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今年秋冬季挑戰嚴峻 流感影響新冠疫情第二戰成敗

2020-12-23 財經網

「今年秋冬季挑戰很嚴峻,非常擔心抗擊新冠疫情取得的第一戰勝利,可能由於流感而影響第二戰成敗。」7月1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在由《財經》雜誌、《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財經前沿:如何防控秋冬疫情」論壇上表示。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科學家曾光

曾光直言,從流感疫苗接種方面來看,中國接種率僅為2%,中國流感抗擊是軟肋,如果不重視,將影響新冠疫情發展。中國在公共衛生和百姓認識方面應該有所提高,特別對疫苗接種的認識問題。同時,流感與新冠傳播途徑相似,防控手段也應該相似,如果圍堵新冠的做法延續到流感,也將會起作用。

在新冠疫情抗擊方面,他強調,「清零是必須的!」,因為清零最有效率,比不清零付出的代價要低的多。

他將新冠病毒肺炎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即3月全國進入最後一例臨床病例報告定義為「新常態」的開始,後續吉林市、北京市發生新冠疫情傳播,也都屬於新常態。而「新常態」將延續多長時間,曾光認為,這將由世界大環境決定。

值得關注的是,「新常態」帶來很多新挑戰。曾光稱,不能為清零採取過分措施。從目前來看,面對疫情傳播,處理得一次比一次好。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張燕冬:曾光老師對國際的情況也比較了解,您看在國際方面有沒有要補充的?另外,您昨天提出了中國進入了新常態,您怎麼看待這個新常態?與過去有什麼不同和特點?

曾光:很高興利用這個場合和各位專家進行交流,和網友朋友們進行溝通。張主編給我提的這個問題,一個是對國際的看法,一個是對中國新常態的看法,我覺得這兩個問題都很重要。

首先,新常態。新常態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叫新常態?在國內還沒有一個明確定義,只有中國在談新常態,這說明是中國的特點,新常態就是從清零開始,沒有到清零的角度,談新常態可能和中國的新常態是有區別的。

新冠病毒肺炎鬥爭取得階段性勝利,具體時間從全國進入3月報告最後一例臨床病例的新常態開始,以後發生的事都是新常態,包括後續吉林市、北京市發生的情況,這都屬於新常態,再出現這些情況是不奇怪的,這樣的事還可能再發生。

回到你剛才說的第一個問題,對國際疫情的看法。對國際疫情的看法必須和中國比較,為什麼?中國取得階段性勝利不意味著中國過去公共衛生很強,而且我們一直向歐美國家學習,最典型的是流行病學項目。

為什麼這次「學生」取得階段性勝利,「老師」可能是沒有及格的學生,還要留級。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過去像這樣的疫情應對,我把它稱作舉國應對,舉國應對對西方世界來講,上一次應對是1818到1919年,在以後的傳染病都是通過公共衛生部門、通過系統研究、通過臨床,頂多有些社會宣傳,社會介入,不需要國家的元首跑到前臺指揮。

對中國來講,我們這次應戰新冠,是中國17年以來第三次,第一次是非典,其他國家不會舉國應對,就是公共衛生系統,因為病例比較少,最典型的是中國,我們確實是舉國應對。因為我是經歷過來的人,從廣東會戰,北京會戰,我們有很多教訓,我們的教訓在應對非典的過程中積累了經驗。

這個經驗首先是聯防聯控,在之前沒有,典型的是北京成立聯防聯控指揮部,當時我是首席顧問,天天和決策者對話。另外,專家直接跟國家領導人對話,這是一個經驗,無論在廣東還是北京,還有到中南海做講座,都和中央一把手溝通。我們還有一些措施,但有一點遺憾是非典有些經驗一開始沒有採納,比如我們已經建立了經驗,所有的密切接觸者發現以後要集中隔離,湖北大部分是居家的,效果不好。我們是直接進入戰時狀態的,可是在武漢沒有。這些說明我們過去有些經驗沒有直接採納,當然我們糾正的是比較快的。

我們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必須總結,我們做的幾點非常好:

