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讓他看這部影片:讀書才是逆襲最好的出路!

2020-12-22 優米MaMa

「我為什麼要上學?」

這是很多孩子內心的困惑,大部分父母會說「不上學以後就找不到工作」,也有人告訴孩子「每個人都上學,你不上學幹什麼?」。不同的回答,孩子對學習和讀書的理解也會不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注意,因為很有可能一句話就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當孩子問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學的時候,父母不用絞盡腦汁地給孩子想答案,帶孩子去看一部電影,讓孩子親身體會一下學習的重要性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部紀錄片就是《翻山涉水上學路》。通過它,孩子們可以體會到如今還有很多人得不到這寶貴的讀書的機會,孩子也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的權利。

喜馬拉雅山脈中,Zanskar河在冬天會結冰,這是去往寄宿學校的唯一道路,孩子們會走上幾天,沒有抱怨。

湖南南方的小村莊,要想去學校,孩子們必須通過許多沒有安全措施的梯子,否則,他們要繞4個小時的遠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些孩子要想到達寄宿學校,需要走過4條冰凍的河流、一條192米的鏈橋、四座獨木橋……上學之路需要整整兩天、200公裡。

這部片中有太多孩子為了上學,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所以帶著孩子去感受,讓他們知道很多事情沒有努力根本就沒有資格抱怨。

逆襲的前提是拼命的努力。

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上學,這個問題只能是孩子自己體會。但是,不可置疑的是,逆襲的前提是拼命地努力。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個話題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網友們的討論也是非常的激烈。這個話題中,作者認為如今的階層已經固化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人情社會,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有資源,自己的孩子就算成績不好也沒有關係,他們同樣可以有很好的成就。但是相反,很多孩子從大山裡出來,非常努力,但是最後卻默默無聞,能夠成為中產階級就不錯了。

實際上,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我們發現,其實在國外更是如此。相對來說,我們的教育已經非常好了。在國外,一般優質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很多私立學校而不是公立學校。這是國外的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些學校自然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而是需要爸爸媽媽有很多資源,或者是政客,或者是慈善家等等,總之,最低的要求都是捐款和贊助。

但是反觀我國,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相對公平的教育。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全國統一的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很多大山裡走出的孩子都憑藉高考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很明顯,這些孩子都實現了逆襲,他們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為什麼孩子要上學,要讀書的原因。

學習對孩子來說是一件辛苦但值得的事。

很多孩子都覺得學習非常辛苦。確實,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叫做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作者說,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獲得多少利益,這太功利化了。正確的觀點是學習是告訴我們只要自己想努力,可以做好一切世界上腦力的勞動,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

另外,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也曾經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認為教育的過程就是塑造品質的過程。很多爸爸媽媽都把學習和上學看作是獲得知識的途徑。確實上學可以獲得知識,但是更多的其實是學習如何做人,如何獲得良好的品質。

學習中遇到很多苦難,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痛苦,但是如果孩子能夠堅持下來,那麼他們就形成了非常堅韌的品質,另外可以和前人對話,獲得很多優秀的性格。這時候學習就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加是學習如何成人。

另外,學習也是對孩子的意志的磨練。總之如果把上學看作是求知,這種看法是狹隘的。我們通過學習,可以習得品質,獲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們認為,學習對孩子來說雖然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卻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父母應該如何鼓勵孩子努力學習。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自然是應該鼓勵孩子去學習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孩子才有學習的動力,才能更好地通過學習習得品質,更好地成長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習是為了未來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首先,爸爸媽媽要告訴孩子學習是為了未來有更好地成就。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有很多孩子通過學習逆襲,通過高考到了很多名牌的學校。他們有了更多的機會,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所以,學習是為了未來孩子有更多的更好地選擇。這是爸爸媽媽應該告訴孩子的。

連學習的苦都能堅持下來,才有足夠的資格面對未來的工作和融入社會。

另外,學習是非常艱苦的。但是,如果孩子連學習的苦都吃不了,那麼未來融入社會也會很困難,孩子的社會化的過程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我們要經常鼓勵孩子,讓他們有成長的力量,有學習的動力。並且也要避免經常和其他的孩子比較,因為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

