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雲保李哲:數位化如何賦能保險代理人經營

2020-12-12 和訊保險

  很多行業在疫情的衝擊下,或主動、或被動地加速了線上化、數位化的進程。而很多保險代理人也因為線下展業受阻,開始積極擁抱線上經營,為數位化轉型以及專業化的保險科技公司的興起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在2020年10月16日舉辦的「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上,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通過分析疫情後保險科技公司的現狀,結合i雲保的發展經驗,介紹了數位化賦能保險代理人經營的新思路。


  以下為李哲在「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實錄:

  大家好!非常感謝《今日保》給保險科技公司這樣的機會,能在這裡和中介老前輩們一起分享我們的一些路程。因為i雲保從2016年到今天只做了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對這個行業理解的深度,以及對未來的看法,i雲保真的只是一個學生。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這四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情,希望和大家一起去討論,整個中介領域的未來在哪裡,是不是有我們想像當中的那麼廣闊,這當中i雲保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為中介前輩們也帶來一些啟發或啟迪。

  1

  -Insurance Today-

  疫情後的不足與變化

  宏觀的說,我們是好行業,這是大家的共識。今年的疫情它是場災難,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就算保險中介、保險科技這樣一個小小的行業,在疫情這面鏡子下也可以看見兩件很重要的事。

  第一,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不足。

  疫情發生後,過去傳統的、完全依賴線下的公司突然不知道怎麼辦了?不論是類似平安、友邦這樣在代理人方面長期耕耘的公司,還是在科技方面有長期投入的公司都會發現,代理人不能上街,不能見客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每個公司都在科技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做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渠道,但在疫情之下才真實地發現,我們做得沒有那麼多。疫情之下,我們發現世界變了,客戶不一樣了。疫情之前,「叮咚買菜」這個東西用戶量不算很大,但疫情期間沒辦法,不「叮咚」一下就吃不到菜。消費者變成什麼樣子了?到今天我們根本就不去菜市場了,就用盒馬、叮咚等等。

  第二,疫情帶來了更多變化。

  這說明消費者的行為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客戶行為加速線上化。這種變化之下,傳統方式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產品形態更具創新性。比如2016年大家覺得「尊享e生」這個產品很厲害,但當疫情之後,這樣的產品到了幾個億用戶規模之後也開始出現疲態。今天這個市場上最火的產品是什麼?是「惠民保」。

  我們發現因為用戶變了,用戶需求、用戶習慣變了,市場競爭的核心變了,隨之而來的產品變了,邏輯變了,整個運營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正在向全面數位化的方向推進。

  數位化是未來最重要的動力,沒有一個行業不認,我們會看到京東、螞蟻,這些真正擁有數據能力的公司,也為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所以,在疫情這面鏡子之下,我們的不足很明顯,我們未來面對的市場,未來面對的挑戰以及未來面對的客戶也變化的非常明顯。所以,疫情真的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它為我們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早幾年就思考未來在哪裡?未來應該怎麼做?

  2

  -Insurance Today-

  扁平化代理人運營模式

  i雲保從2016年開始堅持探索一條路線,就是保險營銷隊伍的扁平化。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當時,我們內部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首先,保險行業在可見的未來能完全to C嗎?保險這個商品還蠻特別的,它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剛需產品,直到2015年,很多人還都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

  保險銷售或投保的消費行為太低頻了。低頻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一直講人生有多少個節點,每個節點的情況發生變化了,經濟情況、負擔發生變化了,需要買保險,大家想想能有幾個節點?所以,它是非常低頻的消費行為。

  今天有這麼多保險公司,有這麼廣闊的市場,永遠不會有一家公司的一個產品或若干產品能打遍市場。唯一的路徑是走細分路線,不管是健康險、財產險還是人身險、年金,還是某個地域性的險種,還是惠民保,未來一定是細分的。

  保險很難先天to C,因為to C需要不停地消費,形成消費習慣。只有我生下來我媽媽給我消費一次,上了學媽媽又給我消費一次,參加工作了自己消費一次,結婚了自己消費一次,中年消費一次,快掛了再消費一次,這怎麼可能形成用戶習慣呢?很難。所以,保險商品和用戶之間永遠有個鴻溝。

