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勇丨妙法寺,清涼界傳清涼音(散文)

2021-02-10 行走文學


中原的寺院,那喧鬧之聲從山門外就開始了,一直薰染到大雄寶殿也停歇不下來。應該肅穆莊嚴的藏經閣,同樣是人滿為患。偶爾的遊客因言差語錯吵鬧起來,亂鬨鬨,即便是端坐的佛祖也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這天下蒼生哪一個不想生活在沒有煩惱的世界,又有哪一個不嚮往西天無憂無慮的淨土?這所有的一切都在佛家的妙法之中,所以,求佛的就擠破了佛家的道場,求財的就跪爛了佛前的蒲團,還有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物,走進寺院山門之前說起佛祖還是一臉的不屑一顧,沒想,看到慈悲的佛祖竟然不由自主地膜拜,那虔誠,比我們這些草民尤甚。

恰恰,包頭市的這座妙法寺,山門內外儼然兩重天。儘管山門外商販的叫賣聲和喧鬧聲不絕於耳,好不容易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走進山門時,說不定還要蹭上一身油汙,一兩句惡言惡語的斥責。但是,當你走進這山門後,門外所有的一切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即刻清涼而愉悅。耳畔只有清冷的木魚聲,空曠洪亮的佛鐘聲,當然,還有禪堂裡傳出的隱隱約約的誦經聲。靜靜地體味,這些聲音如香爐裡的嫋嫋輕煙,在這寬敞的妙法寺裡飄逸,充溢著這座叢林道場的角角落落,那牆腳下的一簇草兒也抗了風不再搖曳,全神貫注地傾聽著、傾聽著……

今年的天氣出奇蹟地熱,特別是立秋之後,那熱越發肆虐起來,悶熱,不僅是讓人喘不過氣來,即使是思維也停頓了,呆滯。還有,鄭州市已經修了兩年的三環一直在施工,整個城市堵成了一鍋粥,開車出門,總會堵上兩三個小時。粘人的熱,煩人的堵,住在鄭州市猶如囚籠,讓人度日如年。所以,立秋剛過,我就離開了鄭州市,一路向北,先是北京,再轉行至美麗的草原城市包頭市,一則是為了會見朋友,二則就是為了避暑,三則就是為了繞開那煩人的堵。

從氣候上說,包頭市和鄭州市真的是儼然兩重天,加之從火車上下來時已經到了黃昏,所以,出車廂來到站臺上,鄭州市的那種燥熱已經消失,一陣清爽的涼意撲面而來。我是個遇佛寺燒香,進寺院聞喜的人,見到朋友後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讓他找一個寺院去燒香拜佛,至於吃飯事宜,讓他隨意找家素齋館,兩個人各吃碗素麵可以充飢就行了。

朋友說,包頭市的宗教氣氛很濃,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數不勝數,其中藏傳佛教寺院尤佔多數。像我這從中原而來的佛教徒,如果要拜佛,就要去妙法寺拜了。妙法寺傳承的是臨濟法門,禪宗道場,不僅在包頭市享有盛名,即使在整個內蒙古自治區,也是最著名的漢傳佛教古剎。就這樣,和朋友一起開車出火車站上高速公路,下了高速公路又轉了幾個彎,才來到了妙法寺。

儘管已經是黃昏,這妙法寺前廣場上卻依然熱鬧。我們剛剛在停車場停下車子,還沒有喘口氣,就有人過來介紹說拜佛應該燒香,燒香就要燒靈香,這妙法寺前所有的香都沒有他手中的香靈驗,只要是燃著,佛祖定然知曉我的一片虔誠。聽他這麼一說,我心中生出無限的歡喜來,就恭恭敬敬地從他手中請了一炷香,穿過廣場上那喧鬧的人群,懷著虔誠的心走進了妙法寺山門。

如我的朋友所說,妙法寺的魅力在於她是漢傳佛教在包頭市最為著名的道場。原鑲嵌於山門門額的「妙法禪寺」匾額,是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時任大同鎮總兵的將軍馬升所題,是包頭市唯一一家標有「禪」字的寺院。在中國梁武帝時期,菩提達摩一葦渡江來到了洛陽,後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創建了東土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後經禪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開五葉,成為了中國佛教的最大法門。所以,在妙法寺大雄寶殿的隔壁,特僻有一座祖師殿,裡面供有達摩祖師虯髯曲須,其肩荷禪杖腳踩蘆葦「一蘆渡江」的聖像;除此之外,現在妙法寺內,和地藏殿並列著還建有五葉堂一座,一看便知說的是禪宗的一花開五葉,告訴人們這座寺院是禪宗道場。

