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伊斯蘭徵服前的伊朗——安息帝國

2021-02-13 極速兵典

安息帝國又名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古伊朗地區的奴隸制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沙克,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漢朝取阿爾沙克的漢語音譯"安息"作為國名。

安息原為古波斯阿契門尼德王朝、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治下的一個郡,安息直到米特裡達梯一世(前171~前138或前137)時期,才大大強盛起來。他即位後幾年間,擊敗東鄰大夏和西邊塞琉古治下的敘利亞,在中東建立了東自大夏、身毒,西至兩河流域,北自裏海,南至波斯灣的大帝國。在米特裡達梯一世統治末年人口達到580萬人。他和他的繼承者弗拉特斯二世(前138或前137~前128或前127)統治時期是安息最繁榮強盛時期。

塞琉古帝國皇帝安條克七世在前130年發兵進攻由安息帝國皇帝弗拉特斯二世控制的美索不達米亞。安息帝國將領因達迪斯在大扎卜河沿岸被擊敗,使安條克七世得以徵服巴比倫尼亞和攻佔蘇薩。塞琉古帝國的軍隊進一步逼近米底亞,逼使安息人求和,安條克七世要求安息帝國放棄其領土的控制權或者進獻大量錢財並釋放德米特裡二世,否則拒絕和談。帕提亞帝國釋放了德米特裡二世,並將他護送到敘利亞,但沒有答應塞琉古帝國的其他要求。安條克七世的軍隊耗盡了米底亞郊區的資源,激使當地人在前129年春季公然反抗安條克七世,安條克七世的軍隊試圖鎮壓叛亂,而安息帝國則乘機肅清了該地區的敵軍,並殺死了安條克七世。安息帝國將安條克七世屍首遣送到敘利亞,安條克七世的兒子塞琉古成為了安息帝國的親王,而安條克七世的一名女兒則成為弗拉特斯二世的妃子。

可能由於大月氏南下的壓力,中亞好幾支塞人(Sakas)南下侵入安息北部,經幾年的騷亂,直至米特裡達梯二世(前124~前87)繼位後,安息才派貴族率大軍赴東部鎮壓入侵的塞人,費時十年始得東部平靜。於是,相當多的一部分塞人從阿拉科西亞(Arachosia)東徙,越過蘇萊曼山進入南亞次大陸。

漢朝在前121年遣使張騫拜訪米特裡達梯二世。漢朝使者與安息帝國通過中亞的絲綢之路建立了正式的貿易關係,但兩者沒有訂立軍事同盟對抗匈奴帝國。安息帝國向進行絲綢貿易的過境歐亞商旅抽稅而致富,從中國入口的珍珠也是高價的商品,中國人則購買帕提亞帝國的香料、香水及水果。安息帝國以奇特的動物當作禮物送給漢朝宮廷,帕科羅斯二世在公元87年將獅子和瞪羚送給漢章帝(75年~88年在位)。

米特裡達梯二世死後,安息漸漸衰落。這時,西方有新興的羅馬勢力,東方有已吞併了大夏的大月氏及其後繼者貴霜王朝,在兩強壓力下,安息處境日益困難。內部鬥爭及長期與羅馬的戰事削弱了安息帝國。公元1~2世紀,安息帝國和羅馬為爭奪亞美尼亞和兩河流域進行了長期戰爭,在人力、物力方面都蒙受重大損失。它後期的都城斯賓,曾三次遭到羅馬軍隊的洗劫,宮殿多被燒毀。自公元前2世紀中葉以來商業就十分興盛的中東貿易中心斯羅城也在公元164年完全被破壞。其末代君主阿爾塔邦五世(213~227),終於在新興的波斯薩珊王朝阿爾達希爾一世連年攻擊下,兵敗被殺,國亡。

安息帝國曆44任皇帝,享國470年。安息帝國由很多小地區、小部落組成,很不穩定,不是一個政治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這是一個由八個獨立小王國、許多自治城邦、貴族領地、行省所組合而成的政治集合體,這些小王國或領地不但擁有政經自主權,還擁有各自的軍隊,這些軍隊效忠的對象經常是領主而不是安息皇帝。