  誰來解決它?代理人是不二法門,所以我們才會覺得代理人這條路在可見的未來是可以走下去的。但是,我們選代理人這條路,也像其他老前輩一樣重新建隊伍,做組織,能做得起來嗎?還是蠻難的。所以當時i雲保想的是,要做一個扁平化的代理人運營模式。

  扁平化的好處在哪裡?其實很簡單,就兩個。首先,我向主體公司要的費用可以少一點,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層次、管理費用,沒有那麼高的毛利,對保險公司來說,我是低成本的渠道,間接壓低了保險產品價格,更加符合消費者利益,可以一起給市場提供高性價比產品。

  其次,每個辛辛苦苦的代理人、合作夥伴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層次,金字塔層級內部中介成本被壓縮,內耗下降,扁平化結構將利潤反哺一線代理人。有了更高的收入,有收入才能在行業裡長期生存,有收入才有服務。營銷員如果永遠都是70%-80%的淘汰率,我相信那是沒有服務的行業。

  所以,i雲保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堅持扁平化,希望為用戶、為最終的消費者帶來價值。

  扁平化以後怎麼賦能保險代理人,是要不斷挖掘數據價值,不斷提升運營效率的。i雲保將所有產品銷售整個行為流程線上化。這使得有價值的數據可以被挖掘,我們的保險代理人是怎麼銷售產品的,使用什麼樣的工具,對什麼樣的產品感興趣,每個個體成交率是多少,我們的用戶、消費者是怎麼去選產品的,偏好是什麼樣的,最終和代理人行為到底匹配沒匹配,形成立體用戶畫像。

  這是i雲保經營這麼多年最核心的收穫,通過過去四五年的努力,i雲保從只是一個組織創新的公司,由組織創新帶來成本優勢讓我們在行業裡走了出來,讓大家都認識我們。再往後走相信一定是數據化,數據化一定能做更多的事。

  所謂精細化運營,基礎一定是數據,沒有數據是沒有辦法做到精細化運營的。舉個很簡單的風控例子,比如i雲保平臺的佣金都是墊付,意思就是,保險公司還沒有把錢給我,我就很大方地給代理人了。這在過去是很危險的,人家可能拿著佣金就走了,而今天,由於有底層的數據支持,長期積累下來,知道誰是「有風險的人」,也知道哪些行為預示著這個人可能是個「有風險的人」。所以,我們可以在前期對同樣的人做一些控制,可以及時止損,發生風險後可以及時追繳,這些背後都是數據帶來的價值。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我們對代理人銷售行為的數據分析,為我們產生最終價值。我們為什麼能夠這麼大方地墊佣金?我們有損失,但是在我們測算的可控範圍之內,他為營銷員帶來的用戶體驗是遠大於損失的。

  我們賦能是全流程的,包括前臺拓展,中臺支撐,後臺服務。有很多前輩是我們i雲保的客戶,我們有獲客的工具,有促進成交的工具,通過一些工具標準化試圖挖掘代理人的行為,因為這個行業最終一定會走向更專業化的行為。現在代理人是自己獲客,自己銷售,自己完成服務,這就是很小的小作坊模式,它不會爆發出很大的能量,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產能,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太有限了。所以,未來它一定會被分工的,獲客管獲客,成交管成交,銷售管銷售,各拿自己該拿的錢。

  3

  -Insurance Today-

  「活水計劃」

  我們來分享i雲保的「活水計劃」,不是因為我們做得好,而是非常希望能對行業前輩、大家在探索未來的路提供新的想法。

  「活水計劃」很簡單,我們試圖分割代理人在這個市場上的作為,首先把獲客這一端分出來。代理人獲客成本是很高的。一個不是很長期的代理人在他職業生涯裡碰到的理賠很少,賣100單也就那麼幾個理賠,客戶服務體驗也很少,所以代理人在後面維繫客戶的時候也很辛苦,維繫客戶也是為了獲客。

  「活水計劃」的核心就是幫助代理人獲客,把原來代理人自主獲客變成了集中化獲客,通過智能平臺和運營體系進行AC精準匹配,幫助代理人、客戶、保司產生價值。i雲保的優勢在於,為用戶和保險代理人精準畫像的能力,我們能描述這個代理人,知道他是從哪裡來,歷任過多少公司,服務過什麼樣的客戶,銷售情況怎樣,有沒有收到投訴等等。我們有多個維度完成這個代理人的畫像,再去和C端進行匹配。