在包頭市,妙法寺之名望並不高於寺內的呂祖殿,並且,現在妙法寺的地理位置稱之為「包頭市東河區呂祖廟巷」,可見呂祖殿在包頭市宗教文化發展中之淵遠流長。這也是妙法寺和中原禪宗寺院有別之處。在我寫這本《行參菩提》的書稿時,佛教道場中供奉道教神仙的,除了在河南省唐河縣的普化講寺供奉有真武大帝的,也就是內蒙古地區的這座妙法寺了。

妙法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那一年,續洲法師從五臺山來到了包頭市苦修參禪。當然,那個時候的包頭市並不像今天這樣的繁華,僅僅是一個供人通行的山口河岔,其道路崎嶇,給過往的行人帶來了非常大的不便。為此,續洲法師就常年在如今的前口子一帶修路,編了一個柳條筐放在路邊,向過往的行人化緣。每當有善心人經過時,會向柳條筐內施捨一些散碎的銀子。有一天,烏拉特前旗王爺路經前口子,感動於續洲法師艱苦修行,行善一方,就劃出前口子一部分土地施捨給了續洲,要續洲法師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可以說,這塊地是妙法寺最早的寺產。人們為了紀念續洲法師修路的善舉,也將前口子稱之為和尚灣,如今,這「和尚灣」的名稱依然在老年人口中傳誦。

經過多年的努力,續洲和尚積聚了一定的財力,更有很多的信眾前來皈依。時機成熟,續洲法師決定應諾當年烏拉特前旗王爺之言,開始建設佛教道場,續佛慧命。就在這時,因緣聚會,一位叫王純德的老人找上門來,表示要將自己的4畝3分3釐地捐贈出來建設寺院,前提條件是在寺院內供奉道教的神仙呂洞賓。原來,這王純德是陝西保德人,自小就信仰道教的神仙呂洞賓,早就想為呂洞賓建一座廟,但由於財力有限不能實現願望。看續洲和尚在當時非常有號召力,也有能力建起一座寺院,就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和銀兩捐了出來,讓續洲和尚幫助他滿足多年的夙願。


鐫刻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季春的「新建妙法寺碑記」記載了這段歷史:「妙法寺基系保郡(陝西保德縣)吉士王公純德號之善區也。自得此區,嘗欲修建廟宇,妝塑古佛韋馱、孚佑帝君(元朝對呂洞賓的封號),以妥神靈,以成盛地,奈相去騖遠,難於經辦,所以事有未遂。迨至鹹豐季年間,方託施主儒善、巨川等數人,該善人自承命受託,非不著意營謀,無如善緣難逢,遇合有期。延及同治五年間,比丘續洲及其徒比丘本立適修煉在包,繼有包鎮封人朱公輕財好施,欲留善果,推王公之志,囑比丘經辦……」

這是一段真實的故事,之所以說「真實」,是相對於很多的傳說而言。在這段故事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是那樣的有血有肉,活生活色,把這座寺院的開山一點點的敘述開來,沒有神靈的通達造就,也沒有虛幻的鬼斧神工,記述的是一個和尚的艱苦修行,一位善人的敬仰之作,一段可以追溯的歷史場景。

妙法寺呂祖殿前有這樣一副楹聯,「九轉丹訣練就萬劫真仙,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從字義看,這楹聯無不是道家說教,仔細想來,佛家也罷,道家也罷,無不是把生命的真理看透,佛家之空、道家之夢又有何區別?

