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電商格局,社交電商成下一個市場紅利風口

2020-12-18 騰訊網

轉眼間2020年已經只剩下不到兩個月,回顧整個2020年,最火熱的行業毫無疑問是「社交電商」。從最開始天貓、淘寶、京東等一線電商巨頭紛紛入局,到以拼購型為主的拼多多V1.0、V2.0「拼團+電商」時代,以分享型為主的團巴拉V3.0社交電商S2B2C時代,社交電商正一步步顛覆傳統電商行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快速地崛起,引領電商從「以貨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轉變。

目前,社交電商正處於市場紅利期,除了新興的創業公司外,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企業,甚至於中國直銷巨頭之一的完美(中國)、快消公司哇哈哈等也紛紛入局,使得整個行業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成為資本的寵兒。

社交電商的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社交電商萌芽階段:

社交電商的萌芽階段可謂是極度單純的,更多有如微商行業的從業者,通過在朋友圈及向圈內好友推送產品功能信息,被動地尋找客戶,產品單一,復購率低。為數不多的如微盟、有贊以及點點客等幾家初創企業,則主要基於SaaS模式在微信搭建微商城平臺,但隨著公眾號紅利的崛起,微商城的紅利也隨之隱退,成為模式之殤。

社交電商成長階段:

社交電商的快速成長階段在2016年至2018年間,微信成為人們最主要的通訊工具。截至2018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增至10.98億,每天平均有超過7.5億微信用戶閱讀朋友圈的發帖,小程序用戶人均日訪問量同比增長54%,覆蓋超過20個服務行業,中長尾小程序日訪問量佔小程序日總訪問量的43%。

社交電商的本質還是「社交」,而微信的成熟讓社交電商乘上了社交時代的東風,一躍出現拼多多、小紅書等社交電商黑馬。他們以另創獨特的社交電商模式利用平臺去發展自身的社交資源,從而實現賣貨變現,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社交電商百花齊放階段:

2019年被譽為社交電商元年,這是曾經的電商行業被冠以「傳統電商」,而「傳統電商」又紛紛開始向新零售電商轉型的一年。

隨著拼多多、蘑菇街的成功上市,小紅書雲集等的驚豔亮相,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短視頻平臺的脫穎而出,內容型電商、拼購型電商、分享型電商一時間百花齊放,讓社交電商成為炙手可熱的電商行業。2020年,團巴拉等新一代社交電商平臺乘勢崛起,許多直銷從業者、寶媽、職場白領、KOL/KOC紛紛加入其中,爭先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社交電商為什麼被普遍視為是電商行業的未來?

第一、首先是國家政策的支持。

2019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承認社交電商合法地位,將微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的經營方式納入監管範圍。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社交電商作為平臺經濟的一種新業態,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增加就業等方面作用不可低估。同時間段,中央政府官網刊載了一篇題為《社交電商迎來茁壯發展新春天》的文章,文章指出作為平臺經濟的一種新業態,社交電商由此站上了茁壯成長的新風口。

政策的加持是社交電商平臺發展的重大機遇,作為一種全新的電商新業態,社交電商的權威性和市場認可度正在紮根,茁壯成長。

第二、社交電商的運營效率較高。

社交電商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進行有效的信息分享和傳遞,當KOC/KOL買到一款物美價廉的產品時,就會將該產品推薦到自己的社交圈,吸引更多的親朋好友購買。基於口碑效應和信任度,這個精美產品會迅速地在朋友圈層中裂變,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社交的地方就有交易。

區別於傳統電商自上而下的運營模式,社交電商直接從0-1、從1-N、從N到無窮不斷地裂變,即從分享給朋友,到朋友分享給他的朋友,到朋友的朋友分享給他們的朋友,不斷地形成化學反應。同時,所有的用戶數據都將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進行有效的用戶管理和信息存儲,大大地節省了獲客成本和交易時長。

第三、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

網際網路的崛起讓商品交易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直接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

目前,市場的大多數產品的溯源、口碑和價格都已經十分透明,用戶可以簡單通過多家電商平臺進行比價,了解產品信息,消費也由此變得理性和客觀。

而社交電商的出現,直接改變了傳統電商的消費模式,開始從「以貨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基於熟人分享,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會大大地增加,可以直接從眾多產品中直接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從而減少對商品進行比價、口碑調查、擔心商品質量問題等繁雜的驗證過程。

而一旦用戶的消費體驗得到滿足,切切實實獲取到滿足自己需求的高性價比商品,即能有效地形成依賴,提高復購率。

總的來說,社交電商在經歷過殘酷的市場優勝劣汰之後,已經步入正軌,以拼多多、團巴拉等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時代正呈現井噴之勢。

