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即將落成時請範仲淹作記捧場,範仲淹根據滕子京隨信附上的《洞庭晚秋圖》,洋洋灑灑,寫出了傳誦千古、氣象萬千的《嶽陽樓記》,嶽陽樓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兩位散文聖手,神遊勝地,也能揮就如此絕妙文章,不得不服啊!

 

江河無法言說,幸有《水經注》流傳。所述一千多條大江小河,有的早已湮滅在歷史深處,有的已多次改道,滄桑不復舊顏,在此書中卻奔流不息,一派生機。酈道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江河立傳,堪稱山水知音!

相關焦點

  • 《水經注》中的濟南園林
    也許你對《水經注》這部古代地理學名著頗感陌生。
  • 《水經注》裡的忻州
    》是我國第一部以水道為綱,全面系統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巨著,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它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被譽為山水文學的開創者。伏戎城,按「原本及《注釋》本作『代城』,殘宋本、《大典》本、《注箋》本、《五校》鈔本作『代城城』」;而陳橋驛先生亦將此處校證為「代城」,故此處以「代城」考量。代城,疑為今靜樂縣城南之趙王城(一名趙武靈王城)。按《方輿紀要》:「趙武靈王城,《志》云:在縣南三十裡東山,下臨汾水,城壘猶存」。
  • 《水經注》裡的湘江(六)---《水經.湘水注》略考
    高水從分流口西北流,大致經益陽縣東境的今牌口鄉,接納湘水分流上、下鼻浦,又至今湘陰縣西南的茶湖潭鄉,右屈經今青竹湖、鼻湖,是為陵子潭後入湘水。圖表 2摘自:張修桂:《水經注》洞庭湖水系校注與復原(上篇),歷史地理,2013-12-31,第17頁△又北過羅縣西,溳水從東來流注之。湘水又北逕錫口戍東,又北左派,謂之錫水。
  • 《水經注》與北京
    如果沒有這種公款的資助,也許就不會有眼前這部具有實證價值的《水經注》了。孝文帝要到各地去巡視,酈道元則以皇帝的侍從身份隨行。兩年之中他遊歷各地盛境名川。在撰寫《水經注》過程中,他閱讀過的古籍達437部之多,並大量地引證了書中的資料。《水經注》,共40卷,約30萬字,比《水經》的一萬餘字,多出20多倍。它記述的大小河道1252條。比《水經》中所記載的137條河流多出了近十倍。
  • 《水經注》裡的呂梁
    北魏酈道元所撰《水經注》是我國第一部以水道為綱,全面系統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巨著,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它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被譽為山水文學的開創者。清代劉獻廷稱:「片語隻字,妙絕古今,誠宇宙未有之奇書。」而清人沈德潛甚至認為《水經注》是「不可無一,不容有二」的著作;皆因《水經注》文筆精妙內涵幽深獨步古今,無能出其右者,遂成「不容有二」之千古絕唱。
  • 酈道元和他的《水經注》
    酈道元勤奮好學,歷覽奇書,一生足跡遍及半個北部中國,在此基礎上撰著《水經注》四十卷,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歷來研究《水經注》成為專門學問,稱為"酈學"。水是自然界最活躍的因子,河流對國計民生關係甚巨。我國古代一向有重視水、撰著《水經》的傳統。
  • 《水經注》裡的晉中
    北流注於祀水。水出祀山,其水殊源共舍,注於嬰侯之水,亂流逕中都縣南,俗又謂之中都水。侯甲水注之,水發源祁縣胡甲山,有長坂,謂之胡甲領,即劉歆《遂初賦》所謂越侯甲而長驅者也。蔡邕曰:侯甲,亦邑名也,在祁縣。侯甲水又西北,歷宜歲郊,逕太谷,謂之太谷水。出谷西北流,逕祁縣故城南。自縣連延,西接鄔澤,是為祁藪也。即《爾雅》所謂昭餘祁矣。賈辛邑也。辛貌醜,妻不為言,與之如皋,射雉,雙中之,則笑也。
  • 《水經注》裡的永濟
    蒲津關,按注文所述,本文從謝鴻喜等所論,蒲津關即今永濟蒲州老城西二裡處,已為河水所湮沒[謝鴻喜:《<水經注>山西資料輯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23頁。]。█ 蒲州渡口,三川沉石拍攝
  • 《水經注》裡的朔州
    水經注》是我國第一部以水道為綱,全面系統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巨著,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它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被譽為山水文學的開創者。按《水經注》卷二河水注「東水發源縣西南二十六裡湫淵,淵在四山中」結合Google earth等綜合考量「湫淵」約今寧夏固原海子峽水庫[13],湫水則為今冬至河。(備註:汪一鳴在《酈道元與寧夏[14]》一文中亦判定湫水為今冬至河)   注文「二水潛流通」之謂,蓋亦與「恢河伏流」有關。   桑乾水自源東南流,右會馬邑川水。
  • 《水經注》裡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上篇)
