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吃麵來,都能吃辣吧,多調點辣子,吃上熱乎。」尕面匠馬玉軍邊扯麵邊跟大伙兒說。
「真香,到處飯館都關了,把牛肉麵想壞了啊!香,實話香,謝謝阿爸們的愛心牛肉麵!」黎明村卡點的大學生志願者祁海東心滿意足的擦著嘴道。
「卡點的執勤人員日夜為我們守護,我們也想做點什麼,別的不行,牛肉麵是我們的專長;這人一老吃方便麵也受不了,香香辣辣的吃個牛肉麵,肚子裡舒服了,身上熱乎了,執勤站崗也有力氣啊,明後天我們還要做熬飯,在茶園裡提前做好了送到各個點上。大災大難面前,我們也想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伊香隆農家院的老闆馬學英說道。
連日來,石灰窯鄉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就是下河灘村村民自發組建的拉麵服務隊。每到一個卡點,這支拉麵服務隊立馬把煤氣爐子搬到地上,打火、燒水、拉麵,動作麻利,沒幾分鐘,面得了,舀上兩勺滾滾的牛肉湯,放上提前準備好的牛肉、蘿蔔、芫荽、蔥花,淋上辣油、澆上醋,一碗碗冒著熱氣、香香辣辣的牛肉麵就成了。由於天冷、風又大,前天夜裡和好的面拉不開,馬玉軍用一塊三合板擋在案板前面,不讓風把面吹皴了;就穿著一件單襯衫,揮開膀子,不停地揉面、抻面;11個卡點轉下來,一雙手又紅又腫。
「身上熱乎呢,看大家吃得高興,我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一點不覺得冷。我從17、8歲就當學徒拉拉麵,到現在有十來年了,就靠拉拉麵養活著一家12口人。現在飯館都關了,想著拉個面讓大家熱熱乎乎吃上一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吧」。
為了今天給各卡點下牛肉麵,拉麵服務隊前一天買菜、買肉、和面,第二天大清早5點起來煮肉、熬牛肉湯、準備輔料,然後挨個卡點轉完,轉眼時間就到晚上7點了,他們卻沒顧得上吃一口飯。
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石灰窯鄉下河灘村的農家院個體戶。「我們以前都是拉麵匠出身,我還是青海第一個在內蒙開拉麵館的青海人,在那一待就是七年」,馬軍頗為自豪的說,「現在生態保護、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各項政策這麼好,我們村農家院也形成了連片經濟,一家一家互相帶動,到夏天旅遊旺季,生意很不錯。現在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早日解除,讓我們的農家院重新煥發生機,生活能夠步入正軌。」
呼呼的大風吹著,熱氣騰騰的大鍋滾著,執勤的人們或坐、或站,端著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麵,吸溜吸溜吃著,那叫一個舒坦、滿福。這一碗碗我們常吃的牛肉麵,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溫暖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胃,滋潤了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唇,撫平了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眉,笑彎了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眼,紅潤了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臉,慰藉了石灰窯鄉抗疫戰士們的心;這一碗碗我們常吃的牛肉麵,不僅給抗擊疫情的戰士們帶來了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帶來了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從中汲取了無窮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