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都要交職工醫保,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交得多,問題也多:
感冒發燒看門診,1 分錢都不給報;
醫保卡餘額 5 位數,可家人看病,還是得額外掏錢;
……
好在這些問題,接下來都將解決。
上周,醫保局發布重磅文件:《關於建立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醫保改革》),將影響每一位上班族。
我們在反覆閱讀文件後,梳理了與你最相關的 3 大變化,今天一起來看看。
變化 1:你的醫保卡,錢要變少了
變化 2:至少 50%,普通門診也能報
變化 3:自己的醫保卡,全家都能用
變化 1:有損失,醫保卡的錢要變少
對上班族來說,以後醫保還是交一樣的錢。不過,每月打進個人帳戶的錢卻要變少了。
醫保有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個人帳戶就是自己的錢,可以看病買藥。統籌帳戶相當於國家的錢,由國家統一支配。
以深圳為例,月薪 1 萬,現在每月最多有 500 元進個人帳戶。但改革後,最多只有 200 元,減少了 60%。
具體原因,我們通過一張表格來說明:
直接說結論:
改革前,公司交的錢有一部分進入個人帳戶;但改革後,將全部進入統籌帳戶,不進個人帳戶了。
這是因為《醫保改革》中規定:在職員工,進入個人帳戶的錢要在 繳費基數 的2% 以內。
除此之外,退休人員的個人帳戶也將調整,以北京為例:
改革前:每月進個人帳戶的錢,最多是社會平均工資(2019 年是 8847 元)的 4.8%,也就是 424 元。
改革後:進入的錢是基本養老金的 2% 左右。基本養老金和個人的繳費年限有關,假設是 5000 元,那每月僅有 100 元進個人帳戶。
從表面來看,不管是在職還是退休,分給大家的錢都變少了,是對大家不利。
但其實,少分的錢都進了統籌帳戶,用來提高門診保障,讓我們看病花更少的錢。
具體分析,我們接著往下看。
變化 2:提高門診保障,至少報銷50%
目前來說,職工醫保主要是保住院,但對於感冒發燒之類的普通門診,保障非常薄弱。
為了更好說明,這裡列舉一些城市的情況:
可以看到,普通門診的保障,各地都略有不足。
北京 雖然能報 70% - 90%,但起付線卻要 1800 元,對於感冒發燒等小病,一年要累積 1800 元也並不容易,很多時候仍需自己掏錢。
成都、重慶、武漢 等城市,直接不保普通門診,全得自掏腰包。而這,也是大多數地區的現狀。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此次《醫保改革》就提到,將普通門診納入報銷範圍,至少報銷 50%。
醫保局統計過 2019 年的數據,參加職工醫保的人中,生病看普通門急診的有 18.1 億人次,而住院僅有 0.6 億人次。
看門診的情況,遠比住院多得多,所以這一政策落實,對大家會相當實用。
除了普通門診,國家還鼓勵將高發的慢性病、特定病,也納入門診報銷:
門診慢病:高血壓、糖尿病、B肝等;
門診特病:癌症的放化療、尿毒症的腎透析等。
其實,有些城市已經這樣做了,比如 蘇州、佛山、鄭州 等,此次改革則是把政策推廣至全國。
總的來說,無論是小病小痛,還是高血壓等慢性病,報銷待遇都能得到全面提高,對我們是個大利好。
變化 3:醫保卡餘額全家共用
醫保卡餘額就是個人帳戶,它是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對工作幾年的朋友來說,餘額 4 位數都極其正常。
可惜的是,這些錢只能自己用,要是孩子老人看病買藥,還是得額外花錢,空有餘額,動彈不得。
但改革後,問題就將解決,醫保卡餘額不僅能給家人看病,還能給家人交居民醫保。
實際上,這一點在部分地方早有先例:
這次改革,則是全國推行餘額共用政策,真正實現一人參保,全家受益。
另外也有朋友擔心,醫保卡借給家人,會不會影響買保險?
這個問題,可以拿成都作為參考:
如果家人用自己的個人帳戶看病買藥,並且提前做好了綁定手續,那就醫記錄就會記在家人名下,不會影響自己。
如果家人直接用自己的醫保卡掛號就醫,或者沒做好綁定,那就會有影響。
目前《醫保改革》還未落實,要是當地還沒有共用政策,仍然建議大家不要外借。
除了以上這些,改革也對個人帳戶做出了限制:不得再用於體育健身、養生保健等,和醫保無關的項目。
拿深圳來說,個人帳戶能用於體檢、健身、甚至按摩。而改革後,這種情況也將一去不復返。
整體來看,改革雖然削減了一些福利,但目的是 「把錢用在刀刃上」,提高我們的醫療保障。
寫在最後
醫保就像一個水池,它的資源有限。而這次改革就是把更多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不過眾口難調,每一次改革,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目前這份文件還在 徵求意見,有任何建議可以在 9 月 6 號前,發送郵件至國家醫保局:dybzszqyj@nhsa.gov.cn
如果今天的分享對你有用,歡迎轉發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你對醫保改革還有哪些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
敬請關注:深藍保。230萬用戶信賴,專注保險測評,為你尋找高性價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