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大事自古至今都是備受重視的,無論是準備嫁娶的才人佳子,還是為子女婚事操心的父母,從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婚姻對個人或者家庭的重要性,雖然在古代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有一些才女們還是想要自己找如意郎君,而且她們一般使用對聯徵婚的方式,那麼她們能找到心儀的如意郎君嗎?
第一位才女是赫赫有名的千古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原來嫁給了和她門當戶對的趙明誠,其實這裡所說的用對聯徵婚是在李清照後期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的趙明誠因病去世了,而李清照也在顛沛流離中鬱鬱寡歡,失去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丈夫,李清照也覺得人生失去了樂趣,並沒有開始下一段婚姻的準備,但是李清照的名氣非常大,即使她剛剛失去丈夫,仍然有很多追求者去求親,那時間李清照家門的求婚者絡繹不絕,都希望能和她成親,照顧她下半輩子。
李清照不堪其擾,也不知道怎麼委婉拒絕他們,所以打算出一幅對聯去回絕那些人,她的本意是出一幅上聯,若沒人對得了下聯,那就失去求親資格,上聯是「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才女不愧是才女,連拒絕人的方式都那麼文雅,如她所願,這一聯沒有人能對的出來,那些碰了一鼻子灰的人也就灰溜溜地走了,慢慢的,想要來求親的人也沒有之前那麼多了,然而在李清照去世之後,這個對聯卻被人對出來了,對出下一聯的人是一個和尚,他的對子是「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曾」,無論是句式還是詞彙都對仗工整,然而那時候的李清照已經去世了,也只能說是有緣無分了。
如果說上一位是有緣無份的遺憾,那麼這一個就是天意弄人的無奈,這一位才女身份高貴,是宰相的女兒,可以說是出生含著金湯匙的人,有才有貌又有錢,追求她的人從山這一頭可以排到山的那一頭,這位才女就是劉月娥,她不僅家世好,在文學這一方面也略有見解,是當時遠近聞名的才女,也因為這樣,上門求親的人才會多不勝數,然而這些求親的人都不被她的父親認可,她的父親心裡已經有一個認可的女婿了,對方有一個當太傅的爺爺,兩個人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是白富美和高富帥的組合,然而這麼一個優秀的人卻不被劉月娥看好,那時候的劉月娥心性高,性格中帶著大小姐的嬌蠻和才女的高傲,所以她並不滿意自己的婚姻被父親操控,她想要自己去覓得如意郎君。
所以她打算用對聯徵婚的方式去找這位如意郎君,她認為才子佳人才是良緣,而父親在朝堂之上看到的公子哥是紈絝子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劉月娥想要一位知識淵博的丈夫,並不想要一個官二代,兩父女鬧了很久的矛盾,最終在劉月娥的堅持之下,她的父親無奈地同意了,用對聯徵婚讓她父親覺得這樣的婚姻太過於兒戲,然而劉月娥堅持自己的想法,她的的父親也不好阻止,她父親只能暗暗祈禱哪位公子哥能對出來,當時他女兒給出的上聯是「一桿銀槍擋雄兵百萬」。
這個對聯屬於看著簡單做起來難的類型,也正因如此,一開始有很多公子哥躍躍欲試,然而都對不出讓劉月娥滿意的對子,最後一位途經這裡的乞丐突然想對這個對子,宰相一看到他是個乞丐,拒絕了他的要求,劉月娥卻認為,在這個對子面前,每個人都可以對,不知道劉月娥在說出這句話之後會不會後悔?因為最後乞丐真的對了出來,他的對子是「半段竹竿驅惡狗千條」,這個對子對得很工整漂亮,按理來說乞丐就是那個能迎娶宰相女兒的人,然而這未必有點太戲劇化,礙於自己曾經說下的話,宰相也只好同意乞丐迎娶自己的女兒,這麼看來這裡似乎有點天意弄人的意味在裡面,眾多公子哥都沒辦法對出來的對子卻讓一個乞丐對出來了,這讓人覺得有點諷刺。
歷史上也有其他才女用對聯徵婚的,她們中間也有一些找得了自己的無意郎君,兩人琴瑟和鳴,相敬如賓,但是上面那兩位才女似乎沒有那麼好運,雖然在我們現在看來用對聯徵婚太過於兒戲,但是在古代,也許是那些才女為自己爭取的一點自由吧。
最後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嗎?歡迎在下方進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