學習的成就感會讓孩子蛻變成更好的自已。

最後,我們也要引導孩子經常總結,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成就感是獲得學習動機的重要來源。我們應該經常引導孩子總結自己的成果,經常回顧,進而改進不足,並且找到自己的進步之處。這樣,孩子的成就感就會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也會增強。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蛻變成為更好地自己。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已經知道了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通過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了。那麼,大家對此還有什麼好的觀點和看法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完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有多可怕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也是傾盡了全力。本身家庭條件不好,自己守著一個水果攤,卻要盡最大能力給孩子請家教。但是孩子還是不學,到孩子房間給孩子送宵夜和牛奶,卻經常發現他根本沒有在看書,演戲給父母看,孩子無法查資料給他配了手機。誰知道現在打遊戲上了癮,真是讓人失望。
  • 當孩子不想讀書時,請陪他看這部片並懂得:沒有選擇的人生多可怕
    我們在孩子上學之後最操心的事那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了,比學習成績不好更讓父母頭疼的,那一定是孩子對學習根本就沒有興趣。我們平時宅在家裡總是能聽到孩子說:爸爸媽媽,學習太累了,我不想學習了。等孩子稍微長大點,到了上初高中年級的時候,孩子又會說:爸爸媽媽,你們說上學有什麼用,你看那個誰誰,初中沒畢業現在不也當上市公司的大老闆麼?我們學得再好不也是給別人打工?面對孩子的這種持續性的厭學情緒,家長真的是既心酸又無助,心酸的是自己是過來人,是真真切切地看到過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在畢業後在社會上的無助和妥協。
  • 初中生不想上學怎麼辦?台州家長這樣做,幫他度過學習倦怠期!
    本學期就快結束了,面對枯燥的複習,不少同學開始產生牴觸情緒,無法靜下心來來投入到學習中,甚至不想上學,而不少家長也要因為孩子厭學而開始頭疼。
  • 睡豬圈、撿破爛的劉秀祥,成了副校長:讀書,真是窮孩子的好出路
    孩子最好的出路,還是上學讀書,劉秀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實了這點。劉秀祥不平凡的人生劉秀祥是一個非常令人心疼的男孩,小小年紀的他,經歷了父親離世、哥哥出走、姐姐走失一系列的變故,非常的可憐。因為這些變故,劉秀祥的媽媽承受不住打擊,瘋了,而此時,劉秀祥才上小學四年級……雖然生活是不公的,但是劉秀祥卻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讀書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讓媽媽過上好生活。於是,他寧願住豬圈、撿破爛,也要努力的求學、考大學,為了能照顧生病的媽媽,他甚至一直將媽媽帶在身邊。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出路》三個孩子的十年:這部高分紀錄片,揭露了人生最大的騙局
    《出路》這部電影看的我很難受,我很贊同評論區的一句話:「貧窮不能剝奪人的才能,貧窮卻能剝奪人施展才華的機會。」導演鄭瓊用將近十年的時間,去記錄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之路。影片中可以看出,馬百娟再也沒有讀書時候的天真、燦爛的笑容了。在她臉上,取而代之的是麻木的表情和空洞的雙眼。她好像什麼都懂,但好像她什麼也都不懂。小鎮青年徐佳,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學生。
  •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當你扛不住想放棄時,請看看這15張照片
    現在,很多孩子抱怨讀書苦,經常跟家長說不想讀書了。 是的,讀書確實辛苦。 要知道,讀書是普通人逆襲的最佳途徑。 還記得「零分考生」徐孟南嗎? 他放棄了高考,放棄了讀書,可是他後來的生活是怎樣的? 10年來,因為沒有好的學歷,只能輾轉在各類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髒活累活幹了遍,人生一地雞毛。
  • 我們想為這部叫《出·路》的紀錄片尋找出路
    2018年高考後,一篇題為《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的文章橫掃朋友圈,衍生了無數篇10萬+——諸如《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戳到了中國教育的最痛處》、《六年才拍完的良心國產片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來自衡水中學演講:帶他去4個地方看看
    以前在老家生活的時候,我看到過很多小學、初中就輟學了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家境貧困,也許是不願意讀書,這些孩子早早就在讀書這條路上止步。如今九年義務比之前更加普及,但現實是,有些孩子明明有讀書的條件,卻不想上學。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好好讀書才是你的出路!」 「考個好大學才是你的出路!」 這是爸媽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嘮叨。高考是一個孩子這輩子唯一的「出路」嗎?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這些年的輾轉起伏,用最真實的故事,默默給出了答案。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真相:「讀書騙局」是怎樣拖垮窮人的?
