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去中」!台歷史課綱中國史大幅縮水 《史記》不提、三國史被刪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訊 民進黨當局為「去中國化」持續在歷史課綱上動手腳。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臺灣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出爐,由於此前高中歷史「中國史變東亞史」已經惡名昭彰,人們沒料到初二課綱「魔高一丈」,夏商周不見了,數千年歷史只剩秦始皇。引發島內各界震驚與批評。

翻開臺新版初二歷史課本,臺媒稱「40歲以上的人絕對會嚇到」。新課本第1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唐朝之前(含唐朝)2400年的歷史,傳統政治史必談的政權交替如周武王伐紂、春秋是哪五霸、戰國是哪七雄、漢末黃巾之亂、三國、魏晉南北朝等等,新課本統統沒有。史籍經典《史記》、《漢書》完全不提。臺媒批評,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

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統計:商周至晚清3600年只用60頁、6個章節講述,每章正文僅1500字卻要講600年。「凌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吳昆財批評,只能說「破碎」是蔡英文當局中國史教育的最大特色,初二的「東亞史」比高一的「東亞史」更可怕、可惡!新北市中和中學歷史教師李金鳳表示,新課綱太過「略古」,讓各朝代的特殊性消失,學生甚至無法判斷漢朝及唐朝人民的生活有何不同。

臺灣《中國時報》表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不管是玩桌遊「三國殺」也好,看迪士尼向中國元素取經的電影《花木蘭》也罷,上山拜廟、求神問卜,連看個布袋戲,都逃不過5000年中國歷史的「如來佛掌」。新版歷史課本提供了凌亂破碎、無時序、無因果的內容,且還刪去《史記》的介紹,我們只看到「歷史教育如何被終結」的斑斑血跡。綠營恣意屠殺歷史教育、違逆學術倫理,終將被歷史本身反噬。(中國臺灣網 李寧)

