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譜序0016:【明】王原採《林氏族譜序》(浙江黃巖)

2021-02-19 林氏源流網


林氏族譜序[1]

(明)王原採[2]

吾邑東南鄉之故族,林氏為盛。蓋自五代名晉時有諱熙者,仕吳越錢氏,為黃巖[3]丞,始居於邑之浦東裡。熙四世孫有曰儀文者,在宋某年間遷居於邑之莘塘。儀文之四世孫有曰某者,仕為觀察判官,以行能[4]顯於時。儀文之若干世孫某者,又分居於甓山;若干世孫某者,又分居於橫溪莘塘。橫溪、甓山三地相去三四十裡,而皆在邑之東南。三族者,既各蕃盛,故凡居於邑東南鄉與凡往來者莫不知有林氏焉。在宋元之際,登仕宦之途者難如升天,茍得一資半級之榮,往往張聲挾勢,跨服[5]閭裡,自為長雄[6]。其或無仕宦之階而富於貲產者,亦多自結於貴要之門,以求尊異於凡民。林氏之先,當其時有官者,既不挾貴以驕人;其無官而殷富者,亦皆安居自守,優遊田裡間,又以詩書相尚而無有附權趨勢之風。故其流波餘澤傳至於今,而其子孫猶有能循蹈規矩、篤學敦行以不失其先世之遺聲者。嗚呼,是可以稱故族矣!

餘觀世之所謂故族者,莫不有藉於其先世之餘光焉。然其先世有以仕宦功業稱者矣,有以文學行義[7]稱者矣,有以道德聞望稱者矣。若其徒仕宦而無功業,有文學而無德義,眾人雖尊之,君子弗尊也。然而君子之所尊者,亦惟尊其身之有者而已。使為子孫而能繼其先者,君子固益尊之;茍不能然者,君子不惟不尊之,固益賤之矣。何則?為故族之子孫而能繼其先者,不徒為其身之榮而尤足為其先人之榮,豈不益可尊乎?為故族之子孫而不能繼其先者,不徒為其身之辱而尤足為其先人之辱,豈不益可賤乎?蓋為凡民之子孫則人之責望[8]者淺,為名人之子孫則人之責望者深,理固然也。世之妄人不知是理,至有生於名門右族[9]而其行無一善、學無一長者,亦往往挾其先世餘榮以高人[10],亦有其先人徒取仕宦文學之名而其實舉無足稱,或以多貲末技貿取微官及得遙授虛職,至有冒祖他族之貴顯者,亦毎毎號於人曰:「吾祖為某官。」自謂故族子孫以自高而不知恥,其視林氏子孫,賢不肖何如哉?

林氏之子孫,其存而最賢、以文行[11]著者鹹與餘友,故餘知其先世為詳。今為永康儒學訓學[12]曰師言者,乃餘所謂最賢而以文行著者也。師言以其所修族譜一編徵餘為序其編首,餘不得辭。故既為述其先世之盛而又為之盛道,夫世俗所謂故族子孫之謬妄者以為其後嗣之戒雲。

【注釋】

[1] 見文淵閣四庫全書版《靜學文集》。

按,本文乃作者為永康儒學教諭林師言所修林氏族譜而做之序。作者理清了浙江黃巖林氏的流變情況。此支林氏的始終為五代後晉時的黃巖丞林熙,始居黃巖之浦東裡。宋時,林熙之四世孫林儀文遷居黃巖之莘塘。又經若干年,林儀文之後代分居於甓山和橫溪莘塘。如此,黃巖之東南形成了三支林氏,逐漸繁榮。所以,本文對研究浙江台州黃巖林氏的由來及演變有重要的草考價值。

另外,作者還抓住「故族」生發議論。作者指出,人們固然尊崇「故族」,但更重要的是「然而君子之所尊者,亦惟尊其身之有者而已」,人們更看重的是某個宗族現時的所作所為。如果子孫們能繼承其先人的美德,那麼「君子固益尊之」;如果子孫們能繼承其先人的美德,「君子不惟不尊之,固益賤之矣」。此番議論,直刺所謂的豪門世祖之痼疾,可謂振聾發聵之語。

