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證監會放大招:107.8萬億債券互聯互通!將產生什麼影響?

2020-12-26 騰訊網

對於發債企業而言,互聯互通有助於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適度加大金融系統相關領域的競爭,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金融系統向發債企業讓利,壓降包括票面利率、託管費率、承銷費率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

導讀:互聯互通是指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合格投資者通過兩個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互聯互通遵守投資者適當性等人民銀行、證監會有關監管規定。人民銀行、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合作與協調,共同對通過互聯互通開展的債券發行、登記、交易、託管、清算、結算等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辛繼釗

編 輯丨周鵬峰、陳思穎

部分內容來自央行、新浪財經

圖 / 圖蟲

總規模高達107.8萬億元、但卻長期割裂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即將互聯互通。

7月19日,央行、證監會聯合發布《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根據第7號公告,央行、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合作與協調,共同對通過互聯互通開展的債券發行、登記、交易、託管、清算、結算等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銀行間和交易所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這兩個市場上市的各類債券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05萬億元,居全球第二,已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優化金融資產配置的重要渠道,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兩個市場的基礎設施之間一直存在著市場分割的問題。」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

1997年以來的「割裂」

債券市場規模龐大。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107.8萬億元。債市主要包括銀行間債市、交易所債市。銀行間市場是債市主力,債券餘額一般佔比80%以上。

2020年6月份,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23.5萬億元,日均成交1.12萬億元,同比增長36.49%,環比下降2.09%。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成交1.4萬億元,日均成交688.5億元,同比增長105.88%,環比下降6.2%。

其中,銀行間債市品種較多,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二級資本工具、混合資本債、普通金融債、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國際開發機構債、資產支持證券、政府支持機構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超短期融資券、企業債、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外國主權政府人民幣債券、項目收益債券、項目收益票據、外國地方政府人民幣債券、資產支持票據、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同業存單等。

交易所債券市場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兩個債券市場,交易制度主要採取競價交易機制和做市商制度,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通過券商進行債券交易和結算。

我國從1981年開始恢復國債發行,1988年開始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無記名實物券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開闢交易所債券市場,成為銀行以及金融機構交易債券的主要場所。交易所債券市場在這段時期佔據我國債券市場主導地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半期,以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信託公司和證券公司為主的無記名實物券場外交易市場一度畸形發展。以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證券交易中心」市場,也因虛假國債抵押和市場回購資金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或股市,導致在 1995 年的最終關閉。無記名實物券國債櫃檯市場逐漸淡出,交易所場內市場成為中國惟一合法的債券市場。1996 年和 1997 年,交易所場內的債券交易達到巔峰。

1997年,由於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通過交易所國債回購違規進入股市,加劇股市炒作,導致股市過熱產生嚴重票泡沫,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關於各商業銀行停止在證券交易所回購及現券交易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退出交易所債券市場。同年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

2010年,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上市商業銀行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現券和回購交易,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相同債券得以實現跨市場交易。

2019年,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除了非上市農商行,農信社以外絕大部分商業銀行都獲準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參與現券交易。

農商行暫未列入

去年8月,證監會發布《關於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在交易所債市參與現券交易的銀行範圍擴大至政策性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華外資銀行、境內上市的其他銀行。

第7號公告顯示,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互聯互通實現的同時,國開行和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華外資銀行以及境內上市的其他銀行,可以選擇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或者以直接開戶的方式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協議交易。

張旭表示,兩個債券市場市場分割的問題由來已久,例如同一隻債券在不同市場的交易價格並不完全一致,同一類投資者在不同市場的交易方式也不完全統一。銀行間市場採用「詢價為主、點擊成交為輔」的方式,銀行於交易所市場目前只能採用競價的方式。市場分割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貨幣政策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限制了債券的流動性、增加了債券發行人的綜合融資成本。

他表示,銀行的債券投資也將受益於交易制度的統一。目前,銀行在交易所市場雖可以參與債券現券的競價交易,但更符合銀行交易特性的協議交易暫未放開。根據第7號公告的精神,預計銀行即將可以在交易所市場採用協議交易方式,這提高了銀行參與交易所市場的積極性,使得市場可以更好地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向發債企業讓利

「對於發債企業而言,互聯互通有助於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適度加大金融系統相關領域的競爭,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金融系統向發債企業讓利,壓降包括票面利率、託管費率、承銷費率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張旭說。

第7號公告顯示,銀行間債市、交易所債市電子交易平臺可聯合為投資者提供債券交易等服務,二者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等基礎設施可聯合為發行人、投資者提供債券發行、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付息兌付等服務。

此外,銀行間債市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應相互開立名義持有人帳戶,用於記載全部名義持有債券的餘額。債券名義持有人出具的債券持有記錄,是投資者享有該債券權益的合法證明。

張旭認為,對於專業機構投資者而言,互聯互通降低了其開戶、交易、清算、結算等環節的複雜度,拓展了多類資金在債券市場中的可及邊界,促進了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投資機構亦可以充分享受到上述在開戶、交易、清算、結算等環節的便利性,這會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機構的吸引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實現互聯互通有什麼意義?