安息帝國其宗教信仰和體制繁多,當中以希臘和伊朗教派最為盛行。除了少數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之外,大多數波斯人是信奉多神教。當安息王權衰落,各省總督和部落首領紛紛獨立時,民族意識的覺醒成為主流。同時,安息人接受了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拜火教)。

安息銀幣

安息騎兵

現在的伊朗

相關焦點

  • 【古伊朗君王譜】安息帝國(一):起源與建國
    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爾沙克一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國而徵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並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漢朝之間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 伊朗5000年史:從埃蘭文明到伊斯蘭文明,波斯帝國時期最強盛
    伊朗是文明古國,追溯伊朗的歷史,埃蘭(前3200年–前6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 帕提亞帝國即安息帝國
    ;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帕尼部落徵服了帕提亞後採納安息語作為官方宮廷用語,隨著帝國徵服了其他使用多種語言的地區,中古波斯語、亞拉姆語、希臘語、阿卡德語、粟特語及其他語言都成為了常用的語言。 帕提亞帝國要追溯到前247年作為建國年份的理由仍未明確。
  • 安息帝國
    波斯的安息王朝從公元前274年開始,到公元224年滅亡。實際上,「安息」一詞並非對Parthian的音譯,後者乃是歐洲對安息人(Parthians),或安息帝國的稱呼(Parthian Empire)。如此稱呼,蓋因其國王族興起于波斯的帕提亞地區Parthia。中國與安息帝國打交道的時候,英國還沒有出生。那時世界上也沒有英語這回事。
  • 淺談安息帝國的盛衰史
    前言安息帝國是古代中亞地區一個實力較強的王朝,其位置大概位於今天的伊朗高原大部分,帝國在範圍上其實並不十分廣大,但是由於其之前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塞琉古王朝的統治下,相繼繼承了他們的軍事力量,因此在軍事擴張和軍隊作戰能力方面一直在中亞地區都是十分強悍的。
  • 以色列為什麼這麼恨伊朗呢?
    古波斯帝國創建者居魯士被猶太人視為解放者公元前4世紀,古波斯帝國被希臘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滅掉,波斯人和猶太人的交集開始中斷了,後來猶太人被希臘人、羅馬人後先後統治,直到後來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建立
  • 波斯的榮光——神秘國度伊朗
    之後他的孫子岡比西斯二世於前525年徵服前449年,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其之前領土疆域的大部分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這段時期中國正處在春秋時代,春秋五霸輪流坐莊的時代。阿薩息斯王朝(前247年-公元226年),又稱安息帝國、波斯第二帝國,發源於今天的伊朗東北當時叫帕提亞人的遊牧民族,統治的極盛時期包括今天
  • 四大文明古國,此帝國終結了倆,卻又先後六次求援中國助其復國
    隨著波斯的武力徵服,局面很快發生變化,馬其頓人崛起後,希臘和波斯的實力已經出現逆轉。就是這樣一個西亞空前偉大的軍事帝國,僅僅是因為和當時相對而論極為弱小的希臘諸多城邦的戰爭而由盛轉衰,瀕臨滅亡,更加不幸的是,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弱小的古希臘文明的繼承者,主導了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而那個古老神秘的帝國淪為了落後和野蠻的象徵。
  • 伊斯蘭帝國對世界醫學的巨大影響
    其勢力範圍在全球的範圍之廣,無任何一個古代的帝國可及。在其巔峰時期,伊斯蘭帝國西及西班牙,東達印度邊境,北始中亞,南達北非。穆斯林的徵服導致了波斯和拜佔庭兩大帝國的傾覆。 在新近被徵服的土地上,穆斯林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在徵服者和被徵服者之間建立了組帶。其結果是,伊斯蘭帝國的宗教、政治和文化影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從超級帝國到今日伊朗,波斯有著怎樣的興衰史
    但不久後,亞述走向衰落,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起來,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8年,米底王的女婿居魯士二世(他於公元前559年統一波斯各部落,建國封王)發動叛亂,滅亡了米底,波斯人開始成為伊朗高原的主人。當時,西亞的霸主是新巴比倫帝國,居魯士二世雖有征服之心,但實力難以與其抗衡。
  • 梅華龍:「從恩人到死敵」與「反以不反猶」——以色列與伊朗關係溯源