  當然,還有C端的中臺去完成用戶的畫像,最後實際是數據的事、AI的事,算法識別客戶需求,AI模型預篩選,精準匹配消費者和代理人。我們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合適的代理人,幫助代理人完成最終的成交,這是我們一直在講的「活水計劃」。類似的事情,相信大家過去做了很多,也希望能和大家做個探討。

  科技是實現保險組織扁平化的基石,我個人是保險的信仰者,我相信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和在座這麼多老師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真正讓保險變得普惠,讓每個消費者最終得到保障,我是保險的信仰者。

  科技是可以改變過去我們所熟悉的一切,但它不會改變商業本質。在這個行業裡,以我們的理解,它更多的是降本增效,不會成為新的物種,我們現在這麼多的保險科技創新都談不上新物種。當然,未來也許會有,我相信這也是我們每個行業裡的人未來希望看到的。

  謝謝大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讓保險從數據出發,i雲保李哲全面解析科技是如何賦能保險的
    i雲保科技賦能保險,護航代理人新時代乘風破浪宏觀市場環境充滿變動和革新,反映到微觀個人身上更應不懼挑戰,敢於探索全新生態和創新模式。而中介作為平衡保險公司和保險消費者的第三方制衡力量,在其中具有巨大的可成長和發揮空間。
  • 李哲:科技是實現保險組織扁平化的基石
    2020年10月30日,由華貴人壽主辦的第二屆「多彩·網際網路保險高峰論壇」在貴州遵義開元名都大酒店舉行。本屆論壇以「匠心互聯 共建生態」為主題,眾多保險科技界大咖在現場,共議科技如何賦能保險業?如何共建保險新生態?  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發表題為「探索·重啟·蛻變,保險科技扁平化組織模式推演」的主題演講。
  • 網際網路保險界的轉介紹獲客神器——i雲保,一文為你全揭曉
    近幾年,各種保險科技服務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分一杯羹。尤其是今年的這場新冠疫情,讓大眾的健康認知和保險意識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倒逼傳統保險企業加速數位化進程,迫使險企全面加速營銷、銷售、管理、服務等線上經營的轉型進程。但對保險代理人來說,萬變不離其宗,如何獲取更多的客戶,並且保持業績持續穩定地增長成了難題。
  • i雲保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網際網路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數說網際網路代理人,多項結論顛覆認知《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聯合i雲保共同推出,《報告》採用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與個人訪談的方式,著重研究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生存狀況、群體特徵,並將其與之前的傳統保險代理模式進行比較
  • 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報告:社群經營模式為主、高度認同直播營銷
    12月3日,在i雲保主辦的「2020網際網路保險新知大會暨第二屆保險人節」上,復旦大學許閒教授發布了《中國網際網路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報告顯示,在依託於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的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這一新興群體,與傳統保險代理人相比,留存率為86%、平均從業年限3.35年, 顯著高於傳統的保險代理人,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還有顯著的社群經營方式,高度認同直播帶貨的新興營銷方式。
  • 科技賦能保險業|i雲保入選2020福布斯中國高增長瞪羚榜單
    其中,專注賦能保險代理人的保險科技服務平臺i雲保強勢入選。在過去的 3 年裡,因受到資本寒冬的影響,創業公司的生存環境如履薄冰。但誰也不曾想到, 2020 年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加速了創業公司洗牌。儘管國內新冠疫情在 3 個月內得到全面平緩,但大量創業公司卻倒在了黎明前夜。
  • 直擊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i雲保李哲推演扁平化組織新模式
    10月16日,由《今日保》發起的「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以「重啟未來·應變下的繁榮」為主題,誠邀中國銀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部市場分析處處長王磊、今日保創始人兼CEO郭偉超,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等400餘名業內專家和精英人士,推演「後疫情時代」的宏觀大勢與中介政策走向,思辨「後疫情時代」保險中介的真正價值。
  • 二次「創業者」同方全球人壽:踐行數位化保險戰略 全面賦能一線...
    2014年12月,同方股份從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手中接過其持有的海康人壽50%股份,與原股東荷蘭全球保險集團一起成為海康人壽股東。  2015年,海康人壽正式更名同方全球人壽,由此開啟「二次創業」新階段。  新的開始,新的戰略。作為數位化保險踐行者,同方全球人壽這五年來成色如何?數位化為一線營銷員帶來了哪些變化?疫情是絆腳石還是助推器?