總結以上來說,張旭團隊認為,打破市場分割、實施互聯互通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於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而言,互聯互通有利於提升其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構建以客戶為中心、適度競爭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對於專業機構投資者而言,互聯互通降低了其開戶、交易、清算、結算等環節的複雜度,拓展了多類資金在債券市場中的可及邊界,促進了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投資機構亦可以充分享受到上述便利性,這會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機構的吸引力,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第三,銀行的債券投資也將受益於交易制度的統一。根據第 7 號公告的精神,我們預計銀行即將可以在交易所市場採用協議交易方式,這提高了銀行參與交易所市場的積極性,使得市場可以更好地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對於發債企業而言,互聯互通有助於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適度加大金融系統相關領域的競爭,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金融系統向發債企業讓利,壓降包括票面利率、託管費率、承銷費率在內的綜合融資成本。

以下為公告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

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關於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要求,進一步便利債券投資者,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人民銀行、證監會決定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以下簡稱互聯互通)。現就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互聯互通是指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合格投資者通過兩個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

二、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電子交易平臺可聯合為投資者提供債券交易等服務。

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等基礎設施可聯合為發行人、投資者提供債券發行、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付息兌付等服務。

三、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應相互開立名義持有人帳戶,用於記載全部名義持有債券的餘額。

債券名義持有人出具的債券持有記錄,是投資者享有該債券權益的合法證明。

四、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應遵循投資者適當性等人民銀行、證監會監管規定。

五、人民銀行、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合作與協調,共同對通過互聯互通開展的債券發行、登記、交易、託管、清算、結算等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六、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應按照穩妥有序、風險可控的原則,完善相關規則,加強系統建設,強化風險控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合格投資者參與互聯互通業務相關服務,同時加強對各類市場行為的一線監測,發現重大問題和異常情況的,應及時處理並向人民銀行、證監會報告。

七、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實現的同時,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華外資銀行以及境內上市的其他銀行,可以選擇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或者以直接開戶的方式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協議交易。

