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生命,您需要一本簡譯版《道德經》!

2020-12-22 愚見官方號

《道德經·新譯》在線直播課堂 序

《道德經》是世界傳播範圍最廣的一本古老經典,短短五千言涵括了道、國、民、兵、法、德、無為、長生、成聖等九個層面,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妙法。《道德經》言簡意賅,窮究天人之際,解凡人之所感;是以古人云:「言至道無如五千文」。

魯迅先生曾言:「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古往今來,中國的帝王將相、哲人學者乃至平民百姓都不斷地從中汲取營養,《道德經》已成為「生命解密」的說明書。現在《道德經》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唯一超越《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語言雋永、凝練,經文中一段不起眼的隻言片語,細細品味,往往大有深意;翻閱時「偶遇」一些日常成語,常常教人耳目一新。

《道德經》云:「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生命之旅,順道則順,逆道則逆。美好生命,從學道,行道,悟道,證道中開啟!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有道之人,無往而不利,利而不害,利而不爭。以德行天下,則「攻無不克」。《道德經》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為何長久?因為天地至公,順自然之道而運作,不為己、無偏私,亦無心自求長生,所以能夠長存。

老子一生即是一本活的《道德經》。幼年時期,勤學多問,尋上天賦萬物之德(存在的價值),知曉「常善救物,則無棄物;常善救人,則無棄人」之至理;少年時期,在和小夥伴的嬉鬧中,明了「和大怨,必有餘怨」,則追求「不善者,吾以善之」,終究天下無敵;洛陽求學,以三人行皆為我師,成就「迷者為資,達者為師」的尊資貴師之譽;洛陽為官,則提出「君者,百姓父母也;百姓,君王之兒女也!君以對民,只有愛民,而非以治」,這就是父母官的來歷……,懂得了老子一生,就明白了《道德經》的真義。

孔子三次拜見老子,一問禮,二問國,三問道。一問禮後孔子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三問道後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博洽多聞,卻行不言之教,西出函谷關應尹喜之請,方留下《道德經》一文。它凝結著這位古聖先賢的睿智和教誨,張三愚說:「不明道,恍兮惚兮;明道矣,逍遙天地」,《道德經》每章每句,都值得我們反覆研讀、仔細咀嚼。

古往今來註解《道德經》者多如牛毛,謄寫之人就更不可勝計。由中國終南山老子學院院長張三愚所著新譯《道德經》,以老子一生為軸線,以生命維度為面像,從個體到集體,清晰解剖生命、事業、生活及健康,智慧之道。讀好《道德經》,就念好了家家難念的這本「經」。

