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文化名人周敦頤,竟出生於八步桂嶺!

2021-02-19 微八步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敦頤之父周輔成(亦名懷成)因六舉以上獲特奏名賜進士出身,1016年以所獲功名出任賀州桂嶺縣(今廣西賀州八步區桂嶺鎮)知縣。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農曆五月初五,也即是周輔成任桂嶺知縣的第二年,夫人鄭氏在縣衙內為其誕下一名男孩,這就是周敦頤。

周敦頤原名惇實,因避皇帝宋英宗趙宗實的舊諱而改名敦頤。他字茂叔,號濂溪,自幼「信古好義,以名節砥礪」。4歲時隨父習文,青少年時期在賀州讀書求學,然後循級應科舉考試而直取進士。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突出一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即開創了理學派;二是給世人留下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愛蓮說》。

桂嶺鎮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早在三國時期就是縣治所在地。地靈人傑,桂嶺也是賀州的名人之鄉,這裡是以創作「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佳句而聞名的晚唐詩人翁宏的故鄉、這裡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瑤族皇太后明孝穆皇太后李唐妹的故裡、歷史名將嶽飛曾經在這裡徵戰曹成、北京師範大學創始人之一的于式枚、近代文化巨匠郭沫若的夫人於立群出生於此;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1931年率紅七軍北上,途中也曾在這裡整編。

相傳桂嶺縣衙前為大片荷塘,周敦頤出生的前一年臘月, 塘裡的荷花一反夏季開放的常規,不僅開出了滿塘的五色之花,還整個冬天盛開不敗。清朝時,桂嶺縣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賀志桂嶺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蓮,先生……志有蓮池,大都本愛蓮一說。自宋迄今,塘蓮尚在。」周子祠民國時代曾作桂嶺區署址,今為桂嶺鎮糧所用房。

蓮,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栽培。在中國,除實用價值外,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是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的象徵。周敦頤出生於桂嶺荷塘邊,整個童年和求學階段都離不開荷塘,由此對荷塘情有獨鍾,特別青睞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他一生愛蓮詠蓮,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與自然環境影響下,周敦頤在此寫下廣為流傳的文學巨作《愛蓮說》,儘管只有短短的120個字,但「出淤泥而不染」這種處世為人的思想境界,卻永遠鞭策著後人。其全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蓮,他的人品也如筆下的蓮花一樣聖潔。入仕後,曾任洪州分寧縣主簿、南安軍司理參軍、桂陽和南昌縣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寧初知郴州,擢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等職。官職不可謂不大,但他卻一生清廉,言行一致,達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據《周敦頤年譜》載:「先生素貧,初入京師,鬻其產以行」。江西九江周敦頤紀念館的《周氏家譜》中《濂溪先生墓志銘》

記周敦頤:「君奉養至廉所得俸祿分給宗族,其餘以待賓客,不知者以為好名,君處之裕如也。在南昌時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蘇。視其家服御物,止一敝篋,錢不滿百,人莫不嘆服。此予之親見也。」說的是周敦頤在洪州南昌做官時,得了一場大病,同僚潘興嗣去看望他,見他所有家中衣物,只能裝滿一破筐,錢不過百文。他的俸祿,常用以周濟貧困的族人、朋友,到晚年甚至連稀飯都喝不上。公元1066年,周敦頤50歲時曾作自況詩一首,詩云:「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停杯厭飲香醪水,舉著半餐淡菜盤。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故人慾問吾何況,為道春陵只一般。」

  真正讓周敦頤在國際文化界獲得重要影響力的還是他的理學思想。「理學」就是通過整合儒學、道學和佛學三門哲學理論形成的一個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頤是把世界本原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起始者。他繼承《易經》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聖人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互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他的學說對理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所著《太極圖說》,被宋儒推為宇宙和人生的最精簡說明,後經朱熹發揮,遂成程朱理學的理論基礎。宋明理學也我國是封建社會後期的統治思想,從南宋起,歷700年不變。他開創的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在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識理、陶冶人的情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歷史進步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周敦頤是我國繼孔孟之後的第二代大儒,是程朱理學的創始人。也就自然地被人們推崇為中國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由於他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名人,排位第三十六。

宋熙寧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頤病逝於江西,終年五十七歲,葬於九江南門外的慄樹嶺,距濂溪書堂約五六裡。墓側有其母親、妻子和繼配的墓葬。

