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公路衛士」:月均巡線三千公裡 工作「單調而重要」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處理突發事故。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寧5月14日電 題:青藏高原「公路衛士」:月均巡線三千公裡工作「單調而重要」

作者:胡貴龍 潘雨潔 周瑞辰子

春末夏初的清晨,青藏高原上積雪未消,高速公路蜿蜒伸向遠方,李宏和幾個同事正忙著封堵逃費路口,巡查超限超載車輛。

「這裡的工作很單調,」李宏抬起頭對記者說,作為青海省玉樹公路路政執法支隊結古大隊的隊長,他帶領同事們整日巡邏在國、省道幹線上,月均巡線三千公裡。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封堵逃費路口。 受訪者供圖

二十年間,他們紮根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在烈日寒風下巡查值守,日復一日排查路面坑槽、公路附屬設施及警示指示牌、橋梁、涵洞、隧道、埡口的安全隱患,保證過往車輛平安暢行藏區。

李宏回憶,2010年玉樹地震前,通往西藏的214國道是僅有的一條「生命線」。「震後修建了高速公路,周圍的護欄、護墩等保護設施也逐步完善,車輛行人比過去更加快捷、安全。」

「從前,牧民們為了方便,經常抄近道上山放牧、擅自拆卸道路旁的護欄。」如今,公路沿線專設牧畜通道,隊員們也常常跟牧民講起公路保護的條例知識,「大家愛路護路的意識提高了,每年冬季還會自發到公路旁鏟雪、除冰,幫助我們工作。」

圖為結古公路路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巡查超限超載車輛。 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技術設備的更新也節約人力成本,提高了路政大隊的執法效率。

「目前,高速、幹線、隧道內均已實現全方位24小時的監控覆蓋,」李宏介紹,「從手機上就可以調出視頻,第一時間掌握現場狀況,方便我們與交警、養護部門聯動配合,做好充分準備,迅速有效應對突發事故。」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隊在封閉的國道沿線展開巡查,隊員們整個春節都沒離開玉樹,直到三月末,李宏才抽空回到省會西寧的家。

「過去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缺席了兩個兒子的成長,也沒盡到對父母的孝心。」在2017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之前,他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孩子們跟我缺少溝通,對我疏遠,心裡話只願意跟媽媽說。」提起家人,李宏不禁落淚。

地震後,大隊集體搬離了漏雨的板房,新宿舍裡生活設施俱全,房間裡就能上網,他一得空便給家裡打視頻電話,雖然隔著手機屏幕,「但看到他們的臉,好像千裡之外也在身邊一樣。」

「現在開車從玉樹回西寧,時間比從前縮短了三分之一,坐飛機一小時就能到家,」李宏說,「這些變化,我從前想都想不到。」

高原氧氣稀薄,常年血液循環不暢造成小腦神經末梢堵塞,最近他常常會頭疼。臨近退休,他想教隊裡的年輕人說些簡單的藏語,「執法工作首先要學會與人交流,」他覺得,「哪怕只學幾句打招呼的話,牧民們聽了也會覺得親切,拉近人心的距離,工作才幹得好。」(完)