相關焦點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為了大家的理解給大家繪製一個邏輯圖:從以上分析,我可以看到道德經其實從宇宙和自然本質的層面,以超越人的肉體感知的層面,首先告知世人生命的本質,世界本質,宇宙的本質,然後尋覓一種真正正確的幸福生命方式。其嚴謹的邏輯讓我們無可反駁,無可否決,無可置疑,只能領悟和修為。這正是道德經為什麼可以稱之為經的根本。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
  • 《道德經》作者老子是皇帝嗎
    人類史上第一個以陰陽理論系統論述為人之道、行事之道、管理之道的學者就是現在道教廟堂之上的祖師太上老君李耳史稱老子。老子生活在中國的春秋時期,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止共計295年。老子是第一位明確為儒道兩教「教主」的神,老子在著《道德經》時明確了一個問題我堅決不做皇帝。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已經悟道了為王之道,並且大量論述了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 道德經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慎入!)
    《道德經》亦稱《老子》,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的世界性
    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被白巖松稱為「生命之書」的《道德經》,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老子充滿智慧,語言風趣,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僅僅用了五千字,81條,就把《道德經》就弄成了全世界翻譯各個語種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一本書。而就是老子寫的這本書,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稱其為「生命之書」,那麼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閱讀《道德經》的幾個小竅門
    《道德經》是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春秋的聖人老子(又名李耳)的作品。全文共五千多字。是中國哲學的入門書,並譽為長壽寶典!其銷量位居世界首位,與《聖經》並列第一。這是一本玄妙神秘的經書,從古到今,從外到內,引起無數的學者和名人異士的喜愛關注。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更引其為道家的第一天書!本小道入道十餘年,反反覆覆閱讀《道德經》無數遍,也只領悟到一點鳳毛麟角而矣!
  • 道家文化:《道德經》的世界性
    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 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年輕人該不該讀《道德經》?兩個理由告訴你答案
    提到《道德經》這本書,想必人人都有所耳聞。但是大家對《道德經》的理解卻很淺顯,要麼只是知道《道德經》是古時候一位名叫老子的人寫的書,又或者只聽說過《道德經》第一章,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卻不知道這短短12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 最新消息:羅志欣出版獨家解讀《道德經》的新書!!!
    日前,知名《道德經》研究人員、深圳市羅湖區政協委員羅志欣出版一本由他獨家解讀的《道德經》(誦讀本)新書。 新書備受關注 認識羅志欣有好幾年了。每次只要一說起《道德經》,他總是滔滔不絕,殷切希望把「道」介紹給每一位朋友。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中國的入世與出世:先跟《周易》學生存,後跟《道德經》學生活
    《易傳》是天地宇宙哲學,其本質核心是生命哲學。是天地最偉大的功能與生命陰陽交感創新最大的特性。讓我們去掉古代滲進的宿命、天命的神秘思想,我們再來看易經,會發現很多哲理。何為生存?易經通篇講述了一個道理:如何趨吉避兇?
  •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這裡是悅讀國學,這一節內容,我們來逐字逐句學習老子道德經的67章。好,先來看第一句: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這裡面有一個詞,是「我道」。我,《道德經》之中,老子以得道者的立場和角度,來闡明觀點的時候,就會用到「我」。比如:「我無為,而民自化」,「眾人查查,我獨悶悶」等等,這兩句當中的我,指的都不是老子本人,而是依道而行的人。或者說,是得道者。同樣,下面的「我有三寶」 也是一樣的。我道,也就是得道者所秉持的大道。
  • 《道德經》中的4種思維,難怪白巖松盛讚其為:生命之書!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說到過:「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德國總理施洛德被中國的國學文化所吸引,曾說到:「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道德經》雖然只有5000字,但是卻包含了人生中的種種大智慧,清朝曾國藩攻打太平天國時屢戰屢敗,差點投河自盡,可謂喪家之犬一般。後來重讀《道德經》,結果豁然開朗,明白了剛強無法勝柔弱。結果,他帶著老子的哲學出山,人際關係全部捋明白,一舉攻下南京,奠定了他的事業直至頂峰。
  • 學習道德經對於普通人的意義在哪裡?
    《易經》這裡不多說,只說我所學所理解的《道德經》。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書?我們上面說了道德經是一本講經天緯地之學的書,講的是平天下的大學問,他的讀者群,按老子的設定是帝王和天師,帝師級別的。老子在出關前是周朝的圖書館館長,學問源頭是上古純之又純的三皇之學,所以說道德經才是一切學問的總源頭。一個人要想學點東西,不可不學道德經。學還要會學,學習道德經可以參照尹喜的《關尹子》,韓非子的《解老》和莊子的《莊子》。
  • 《道德經》中的聖人到底指誰?
    聖人一詞,在道德經中,共26章提到聖人,總共出現31次。那麼,它到底是指什麼樣的人呢?歷來都有不同的解釋。但不論哪種解釋,似乎都太完美了。完美到需要重新做一次深刻的總結才行。其實,只要知道《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就不難理解了。《道德經》論道、論德,但實際上,它更是一本講述如何治理國家的書。因為老子每次論道論德,都是為了引出聖人「無為之治、不言之教」的治國道理。
  •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1973年馬王堆西漢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前道德經版本,一時震驚世界!沒想到的是,經過對比發現,發現道德經被後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 道德經:看不清別人沒事,不了解自己才是真無知,做事要把握尺度
    你可能沒讀過《道德經》,但你的為人處世,肯定會不經意間的暗合著它。所以,讀《道德經》,能讓你理解自己。德國電視臺的一項調查表明,每4個德國人家裡就有一本《道德經》。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