第一,《疫情防治法》1月2日提的建議,當天就採納。這表示我們尊重生命權和健康權,這一點做的是非常好的。

第二,英美國家很多試劑無論是準確性,包括核算檢測,還是技術可能比我們領先,但是我們抓住了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下手早,早隔離,早治療。我們和西方國家很大的差別在哪兒?我們既要解決醫療擠兌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對所有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這是中國很大的優點。往往我們比對的時候忘了這一點,國內好多媒體報導也容易忽略這一點,過多強調的都是中西醫結合,可是我作為流行病學專家認為這一點是中國區別於其他國家很大的一點,我們中國做的堅決。

階段性勝利有個零的問題,為什麼要清零呢?現在看起來,只有中國現在有條件這麼做,而且清零是最有效率的,比不清零要付出的代價低的多,新常態給了我們很多新挑戰,比如北京這次疫情的發生,從黑龍江疫情到北京疫情,我們一次比一次處理的好。

很大的挑戰是今年秋冬季,我認為是很嚴峻的,非常擔心我們新冠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如果不重視,有可能第一戰打勝,第二戰打敗,原因在哪裡?就是流感,因為中國的流感是軟肋,中國的疫苗接種率才2%,而且今年疫苗三型都變了。我也跟一些院士共同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流感疫苗接種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流感和新冠傳播途徑是相似的,防控手段也應該是相似的,如果圍堵新冠的做法延續到流感,我想也是起作用的,到底怎麼樣,還得實戰說明。我也希望藉此機會,以後中國對公共衛生老百姓的認識要提高,特別是疫苗接種的問題,應該認識到它的風險,不能盲目樂觀。謝謝大家!

張燕冬:謝謝曾老師,大家不知道,曾老師在中國疾控中心擔任首席科學家19年,從2000年到2019年,武漢的封城最早提出來的是曾老師。曾老師,您還是比較贊同我們這種體制性的抗疫,但您曾經說過,我們的衛生體系還是短板,雖然我們的體制上全民抗疫了,但是醫療體系上是有短板的,您具體怎麼看醫療體系上的短板?

曾光:醫療體系這次做的相當不錯,我們談短板和長板,日常和戰時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的疾控隊伍,有很多地方大學畢業生,如北大復旦公共衛生學院的畢業生,是我們主要疾控系統的後備軍,現在不來了,來的只有2%,90%都到別的系統去了,做醫藥代表或者到醫院做管理了,已經這麼嚴重了。

我們的臨床醫院也有問題,比如兒科、傳染科,我們的急救醫療也不夠,一旦國家有難的時間,忘掉自己的困難,這是中國醫療和公共衛生的特點。臨床要加強哪兒呢?應該加強對臨床公共衛生的意識,因為他們要清楚他們是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專家訓練時應該加強公共衛生訓練。臨床大夫還有一個問題,應該是健康教育的主力軍,不但在電視上宣傳教育,對病人治療的時候,每一個臨床大夫都應該把這個觀念向病人輸送。另外,這兩支隊伍怎麼密切結合,互相學習,互相攜手。

張燕冬:您剛才比較讚賞清零的思路,但是您曾經也講過,看疾病定位是不能光看致死率和傳播率,要綜合考慮疾病的防治對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關係,您強調的是一個綜合的東西。現在在清零的思維上,比如北京,從三級升到二級,最初肯定是必要的,這種平衡您覺得最關鍵點在哪兒?

曾光:關鍵是要積累經驗,清零是必須的。

張燕冬:如果做不到清零呢?

曾光:在北京百分之九十九點幾以上的都是易感,有一個病例就有可能傳開,不清零行嗎。另外,新常態延續多長時間是由世界大環境決定的,不是由我們決定的,中國要保持多長時間,一定要清醒的。我講的也是對的,為什麼?你不能為清零採取過分的措施,現在北京也是在不斷校正,這次北京做到了,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確定高中低風險,現在在縮小範圍,以小區、以樓道為單位,還可以探索,花費比較少,擴大面積了對復工復產影響大,關鍵是對流行病學的信心,大家共同探討,更好應對,這是我們在新常態需要探索的內容。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關於「財經前沿」

「財經前沿」《財經》會議品牌系列精品線上活動之一,受眾千萬。秉承《財經》會議打造高端專業的國際思想交流互動平臺的理念,「財經前沿」旨在藉助《財經智庫》、《財經》雜誌和《財經》會議整體資源優勢和多媒體平臺優勢,專注海內外政產學界頂級智慧,以小而精的形式,打破空間限制,聚合媒體資源,以直播或錄播的線上論壇方式對當下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焦點問題展開小規模、大視野、全方位、多角度的對話與討論,為關注全球巨變時代下中國發展前路的各界人士提供獨到的前沿觀點與思想啟發。首期「財經前沿1----全球經濟如何應對至暗時刻」在網上反響非常熱烈。