    對於伊朗而言,敵對勢力於年初和年尾針對本國重要人物的兩場暗殺以一種悲壯而窩囊的方式將本就跌宕起伏的2020年串聯在了一起。1月初,美國悍然暗殺伊朗重要將領蘇萊曼尼。而就在幾天前,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居然在伊朗本土遭遇伏擊身亡(註:就在12月1日上午,外媒報導稱又有伊朗將領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遇襲身亡)。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其中奧斯曼帝國本身就是突厥人所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者則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由此可見從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而言,突厥人遠大於蒙古人。蒙古人在伊斯蘭世界曾建立伊爾汗國,其主要位于波斯,是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但最終被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所滅。蒙古帝國除在波斯地區的伊爾汗國之外,其領土最終被清朝和俄羅斯所瓜分。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然而,我們可能都忽略了一個細節,事實上,今日的伊朗與曾經的波斯並非完全一樣。正如前文所說,"伊朗Iran"一詞起源於"雅利安Aryan",這是古代帕提亞人對雅利安人的稱呼,後來由於巴列維語的發展,"Aryan"被簡化為"Ir",在表示民族群體是要加上"an",所以最後才形成了"伊朗Iran"這一稱謂。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安息帝國安息,西方作「帕提亞」,伊朗高原古代國家,中國史籍稱「安息」、「安息國」。在公元前250年到前248年左右的這幾年裡,一個名為阿賽西的部落酋長帶領著自己的兄弟起義了,從此宣布自己獨立了。這就是安息國的起源。
  •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一):早期歷史
    ,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
  • 尋找絲路消失的帝國 | 昔日的波斯帝國,今天的伊斯蘭風情
    歷史課程:1.古波斯帝國的興起;2.為什麼出現「第二個波斯帝國」;3.阿拉伯帝國的入侵;4.突厥王國的興起;5.成吉思汗的入侵;6.近代歐洲列強的掠奪。公元13-16 世紀, 是伊朗細密畫藝術空前繁榮的時期, 而這一時間段也正是中國與伊斯蘭國家有密切往來的時期, 因此它與中國繪畫藝術之間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公元13世紀的上半葉, 蒙古軍隊攻佔了伊朗, 建立了伊兒汗王朝。
  • 蒙古第三次西徵,阿拉伯帝國慘遭摧毀,究竟誰拯救了伊斯蘭世界?
    這是蒙哥汗對弟弟旭烈兀的囑咐,時間是「大蒙古國」第三次西徵前的1251年,後來的歷史表明,旭烈兀重點執行了蒙哥汗這句指示的後半部分。歷史上,蒙古的三次大規模西徵把亞歐大陸攪得天翻地覆,其中,成吉思汗發動的第一次西徵滅掉了花剌子模,不僅將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中亞,還為子孫規劃了後來的四大汗國。
  • 阿拉伯帝國中的波斯人
    在之後的三百年間,波斯人在阿拉伯哈裡發帝國中的角色不斷演變,從一個頑強的抵抗者到驕傲的合作者,再到與帝國利益攸關的維護者。從帝國的被徵服者變成了帝國的塑造者的過程,也是異教的波斯人融入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過程,由「波斯人」人向「波斯穆斯林」的身份認同轉變也奠定了今天伊斯蘭教作為伊朗國教的地位。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而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則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在穆罕穆德歸真之後開始的阿拉伯帝國大徵服,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裡穆斯林便幾乎掌控了世界。要知道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只是在新月沃土上的小城鎮,而它的周圍面對的則是強大的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
  • 最後的伊斯蘭帝國與斷裂的世俗化
    這些遊牧民族分別徵服了安納託利亞、波斯和印度,並在這些地區定居下來,從事農耕。這三個王朝都不約而同保留了一些草原遊牧時期的文化傳統,同時也逐漸接受了所徵服地區以城市為基礎的農耕社會文明的薰陶。這三個帝國都奉伊斯蘭教為國教,並根據伊斯蘭教義教法引導本國文化的發展方向。16世紀到17世紀早期,這三個伊斯蘭帝國疆域遼闊,富庶繁榮。然而到了17世紀中期時,它們普遍開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