本期編輯 陳思

相關焦點

  • 日本刺激經濟豪售2萬億美元債券,央行被迫成為接盤俠!日元或因此...
    8月20日(周四),市場分析師Masaki Kondo和 Chikako Mogi撰文稱,日本債券發行量的激增正在給收益率帶來壓力,來自全球基金的需求跟不上供應,這都加強了日本央行購買更多債券的理由。
  • 央行:11月債券市場發債4.7萬億元
    來源標題:央行:11月債券市場發債4.7萬億元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徐佩玉)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4.7萬億元,較上月有所下降。
  • 國常會放大招:金融圈讓利1.5萬億 更有引導貸款和債券利率下行
    國常會放大招,金融圈讓利1.5萬億!更有引導貸款和債券利率下行,降準也要來了!中國基金報 泰勒為挽救受疫情衝擊的實體經濟,國常會再傳來大消息。3、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 債市通行手冊-債券頻道-和訊網
    (7)1995年後,債券市場雖然集中於滬深交易所,但由於證監會長期「重股輕債、以債市調節股市」的政策導向,使債券市場始終未能發展起來。(8)1997年,央行強制商業銀行撤離交易所,並成立銀行間市場,自此銀行的債券相關業務全部集中於銀行間市場,我國債券市場也形成了「銀行間+交易所+櫃檯三大場所並立、其它小眾市場輔助」的局面。
  • 全球主權債券過剩規模高達1萬億美元 央行需求相形見絀
    來源:金融界網站儘管世界各國央行正在迅速且狂暴地購買債務,但是未來數月內仍將有數額高達1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券在努力尋找買家。 各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嚴重衝擊,世界各國政府紛紛發行大量新債券,數額之大或讓央們的購買需求相形見絀。
  • 軟銀集團或是日本央行擴大公司債券購買計劃最大受益者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 日本央行周一宣布,擴大了公司債和商業票據的購買餘地,將持有上限提高2倍至20萬億日元。分析師認為,孫正義的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可能是日本央行購買更多公司債券計劃的最大受益者。
  • 信用債發行規模創新高實現「多增萬億」目標無虞
    近日,監管人士再度表態,將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信用債(通常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發行規模為11.7萬億元,超過歷史各年度;同期有8.4萬億元信用債到期,由此淨融資額為3.3萬億元。
  • 「市場正在逐漸被關閉」:歐洲央行接管後,歐洲的債券市場消失了
    早在2015年,一篇題為《IMF剛剛證實央行的噩夢場景已在上演》的文章其中提到IMF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幾年後普遍的QE將導致私人手中的主權債券名義金額如此之低,以至於債券交易將有效地陷入停滯。報告並預測這種情況將首先發生在日本,隨後是歐洲央行和其他西方國家。
  • 加印5000億歐央行水淹世界 證監會定調促進居民儲蓄投資化
    2) 將「大流行緊急購買計劃(PEPP)」規模增加5000億歐元,總額達到1.85萬億歐元,將PEPP的淨購買期限延長到至少持續至2022年3月底,而到期證券本金再投資延長到至少2023年底,直到最後管委會評估冠狀病毒危機是否結束…… …… 還有其他,諸如延長第三輪定向長期融資(TLTRO III),允許其交易對手
  • 明年海外會發生什麼:央行退出?財政懸崖?不,是流動性「洪水滔天」!
    如果將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等在內的全世界最主要的8家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加總在一起,就會發現數字相當驚人:摩根史坦利預計,這8個央行將在2021年平均每個月購買價值3040億美元的證券(其中2380億美元將是政府債券)。平均每個月的增量相當於年名義GDP的0.7%的流動性。
  • 央行完成了「KPI」:2020年全年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央行完成了「KPI」:2020年全年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1月12日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金融統計數據,202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不久就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已有「放風」。7月10日,在央行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就曾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不久就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已有「放風」。7月10日,在央行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就曾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
  • 日本刺激經濟發行2萬億美元債券 日元或因此承壓
    原標題:日本刺激經濟發行2萬億美元債券 日元或因此承壓   日本政府2.2萬億(兆)
  • 11月社融規模增量2.13萬億 企業債券融資同比減少2468億元
    原標題:11月社融規模增量2.13萬億 企業債券融資同比減少2468億12月9日,央行發布的11月主要金融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而臨近年末,市場資金需求較為旺盛,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加大逆回購和MLF操作力度,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跨年資金需求。」
  • 央行1000億MLF mlf是什麼意思?能起到什麼作用?
    截至16日,央行已連續20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16日無逆回購到期。目前市場上未到期的主要是MLF和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其中MLF餘額為41900億元,TMLF餘額8056億元。  此前,市場認為16日將是央行是否「降息」的重要觀測窗口期。在3月20日LPR報價之前,16日可能會新作一筆MLF,操作利率或將下調5至10個基點。
  • 券商年內承銷債券超9萬億?火爆的債券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券商累計承銷債券數量達到38749隻,總承銷規模達到9.11萬億,較去年同期的6.83萬億大增33.38%,全年有望逼近10萬億。其中,共有21家券商年內總承銷金額超過1000億元。
  • 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經濟形勢極其嚴峻聚焦行長黑田...
    7月15日,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同時維持其前瞻性指引不變,表示其預期短期、長期政策利率繼續維持於當前或較低水平。委員會指出,如有必要,將毫不猶豫的加碼寬鬆。美元兌日元在利率決議公布後幾無變動,因交易員幾乎沒有理由大舉買入或賣出日元。但日本央行表示經濟正處於極其嚴峻的形勢,且下調了今年及後年的經濟增速預期,這可能會對日元產生影響。
  • 無限鴿來了,日本央行宣布無限量購買國債!美元/日元急跌
    來源:EMBA微金周一(4月27日),美元兌日元持續下跌,盤中一度觸及最低點107.05,此前此前,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不變,日本央行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不變。美元兌日元走勢圖周一上午11:00,日本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不變,日本央行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不變。日本央行還調整了其前瞻性指引。數據公布後不久,美元兌日元持續走低,刷新日低至107.30。
  • 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 信用債違約有什麼影響?
    原標題: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 受信用債違約影響企業債淨融資同比減少2468億 來源:華夏時報網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佳北京報導12月9日,央行披露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