(編輯:文靜)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期間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近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強調,要警惕和預防新冠肺炎在秋冬和春季與流感相交織。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得人們對新冠病毒的關注前所未有。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因流感導致約65萬人死亡,相當於每48秒就有一人死於流感。中國每年有超過8.8萬人死於與流感相關的疾病。
  • 曾光在漢談疫情:中國有能力應對疫情反覆,要警惕與流感疊加
    今年1月曾光兩次到武漢,1月18日,他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和鍾南山院士一起到武漢。這次再來武漢,曾光看到武漢形勢大好,十分高興。曾光說:「防控SARS的經驗對於這次應對新冠疫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防控經驗就是進入戰時狀態,迅速啟動指揮部、參謀部、情報部、戰鬥部和後勤部的聯動。最高決策者要直接和專家見面,共同規劃,各部門共同研究關鍵問題。」
  • 良醫|警惕新冠與流感疊加,今年更有必要接種流感疫苗
    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持續。秋冬季本來就是流行病高發的時期,特別是流感,讓人惶惶。流感疊加新冠,也是專家們擔心的。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法之一,過去中國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率不算高。王辰院士等專家提醒,今年有必要接種流感疫苗,進入秋冬後更要保持對新冠肺炎流行的警惕。
  • 頂級專家共議疫情新常態:公共衛生體系緊張,老百姓放鬆過日子
    自6月11日,由新發地批發市場引發的北京新一波疫情,也已連續6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新冠病毒仍是全球公共衛生與經濟復甦的巨大隱患。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並會在今年秋冬季節復發,已幾乎是全球的共識。今年秋冬季的疫情情況究竟如何?「新常態」下,中國的防疫策略將作何調整?多支研發團隊競逐的疫苗,能否終結疫情?中國會否啟動疫苗應急接種?
  • 今年秋冬季丨接種流感疫苗具有特殊意義!
    今年流感預防接種具有極為特殊和重要的意義。目前,全球新冠疫情處在高流行態勢,雖然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面臨的風險絲毫不能忽視。秋、冬季到來,各類呼吸道疾病增加,疫情一旦合併流感,將會增加鑑別診斷難度,給防控工作帶來更大挑戰。
  • 曾光:病毒比疫苗跑得快!全球疫情進入第二階段,死亡率或許更高
    2020年12月22日,在全國老齡健康傳播與促進行動項目「積極應對,預防流感」主題宣傳活動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介紹,從人類發現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是人類和病毒鬥爭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人類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和新冠病毒做鬥爭;現在開始將進入第二階段,即當人類有了疫苗以後如何繼續和新冠病毒做鬥爭。
  • 局部疫情反彈,過年還能回家嗎?曾光解答
    廣州日報:也就是說,輸入性風險依然是當前疫情防控最主要的挑戰? 曾光: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要國際上的病例沒有清零,不管我們國內的疫情防控做得再好,也不能放鬆警惕。目前每天公布的病例數據,輸入性病例的數量依然是佔據絕大多數的。
  • 今年秋冬季流感疫苗應接種 個人防護不要放鬆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氣溫降低有利於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傳播。因此,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肺炎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這種風險會帶來什麼危害?公眾要如何防範?接種疫苗需要注意什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專家就以上問題進行解讀。
  • 張文宏:秋冬季發燒很多人會懷疑是新冠,但可能性最大是流感
    本文圖片 視頻「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01:13)自今年新冠疫情出現以來,新冠疫苗一直都是各大媒體和老百姓的關注焦點。雖然目前我國疫情基本緩解,但時不時仍有散發病例出現,此外,國外的疫情仍然讓人不容樂觀,眼看著邁進了金秋9月,「新冠疫情可能存在第二波風險」等相關話題時不時出現在各大媒體新聞中,幾乎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聚焦新冠疫苗的問世。
  • 「新冠+流感」雙重病毒來襲,今年秋冬季如何防護?最新流感疫苗指南...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流感不起眼、沒啥事、多喝熱水挺挺就能過去,不會對健康產生大威脅。但實際上,流感的季節性流行,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500萬重症病例,造成約29-65萬人死亡。 尤其是今年,流感的危害可能更嚴重。