傳統電商的核心是商品、供應鏈,而社交電商的本質是社會化零售,更注重以「人」為核心的交易邏輯,將社交通訊與移動應用合二為一,讓人和商品之間形成社交網格,對電商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對用戶來說,不論市場環境如何改變,電商行業如何迭代,關心的始終是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和口碑,這也決定了用戶是否可以對平臺忠誠,是否願意復購。

一個靠譜的社交電商平臺,需要不斷地強化自己,不僅要有強大的背書,確保平臺屹立不倒,還要有完善的供應鏈、優質的產品、頂尖的技術團隊、專業的運營管理機制和人性化的服務,從這幾點看,團巴拉作為新一代社交電商黑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相信未來,像這樣直接惠及消費者的平臺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蜂享家上線,「奔襲」社交電商!
    近年來,隨著純電商紅利天花板的到來,移動社交的生態卻釋放了新的流量動能。而全新的社交電商模式,在獲得飛速成長的同時,也不斷帶來新的狂歡和流量池,成為了電商們新的發力點。;2019年毋庸置疑的熱度便是微信社交電商小程序;那麼,到了2020年,這個機會和風口又在哪裡?
  • 角力社交電商,給消費者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第一波參與分享社交電商「紅利」的正是那些從傳統電商平臺轉型的玩家,他們大都通過利用第三方通訊軟體和個人圈層影響力完成導購,並通過不同用戶需求形成無數個細分圈層。由此觸發了拼多多、雲集、團巴拉等社交電商平臺的崛起,這或許正是社交電商對於傳統電商的一次「洗牌」。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社交電商模式
    紅利風口:全新的社交電商市場形態已經出現,也給傳統企業提醒,趁著大數據、社群營銷、私域流量、供應鏈管理的各種優勢下,迅速接軌開始新零售吧!成熟的平臺:推廣應答及時;交互性較強;流量大;用戶體驗度較高;通過社交網絡媒介或平臺電商的社交功能,將各類社交元素應用到電商的購買與服務當中,形成新的電商商業模式,以更好地完成交易過程。
  • 什麼是社交電商?未來社交電商發展趨勢如何?
    首先我們看了解一下什麼是平臺電商,當下以平臺電商為代表的淘系,貓系,某東,多多等都是屬於平臺電商,消費者需要下載對應平臺的APP然後進入平臺,進行關鍵詞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就是平臺電商;平臺電商誕生初期,依託巨大市場需求,短期步入高速增長期,也成就了非常多的商家。
  • 直播:社交電商的避風港
    他們之所以如此自我包裝,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繼續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延續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隨著資本市場投資重點和投資邏輯的轉移,電商已經不再是投資的重點。即使是依然有投資機構關注電商行業,他們依然是衝著電商行業當中那一丁點尚未被透支完成的流量而來,他們對於社交電商的加持就是這種現象的集中體現。
  • 娛樂社交電商平臺一鹿拼正式上線 開啟電商實體雙融合時代
    社交電商,是近兩年國內電商行業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之一。隨著電商市場發展成熟,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傳統電商獲客成本高企,新的電商形式應運而生。2021年1月份,娛樂社交電商平臺一鹿拼將正式改版上線,依託具有12億活躍用戶的微信生態,探索娛樂社交電商新模式。
  • 紅馬臻選一匹社交電商的『紅馬』
    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進入中國,少數人把握住時代風口,開創電商行業,為大眾所熟知的如阿里巴巴馬雲和京東劉強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功人士的創業之路不僅拼的是實力,一次正確的選擇往往受益一生。但經歷二十餘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傳統電商行業已從一個新生的嬰兒走入成熟的中年時期,增速持續放緩甚至倒退,運營成本走高,流量紅利減少。無論是電商平臺,商戶還是懷揣夢想的創業者,都亟待找到新的商業模式,獲取更高效,低價,黏性更強的流量來源。
  • 以環球捕手為例,談談社交電商破局
    在前兩周的文章《從社交電商的底層邏輯,分析網際網路下半場的走勢》中,簡單梳理了社交電商的發展情況和主要模式,本文將通過以一個具體的案例(環球捕手)闡述社交零售模式電商的市場現狀與機遇。
  • 電商市場風向轉變,東南亞跨境市場成為新風口
    國內電商賣家的數量每年都在增漲,針對賣家如何去引流、帶貨總是有新的方法出來。這裡像是一座圍城,有的賣家想出去,有的擠破頭都想進來。有這麼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20多年電商一路走來,也成就了很多的中小賣家。 那時,大家看到這個行業的紅利,都紛紛加入電商這塊圈子。
  • 程光輝談社交電商I社交電商新零售與傳統微商最關鍵的區別在哪?