    關鍵詞:水經注; 河水、積石之山、蒲昌;敦薨之水、敦薨之山等北魏酈道元所撰《水經注》[3]是我國第一部以水道為綱,全面系統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巨著,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它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被譽為山水文學的開創者。
  • 賞山水佳作 品寫景藝術 ——讀《水經注》
    看來《水經注》不僅是科學名著,也是文學藝術的珍品。下面我們通過閱讀《水經注》中的山水名篇,來感悟它高明的寫景藝術。 一、交融人文景觀別有意境 如《卷九 清水》描述「清水」的發源情況,是「諸陂散泉,積以成川」。以後形成二十多丈的瀑布,「雷赴之聲,震動山谷」。
  • 酈道元:我是怎麼寫作《水經注》的?
    而且記載西漢時期全國水道的資料,顯然比後來酈道元所注的《水經》還要豐富得多,因為後者所記也僅有一百三十來條水道而已。這也就是我推測在古代,水經所指不但是一部專書,可能還是一類書,撰寫水經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思路由來(參見拙撰《中國古代撰寫水經的傳統》,載《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中國除了四大名著外還有什麼好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相信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所謂的四大名著,但是這四大名著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是誰定下來的呢?這些作者都是明朝清朝的人寫出來的,難道在明朝清朝之前就沒有比四大名著更好的書籍了嗎?
  • 閻明廣與《子午流注針經》
    【學術成就】閻明廣著有《子午流注針經》一書。作者十分推崇何若愚的學術思想,將何氏的《流注指微針賦》置於全書之首並詳加注釋,其餘部分則是閻明廣採摭諸家編次而成。閻氏在注釋《流注指微針賦》中運用大量《內經》、《難經》的經典原文,作為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淵源,閻氏對子午流注理論原則進行了總的詮釋和論述。《子午流注針經》是現存最早的子午流注針灸專著,首卷有流注指微針賦、經絡井滎說及平人氣象論經遂周環圖;中卷為井滎俞經合部分圖、五子建元日時歌;末卷為針經井滎歌訣及五行造化。全書附插圖二十八幅,系統論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論和臨床應用。
  • 小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重要性
    從小讀經典名著,加以思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處。孩子通過這些不朽的文學作品而認識、感悟到的世界,對真善美、假惡醜的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的接受,比我們大人膚淺的說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讀名著的好處真是數不勝數。它能在我們懂得了知識的同時,使我們感到樂趣;能在我們提高了自己文筆的同時,領略到了大文豪們的風採;能使我們在廣泛了知識面的同時,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橫空出世
    不朽的藝術豐碑 ,中華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即《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長篇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同時,四大名著也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 《水經注》裡的西域及河西走廊(下篇)
    亦有不少學者認為員渠城即今博格達沁古城,該城歷時久遠,經漢、南北朝、隨唐而後衰落。墨山城,斯坦因認為營盤古城應是《水經注》記載的「注賓城」[8]。經谷歌地球作系統的方位校驗,頗疑鹹水泉古城即為注賓城。因該城位於孔雀河下遊北岸符合「河水又東,注賓城南」的方位校驗,同時該城位於墨山城(按營盤古城)與斯文·赫定發現的樓蘭古城中間。故按注文可初步推證其為注賓城。
  • 道德經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慎入!)
    《道德經》亦稱《老子》,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譽為萬經之王。
  • 史實辨析:《熱河志·沿革》的正、誤及對《漢志》《水經注》裡渝水的解讀
    乾隆侍講學士曹仁虎《熱河懷人》詩註:「庶常(即庶吉士)扈從熱河,始於先生暨錢竹汀,以方創輯《熱河志》也」,「餘承先生後,增定《熱河志》,體例一遵原書。」《熱河志》系多人編纂。首任總纂實際上是紀曉嵐和錢大昕。《熱河志》內容豐富,體例周詳,文字優美,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正所謂「考古正今,辨疑傳信,即精且博,蔚為輿地之大觀」。
  • 名著 | 雨果《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巨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精彩書評: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