  • 二次「創業者」同方全球人壽:踐行數位化保險戰略,全面賦能一線...
    2014年12月,同方股份從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手中接過其持有的海康人壽50%股份,與原股東荷蘭全球保險集團一起成為海康人壽股東。  2015年,海康人壽正式更名同方全球人壽,由此開啟「二次創業」新階段。  新的開始,新的戰略。作為數位化保險踐行者,同方全球人壽這五年來成色如何?數位化為一線營銷員帶來了哪些變化?疫情是絆腳石還是助推器?
  • i雲保平臺再出新爆款 "尊享e生2020"首發上線
    眾所周知,素有「國民醫保」之稱的「尊享e生」,自出道以來,憑藉保費門檻低、保額高、保障全等優勢,受到不少代理人的青睞。i雲保作為國內知名的保險科技服務平臺,早在2016年就成功運營此款產品,並迅速搶佔醫療保險增量市場,第一時間擴大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影響力。
  • 中小壽險公司「個險+數位化」經營實踐樣本—專訪德華安顧殷曉松
    近年來,個險業務渠道已成為保險公司價值創造的主渠道和轉型的主動能,900多萬代理人貢獻了行業近六成保費收入。頭部上市險企也都表示,未來要進一步打造「大個險」經營體系,繼續優化隊伍、提升業務人員銷售能力,並注重中高端隊伍的培養。
  • 獲獎名單丨今日·保險中介榜
    作為保準牛保險產品設計與銷售負責人,他致力於產品創新,先後推出共享單車保、商標履約保、騎士保、僱主保、零工保等紅極一時的網際網路保險產品,並推動保準牛網際網路+的理念延伸至傳統保險行業,形成在數據和產品模型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為客戶賦能,定製上千款保險產品,累計幫助超10000家B端企業,服務超過1.5億保險用戶,服務範圍輻射全國200多個城市及部分海外城市。
  • 行業首發:i雲保聯合復旦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網際網路代理人生存...
    數說網際網路代理人,多項結論顛覆認知《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聯合i雲保共同推出,《報告》採用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與個人訪談的方式,著重研究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生存狀況、群體特徵,並將其與之前的傳統保險代理模式進行比較,在釐清我國當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現狀的基礎上,
  • 中國太保壽險發布活力基本法 全面賦能提升代理人專業能力
    基本法"是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的基本管理辦法,包括日常管理、收入待遇、業績考核、福利保障及業務品質等事項管理的基本標準。  本次中國太保基本法升級以"專業""服務""成長"為隊伍面向未來的價值觀,激發隊伍長期活力,賦能隊伍轉型升級,推動個人業務高質量發展,實現隊伍質態提升、能力提升、收入提升的目標,打造一支引領市場的專業化隊伍。
  • 平安人壽:用科技把代理人...
    面對洶湧的疫情,如何足不出戶進行壽險營銷與客戶服務,就成了壽險經營的一個分水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數位化科技已經成為了保險展業的新利器,尤其在「保二代」、「新生代」保險代理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就拿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業務總監張永敏與海外留學回國的兒子王崇宇為例,母子二人均為平安人壽的營銷精英,但由於壽險營銷的思維差異,導致了母子二人具體展業模式不同。
  • 個人保險代理人如何「單幹」?
    12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意味著,個人保險代理人銷售保險產品,可以不再進入保險公司「金字塔」式的營銷組織層級,自主獨立銷售保險產品。全國保險公司共有個人保險代理人900萬人左右。前三季度,全國個人保險代理人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8萬億元,佔保費總收入的48.1%。
  • 「先行者」平安腳下的風火輪:全面數位化經營升級
    平安銀行將「科技引領」作為戰略轉型和數據化經營的驅動力,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優化開發流程,提升交付效率。經科技如此賦能,平安銀行2019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79.58億元,同比增長18.2%;淨利潤281.95億元,同比增長13.6%。顯然,在數據化經營戰略、科技轉型深化的有力推動下,平安核心金融業務實現增效降本,可觀的增長便是最好的證明。
  • 深耕價值用戶,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今年,在疫情「黑天鵝」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行業轉戰線上,保險行業也愈發加大線上業務投入。平安人壽網際網路產品總設計師、金管家團隊總經理沈瑋在採訪中表示:用戶增長思維金字塔正在重構,數據驅動線上經營成為科技賦能傳統保險行業向新經濟建設的新動能。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