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對2020年的展望中,R&M已經確定了橫跨公共網絡、數據中心和區域網的8個主要趨勢。
在2020年的新市場指南中,全球活躍的瑞士先進網絡基礎設施布線和連接系統開發商和供應商Reichle&De-Massari(R&M)分享了其對公共,數據中心和區域網發展的最新見解。正如製造商所指出的那樣,「直到最近,這些網絡還並存,幾乎沒有重疊」。然而,R&M認為「隨著細分市場的不斷合併,這種分離將會消失」。
在對2020年的展望中,R&M已經確定了橫跨公共網絡、數據中心和區域網的8個主要趨勢。以下是直接引述該公司的內容:
1.)LAN布線趨勢:融合
「雲、軟體即服務、5G、物聯網和智能建築等部署已經改變了網絡格局。虛擬化資源的集成池越來越多地在應用程式之間共享。隨著區域網與樓宇自動化的融合,一種新的連接方式正在出現,它需要更高水平的標準化、可用性和可靠性。建築技術和建築管理設備通過乙太網和IP進行通信,「全IP」方法有助於實現這一點。LAN提供了一個物理層,在後臺集成了Internet和雲。乙太網將越來越多地用於日益增多的網絡設備,乙太網供電(PoE)將以低成本高效地通過數據線為更多終端設備供電,實現先進的照明和傳感器應用。」
2.)LAN布線趨勢:單對乙太網vs現場總線
「用單對乙太網取代傳統的現場總線,可以實現高密度、連接速度和易於安裝——這是網絡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先決條件。無需為每個應用程式引入連接,而是可以使用與製造商無關的統一連接。這簡化了安裝和維護,增加了可能的連接點的數量,並降低了材料和運營成本。智能融合網絡支持節能技術和應用,如建築空間、資源和照明的智能管理。PoE可通過整個建築物的單個IP位址為LED供電和尋址。基礎設施公司可以利用統一網絡的優勢,將更多設備集成到其系統中。」
3.)電信網絡趨勢:利用FTTx
「一旦推出,5G應該能夠連接1000億臺設備。使用無線電鏈路連接5G基站將不再足夠——天線必須集成到光纖網絡中,並連接到邊緣數據中心。所需的小蜂窩、5G宏單元和天線需要相當大的帶寬和低延遲。如果沒有無處不在的光纖,引入5G將毫無意義。服務提供商正在結合FTTx和5G的推出,以受益於支持這兩個平臺的公共基礎架構。事實上,根據FTTH歐洲理事會(FTTHCouncilEurope)的研究,投資光纖意味著運營商實際上可以『免費』獲得5G。」
4.)電信網絡趨勢:快速且經濟高效——WDM和超細纖維
「 波分復用(WDM)在不同的波長傳輸不同的業務,在不引入大量新光纖的情況下,以低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容量。發送和接收多個信號,而不是一個,有效地增加了光纖容量。Add-drop多路復用器解決方案允許提取少量連接,例如在小單元部署中,同時允許其餘連接繼續。一個設計良好的解決方案應該能夠滿足當前和不久的將來的所有需求,提供比現有平臺更低的每次連接成本,並提供即用即付的方法和靈活的升級路徑。在布線方面的初始投資可以保持在最低限度,並在需要時可以升級和擴展FTTx/Access網絡。此外,空氣吹制纖維(ABF)使得只有在需要時才將纖維吹制到管道中,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設計的靈活性,並消除了拼接和連接點的需要。」
5.)電信網絡趨勢:利用5G
「光纖和5G的廣泛應用將帶來對各種新產品和(私人、商業和工業)應用的需求,例如隱藏或偽裝天線、配備PoE的設備和短距離橋接解決方案。低延遲連接將支持從自動駕駛汽車到遠程醫療服務、機器通信、智能城市服務和擴展移動通信(UHD、AR、智能家居、高速網際網路…)的所有功能。」
6.)數據中心網絡趨勢:邊緣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由於無線解決方案的固有限制,光纖需要成功地連接數十億個傳感器,從而實現極高、不間斷、低延遲的對稱帶寬。數據傳輸和處理需求推動了邊緣基礎設施的創建,這些基礎設施擴展並支持具有網絡邊緣計算能力的集中式結構。受歡迎的內容和應用程式被緩存到更靠近不那麼密集的網絡市場,從而提高了性能和體驗。」
7.)數據中心網絡趨勢:高密度
「高密度解決方案可以在為未來做準備的同時提高容量並增加可用空間。您可以從單個機架單元開始,然後根據需要進行擴展。隨著高密度基礎設施的運行溫度越來越高,冷卻是必不可少的。布線不應該限制氣流。由於電纜在密集的機架中更難抓取和操作,所以更難看到你在做什麼。損壞和錯誤連接的風險會增加。投資專門為高密度解決方案開發的機架和面板絕對值得。」
8.)數據中心網絡趨勢:自動化基礎架構管理(AIM)
「今天的數據中心可能包含數以萬計的埠和跳線。網絡運行自動化已提上日程,因為需要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來減輕人員負擔並提高效率。AIM解決方案有助於管理日益增長的大型複雜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由統一的單一資料庫表示。這提供了對伺服器埠,機櫃空間和能源需求等資源的實時洞察。這些解決方案極大地提高了操作,利用和管理的效率,同時減少了事故解決時間和停機時間。」( 編譯/Cassie )
千家網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