想到這裡,我在呂祖殿前轉過身來,透過遠處那漸漸濃起的霧靄,似乎看到了前口子山道上續洲和尚那負重的身軀,碎石山道上颳起的風塵在須臾之間就淹沒了續洲法師的身影;我還看到了那個拄杖的老者正努力睜大眯蒙的雙眼,站在石塊斑駁的城門口,向遠方眺望,似在尋找著人世的美好,也在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他正是從陝西保德來的善人王純德……

在道教的文化中,呂洞賓是個道術高超、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神仙,被信徒們尊稱為呂仙、呂祖、呂仙祖、呂祖師、純陽祖師。在中國的北方一帶,稱呂洞賓為呂仙翁,而在閩南、臺灣一帶,則稱其為「仙公」。事實上,這個道家的神仙與佛家有著很深的淵源,在其少年時期,禪宗高僧馬祖道一曾發現呂洞賓的天資,說呂洞賓骨相不凡,「……他時遇盧則居,見鍾則扣,留心記取。」到後來,這呂洞賓果然得道,成為了佛教中人,陸續被崇佛的皇帝冊封為「圓通文尼真佛」、「光圓自在通佛」,不僅進了佛教的體系中,還是證得了居於「佛、菩薩和阿羅漢」之中最高的果位,「佛」。

看我在沉思,朋友走來對我說,這兩年,緣起於妙法寺裡的呂祖殿,有人慾探究佛教和道教在妙法寺「先有雞還有先有蛋」的邏輯問題,並且,為此爭論得喋喋不休,各執一詞,無論是風動還是心動,皆沒有個定數。現在想來,倒是佛家的一句「有緣則生」可以解決諸多的問題。也就是在那個年代,也就是在那個空間,也就是在那個沒有人說得清的因緣巧合中,佛法和道教有了利益攸關的契合,有了一次共向人間播撒甘霖的機會,這所有的一切,造就了妙法寺的開山,造就了佛法與道教共享人間煙火的道場……

只是,在紅塵之中,這呂洞賓依然是道教的神仙,有著數不了的神通,他們從山門一路走來,拜完了大雄寶殿內的諸佛菩薩,總要到呂祖殿再拜祭一番。這樣也好,大雄寶殿內的諸佛菩薩可以安心,而這呂祖殿內的呂洞賓可以稱心,無論是為功名利祿而來,還是為了明心見性而來,走進妙法寺皆可證得結果。紅塵中人,求的是平安生活,對他們來說,功名得祿當然是身外之物,卻是哪一樣也少不得。況且,常言說禮多人不怪,天下的神靈全敬了,一個也不得罪,再求不來富貴真的是沒有道理了!

聽了此言,我點頭稱是。這探討「雞與蛋誰先誰後」的課題非常深奧,我輩費那個心幹什麼?做好當下生活的文章才是正理。

晚上,下榻在妙法寺不遠處格林豪泰酒店。夜深人靜之時,從妙法寺方向隱隱約約傳來了悠揚的鐘聲,當然,還夾雜著喃喃的誦經聲。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確實是夜闌人靜的時刻,卻沒有秋意寒霜,夫人從遠方的鄭州市打來電話說,那兒依然燥熱能耐。這個時候,居清涼界聽清涼音,妙法寺的鐘聲是那樣的親切和澄澈,如當年張繼楓橋夜泊時聽到寒山寺的鐘聲一樣,無論這鐘聲是佛家的慈悲還是道家的瀟灑,這一聲聲中,卻能給炎熱中的我無限清涼。

我的靈魂,隨著這清曠悠揚的鐘聲在酒店窗外飄逸……


作 者 簡 介

賈國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行為證據》雜誌社主編,新媒體行參菩提》創始人。著有長篇小說《測出的不僅是心跳》、《謎底就在現場》、《致命談判》、《命案現場》、《神探》、《大測謊師》、《市長命案》、《市長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參菩提》等。創作、投拍了《命案現場》(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塗縣令鄭板橋》(36集)等電視連續劇、系列劇多部!