  • 新冠與流感「雙流行」風險下如何防疫?張文宏回應
    原標題:秋冬季如何防疫?張文宏回應了秋冬季來臨,在新冠與流感「雙流行」風險下,如何防疫?9月22日晚8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於康、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兼職教授張旭光三位專家接受人民網採訪,回應了大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 今年流感疫苗提早一個月批籤發,量或將翻番
    流感季節每年都有。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秋冬季節的臨近,我國或將迎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雙流行」的嚴峻形勢,流感可能成為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戰」成敗的關鍵因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免疫規劃高級顧問勞倫斯·埃弗裡特·羅德瓦爾德博士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衛組織建議優先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衛生工作者、老年人和孕婦。
  • 因新冠疫情我們都戴上了口罩,今年還會出現流感大流行嗎?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周亦川編輯 | 袁月新冠疫情還未結束,秋冬季的流感季節即將到來。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這個國家可能會面臨「現代史上最黑暗的冬天」。美國是新冠疫情危機的中心,自3月份以來,已有超過15萬人因病死亡,超過400萬人確診。隨著學生返校,一年一度的流感季節開始,可能出現一輪病例激增,可能是流感、可能是新冠肺炎,也可能是兩者的結合。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曹彬教授也於近期表示,重視新冠的同時,不要忽視流感的侵襲。
  • 新冠、流感症狀難分 2020年怎麼防
    「今年的秋冬季,各個醫院對新冠疫情的監測非常嚴格,中國的民眾對新冠也非常重視,因此,(可以預料到)很多人一旦發燒會非常恐懼,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張文宏說,另一方面,一些典型的流感輕症時和普通感冒很難區分,往往會被忽視。張文宏認為,今年的情況會使得發現流感有可能成為比較大的問題,也使得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勢更加嚴峻。
  • 今年冬季存在新冠流感合併感染風險 唯一區別方法是核酸檢測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今年冬季存在新冠流感合併感染風險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已出現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發布提示,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
  • 秋冬季,你會接種流感疫苗嗎?
    每年9月至10月,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自今年新冠疫情出現以來,新冠疫苗一直是各大媒體和群眾的關注焦點。雖然目前我國疫情基本緩解,但「疫情可能存在第二波風險」等話題時,仍然會引發討論。那麼,二者之間有無關聯、有何關聯,今年是否需要接種流感疫苗,市民們對此有多少了解?
  • 曾光:從SARS到新冠,我們積累了哪些疫情防控經驗?
    11月28日,由新華網主辦,新華網思客、新華網浙江分公司承辦的「2020新華網思客年會」在杭州舉行,本次年會聚焦「中國經濟的下一程:新理念 新徵程 新藍圖」。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 美國流感症狀與新冠病毒病狀相似?美媒:此次疫情變得複雜
    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日益引發擔憂的同時,當地衛生人員正在迎接冬季第二波流感的到來。美國媒體稱,因為流感症狀與新冠病毒病症相似,今年的流感疫情應對將變得複雜。美國流行病專家表示,變長的流感季來的不是時候,因為民眾對新冠病毒表示擔憂,這兩種病毒導致的症狀在沒有檢測的情況下,很難區分。美國範德堡大學傳染病學專家沙夫納表示,如果新冠病毒開始在美國傳播,在確認民眾感染這種病毒還是流感病毒問題上,可能出現混亂。「為了緩解民眾擔憂,美國衛生官員宣布,將全國5個用於檢測流感的公共實驗室也用於檢測新冠病毒。
  • 曾光教授這樣說
    廣州日報:也就是說,輸入性風險依然是當前疫情防控最主要的挑戰?曾光: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要國際上的病例沒有清零,不管我們國內的疫情防控做得再好,也不能放鬆警惕。目前每天公布的病例數據,輸入性病例的數量依然是佔據絕大多數的。
  • 全球多地出現新冠合併流感病例,患者狀況如何?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已出現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發布提示,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記者了解到,我國今年1月已出現合併感染新冠與甲流的患者,日本、西班牙、伊朗等國也出現了合併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