相關焦點

  • 台歷史課綱刪三國史,年輕人理解三國竟從遊戲獲得
    據臺媒報導,近日臺灣有關歷史課綱刪去三國史引起輿論的熱議,甚至還上升到「統獨」與「中華文化」之爭,令人眼花了亂。只是許多人議論的三國似乎不是歷史的三國,而是戲劇、章回小說裡的三國,就真正三國歷史來說,日本人的三國史恐怕比很多臺灣人強得多。
  • 臺課綱大砍「中國史」,網絡民調:66%臺網友表示非常不認同或不太認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臺灣「108課綱」這學期上路,中學歷史課本中國史內容被大砍,其中不僅三國史消失,連武則天也沒有被編入。臺灣「中時新聞網」8日報導稱,網絡媒體就「『108歷史課綱』中國古代史遭大刪」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有66%臺灣網友表示非常不認同或不太認同。
  • 島內痛批台歷史課綱抹殺中國史:斬斷兩岸共同歷史脈絡
    [新聞頁-臺海網]民進黨當局為「去中國化」持續在歷史課綱上動手腳。臺灣《中國時報》撰文指出,這一本初二歷史教科書的呈現,還會比先前高一的臺灣史更可怕、更可惡,因為高中生至少還有一些基本的歷史觀念。可是對於初中生,中國史的知識猶如一張白紙,他們的反思與批判能力,完全不足以對抗這一穢史的負面衝擊。
  • 臺當局修改高中歷史課綱操弄「去中」 國臺辦:倒行逆施 數典忘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 島內折騰許久的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議題13日定案,中國史確定將被納入東亞史之中,外界對此憤慨不已。有記者問,據報導,臺灣教育部門課審大會日前審議通過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教科書將不再以中國史、臺灣史及世界史的方式呈現。請問對此有何評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支持縱容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如有關報導屬實,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就是在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臺獨」分裂行徑的又一實證。
  • 臺課綱大砍「中國史」 臺灣孩子們將不識趙雲、武則天
    在唐朝及之前2400年的國家與社會中,傳統政治史必談的政權交替如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黃巾起義、三國和魏晉南北朝等「統統沒有」;史籍經典《史記》和《漢書》完全不提,原來還有3行的「楚漢相爭」刪到一字不剩。據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統計:60頁、6個章節講述商周至晚清3600年的歷史,每章正文僅1500字卻要講600年,「凌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台歷史課綱大刪三國歷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負責人、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葉慶元提到過去在市政府服務時,日本濱松市的鈴木市長對他非常友善,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是三國的趙雲,「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臺課綱大砍「中國史」 臺灣孩子們將不識趙雲、武則天
    在唐朝及之前2400年的國家與社會中,傳統政治史必談的政權交替如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黃巾起義、三國和魏晉南北朝等「統統沒有」;史籍經典《史記》和《漢書》完全不提,原來還有3行的「楚漢相爭」刪到一字不剩。據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統計:60頁、6個章節講述商周至晚清3600年的歷史,每章正文僅1500字卻要講600年,「凌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這就是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臺灣史從一個章節,變成一本書,最後再把中國史「作掉」。
  • 台歷史教材被指「媚日去中」 國民黨:「教育部長」下臺!
    圖源:《中時電子報》海外網9月6日電隨著島內新學期開學,按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材被指「媚日去中」,搞「教育臺獨」。國民黨團昨日(5日)痛斥,蔡英文當局、臺教育主管部門違背教育的啟發性本旨,新歷史課本「媚日舔日」,民進黨為了掌權而毒害下一代。
  • 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 操弄歷史終將被歷史操弄
    依據這個課綱,以後臺灣高中歷史課將只教單獨成冊的「臺灣史」、「東亞史」及「世界史」。之前的「中國史」不再存在,被「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以主題方式分單元呈現」。這份升級版的「臺獨」歷史課綱一出籠,就遭到島內外有識之士的口誅筆伐。毋庸置疑,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將島內學生當成「政治祭品」,將兩岸關係進一步推向險境,最終難逃歷史的懲罰。  臺灣的教科書之亂,始於李登輝主政時期。
  • 臺灣108初中歷史缺三國史 教長否認課綱去中化
    華夏經緯網9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學後最新面市的108課綱初二歷史課本內容被大砍,當中不只三國史消失,甚至連武則天都沒有編入,臺灣「教育部長」潘文忠8日出席臺北科技大學「木藝類產業人才培育基地」活動,並回應媒體相關提問,強調新課綱要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 「不懂中國史,怎麼到大陸工作!」
    爭議話題不亞於語文課綱的歷史課綱或進行調整,成為焦點。臺媒報導,今年審議的新課綱草案提出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有關中國史地部分大幅減少,並有提案建議延長臺灣史的學習時數。臺灣高中校長、教師指出,上述做法都是為了「去中國化」,這種做法顯然不對。這是「文化臺獨」的重大勝利,未來兩岸關係會因兩岸年輕人認同斷裂更加緊張。
  • 「不懂中國史,怎麼到大陸工作?」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臺灣「十二年國教」課綱自實施起便爭議不斷,去年的「文白之爭」在臺灣掀起大討論。如今,年度例行課審會悄然而至。爭議話題不亞於語文課綱的歷史課綱或進行調整,成為焦點。 臺媒報導,今年審議的新課綱草案提出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有關中國史地部分大幅減少,並有提案建議延長臺灣史的學習時數。
  • 蔡當局將歷史課綱「去中國化」,這樣自廢武功,臺灣還能走多遠?
    此前臺灣地區將高中的歷史課綱進行了改動,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分支,有人質疑臺灣的歷史課剛改動是在「去中國化」。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才發表了相關評論,他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當中說到臺灣當局教育機構大膽改動教學模式,改動後的課綱規定了三大主題分別是:「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與交流,以及現代化的歷程。吳昆才這種認為這種改動是捨本逐末的表現,根本沒有對歷史有正確的認識,吳昆才甚至直接揭露臺灣當局教育機構的這種做法,主要是基於政治目的。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延伸閱讀:強行「去中國化」,臺灣高中「東亞史」課本編不出來了還有兩個月就是下學期開學,但臺灣高中歷史第二冊至今沒有任何版本過關,而且正在送審的幾個版本內容80%都是中國史。據臺灣《中國時報》3日報導,臺高中歷史課綱草案2017年7月公布時,第二冊緒論主題是「為何要在東亞歷史的脈絡中討論中國史」,外界批評當局是企圖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正式課綱去年10月才通過,比其他科目整整晚了一年。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發現,第二冊編書時間大延遲,5個版本全都在二審、三審中(教科書是四審制),距下學期開學不到兩個月,老師要怎麼備課?
  • 「臺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網友:數典忘祖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自上臺以來,先後做出「廢止微調課綱」、「去蔣」、「去孫」等一系列文化「臺獨」動作,目的就是為了「去中國化」。如今,她的「暗獨」步伐似乎又要再進一步。而中國史則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也將更著重臺灣與世界互動,期望以臺灣為主體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目前島內高中歷史分4冊,臺灣史1冊、中國史及世界史合佔3冊。據媒體披露,12年「國教」普通高中歷史領綱草案內容,將不再明確分為臺灣史、中國史及社會史,而是分出3個分域。
  • 臺課綱刪三國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主委:臺灣孩子將不再知道誰...
    【環球時報記者 於名】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報導,「108課綱」這學期上路,大刪三國歷史。國民黨考紀會主委、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中學教師沈渝7日在《聯合報》撰文稱,為了容納更多的「東亞發展史」,中國史被大幅精簡,中國史上最偉大的漢唐盛世基本上幾乎消失在臺灣新世代的記憶中,帝王將相的名字也一同消失了,「沒有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也沒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他質問道,「沒有了人便沒有了故事,歷史課將變得何等枯燥沉悶?……無法知興替、明得失的歷史教育,還剩什麼意義? 」
  • 臺灣學者和青年學子抨擊當局新修高中歷史課綱
    與會多位臺灣史學專家、教育界人士和青年學子表示,面對「臺獨」勢力漸進、全面推進教育「去中國化」,島內有識之士要聯合起來發出正義之聲,不要讓他們繼續荼毒年輕一代。臺灣教育部門近日強行修改高中歷史課綱並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論壇主持人、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表示,民進黨上臺後變本加厲地推進「去中國化」,要將五千年的中國史割裂得支離破碎,島內不同世代都對此極為憂心。
  • 臺灣教育界:民進黨「反中」課綱削弱學生能力
    [新聞頁-臺海網] 據大公報報導  對於民進黨當局大幅刪減初中歷史課本內容,島內中國文化大學劉性仁教授認為,此偏頗課綱對臺灣傷害甚大,使臺灣學子無法對中國五千年歷史有完整和系統的了解。臺當局把「臺灣史」與「中國史」對立起來,不符合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