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

2020-12-18 瀟湘晨報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就後新冠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走勢、中美關係、全球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羅奇說,中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暴發所採取的舉措很不同尋常,確實證明了中國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這場異常可怕的全球性流行病。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國政府正致力於恢復生產和供應至正常水平,但全球經濟萎縮和外部需求低迷可能會對這一進程帶來一定挑戰。因此,中國政府應繼續著眼於深化經濟結構性改革大方向,明智地使用貨幣和財政工具,推進內部消費,加大自主創新,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基礎的經濟,助推中國經濟更好、更有質量的發展。

羅奇指出,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現在的全球環境已經改變。考慮到中國經濟結構仍嚴重依賴出口,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沉淪將給中國出口商維持產出和就業增長帶來壓力。而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貿聯繫反映出中國對外部需求狀況和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歐洲以及東亞鄰國等)高度敏感。基於此,中國政府有必要制定「切合實際的增長目標」,並對改革議程作出相應調整。

中美關係處於關鍵時刻

羅奇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關係正在新冠疫情之下面臨新的挑戰。「中美經濟脫鉤論」是美國政府將兩國經貿摩擦政治化的產物。「在這種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中美脫鉤並不令人意外,但會給美國和中國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從加徵關稅到為美國企業提供補貼,促使企業將供應鏈搬出中國,(美國)國內反華勢力正在製造諸多不穩定的政治威脅。」這種趨勢也導致美國政府試圖將錯誤應對新冠疫情的巨大壓力轉嫁到中國身上,將「中美關係置於極具挑戰的關鍵時刻」。但即便如此,「中美兩國避免衝突、脫鉤和新冷戰至關重要」。

羅奇同時指出,以美國總統川普為首的共和黨人已經下定決心將中國定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因此兩國關係短期內出現緩和的可能性不高。「我可以很容易預見到,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美經濟關係破裂可能更加持久,中美經濟關係回到以往程度的可能性很低。」

全球經濟或呈「W型」增長

羅奇認為,與其說全球經濟將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呈現「V型」快速反彈或「L型」深度衰退,更不如說將呈現「W型」折線增長,復甦進程將「經歷波折」。

他說,全球經濟狀況的確有望在疫情結束後快速改善,但這主要體現在供給端,包括生產活動和就業正常化。需求端活動的正常化存在更大困難。

羅奇指出,通常來說,當消費者需求受外部環境改變而有所減弱時,這些被壓抑的需求會隨著情況好轉而被釋放,從而迸發強勁有力的「V型」復甦。但「新冠疫情之下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消費行為正受到(疫情)挑戰,並將發生改變」。

他認為,隨著疫情結束,消費者仍可能對外出活動心存恐懼,導致需求端復甦緩慢。如果需求端沒有跟隨供給端復甦而持續跟進,尤其是消費者對旅遊、餐飲等面向外部的活動需求持續低迷,將導致全球經濟改善進程難以持續,全球經濟復甦將「不會呈現直線增長」。

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外向型或面對面消費需求的實現形式將「發生巨大變化」,至少「在美國,基於實體服務業的消費舊模式將再難重現」。

羅奇以餐飲業為例說,餐廳、酒吧等服務設施在城市僱用大量員工。但隨著新冠疫情暴發,餐飲企業運力大幅下滑。「這首先意味著許多餐館可能再也無法重新開業」,存活的企業也將削減大量員工。因此,雖然「(餐飲等)行業不會消失,但實體企業和行業規模將會縮水,導致就業機會減少和收入降低,對收入和消費增長構成持久制約」。

打破現有供應鏈代價大

羅奇表示,世界從全球貿易增長、貿易自由化和經濟發展中獲益,而現在很多全球性整合進程受到幹擾,這對全球經濟增長不利,對美國、歐洲和中國增長不利。「如果取消供應鏈、跨境商品交易以及越來越多的服務和金融資本交易等全球化整合,全球經濟處境將會更加糟糕。」

羅奇認為,全球供應鏈缺乏足夠的鬆弛度或承壓空間,是疫情得以擾亂全球供應鏈的主要原因。他指出,現階段全球供應鏈體系下,「生產投入和原料提供者之間聯繫異常緊密,生產活動也與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導致許多跨國生產商「幾乎沒有吸收衝擊的緩衝餘地」。因此,後疫情時代全球化進程將受到一定程度挑戰,通過貿易和資本流動來發展全球化的「陳舊而簡單的方法可能會在今年和未來幾年得到顯著修正」。