相關焦點

  • 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
    關注「青藏線老兵之家」分享我們曾經在軍營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一些回憶和我們今天與明天的成長經歷。。。青藏公路青藏公路一景  青藏公路,是中國一條橫跨青藏高原的公路,是109國道的一部分,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前常被稱為青藏線。由青海西寧至西藏拉薩。途經倒淌河、茶卡、格爾木、安多、那曲等地。
  • 修建青藏公路
    關注「青藏線老兵之家」分享我們曾經在軍營中工作、學習、生活的一些回憶和我們今天與明天的成長經歷。。。文/李照明青藏公路是舉世矚目的一條公路,是世界屋脊高原的第一條公路,是世界築路史上的第一條高原公路。通過這次實地調查勘探,初步掌握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環境特點,儘管築路條件極差,人跡罕至,高原缺氧,地質複雜,路途遙遠,自然條件惡劣等,但是,通過這次勘探,還是有力地推翻了外國洋專家、探險家「在世界屋脊上人類無法生存」、「生命禁區」、不能修築汽車公路的斷言。西北進藏支隊,通過實地勘探,證實了在青海、西藏線上完全可以修築公路,且增強了打通青藏線的信心和決心。
  • 中國在青藏高原神秘公路開通 或將有重大軍事作用
    不知不覺中國一條神秘的公路悄然開通,雖然此事並不多人知曉,但中國在青藏高原開通首條高海拔凍土區高速公路,預料這條公路會有軍事用途,而中國解放軍在青藏高原西南面的重要防守對象是印度
  •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我國是如何修建青藏鐵路的?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這裡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無數的雪山,冰川,激流峽谷,使得青藏高原成為地球上最難以到達的地區之一。如此環境,我國是如何修建青藏鐵路的?今天就跟大家解密一下。第一,回顧歷史歷史上,在雪山埡口間行進的犛牛隊,就是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這片12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甚至連一條公路都沒有。在西藏解放之初,所需的物資全部要用牲畜組成的龐大運輸隊完成,數千名戰士和駝工踏上了驚心動魄的遠徵。
  • 60周年|帶你看美不勝收的川藏、青藏公路
    上世紀50年代初,10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荒拓路,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建成了全長4360餘公裡的川藏、青藏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
  • 看看青藏公路的沿途風景,仿佛看見了全世界!
    克服人類公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地理海拔和生態險阻,終於在1954年12月25日,將歷史上第一輛汽車行駛在拉薩大街之上。109國道的核心路段,青藏公路是離天最近的公路中路況最好的一條。聖潔的雪山、清澈的湖泊、遼闊高原虔誠寺廟.任何艱辛都抵抗不住驚喜連連!看看青藏公路的沿途風景,仿佛看見了全世界!
  •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
    交通部公路局局長接待了他,慕生忠自報家門後,便直接了當提出要在青藏高原修一條公路,請交通部多少批些錢。公路局長一聽吃了一驚:"在青藏高原修公路?這是件大事,我們作為主管部門,從來沒有安排這項工程呀!""所以我才來要求的呀!"慕生忠回答。
  • 青藏公路
    1979年組建青藏公路指揮所00119部隊(正師),由00010部隊(103團),00090部隊(851團),00080部隊(299團)組成,駐地青海省格爾木市,承擔起青藏公路改建使命。這支部隊在青藏線佔領了精神高地也徵服了雪域高原,創造了不朽的業績……
  • 【周一科普】青藏鐵路
    正在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裡,其中新建1110公裡,格爾木至南山口既有線改造32公裡。青藏鐵路建設面臨著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是我國的「江河源」。
  • 探訪青藏公路「天下第一道班」
    青藏公路安多公路段14工區,早期的109道班,又稱「天下第一道班」,38名職工,守護著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口附近40公裡的青藏公路。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取得重要成果:探究高原奧秘建設美麗西藏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蘊藏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密碼。「青藏密碼」亟待人類的探尋和破譯。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在拉薩啟動,對青藏高原的水、生態、人類活動等進行考察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變化過程與機制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是時隔40多年再次啟動青藏高原綜合科考。
  •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地質災害那些事兒
    藏羚羊和藏野驢高原上的雄鷹和兔子忍不住想去打幾下的土撥鼠很有幸,2018年我們參加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兜兜轉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向北漂移,引起強烈構造運動,形成高原地貌格局;距今一萬年前,高原以每年約7釐米的速度抬升,形成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誕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地殼厚度可達80千米。其環境之獨特,可與地球南、北極並列,被稱為「第三極」。
  • 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今日召開
    央廣網拉薩12月11日消息(記者普布次仁)今日上午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主辦,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等單位協辦的2020年青藏高原地質研討會在拉薩召開。與會期間,眾多科學家將系統梳理「十三五」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資源能源、環境災害等方面地質成果,科學謀劃編制「十四五」規劃,推進地質工作精準服務西藏。據悉,此次研討會會期兩天,分大會報告及野外考察兩部分內容。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增謙、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等200多名相關領域人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會議。
  • 徒步學堂-重裝純徒青藏高原總結
    >2017年10-12月,徒步學堂完成徒搭滇藏線並延伸徒搭至新疆若羌沙漠,2019年1月10日從麗江-拉薩,49天冬季純徒完成1800公裡滇藏線,進西藏的四條主線:新藏線、青藏線、川藏線、滇藏線,徒步學堂已經完成了兩條,並且滇藏線分別於徒搭,純徒已完成過兩次,這一次徒步學堂選擇突破更大難度的青藏高原線。
  • 青藏高原上,這座隧道又吸引了媒體目光!
    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青海省人民政府網、青海日報······近日,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公路隧道吸引了不少主流媒體目光
  •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區域性強降雪過程診斷分析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地區一次強降雪過程給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深入研究其形成和發展機理,提高預報準確率、減少強降雪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學界對於引起青藏高原強降雪的氣象因子的強度仍缺乏系統性認識。
  • 在青藏高原,你都能看到什麼?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全景(圖片來源於網絡)青藏高原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由巨大山系和遼闊的高原面組成。藏北高原地形及地標圖(by二狗子製作)作為青藏高原的核心部分,空曠的高原、起伏的雪山、湛藍的天空,滿足了大部分人對青藏高原的幻想。
  • 【難忘的中國之聲--城市傳奇】青藏公路
  • 「節目」慕生忠如何架起青藏公路上的第一座橋梁?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是地球上自然環境最嚴酷的地區之一。1400年前,文成公主踏上和親之路,歷時兩年艱辛才最終到達。乾隆年間,清政府舉兵進軍西藏,艱難跋涉了一年零三個月,軍餉花費多達三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四分之一的國庫收入。
  • 神秘的青藏高原對印度意味著什麼呢?
    印度政區圖而南亞次大陸的北側,有一片巨大的隆起高原地帶,那就是屬於中國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北起崑崙山脈,南抵喜馬拉雅,東靠橫斷山脈,西至帕米爾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讚譽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形那麼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受到了青藏高原哪些影響呢?青藏高原又是如何改變印度等南亞國家的呢?今天的文章,我們淺析一下印度受到了其北方高原的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