作者在此基礎上指出林氏子孫能繼承其先人的美德,故宗族世澤綿延,永遠昌盛。最後,點出本文的寫作目的,即「為述其先世之盛而又為之盛道」,從而為後世之戒。

[2] 王原採:即王叔英(?—1402),字原採,號靜學。浙江黃巖亭嶺(今太平小河頭村)人。學醇行正,與方孝孺為至交。洪武中與楊大中、方孝孺等人一齊被徵,唯叔英固辭歸。洪武二十年(1387)以薦為仙居訓導,改德 安教授,遷漢陽知縣,任職期間頗有惠政。建文時,召為翰林修撰。曾上《資治八策》以鑑國事。後朱棣兵起,南下至淮河時,奉詔募兵以抗北師,行至廣德,京城不守,乃沐浴更衣,書絕命詞藏於衣裾間,自盡於玄妙觀之銀杳樹下,天台道士盛希年將他葬在了城西五裡處。後其妻自盡於獄中,兩個女兒投井自殺。成化十年(1474)進士周瑛重修王公墓,作《修撰王公墓記》。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節。其詩文遭禁,流失很多,成化八年謝世修首刻《靜學文集》,僅存序、記二體共三十篇。明萬曆、清康熙、嘉慶、宣統各朝不斷增補復刻,最後為三卷。現在能見到的有清四庫全書本和嘉業堂劉承幹刻的《靜學文集》。

[3] 黃巖: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

[4] 行能:品行與才能。

[5] 跨服:駕駛車馬,炫耀而過。服,通「負」,負荷、駕駛。《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

[6] 長雄:為首,稱雄。這裡指為首、稱雄的強者。唐·韓愈《鱷魚文》:「與刺史亢拒,爭為長雄。」

[7] 行義:躬行仁義。漢·劉向《說苑·指武》 :「縱馬華山,放牛桃林,示不復用。天下聞者鹹謂武王行義於天下,豈不大哉。」

[8] 責望:要求和期望。

[9] 右族:豪門大族。

[10] 高人:自認為高於他人。

[11] 文行:文章與德行。《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2] 訓學:教學。

另可參見本微信平臺連載

【唐】林寶《元和姓纂•林氏篇》:林,比幹之後

【宋】鄭樵《通志·林氏篇》:林氏,周平王庶子林開之後

【北齊】魏收《魏書•官氏志》:丘林氏,後改為林氏。

先秦《逸周書》中有關「林氏國」的記載

【漢】應劭《風俗通義》說:林氏,林放之後(1800年前林氏起源)

【林氏譜序】系列連結(直接點擊閱讀):

譜序0001:【明】宋濂《平陽林氏祠學記》(溫州平陽蓋竹)

譜序0002:【明】曾堅《林氏孝感志》(溫州泰順泗溪)

譜序0003:【明】蘇伯衡《林氏族譜序》(溫州平陽嶺門)

譜序0004:【明】柯潛《重修林氏族譜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譜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譜序》(江西泰和金溪)

譜序0006:【民國】林幼春《林氏宗廟修譜序》(臺灣霧峰林家)

譜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幹 箕子 微子)

譜序0008:【民國】林森《國民政府林前主席敘》(湖南)

譜序0009:【明】胡應麟《忠清裡林氏族譜序》(浙江杭州)

譜序0010:【宋】呂夏卿《重修旌表門閭碑記》(福建莆田闕下)

譜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廣東惠州)

譜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譜新修全譜小引》(四川榮昌)

譜序0013:【宋】林慄《東林林氏家譜序》(福州長樂)

譜序0014:【明】李東陽《林氏族譜序》(福州 固始林)

譜序0015:【清】粟榮訓《會同林氏族譜序》(湖南會同)

有關黃巖林氏的連結:

【林氏進士】台州黃巖林氏進士名錄

浙南林氏源流網團隊走訪台州黃巖沙埠鎮沈家村林氏

台州比幹文化研究會成立一周年座談會在黃巖隆重召開

相關焦點

  • 【清】陳夢雷《鳳池林氏族譜序》(福建侯官)
    先秦《逸周書》中有關「林氏國」的記載【漢】應劭《風俗通義》說:林氏,林放之後(1800年前林氏起源)【林氏譜序】系列連結(直接點擊閱讀):譜序0001:【明】宋濂《平陽林氏祠學記》(溫州平陽蓋竹)譜序>0002:【明】曾堅《林氏孝感志》(溫州泰順泗溪)譜序0003:【明】蘇伯衡《林氏族譜序》(溫州平陽嶺門)譜序0004:【明】柯潛《重修林氏族譜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譜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譜序
  • 【龍南林氏五修宗族譜】茂榮世系的譜載始祖出場亮底 -解析考證之九
    林氏源流網(平臺)致力於林氏文史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別是在古人墓志銘、族譜譜序、人物事跡和古籍整理,推動林氏文史學術化和規範化。
  • 林氏家族是為紂所戮的比幹後裔
    東晉時流傳下來的《西河九龍族譜》,是林祿入閩以後所纂修的譜牒。包括「林氏正宗源流族譜序」、「晉安世譜校正序」、「長林世紀」,以及有關碑銘、祭文、黃圖、名吏等(被國家檔案館收藏)。 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修的《林氏宗歷之譜》,包括「校正林氏世系宗譜序」、「莆田譜系原系」、「重表林氏宗譜序」、「血脈相生序」以及纂修宗譜詩、藝文、塋圖、志銘、祭田、族會等,是一部較為完備的林氏譜牒。 唐貞觀六年四月朔中書令西河公拜州溫彥博撰《林氏正宗源流族譜序》載:比幹,紂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賢德,紂佐為孤卿。
  • 【林氏】林氏族譜
    林氏族譜僖公公字克柔生於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娶李氏生子一墓長樂城東外巉川林氏屬於唐九牧纁公號雁賓 南宋明經及第 授秀水令 子森公號宗甌 南宋工部員外郎芙蓉林氏輩行:文與光世大,玄一明良泰,時興秉國成,定天景佳昌
  • 石門林氏族譜世系考
    2、武平湖頭《林氏暨孟九郎公族譜》抄本。該譜於明嘉靖戊子歲(1528年)孟秋月初九日重修。天啟三年(1623年)續修。道光十六年(1845年)重修。 3、《汀武杭林氏族丨志》(1980年)修。4、《四川威遠林氏族譜》清未民國續修。
  • 縉雲姓氏之林氏
    可知北宋時已有林氏。今之林氏,最早於南宋末入縉,有儲樹坪林氏、黃龍林氏、金鼓堂林氏三支。儲樹坪林氏據徐琛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林氏)宗譜溯源序》,本支林氏先世居於福建莆田,系唐「莆田九牧」後裔。有林炙,官制史,娶浙江大族仇氏為妻,遂居嶽家錢塘。
  • 潮汕林氏家譜族史
    28世林慨,唐九牧林藻派下,林輪(宋熙寧壬子年即生,海豐縣丞)之次子,宋孝(徽)宗時廣東提舉,遂家居惠州石帆都(據林維寬《長林丰采》第397頁)。 28世林拳(又名程),系唐九牧長房林葦後裔,於南宋淳祐年間(1174-1189)衍惠來,為新埭之祖 (據林祥源《惠來西河林氏族譜·序》初稿)。
  • 熊氏族譜序(一)
    黃太史山谷先生一修熊氏族譜序舊譜序文:豐城洙湖賽頭陽庫南岸下埠鐘山橋頭第十一修 宗法之廢久矣,君子幸於族譜而得其遺意焉。夫親盡服窮,則寖疏矣。賢書步武高第,且每懼有愧前人,因敘族之世次,釐為譜圖。益深念夫木本水源之義,而又以示夫後世子孫,俾知前人之所以顯大者,實由於世德之積,有不可誣者。予嘉其立心之仁,故為書此於譜右,以為序。大宋元祐八年秋太史山谷老人同郡黃庭堅撰豐城洙湖賽頭南岸鐘山踢庫下埠橋頭十一修熊氏族譜序粵以辛來之年,重修族普,何也?曰:其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 熊氏族譜序(二)
    熊氏在百家姓之中排名68位,也是姓氏的一大姓,約400多萬人口,後面有很多人私聊我希望寫熊氏族譜序,按多人的要求得連續發布幾天發布熊氏族譜序;之前寫過一篇熊氏族譜序(一),小編本來想在端午節之際寫大家送上不同的內容
  • 毛氏藝文錄:清漾老譜失載的康熙二十年鍾定撰《毛氏族譜序》點校
    序稱「迄辰州守允讓訂正前後,而譜乃大備」,爾後「一瑜、兆春、昌齡輩踵修之」。前修者兆春乃辰州守允讓之子,固知是序為《清漾毛氏族譜》而寫。比勘清漾毛氏族乾隆、嘉慶、同治、光緒年間等續修老譜,續存老譜舊序多矣。
  • 慶惠來林氏曲尺祠堂晉祠
    嘉靖七年在獅石鄉石埕修建了林氏曲尺祠堂,後遷移到惠來惠城鎮,編修了林氏族譜,列輩序如下:崇政明衍,文敬廷宗。叔永孔伯,朝邦國家。嘉熙登薦,官相左丞。綿延祐啟,福壽康寧。仁才秉尉,科甲發祥。忠貞垂裕,靖獻傳芳。開基則遠,來惠源長。孝慈有慶,統緒克昌。