關注微信公眾號jgyxcpt

品讀中國最美行走散文

投稿請附件發送個人創作簡歷和近期生活照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相關焦點

  • 槳聲欸乃(散文)/賈國勇
    賈國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行為證據》雜誌社主編,新媒體《行參菩提》創始人。著有長篇小說《測出的不僅是心跳》、《謎底就在現場》、《致命談判》、《命案現場》、《神探》、《大測謊師》、《市長命案》、《市長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參菩提》等。
  • 【散文集萃】愣子丨冰涼
    文丨冰 涼我家住在南懷村時,門前不遠處有一個不大的水塘。
  • 【烏蘭道20號】妙法禪寺裡的「四件寶」
    只有大清同治十二年《新建妙法禪寺碑記》還可辨認。碑文曰:「妙法禪寺基系保郡吉士王公純德號之善區也。自得此區,嘗欲修建廟宇,妝塑古佛韋馱、孚佑帝君,以妥神靈,以成盛地。奈相去窵遠,難以經辦,所以事有未遂。迨至鹹豐季年,方託施於儒善巨川等數人。該善人自承命受託,非不著意營謀,無如善緣難逢,遇合有期。延及同治五年間,比丘續洲及其徒比丘本立、修煉在包,繼有包鎮封人朱公,輕財好施。
  • 賈國勇/讓乳白色的腦漿流淌出來
    賈國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行為證據》雜誌社主編,新媒體《行參菩提》創始人。
  • 包頭這座有167年歷史的老寺,原是這樣建成的,更神奇的是......
    這裡是包頭市漢傳佛教活動中心,內蒙古規模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供有釋迦佛、彌勒佛、觀音、地藏、達摩,在這座佛教寺的大殿中還供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祖(呂洞賓),也因此有了呂祖廟的叫法。妙法禪寺建呂祖殿,實由晉、陝移民文化「呂祖信仰」傳至包頭所致。周明耀介紹,妙法禪寺舊建築,亦全是晉、陝民間古建築風格,窯洞或無梁是一大特點,牆厚1.2米,以土坯作主體,外包青磚抹縫,既節省木料又冬暖夏涼。
  • 今天一起來學習妙法蓮華經吧
    今天我們先學妙法蓮華經的名和序,一步一步來,序的正文比較繁雜,不會全部講解,會選擇具代表性的句子。這部經最早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西晉惠帝永康年中才由長安青門的敦煌菩薩竺法護初番此經,自此傳入中土,那時候的名字還叫《正法華》,初期翻譯過時還比較晦澀難懂,但在鳩摩羅什尚未來到中國以前,竺法護依然是我國最早、翻譯經典最多的譯經家,一直到東晉安帝隆安年中,龜茲的羅什來到中土,第二次翻譯此經,取名《妙法蓮華》,到隋朝仁壽年間,又有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第三遍譯經,同名《妙法》,但終究還是羅什譯的經流傳比較廣泛,我們今天流傳下來的經就是鳩摩羅什譯的
  • 惠雲講寺寂光院、閒居方案設計階段完稿
    惠雲講寺僧團禪修區建築群位於惠雲講寺最北端的寺後嶺腳,是惠雲寺的古遺址之一
  • 寺廟文化 敬順仰止 得妙法真如之地
    在說文解字中,寺,延也,指宮廷的侍衛人員,寺人的官署亦稱為「寺」,如中央的審判機關「大理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太常寺」等。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後來鴻臚寺改建,取名「白馬寺」,於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後,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用名詞。
  • 《春香傳》以說唱的方式,朝鮮文學對中國韻文散文的借鑑
    《秦香傳》以說唱的方式,朝鮮文學對中國韻文散文的借鑑原創 浮生掠影ln 2020-04-21 17:23:37《春香傳》最早產生於十四世紀高麗恭愍王時代,18世紀末才最終形成完整的作品。是朝鮮人民家喻戶曉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
  • 《妙法蓮華經》第3講 | 界詮法師
    妙法蓮華經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眾,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鹹皆歡喜讚歎,以為是經乃諸佛如來秘密之藏,神妙叵測,廣大難名,所以拔滯溺之沈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遠莫可涯涘。
  • 當代散文家梁實秋丨——高雅的志氣,博雅的才氣,典雅的文氣