微八步綜合整理

責編:覃豔群 彭濱濱

審核:蔡   麗

郵箱:weibabu123@163.com

聯繫電話:0774-5281357

長按二維碼  關注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水中芙蓉」——荷花
    荷花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真是因為其具有如此的高尚品格,所以荷花歷來深受文人墨歌詠繪畫的青睞。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荷花全身是寶,藕和蓮子能使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等皆可入藥。荷花之名,是以其外形特徵命名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這樣解釋的:「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 張藝興改編《愛蓮說》褒貶不一,周敦頤想說的,其實是這些
    毒舌評審丁太昇甚至直言點評這首歌:「不倫不類的垃圾、狗屁不通、沒文化」。張藝興的這首《愛蓮說》,是改編自北宋思想家周敦頤的傳世名作——《愛蓮說》。拋開音樂創作水平不談,僅從古詩文愛好者的層面來說,我們其實是樂於見到當代明星去改編古典文學作品的。畢竟,這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何「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看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
  • 賽博朋克2077出淤泥而不染任務怎麼做-出淤泥而不染任務完成方法
    賽博朋克2077出淤泥而不染任務怎麼做?賽博朋克2077裡有不少任務,其中出淤泥而不染任務怎麼過呢?本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賽博朋克2077出淤泥而不染任務完成方法,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身居賭城出淤泥而不染 澳門人不沾賭的睿智
    但我感觸最深的是,澳門人雖身居世界級賭城卻不思賭、不沾賭的那份超人睿智。    未去澳門之前,我一直以為澳門是遍地賭桌,動步見賭;澳門人對賭博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享受著賭博之雨露滋潤的澳門人,對賭博最起碼不會持排斥態度……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的人競相湧向澳門賭場?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賭徒能夠在澳門的土地上昂首跨進賭場,又從容走出賭場?
  • 詩詞:願你一生若蓮,出淤泥不染
    周敦頤愛蓮,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夏日的蓮花,是湖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麼在其他文人墨客筆下,蓮又是怎麼樣的呢?
  • 300個楚辭裡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個個名美氣質佳!
    「出淤泥而不染」的出處大家都不陌生,是周敦頤的《愛蓮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他所表達的含義是,從汙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而《楚辭》裡有沒有類似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詩句呢?《楚辭·卜居》有云:「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這句詩的意思是:「我該超然脫俗以保全自身的純潔?「表達了美好的品德和操行。
  • 《紅樓夢》人物出淤泥而不染的節婦淑女李紈
    李紈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李守中,曾任國子監祭酒。在清朝,國子監是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是最高學官,主要任務是掌管教育和科舉考試。擔任國子監祭酒的人文化水平是很高的。 《紅樓夢》人物李紈是賈政的長子賈珠的妻子,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娶妻生子賈蘭,因病早逝。
  •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名作《愛蓮說》家喻戶曉。
  • 人沒作品紅,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開派宗師」:周敦頤
    很多人可能已經忘了「周敦頤」這個名字,但一提起《愛蓮說》的作者就會恍然大悟,尤其是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自古以來的詠蓮作品中無人能出其右。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30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個個含英咀華,水木清華!
    女孩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就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所以,為女孩起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字,可以說是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那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總之,個個名字都含英咀華、清新脫俗。
  • 我的先祖周敦頤
    對於周敦頤,我原本是陌生的,但是他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很早就出現在電視上,我對此也毫不陌生,直到讀初一時在課本上學習了《愛蓮說》,才對周敦頤其人其事有所了解,後來偶然在族譜上發現了先祖周敦頤的名諱,我這才知道自己是周敦頤的後人。自那以後,隨著我對周敦頤事跡的深入了解,我對周敦頤的崇敬之情也是愈來愈深,無論是他的為人處世,抑或是他的修學理政,處處皆存聖賢之風,實在令我敬仰不已。
  • 周敦頤:創造了一個理學的世界,卻以一篇《愛蓮說》被人們記住
    1、痴迷蓮花的周敦頤世人都知周敦頤的《愛蓮說》,這個對白蓮花極為痴迷的宋朝人,一次與友人遊玩之際詩興大發,眾人以詩詞接龍,46歲的周敦頤一出口就驚豔了眾人,從此《愛蓮說》成了連那三歲孩童也能搖頭晃腦念出的千古絕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周敦頤:以蓮為師,去汙自潔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頤應邀與一群文朋詩友遊玩聚會。興之所致,大家便相約寫詩作文。周敦頤一氣呵成揮筆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愛蓮說》。
  • 出淤泥而不染的唯美寶寶名,驚豔眾人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於形容荷花,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汙染,並且這句詩也可以比喻從汙俗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所以,為寶寶起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字,既是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又帶有父母對孩子最美好的期待,因此,這種類型的名字很適合寶寶。
  • 周敦頤愛蓮不愛菊:儒者不會選擇隱逸,但卻可以與隱士心靈共鳴
    而周敦頤愛蓮的理由卻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它是花中君子,它潔身自好、周敦頤愛的是蓮的內在品質。以蓮自況,立志做潔身自愛的正人君子。此文是周敦頤在衡州舅舅家寫的,當時也不過二十歲上下。
  • 身出淤泥,怎能不染?-《善惡的彼岸》尼採
    「身處淤泥,怎能不染?」德文原文:Wer mit Ungeheuern kmpft, mag zusehen, dass 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看到這裡我突然共鳴地想起,前段日子知悟的:「身處淤泥,怎能不染?」解析:當你太過了解一個事物的黑暗面,了解它的內在動因,了解它的行為模式,了解它所帶來的便利,就很難不被其同化.同樣,當你過分沉浸於某種不好的情緒或是經歷,那這種負面情緒就會一直糾纏你,而你也極難再擺脫它.——但我想,不盡然。
  • 周敦頤的《愛蓮說》家喻戶曉
    介紹宋代大儒、《愛蓮說》周敦頤老先生理學開山鼻祖、初中語文教材選編,可謂家喻戶曉。老先生自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並表達了他對表現的雄心壯志,希望自己的高尚情操乾淨。文章短小精悍,平行雙韻。閱讀和背誦都很容易。因此,它被廣泛傳播!
  • 《四世同堂》冠高弟:出淤泥而不染
    可惜,一己之力,杯水車薪,解救不了當時的北平,更無法把日本人徹底趕出中國。她的死是壯烈的,她的犧牲是偉大的。冠高弟是尤桐芳唯一的朋友,在冠家她們倆性情相投,彼此憐惜。桐芳是高弟唯一可以傾吐心聲的人,也是唯一了解高弟的人。礙於大赤包的淫威,桐芳不得不假裝疏遠高弟,託庇於招弟。沒有了桐芳,高弟的心事無人可以訴說,不免孤獨。
  • 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名美氣質佳
    從古至今,我們都很重視名字對一個人的影響,並且,人被冠之以名,便是被賦予了一定的期盼與精神,特別是對於女孩來說,一個好名字,既能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既定印象,又能凸顯出自己的氣質。所以,今天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名字,而且每一個名字都能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哦!