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劇情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在這樣一本以漢為核心的小說中,前期的劇情圍繞著劉備發展,而中後期則以諸葛亮的故事為主,為了凸顯人物的性格,作者羅貫中老先生難免會給小說中的人物安排一些並不屬於他們的劇情,比如說著名的桃園結義,三英戰呂等等,這難免讓讀者對真正的三國歷史有了錯誤的判斷,那麼並不屬於三國演義世界的劉備,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依據《三國志》以及《後漢書》的記載來和大家聊一聊漢昭烈帝劉備。
三兄弟出場:販履織席,屠戶和賣棗大漢的桃園結義
在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兄弟的桃園結義羨煞旁人,我們小時候或許都幻想過這樣的橋段,與小夥伴聚在一起,想像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結義橋段,但是現實卻不是幻想著那般美好。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劉備在十五歲的時候拜盧植為師,但是並不喜好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等事物,在回到家鄉後,卻能聞名一方,在我們看來就像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差生,卻能做到衣錦還鄉一般。是怎麼做到的?這得益於劉備的為人處世,劉備善待屬下,喜怒不形於色,喜好結交朋友,在這一段時間,劉備因此在涿郡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勢力。此時的劉備,顯而易見不再是販履織席之輩了,那麼這個說法是哪裡來的呢?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這其實是劉備小時候發生的故事了。
說過劉備的出身,下面來看看一直追隨劉備左右,不離不棄的關張二員上將軍,在演義中,關羽是一個逃犯,而張飛是郡中的有錢人,賣豬肉的屠戶,在黃巾之亂爆發之後,劉備邀請關張二人一起匡扶漢室,於是才有了後面的故事,但是真正的情況並非如此,在黃巾之亂爆發之前,關羽張飛便已跟隨劉備左右了。而《三國志》中記載的「先主於鄉裡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所表達的意思,正是劉備拉攏鄉下,廣結同盟,此時的關羽張飛給劉備做武官的意思。這樣看當時的劉備有點類似於一個小幫派。
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裡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劉備是不是真的是劉協的叔叔
雖然劉備沒有參加董卓討伐戰,但是歷史的大致走向還是和演義差不多的,丟失徐州的劉備投奔曹操,領左將軍豫州牧,曹操非常禮遇劉備,甚至達到了」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的地步,而在許昌的劉備也遇到了漢獻帝血衣帶詔這件事,在演義中,劉備作為匡扶漢室的希望,這一頂大帽子自然被扣在了劉備的頭上,身為漢室宗親的劉備沒有理由不參與其中,而劉備理所應當的得到被曹操所控制的劉協的看重,然而真是這樣嗎?在這裡羅貫中先生專門為劉備做了一段假的族譜。
據《三國演義》描述: 次日,獻帝設朝,操表奏玄德軍功,引玄德見帝。玄德具朝服拜於丹墀。帝宣上殿,問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設宴款待畢,玄德謝恩出朝。自此人皆稱為劉皇叔。
為何小編要說這是一部假的族譜呢?按照演義所述,劉備應當是劉邦的第二十一代子孫,而劉備又是劉協的叔叔輩,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來看一看劉協的輩分了,由於劉協是漢朝正統的皇帝,所以劉協的族譜定位當是準確無誤的,據《後漢書》考證,劉協系高祖劉邦的第十六代子孫,演義中這一段漢室族譜的說法不攻自破,且劉貞一支,在劉貞被剝奪爵位之後,並沒有其他人獲得爵位。但是劉皇叔的稱呼也因演義而被賦予了劉備,這在歷史上,在當時的時代是不存在的,劉備也並沒有明確的表達過自己在漢室宗親中的具體輩分。
劉備是否會被劉協看重,血衣帶詔會不會有劉備的參與
說到這一方面,其實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當時其他的漢室宗親,此時還在堅持的漢室宗親,分別是荊州刺史劉表,以及益州刺史劉璋,後世聞名還有初到曹操帳下的謀士劉曄,劉表劉璋割據多年,並沒有拯救劉協的意思,加上路途遙遠,劉協自熱指望不上他們,此時的劉曄又是默默無聞的小卒子,更加入不得劉協的眼,似乎眼下只有劉備一個人能被劉協重用了,但是劉協會重用他嗎?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東徵,助先主圍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從三國志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的不一樣的劉備,此時的劉備,備受曹操重用,在劉協眼中,劉備是曹操手底下的紅人,座上賓,在我們看來,誅殺曹操這等大事上,怎麼也不會有劉備的參與,畢竟這等事情一旦暴露,便是功敗垂成,身死道消,劉協等人經歷了數年的顛沛流離,不會不明白這些道理,而劉備也並不是劉協的心腹,但是劉協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劉備卻真真切切地參與到了這場動亂之中,在演義中,羅貫中先生或許想到了這一層面,將劉備為何加入的原因描述了出來,想必羅貫中也和小編有同樣的疑問吧。
董承等問馬騰曰:「公欲用何人?」馬騰曰:「見有豫州牧劉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雖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騰曰:「吾觀前日圍場之中,曹操迎受眾賀之時,雲長在玄德背後,挺刀欲殺操,玄德以目視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圖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公試求之,當必應允。」吳碩曰:「此事不宜太速,當從容商議。」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據《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關於衣帶詔的記載: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承遂與劉備同謀,未發,會備出徵,承更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事洩,承、服、輯、碩皆為操所誅。
或許是劉備不想參與此事,亦或許是機緣巧合,劉備率軍前往徐州阻攔袁術北上投奔袁紹,正巧董承等人被人告發,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董承等人皆被誅殺,而駐軍徐州的劉備逃得一命,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再次佔據徐州,這或許就是劉協與董承到處拉人入夥的報應吧,秘密知道的人多了,也就更容易敗露。
演義中為了刻畫劉備忠厚的形象,對劉備進行了大量的描寫,也讓後世的我們覺得劉備是一位虛偽的小人,動不動哭鼻子的大耳賊,但是這些都不過是演義中的一面之詞,沒有歷史考證,比如長坂坡摔阿鬥等皆為虛構,而世人嘲諷這劉備的仁義道德,卻沒人能做到劉備的仁義道德,在正史的記載中,刨除攻打益州這一個黑點,劉備在德行上的描述並不多,但是劉備卻是民心所向,所到之處從者雲集,這也是我們做不到的,演義和現實,是兩個劉備,也是兩段傳奇。
我是小四,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們一起討論你們所喜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