    或許,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就能找到答案了。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評分達到了8.8,有一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圍繞著野雞大學老師王振祥,貧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學畢業生萬超三位主角講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貧困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整部紀錄片揭露了中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口號。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父母憂心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網絡的發達,讓很多孩子愛上「網紅」這個職業,當家長和他說讀書才能有出路時,孩子總會反駁一句「當網紅能掙錢」。
  • 請拿這些真相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答案或許很現實
    不上學、不讀書,你還有多少東西可拼?財富還是智慧?經驗還是人脈?這些你都有嗎?孩子,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任性的權利,拼命讀書才是普通人最快的捷徑。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看了他們,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孩子,你總是抱怨讀書苦,讀書累,但是,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些孩子為了上學,需要穿過湖泊、越過草原,爬過藤梯……為了求學,越南兒童用塑膠袋過河,稍有不慎,就會被捲入湍急的河水中。
  • 紀錄片《出路》中上不起學的那個孩子怎麼樣了?
    貧困山區的孩子依舊還是上不起學!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要面對失學這個問題,他們渴望上學,但是沒有資金來源,最後只好放棄上學!每年國家都會組織一大批大學生奔赴西藏進行支教,並予以一定的補貼!大學生的支教活動為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送來了一定的溫暖,因為他們可以繼續學習知識了,可以繼續享受教育了!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多半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
  • 作為父母,怎麼樣能讓孩子明白讀書的好處?跟猶太人學《塔木德》
    馬上9月份就要開學了,玩了一個暑假的小神獸們,一點都不想上學,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怎麼樣能讓孩子明白讀書的好處?在這部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裡面有最好的答案。這部紀錄片是12年前香港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在豆瓣評分9.0分。
  • 孩子,你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好好讀書? 為了自己,為了家庭,也更是為了我們一直以來對民族與國家的責任和信仰。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這條朋友圈告訴孩子們要為了信仰,為了大義去讀書,而這份信仰和大義正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
  • 不要抱怨讀書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最近看到一句話「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來源網絡如果問年長的人最後悔的是什麼,80%的人會回答沒有好好讀書。讀書雖苦,但是不讀書更苦。當你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此時已經不再是孩子。都說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對於那些敢於拼搏,有智慧的人來說。當然有時候也是被環境所逼迫出來的。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教育,尤其是有錢人的孩子,現在農村也在極力擺脫這種困境。尤其對農民工的孩子來說,讀書真的才是最重要的一條出路。可能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條最好的路。
  • 《青春派》:標準的青春,狗血的故事,後的逆襲保存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青春派》主要講述90後青年的生活,一個出人意料的男孩,經歷了早戀的挫折、高考的失敗、父母離婚的衝擊,最終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成功重新學習,進入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實現了人生的逆襲。作為一個學生,標準配置是早戀,沒有青春這樣的東西?
  • 努力讀書為了什麼?可能有時候父母都沒搞懂,又如何讓孩子聽話呢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努力讀書為了什麼?滿口大道理講千遍,不如做好這些事兒孩子成績差,不想上學怎麼辦?父母給孩子講了千萬遍為什麼要努力讀書的大道理,可能孩子依舊是無動於衷,最終還可能會感覺,自己讀書,是在為父母掙面子。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孩子,不讀書真的還有出路麼?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360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