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譯》在線直播課堂 序
《道德經》是世界傳播範圍最廣的一本古老經典,短短五千言涵括了道、國、民、兵、法、德、無為、長生、成聖等九個層面,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妙法。《道德經》言簡意賅,窮究天人之際,解凡人之所感;是以古人云:「言至道無如五千文」。
魯迅先生曾言:「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古往今來,中國的帝王將相、哲人學者乃至平民百姓都不斷地從中汲取營養,《道德經》已成為「生命解密」的說明書。現在《道德經》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唯一超越《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語言雋永、凝練,經文中一段不起眼的隻言片語,細細品味,往往大有深意;翻閱時「偶遇」一些日常成語,常常教人耳目一新。
《道德經》云:「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生命之旅,順道則順,逆道則逆。美好生命,從學道,行道,悟道,證道中開啟!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有道之人,無往而不利,利而不害,利而不爭。以德行天下,則「攻無不克」。《道德經》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為何長久?因為天地至公,順自然之道而運作,不為己、無偏私,亦無心自求長生,所以能夠長存。
老子一生即是一本活的《道德經》。幼年時期,勤學多問,尋上天賦萬物之德(存在的價值),知曉「常善救物,則無棄物;常善救人,則無棄人」之至理;少年時期,在和小夥伴的嬉鬧中,明了「和大怨,必有餘怨」,則追求「不善者,吾以善之」,終究天下無敵;洛陽求學,以三人行皆為我師,成就「迷者為資,達者為師」的尊資貴師之譽;洛陽為官,則提出「君者,百姓父母也;百姓,君王之兒女也!君以對民,只有愛民,而非以治」,這就是父母官的來歷……,懂得了老子一生,就明白了《道德經》的真義。
孔子三次拜見老子,一問禮,二問國,三問道。一問禮後孔子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三問道後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博洽多聞,卻行不言之教,西出函谷關應尹喜之請,方留下《道德經》一文。它凝結著這位古聖先賢的睿智和教誨,張三愚說:「不明道,恍兮惚兮;明道矣,逍遙天地」,《道德經》每章每句,都值得我們反覆研讀、仔細咀嚼。
古往今來註解《道德經》者多如牛毛,謄寫之人就更不可勝計。由中國終南山老子學院院長張三愚所著新譯《道德經》,以老子一生為軸線,以生命維度為面像,從個體到集體,清晰解剖生命、事業、生活及健康,智慧之道。讀好《道德經》,就念好了家家難念的這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