    社交電商新零售,以社交賦能新零售模式,提升零售效率為目的的企業升級解決方案。是指依靠社交關係、社交圈子發展的一類電商,流量是去中心化的,通過社交工具自帶的流量,可以自建私域流量池。未來一切的交易都將是社交,用社交的方式構建信任,電商交易成為社交的附加服務,用戶通過強關係撬動弱關係,完成之前從未有平臺能達成的可持續性強黏性高復購率的新零售電商模式,從而發掘出社交電商最大的潛力。
  • 5G商業化帶來3C增量市場 電商呈強者恆強格局
    同時,5G商業化之際,手機價格低至新低,換機潮帶出一個新的增量市場,3C市場規模正極速進入下一個拐點。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新3C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消費品,一旦年輕用戶在平臺上養成消費習慣,即意味著流量轉移,這對於電商平臺而言,是一次不可錯過的機會,一方面是不可多得的產品及用戶增量市場,另一方面存量市場也有望改寫。
  • 社區電商佰草極疏社交新零售移動電商的未來
    2018年,是傳統電商企業尋求轉變的一年,也是新零售電商探索新突破口、敢於試錯的一年。 在社交新零售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借著這一波市場熱度順勢而上,贏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也有很多企業因未能轉型成功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甚至於倒閉。
  • 你是怎麼被社交電商割韭菜的?
    不僅如此,回看過去一年,社交電商可謂是九死一生,暴雷頻率頗高,昔日獨角獸淘集集從電商黑馬到破產僅用了一年時間,頭部社交電商也暴露出營收下滑、會員增長乏力的問題。脫胎於微商的社交電商,原本應該是把傳統電商在流媒體投放的市場宣傳費用節省下來,將其中至少20-30%的費用拿出來分給會員作佣金,但為何「夢想照不進現實」?
  • 企業觀察:社交電商能走多遠?
    Facebook Shops的上線意味著Facebook這個龐大的社交帝國打算進軍電商領域。 在國內,早有一批以社交之名行電商之事的社交平臺,已經收穫了流量紅利。 為什麼社交平臺紛紛做起電商生意?這或許就是原因之一。
  • 東莞如何搶佔 直播電商風口?
    兩個月前,「世界好物東莞造」直播帶貨活動也在鰜魚洲直播電商示範基地舉行,明星王祖藍回到家鄉東莞,連續直播近4小時,成交金額達2280萬元。疫情讓企業的線下活動大幅減少甚至停止,貨物銷售渠道受阻,傳統的線下展會接單方式也被迫停滯,在此背景下,直播電商逆勢上揚,成為實體經濟開拓國內外市場的重要渠道。
  • 盤一盤私域流量,社交電商+新零售這幾千億大生意的新風口
    社交電商是「以人為中心」的,賣貨之前先把自己賣出去,獲取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賣貨,本質上是通過人來連結的,但流量是去中心化的。傳統零售、電商的影子不會消失、滅絕,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走社交電商的模式,但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有社交電商的思維,通過社交電商思維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 貓小賤:社交電商風口,看「絕望的主婦」如何逆襲?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獲取流量難、流量成本高成為傳統電商發展的瓶頸,社交電商成為行業新風口, 貓小賤app著眼於痛點,以「消費+分享」的創新模式登上社交電商舞臺,迅速成為行業黑馬。
  • 社交電商與直播 Terraké SPA法國天萊為行業注入「源動力」
    隨著新零售的社交媒體經濟時代的開啟,法國天萊在行業中脫穎而出,這不僅跟它的硬實力——品牌背景、產品研發團隊、品牌宣傳息息相關,也體現了其更重要的軟實力,在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選擇了社交新零售渠道與啟用新的市場戰略有關。
  • 雲集微店:居民消費升級,會員電商模式成市場「寵兒」
    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後電商時代,以社交驅動的會員電商為行業帶來新的希望,成為當下市場的「新寵兒」,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微店(現已更名為「雲集」)官網記載了其中原因。雲集微店(現已更名為「雲集」)官網有篇文章顯示,《2018中國社交電商消費升級白皮書》曾預估,到2020年我國會員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 會員電商成網際網路市場新寵的「秘密」 讓雲集微店官網告訴您
    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後電商時代,以社交驅動的會員電商為行業帶來新的希望,成為當下市場的「新寵兒」,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微店(現已更名為「雲集」)官網記載了其中原因。雲集微店(現已更名為「雲集」)官網有篇文章顯示,《2018中國社交電商消費升級白皮書》曾預估,到2020年我國會員電商商戶規模將達2400萬,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