但他同時指出,眼下針對全球供應鏈的疑慮「更多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經濟考量」。全球供應鏈是全球一體化的重要特徵,打破現存全球供應鏈體系將導致全球經濟付出沉重代價。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冷戰」至關重要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美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美避免「新冷戰」至關重要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 胡友松)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前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就後新冠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走勢、中美關係、全球經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後疫情時代中美經濟走向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文/許緣 鄧仙來)隨著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國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日益關注,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如何從重度萎縮中復甦。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恢復情況更是受到密切關注。隨著復工復產陸續進行,經濟學家預計中美經濟有望在年內復甦,但仍有諸多經濟難題亟待解決。
  • 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
  •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中美「脫鉤」既不現實,更不容易
    中國日報網9月4日電 9月3日,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獨家撰文指出,過去20年來,美國和中國從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受益匪淺,兩國經濟不僅聯繫緊密,也與全球經濟密切交織。中美「脫鉤」既不現實,更不容易。
  • 【中國那些事兒】史蒂芬·羅奇:美國 「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實際上卻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新冠疫情作為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其衝擊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它不僅引起了對衛生健康領域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加深了我們對國家治理、國際合作以及國際格局變化的理解。5月27日,一名男子經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廣場。
  • 史蒂芬·羅奇:美國「反華四人幫」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中國日報網8月5日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4日刊發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稱,在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川普政府四名高級官員組成的「反華四人幫」針對中國發表了一系列經過精心策劃的激烈演說,這些演說只會抨擊共產主義,實際上卻完全不理解美中現實。
  • 史蒂芬·羅奇:美政府攻擊中國為轉移民眾對抗疫的注意力
    史蒂芬·羅奇:美政府攻擊中國為轉移民眾對抗疫的注意力 2020-08-28 11:17: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
  • 耶魯大學史蒂芬·羅奇:希望中美雙方進行更有建設性的交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Roach)在12月12日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針對全球經濟分析稱,明年波動性非常強,明年上半年,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很有可能經濟持續下滑,包括美國。
  • 全球新冠疫苗迎來上市潮!多國搶跑,能否改變疫情格局?
    預計在明年年初左右,全球將迎來新冠疫苗的密集上市潮。美國:12月11日,美國FDA批准了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申請,疫苗最早於下周初就可展開接種,預計到年底將會覆蓋2000萬美國人。澳大利亞:因部分受試者接種後出現愛滋病病毒檢測假陽性結果,澳大利亞近日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人體臨床試驗。阿聯:12月9日,阿聯成為首個正式批准一款中國新冠疫苗的國家。
  • 史蒂芬·羅奇:經貿始終是美中關係的「壓艙石」
    一段時間以來,有人擔心,受到美中貿易摩擦和疫情的影響,作為中美兩國之間重要的「壓艙石」,經貿關係是否依舊重要?近日,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史坦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美中兩國最重要的共同點在於雙方能為彼此帶來機會,拓展商務以及擴大經濟影響。他指出,經貿始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錨」。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接受中國日報視頻採訪截圖。
  • 史蒂芬·羅奇:要讓中美衝突降溫,首先應該考慮三件事
    現在兩方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新方法以解決這場衝突。這一新方法應考慮三大要素。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載本文首先,對話。過去四年,川普政府的推特治國模式絲毫沒有解決這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任何問題。同時,也要公平地說,川普前任所熱衷的定期峰會模式——無論是兩年一次(小布希)還是一年一度(巴拉克·歐巴馬)——也不完全成功。
  • 新冠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將超過冷戰,甚至不亞於二戰
    ,而美蘇曠世冷戰,則奠定了目前美國霸權下的世界秩序。新冠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目前已經公認是二戰以後最大的安全事件。而實際上,新冠疫情對世界的影響遠不止是一次嚴重的公共安全事件那麼簡單,更非簡單的重創世界經濟,而是一場超越冷戰、甚至不亞於二戰對世界局勢的影響。雖然世界格局會如何改變還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將加速世界變革,改變世界格局。
  • 中美關係在新國際格局下走向何方?這些大咖這麼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動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對於國際格局的演變方向,雖然各國專家意見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大家都認同的,即單極秩序已經不復存在,大國競爭不可避免地加劇。例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和防務研究中心名譽教授休·懷特認為,冷戰後美國領導下的單極秩序不可持續,正在分崩離析。
  • 人民訪談:後疫情時代世界格局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疫情正對大國關係和全球化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中美關係歷經多年未遇的重大挑戰、國際關係格局也將面臨大調整。後新冠時期的世界會是什麼樣?中美關係未來走勢如何發展?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 中國網評 | 中美疫苗上市速度齊頭並進,但國際格局大有不同
    12月1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輝瑞公司和BioNTech生產的疫苗在美上市。同時,聯邦政府也在加快組織向各州發放疫苗。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有再度暴發之勢,多國重新拉響防控警報。新冠疫苗的問世無疑將極大地提振全世界遏制疫情肆虐的信心。如今,中美兩國在疫苗的研發和上市速度上齊頭並進,位居世界前列。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國際格局不會變成「冷戰」翻版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文/崔洪建)儘管全球疫情依然膠著,持續時間和擴散範圍仍難確定,但隨著中國漸回常態、歐美國家開始趨緩,疫情後世界格局的走向正逐漸清晰。可以觀察到的是疫情正「讓歷史加速」,一些已有的趨勢會提前成型,可以預見到的是這種加速也會催生出新的思想和行動來「改寫歷史」。在疫情衝擊形成的歷史湍流中,會有更多的觀念衝撞和行為牴牾;在疫情起伏導致的世界失衡下,會有更多的風雲際會和折衝樽俎。是回到「更糟糕的昨天」還是走向一個「不會更糟的明天」,取決於我們現在如何看待和對待這個世界。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文/熊茂伶)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控制住了疫情,並且有資源、有決心在下半年避免疫情的負面影響,隨著之前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釋放,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實現2%至3%的增長。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 | 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麥可·齊恩:新...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文/任珂)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麥可·齊恩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不應高估新冠疫情導致的危機對世界的長期影響,全球化進程不會在疫情之後受挫。
  • 疫情催化下世界格局加速演變,新時代呼喚新理論、共識和行動...
    如今,美國的權勢衰落,在幾乎所有有關權勢轉移的話題中,國際社會都盯住了中美兩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霸權國家,特別是冷戰之後,美國一家獨霸,而中國被認為是在美國之後綜合實力最強、最有潛力成為對世界擁有主導性權勢的國家。因此,在很多分析人士看來,中美對決就成了權勢轉移的主戰場,成為影響世界格局和秩序走向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