    中國著名的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梁實秋一九一五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學院留學。一九二四年到上海編輯《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誌。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 召陵普照寺簡介
    明詔天下所建寺院盡行立額。道淵同小師善明罄衣盂請到今額。敕賜普照禪院,委善堅住持立石。賢哉!開士韙矣。善因淵公與予相善,博知其德,不能具述詳備,粗記崖略,刻於貞珉,以傳不朽。其公創置陸地貳千餘畝,其地東至城牆,南至城牆,西至古路,北至古路。地永充常住,供佛延僧者矣。在以下年間成幾次修建【持僧 文璟大明成化十五年冬十月吉日】
  • 行走中原丨大音希聲會善寺
    佛教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攝摩騰、竺法蘭在公元64年前後在嵩山說法,嵩山誕生了漢傳佛教史上最早的寺院慈雲寺、法王寺,會善寺所在距法王寺不遠,當年二人云遊此處,建會善寺講經說法極有可能。北魏孝文帝篤信佛法,先選中它建離宮,之後安置梵音知己跋陀居住為其立寺,也是情理之中事。不管是源於東漢還是源於北魏,到了唐代,會善寺已經很有影響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125 普通話版
    (彌勒菩薩回答說:功德太多了,具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力)(接下文:具足這種福德力的人的福德不如聽了妙法蓮華經講解20個字並隨喜功德的人福德的百千萬億分之一,也就是說聽了妙法蓮華經講解20個字的並隨喜的人的福德超過前面這位施主福德百千萬億倍,妙法蓮華經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
  • 鑑賞|東徵傳繪卷:從鑑真成功東渡到圓寂於唐招提寺(下)
    《東徵傳繪卷》卷三 第七段:鑑真再次失愛徒(局部)《東徵傳繪卷》卷三 第七段:鑑真再次失愛徒(局部)《東徵傳繪卷》卷三 第七段:鑑真再次失愛徒(局部)卷四卷首題跋:「奉施人,唐招提寺,永仁六年戊戌八月日
  • 【首屆行參菩提散文獎參賽作品】日照西峰紫煙長/楊新榕
    因為前來習學禪宗的佛門弟子非常多,到了南宋高宗年間(1127-1161)再次擴建殿堂多座,寺產田地山林數百畝,僧伽最多時曾達五百人之眾。對於處於偏僻山區並不出名的小寺院來講,確屬難得了。時過境遷,當年的西峰寺盛景不再了。對西峰寺是否創建於唐代,現今許多人仍頗有疑問。
  • 遊五臺山集寺剎楹聯
    遊五臺山集寺剎楹聯旅遊不僅只是欣賞自然風光,更是為了體驗人文精神和當地風土人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黛螺頂一上聯:青峰不記紅塵色下聯:智路猶存化外音二上聯:存真始覺凡心無垢下聯:解夢方知世事寺
  • 2000萬部《妙法蓮華經》共修 .
    此乃寺眾之儀。……至於銅像無論大小,須細灰磚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華若鏡。大者月半、月盡合眾共為;小者隨己所能每須洗沐。斯則所費雖少,而福利尤多。其浴像之水,即舉以兩指瀝自頂上,斯謂吉祥之水。」因此,後世佛教徒紀念佛陀誕生的儀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淨地設灌佛盤,在盤中的蓮臺上安置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釋迦太子金像,然後灌以香水,以表示慶祝和供養,就叫做「浴佛」或「灌佛」。
  • 信香蒙燻十法界 甘露妙法悉遙聞 —— 法蓮寺香爐募化通啟
    甘露妙法悉遙聞諸佛海會圖爐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梵剎初起祥雲現,普利十方教法傳。法蓮寺啟建半載,歷疫情之反覆,克重重之艱難,大雄寶殿主體初具,光明驟放。為莊嚴道場,紹隆般若,普利十方,寺院將啟動法器功德募化,以期完備寺制,周全教禮,是為香爐啟建募化之緣起。
  • 上遊讀書丨詩者,寺之言——序張剛詩集《靈魂之趣》- 呂進
    詩者,寺之言——序張剛詩集《靈魂之趣》呂進詩集《靈魂之趣》的書稿首先引起我的興趣的是詩人張剛的書齋:「示弱齋」,張剛的網名則是「示弱齋主」。示弱,就是守柔。老子說:「守柔曰強」(《老子》第52章)。甲骨文裡是沒有「詩」字的,上古人類用「寺」代替「詩」。「詩」字拆開來,就是「寺之言」。「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唐人常建)的「寺」是與世俗的物質世界分隔開的清淨世界。踏入「寺」就踏進了精神的世界。詩正是這樣的藝術。人生的升華,精神的尋求,信仰的力量,就是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