  • 張氏族譜序——張氏文化
    溯我遠祖,源於黃河流域陝西姬水,發祥於河南新鄭,立宗詞於河北清河,而後輾轉浙江婺、衢,遷徙福建上杭,再移廣東乳源,定居四川鄰水。數千年歲月,凡百代創業,詩禮傳家,孝誠做人,瓜瓞延綿,堪稱望族。然此淵源及滄桑,族姓又知多少耶?知道者,得之於譜牒;不知者,失之於譜牒。由是可見修譜之必要,此其一也。        先祖教誨:族譜之修,其大綱有四,條目有八。四者何?
  • [福建] 林浦濂江林氏入閩始祖身世考證
    林 | 氏 | 社 | 區 | 聯 | 盟團結·分享·互助·共榮   濂江林氏族譜初編於明永樂乙末年
  • 浙江林氏總商會會長林德威監事長林青峰比幹廟拜祖
    印象比幹」,關注祖地家廟發展,及時分享各地動態,互通信息相互借鑑,增強聯誼擴大交流,協助續譜尋根聯宗,弘揚傳承比幹文化精神,再現比幹林氏家族輝煌。      6月8日,浙江林氏總商會會長林德威、監事長林青峰一行到比幹廟拜祖尋根,項目考察    在導遊員的講解,比幹廟副總馬俊渠和浙江在衛輝明視達眼鏡店總經理林志敏陪同下,林德威會長、林青峰監事長步入家廟,走進神道
  • 文天祥三撰族譜序軼事
    文天祥在序中先論述了族譜的重要性,寫道:「自太極肇分三才以判天文地理人倫,皆出於自然,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山川草木是也,在人有先後夫妻子媳是也,自伏羲制嫁娶而夫婦之道始焉,自堯舜睦九族而親親之倫始焉,至三代之初,夏禹封功用國為姓而姓氏始焉,及秦分天下為郡縣而郡縣始焉,由是皆有姓而有郡,有宗而有祖,前後相承綿綿不絕如是,則為人之後代者可以知其流溯其源也。」
  • 天下林氏一家親,比幹公為世界林氏之太祖
    林氏族譜       僖公公字克柔生於唐武德三年公元六二零年娶李氏生子一墓長樂城東外巉川林氏屬於唐九牧纁公號雁賓 南宋明經及第上世居閩,後避五代亂,遷浙江溫州樂清玉環鄉,元末再從玉環遷芙蓉鎮後洋村。戰國以來,遇始皇焚書坑儒,譜牒散落。後漢之末,遭董卓遷都長安,墳籍失去。卓言林氏門宗強於河北,漢主受卓譖,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時流竄,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為三國;生民惟習武功,莫知文藝。爰自晉氏失馭,五馬浮江,衣冠避於南地,因以枝分葉散。前後紀牒,多所闕漏。自非建盛節、立奇功,可以著美一時、垂名千載,鮮有不墜者矣。
  • 德化縣楊梅鄉林氏竟是這樣傳承的……
    至唐,林祿十六世孫林披,唐天寶十一年(752年)明經及第,先後任潭州刺史、灃州司馬、康州刺史等職。林披育有9子,先後登科,任刺史(州牧),世稱「九牧林」。宋太平興國(976年—984年)期間,九牧二房林藻的八世孫林攜遷居德化宴林口(今德化蓋德鄉林地村)。北宋淳化年間(990年—994年),林攜之子林肇遷居楊梅大蛇,建大龍堂,為大龍林氏始祖。
  • 廣東粵東林氏宗祠理事會多祝分會丁酉年祭祖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1609705208@qq.com金雞報喜迎新春,公元二0一七年二月二日(丁酉年正月初六),位於廣東省惠東縣梁化鎮的粵東林氏宗祠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由粵東林氏宗祠理事會多祝分會組織的一年一度祭祖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
  • 中華丘氏大宗譜·總譜·卷一·歷代譜序卷(譜首<五>)
    但博覽全國各地、各世系古譜發現,丘氏現存最早的譜序只有大唐貞觀十六年(642)歲三水陳國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創宗牒序》,唐總章元年(668)湖州刺史楊廓所作的《河南天水兩郡合譜序》,唐嗣聖六年(689)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譜序》,這三篇譜序均以唐初的丘和公為始祖。除這三篇譜序外,大部分譜序都是宋元明清時期的譜序。
  • 【林氏宗祠】長樂忠義林家源流及鄉祠
    後分派連江、福州、閩侯、福清、平潭、莆田、泉州、漳浦、寧德、福安、霞浦、福鼎、古田、邵武、沙縣、尤溪、建寧,以及廣東、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北京等地。近代遷往全國各地與臺灣、香港、澳門、東南亞及歐美國家者比比皆是。慎思公側室王氏亦生四子,公殉難後,王氏帶其所生四子,逃難遁跡海濱,躲入浙江天台縣,子孫遂蕃衍於天台一帶。因關山阻隔未曾會譜,故不知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