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冷戰」至關重要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參考消息

原標題: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冷戰」至關重要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 胡友松)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就後新冠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走勢、中美關係、全球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中國改革議程宜作調整

羅奇說,中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暴發所採取的舉措很不同尋常,確實證明了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這場異常可怕的全球性流行病。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恢復生產和供應至正常水平,但全球經濟萎縮和外部需求低迷可能會對這一進程帶來一定挑戰。因此,中國政府應繼續著眼於深化經濟結構性改革大方向,明智地使用貨幣和財政工具,推進內部消費,加大自主創新,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助推中國經濟更好、更有質量的發展。

羅奇指出,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現在的全球環境已經改變。考慮到中國經濟結構仍嚴重依賴出口,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沉淪將給中國出口商維持產出和就業增長帶來壓力。而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聯繫反映出中國對外部需求狀況和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歐洲以及東亞鄰國等)高度敏感。基於此,中國政府有必要制定「切合實際的增長目標」,並對改革議程作出相應調整。

中美關係處於關鍵時刻

羅奇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關係正在新冠疫情之下面臨新的挑戰。「中美經濟脫鉤論」是美國政府將兩國經貿摩擦政治化的產物。「在這種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中美脫鉤並不令人意外,但會給美國和中國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從加徵關稅到為美國企業提供補貼,促使企業將供應鏈搬出中國,(美國)國內反華勢力正在製造諸多不穩定的政治威脅。」這種趨勢也導致美國政府試圖將錯誤應對新冠疫情的巨大壓力轉嫁到中國身上,將「中美關係置於極具挑戰的關鍵時刻」。但即便如此,「中美兩國避免衝突、脫鉤和新冷戰至關重要」。

羅奇同時指出,以美國總統川普為首的共和黨人已經下定決心將中國定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因此兩國關係短期內出現緩和的可能性不高。「我可以很容易預見到,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經濟關係破裂可能更加持久,中美經濟關係回到以往程度的可能性很低。」

全球經濟或呈「W型」增長

羅奇認為,與其說全球經濟將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呈現「V型」快速反彈或「L型」深度衰退,更不如說將呈現「W型」折線增長,復甦進程將「經歷波折」。

他說,全球經濟狀況的確有望在疫情結束後快速改善,但這主要體現在供給端,包括生產活動和就業正常化。需求端活動的正常化存在更大困難。

羅奇指出,通常來說,當消費者需求受外部環境改變而有所減弱時,這些被壓抑的需求會隨著情況好轉而被釋放,從而迸發強勁有力的「V型」復甦。但「新冠疫情之下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消費行為正受到(疫情)挑戰,並將發生改變」。

他認為,隨著疫情結束,消費者仍可能對外出活動心存恐懼,導致需求端復甦緩慢。如果需求端沒有跟隨供給端復甦而持續跟進,尤其是消費者對旅遊、餐飲等面向外部的活動需求持續低迷,將導致全球經濟改善進程難以持續,全球經濟復甦將「不會呈現直線增長」。

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外向型或面對面消費需求的實現形式將「發生巨大變化」,至少「在美國,基於實體服務業的消費舊模式將再難重現」。

羅奇以餐飲業為例說,餐廳、酒吧等服務設施在城市僱用大量員工。但隨著新冠疫情暴發,餐飲企業運力大幅下滑。「這首先意味著許多餐館可能再也無法重新開業」,存活的企業也將削減大量員工。因此,雖然「(餐飲等)行業不會消失,但實體企業和行業規模將會縮水,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和收入降低,對收入和消費增長構成持久制約」。

打破現有供應鏈代價大

羅奇表示,世界從全球貿易增長、貿易自由化和經濟發展中獲益,而現在很多全球性整合進程受到幹擾,這對全球經濟增長不利,對美國、歐洲和中國增長不利。「如果取消供應鏈、跨境商品交易以及越來越多的服務和金融資本交易等全球化整合,全球經濟處境將會更加糟糕。」

羅奇認為,全球供應鏈缺乏足夠的鬆弛度或承壓空間,是疫情得以擾亂全球供應鏈的主要原因。他指出,現階段全球供應鏈體系下,「生產投入和原料提供者之間聯繫異常緊密,生產活動也與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導致許多跨國生產商「幾乎沒有吸收衝擊的緩衝餘地」。因此,後疫情時代全球化進程將受到一定程度挑戰,通過貿易和資本流動來發展全球化的「陳舊而簡單的方法可能會在今年和未來幾年得到顯著修正」。

但他同時指出,眼下針對全球供應鏈的疑慮「更多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經濟考量」。全球供應鏈是全球一體化的重要特徵,打破現存全球供應鏈體系將導致全球經濟付出沉重代價。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就後新冠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走勢、中美關係、全球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羅奇說,中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暴發所採取的舉措很不同尋常,確實證明了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這場異常可怕的全球性流行病。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恢復生產和供應至正常水平,但全球經濟萎縮和外部需求低迷可能會對這一進程帶來一定挑戰。
  • 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
  •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中美「脫鉤」既不現實,更不容易
    中國日報網9月4日電 9月3日,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獨家撰文指出,過去20年來,美國和中國從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受益匪淺,兩國經濟不僅聯繫緊密,也與全球經濟密切交織。中美「脫鉤」既不現實,更不容易。
  • 耶魯大學史蒂芬·羅奇:希望中美雙方進行更有建設性的交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Roach)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全球經濟分析稱,明年波動性非常強,明年上半年,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很有可能經濟持續下滑,包括美國。
  • 如何避免中美發生「新冷戰」?王毅:對中美關係我想談三點基本想法
    而中國、法國和歐盟都支持多邊主義,你認為怎樣才能避免中美發生「新冷戰」?王毅表示:中方的觀點十分明確,那就是,各國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有自身發展的權利。美國先發展起來,我們表示祝賀。同時中國也有發展的權利,中國人民也有過上幸福生活的權利。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在內的兄弟姐妹們也情同此理。這一訴求十分正當,也十分合理。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後疫情時代中美經濟走向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隨著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國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日益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如何從重度萎縮中復甦。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恢復情況更是受到密切關注。隨著復工復產陸續進行,經濟學家預計中美經濟有望在年內復甦,但仍有諸多經濟難題亟待解決。
  • 史蒂芬·羅奇:經貿始終是美中關係的「壓艙石」
    一段時間以來,有人擔心,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和疫情的影響,作為中美兩國之間重要的「壓艙石」,經貿關係是否依舊重要?近日,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美中兩國最重要的共同點在於雙方能為彼此帶來機會,拓展商務以及擴大經濟影響。他指出,經貿始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錨」。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接受中國日報視頻採訪截圖。
  • 美前駐俄大使文章:冷戰教訓警示大國競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美國兩黨對中國的蔑視態度,一些觀察人士甚至用更加二元對立的語言概括美中對抗。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種新的世俗看法。前國家情報總監丹·科茨稱:「中美之間不存在冷戰。」大使傅立民寫道:「與中國的鬥爭不是冷戰回放。」約翰·米勒教授認為,「對一場大戰或者一場『新冷戰』的恐懼是沒有道理的」。
  •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實際上卻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 中美科技冷戰推演:「三大島鏈」的博弈
    不完全統計,美商務部、國防部等已出手將超過290家中國實體和個人列入「黑名單」,這些實體和個人與美國企業進行合作,或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都受到美政府的嚴格限制。這種態勢下,中美科技冷戰長期化,甚至是高科技領域可能的脫鉤,已經是企業界不得不認真思考的話題。預則立:美國加碼科技冷戰,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 史蒂芬·羅奇:美國「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實際上卻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 史蒂芬·羅奇:要讓中美衝突降溫,首先應該考慮三件事
    現在兩方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方法以解決這場衝突。這一新方法應考慮三大要素。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載本文首先,對話。過去四年,川普政府的推特治國模式絲毫沒有解決這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任何問題。同時,也要公平地說,川普前任所熱衷的定期峰會模式——無論是兩年一次(小布希)還是一年一度(巴拉克·歐巴馬)——也不完全成功。
  • 史蒂芬·羅奇:川普低估了中國的韌性和戰略決心
    原文標題:史蒂芬·羅奇:低估了中國,美國將追悔莫及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導 「川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的韌性和戰略決心。」  在發表於26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的一篇文章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做出這一論斷。  羅奇曾任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兼亞洲區主席,被認為是華爾街的亞洲問題權威人物。
  • 喬舒亞·庫珀·拉莫:中美應竭力避免因誤判導致衝突升級
    我曾有幸親耳聆聽基辛格博士多次講述那次訪華經歷,精彩的故事總是百聽不厭,因為其凸顯了美中兩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今天我們討論如何解決中美關係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在雙方合作大幅減少的前提下,而這與基辛格時代中美在尊重雙方差異的基礎上,持續擴大雙邊合作的模式截然不同。
  • 美英一些媒體刊文指出: 「新冷戰」不符合中美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近期,美英一些媒體紛紛刊文指出,所謂「新冷戰」概念不符合中美關係現狀,人為在兩國間製造對抗、強行推動中美「脫鉤」的做法,不符合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8月14日刊發美國作家、投資人扎卡裡·卡拉貝爾的文章指出,用「冷戰」概念描述美中關係屬於「濫用歷史」,暴露了美國一些政客對美中關係現狀的深度誤解。
  • 史蒂芬·羅奇:美政府攻擊中國為轉移民眾對抗疫的注意力
    史蒂芬·羅奇:美政府攻擊中國為轉移民眾對抗疫的注意力 2020-08-28 11:17: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
  • 崔天凱談中美關係:"新冷戰"和"脫鉤"根本沒有出路
    很高興通過視頻方式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幾天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美中貿委會董事會成員代表舉行了視頻會議,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看法。感謝美中貿委會為此所做精心周到安排。艱難的2020年即將過去,人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期盼2021年是一個真正的「牛年」,對中美關係而言也同樣如此。但是,我們無法把這視作理所當然的事。
  • 史蒂芬·羅奇:貿易摩擦持久化對美傷害更大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史蒂芬·羅奇:貿易戰持久化對美傷害更大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25日發表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的文章稱,貿易戰持久化對缺乏長期戰略框架的美國傷害更大。
  • 美媒:中美技術「冷戰」烏雲籠罩消費電子展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美媒稱,在日益升級的中美「技術冷戰」中,世界上最大的消費技術行業展會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幕。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月7日報導,雖然一直作為中國創新努力重點的新一代技術——比如人工智慧和5G——將成為2020年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的主角,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等中國技術巨頭卻缺席了這個大型全球技術盛會。報導稱,消費電子展受中美貿易爭端波及。在此次展會上,一個得到中國官方支持的展位將向中國參展企業提供免費的法律幫助。
  • 中美關係:中美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
    「美中經濟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高端訪談·中美關係)   ——訪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   中美關係是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的唯一選擇。美國人如何「打量」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